跪安

跪安

跪安,清朝皇室禮節。1、是磕頭請安。這個禮節行於皇宮和五公府第以及宗室家庭中。皇帝每日召見軍機大臣之外,常常還要另外召見某些官員,這是屬於密談性質,不同於朝會大典,所以官員同皇帝不必叩頭。2、皇帝叫人退下的一種婉轉說法。在當今網路詞中,也指代女性叫其配偶跪搓衣板或者遙控板等調侃詞。其中古代跪安是指皇帝叫人退下的一種婉轉說法。高陽《慈禧前傳》一:“﹝清文宗﹞:嗯。你跪安吧!‘跪安’是皇帝叫人退下的一種比較婉轉的說法;然而真正的涵義,因人因地而異,召見臣工,用這樣的說法是表示優遇;而在重帷便殿之中,如此吩咐妃嬪,那就多少意味著討厭她在跟前。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guìān
【釋義】
11

(1).磕頭請安。
這個禮節行於皇宮和五公府第以及宗室家庭中。皇帝每日召見軍機大臣之外,常常還要另外召見某些官員,這是屬於密談性質,不同於朝會大典,所以官員同皇帝不必叩頭。
召見的程式是這樣:先由外奏事處登記,再由內奏事處安排在某日第幾起。皇帝吃早飯時(天尚未明),桌上擺好綠頭簽,飯後分起召見。有合在一起(如與軍機大臣一起)的,太監們都退出。內奏事處太監副食應召官員來到暖閣門前,掀起帘子讓官員進去,太監退到殿外。這位官員進門,站著說:“臣(某人)恭請皇上聖安。”然後跪安、起立,走幾步到皇帝面前,跪在一個紅邊白心很厚的氈墊上奏對。奏對完畢,皇帝說:“你下去吧。”於是官員起來跪安,面對皇帝倒退幾步,轉身出門。如果在奏對時有謝恩的事,就在原地一叩,說:“謝皇上聖恩。”如果在奏對時說錯了話,就摘下帽子,以頭碰地一下,表示承認錯誤。皇帝日常晨昏定省、見皇太后時,進門要跪安,退下時也跪安。太監有事向皇帝、太后、皇后、妃嬪等主位啟奏,王公府第及宗室家庭中晚輩見長輩,奴僕見主人,都要跪安。
跪安的姿勢和請安的姿勢,相同部分是先端正姿勢,左腿向前邁步。但跪安時右腿須全跪,然後左腿也跪下,右腿隨即起來,左腿也起來,恢復立正的姿勢。這一連串的動作要節奏均衡,不可慌忙,不可拖拉。其他和請安的要求一樣。清代后妃以下,公主、格格、福嚴明以及品官命婦(漢人品官命婦不在此列)穿朝服、吉服,行大禮,有一肅、一跪、三叩及六肅、三跪、九叩的儀節。(一肅是一次肅立。一跪是跪下和起立各一次。三跪當然就是各三次。三叩和九叩的區別也是次數的區別。)穿朝服、戴朝冠時的叩首和男子一樣。穿吉服的在晚清不戴吉服冠,而戴鈿子,則跪下之後不叩首,只以右手扶兩把頭翅。這裡需要解釋的是“肅”。這個動作和女子請安差不多,先端正姿勢,慢慢地一直下跌到底,再慢慢起來,恢復立正的姿勢。也是要求不彎腰,不低頭,兩肩平穩,腰板筆直。
《林則徐日記·道光十七年二月初五日》:“渠初三四,兩次召見,即已跪安矣。”
柴萼《梵天廬叢錄·吳棠》:“慈禧後曰:‘此良吏也,奈何妄劾之。’遂擢吳總漕,召見,宮門跪安之日,慈禧後特賜錦墩命坐。”
(2).皇帝叫人退下的一種婉轉說法。
高陽《慈禧前傳》一:“﹝清文宗﹞:嗯。你跪安吧!”
【禮法】
跪安是清朝皇室禮節,普通旗人家庭不使用。譬如皇帝召見大臣時,大臣必須行跪安禮,做法如下:先將馬蹄袖擼直,然後邁左腿,右腿跪在地上,收左腿,直力上身,最後起右腿站起來。跪下時並不叩頭。
跪安是清朝皇帝叫人退下的一種比較婉轉的說法;然而真正的涵義,因人因地而異,召見臣工,用這樣的說法是表示優遇;而在重帷便殿之中,如此吩咐妃嬪,那就多少意味著討厭她在跟前。

現象描述

先將馬蹄袖擼直,然後邁左腿,右腿跪在地上,收左腿,直力上身,最後起右腿站起來。跪下時並不叩頭。

產生機理

這個禮節行於皇宮和五公府第以及宗室家庭中,是清朝皇帝叫人退下的一種比較婉轉的說法

研究歷史

跪安是清朝皇禮節,普通旗人家庭不使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