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梳篦[中國古代八大髮飾之一]

常州梳篦[中國古代八大髮飾之一]
常州梳篦[中國古代八大髮飾之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梳篦,又稱櫛,中國古代八大髮飾之一。是江蘇省常州市歷史悠久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古代婦女常把精美的篦箕插在髮髻上當作髮飾。 梳篦製作是精湛的傳統技藝,用料精良,製作過程頗為講究。製作梳篦的主要材料為毛竹、木材、獸骨等。 制篦業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其始祖是陳七子,常州篦梳其製作技藝形成於魏晉時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常州梳篦聲名之盛,在於選材嚴格,工藝獨特,製作精良。篦箕和木梳從原料到成品,分別需經過72道半和28道工序方可完成。傳承單位為常州梳篦廠。常州還有著名的蓖萁巷。 2008年6月7日,常州梳篦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

歷史淵源

梳篦是兩種器物,即木梳和篦箕。常州梳篦製作技藝形成於東晉時期,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明清時,常州梳篦製作工藝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製作規模也超過歷代。清乾隆年間的《常州賦》載:“削竹成篦,朝京門內比戶皆為。”當時,常州西門、南門一帶有幾萬人從事梳篦製作,因而西門有“篦箕巷”,南門有“木梳街”作為地名。清光緒年間始,蘇州織造府官員每年都到常州定製一批精品梳篦,作為御用品,送進京城宮廷,故常州梳篦一直享有“宮梳名篦”之譽。近現代,常州梳篦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會和博覽會,榮獲10餘項金、銀質獎章,如1915年獲巴拿馬國際和平博覽會銀獎,1926年獲美國費城國際博覽會金獎,1981年獲國家銀質獎,1991年、2004年獲中國旅遊商品博覽會金獎。在對外交往中,常州梳篦常作為國禮 。

傳統竹製篦子/篦箕形制 傳統竹製篦子/篦箕形制

宮梳名篦,情同伉儷;延陵特產,花開並蒂。常州最早叫延陵,這首常州地區傳統民謠所唱的就是常州有名的特產木梳、篦箕。

梳篦是中國古代八大髮飾之一。櫛在我國古代,與簪、釵、勝、步搖、金鈿、銖花、勒子並稱為八大髮飾。 篦箕系櫛的一種,古代婦女常把精美的蓖箕插在髮髻上當作髮飾。 漢代許慎《說文解字》有云:櫛,梳篦之總名也。古人興蓄長發,梳篦為每日梳理頭髮的必備之物。梳子齒距疏鬆一些,用於頭髮的梳理;篦子的齒距的密,用來篳去發間的污垢,保持頭髮清潔,不長寄生蟲,使人煥發容光。梳篦還可以刺激頭皮神經,促進新陳代謝,延年益壽,並能插於發間作首飾。常州篦梳自魏晉南北朝流行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梳篦 梳篦

制篦業的祖師當是陳七子。春秋時期,陳七子為吏,因罪入獄。因獄中生活條件極差,陳七子頭上生滿虱子,奇癢無比。一次,陳七子被獄卒用毛竹板痛揍後,發現毛竹板裂成了一條條篦片。陳七子將其整理扎壓後,用其清除頭上的灰垢和虱子。這就是最初的篦箕。 常州木梳業與篦箕業所奉祖師不同,木梳業奉赫連、皇甫為祖師,篦箕業奉陳七子為祖師。赫連和皇甫是傳說中黃帝時代的巧匠。赫連有時又被寫作赫廉、黑連。據說,後來每年農曆2月18日和9月28日,梳篦業都要舉行儀式,祭祀祖師,以祈求自己生意興隆。隋朝開鑿的京杭大運河從常州穿城而過,當時運河兩岸的整街滿巷都是篦梳作坊,故有木梳街、篦箕巷之稱。站在文亨橋上,頭頂皓月,你眼垂花市街、篦箕巷,月光、燈光、波光交映,水聲、步聲、櫓聲、劈竹聲相匯成樂。古人吟曰:文亨穿月,篦梁燈火,時為常州西郊八景之首。

名氣

常州梳篦[中國古代八大髮飾之一] 常州梳篦[中國古代八大髮飾之一]

江南有諺云:“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常州梳篦始自晉代(公元265-420年),迄今已有1600餘年歷史。常州市東郊東晉古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半圓形木梳,已有 1500 多年歷史。 常州卜恆順梳篦店開設於明代天啟年間(1622),世代相傳,有“雕花、描花、刻花、燙花、嵌花”五種工藝。

常州梳篦描花、燙花工藝 常州梳篦描花、燙花工藝

明末清初,常州梳篦已馳名南北,西門和南門一帶有幾萬人從事梳篦生產,世代相傳。城內有篦箕巷、木梳街,均以梳篦集散地而得名,有卜恆順、王大昌等千年老店。《常州賦》有“削竹成篦,朝京門內比戶皆為”的記述,“文亨穿月,篦梁燈火”是明朝末年的常州西郊八景之一,歷史上常州梳篦生產盛況由此可見。

慈禧太后御用的常州象牙梳 慈禧太后御用的常州象牙梳

清時,蘇州織造府官員為了諂媚皇上,每年舊曆七月,總要到常州定製一批高級梳篦進貢皇宮。李蓮英為西太后梳頭用的常州產象牙梳至今留存在北京故宮。常州梳篦因此享有“宮梳名篦”之稱。

常州梳篦聲名之盛,在於選材講究嚴格,工藝獨特,製作精良。常州梳篦精工細作。齒尖潤滑、下水不脫。如木梳,選用上百年的黃楊、石楠木、棗木,經28道工序精製而成。這既是日用品,又是工藝品。清末民初,隨著生漆膠合技術的發明和產品出口,其知名度更是遠播海外。

精美的常州梳篦集實用性與裝飾性於一身,千餘年來一直受到民眾的喜愛。今天,傳統梳篦已漸漸淡出人們的日常生活,但其巨大的文化藝術價值仍不容忽視。2008年6月,常州梳篦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千年歷史

唐代婦女插梳 唐代婦女插梳

我國最早的櫛當為1959年山東寧陽大汶口出土的距今約六千年的象牙梳。從已出土和一些民間傳世的梳篦看,漢、唐、宋各代各有不同。漢代的呈較長馬蹄形,紋飾一般以雲氣紋為主,間有入羽鳥獸等;唐代的呈馬蹄形,下部略寬;宋代的為月牙形。古代的梳篦多為木製或竹製以及名貴物料製作,如金、銀、象牙、犀角、水晶、玳瑁、錫、嵌玉鑲珠等材質。

從文獻記載來看,唐代婦女不僅喜歡插梳,同時還喜歡插篦。盛唐時,當地梳篦花色繁多,不勝枚舉,大的竟有二尺多長。北宋以來,質地日趨貴重,金銀櫛具相當流行。宋代婦女崇尚插梳,不次於唐代,而且達到如痴如醉的程度。大文豪蘇東坡曾有“山人醉後鐵冠落,溪女笑時銀櫛低”的詩句。元代,常州梳篦從運河經長江出海,隨著水上絲綢之路傳到海外。元朝以後插梳之習,漸趨式微到明清時,差不多已被遺忘。

明清時代

清代什錦梳篦 清代什錦梳篦
文獻中關於常州梳篦的記載漸多。明代關於常州西郊八景之一文亨穿月,篦梁燈火的記載,把左運河畔篦箕巷的夜景描繪得栩栩如生。

清代

1915年巴拿馬世博會上獲獎的常州梳篦 1915年巴拿馬世博會上獲獎的常州梳篦

到清代乾隆時期,常州城中已是削竹成篦、 比戶皆為的景象。光緒年間,蘇州織造府官員每年農曆7月總要到常州定製60把黃楊木梳、60把梅木脊樑象牙的高級梳篦,並在10月間連同6套龍袍、600朵宮花送到紫禁城,作為貢品進獻皇帝,這就是宮梳名篦的由來。據說,慈禧太后對常州的梳篦尤為鍾愛。

民國時期

辛亥革命後,梳篦的需求量因人們剪辮而激增。當時還流行著一種劉海篦箕的小型篦子,許多人身上掛個小口袋,袋裡裝一把劉海篦箕,引為時髦。後來,常州的梳篦逐漸傳入海內外,1915年常州老王大昌和老卜恆順梳篦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銀質獎,1926年老卜恆順梳篦在美國費城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質獎。 近代和當代婦女雖不普遍以梳篦插髻妝飾髮式,但有些婦女,尤其是少數民族子女仍沿襲著用精美梳篦來作髮飾。

解放後

常州梳篦,梳香門第 常州梳篦,梳香門第

常州梳篦生產走上了集體化和半機械化的道路。 在繼承和發揚傳統的“雕、描、刻、燙”技藝的同時,揉合日用品、工藝品、裝飾品種種特點,不斷推陳出新,使梳篦成為富有民族傳統風格和藝術魅力的日用工藝品。1981年以來,常州梳篦在更新換代中,兩年連升三級∶第一代是單純日用品,第二代是日用品和工藝品結合,第三代是藝術欣賞品、小禮品。 其中有融藝術欣賞保健功能於一體的“長壽梳”,有“四大美女”、“紅樓十二釵”等造型欣賞梳,有蝴蝶、龍鳳、臉譜、民族娃等旅遊紀念梳,以及如琮似玉玲瓏剔透的各式篦箕。

截止2005年10月,常州從事梳篦製造的專業技術人員近千人,輔助生產人員一萬餘人。篦箕年產量達130餘萬把,木梳年產量達200萬把,每年常州有幾百萬把梳篦出口到世界各地。

從第一代的日用梳篦,發展至第二代的日用工藝梳篦,至第三代的藝術欣賞梳篦和旅遊梳篦後,常州梳篦廠又創造了第四代的髮飾梳篦和胸飾梳篦。這些梳篦造型逼真、色彩絢麗,融實用、觀賞、裝飾、收藏於一體。

常州梳篦,這種昔日為宮廷御用的宮梳名篦,已成為百姓家中每日梳頭潔發的必需品和收藏品。

分布區域

常州梳篦主要分布區域為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武進區 。

藝術特徵

80年代設計的《西遊記》人物系列旅遊紀念梳 80年代設計的《西遊記》人物系列旅遊紀念梳

常州梳篦是集雕刻、彩繪、燙制、畫面於一體的藝術品。同時,它又是具有保健功能的生活實用品。常州梳篦的制篦原料主要是毛竹、牛骨和生漆等,毛竹要選用生長四年以上的“陰山竹”,即背著陽光的一面山上長出的竹子。製作木梳的材料則以黃楊、棗木、石楠為主。製作黃楊精品工藝梳,須選用300年以上樹齡的黃楊木。製作名貴木梳,則選用象牙、檀香木、牛角、羊角作原料。常州梳篦的製作過程極為複雜。篦箕製作有72道工序,木梳製作有28道工序。制篦工具有大刀、鍘刀、拗刀、線管筒、絞漆架、化漆缽、膠板、膠棒、通齒齊口、齊板、剪刀、板銼、馬形銼、棕刷、斬刀、鋸凳、大碰、小碰、鋼銼、鋸樁、直碰板、齊碰板、圓碰板、槽口碰板等30多種。制梳工具有特製夾具、刨具、撞具、三角馬、剔齒、插根、竹刷、方根、長鋸、括刀、兩頭銼、馬形銼、榔頭、銅刀、側板鋸、蟹殼刨、斧子、小三角銼、鉤刀、扦刀等30多種。後道工藝所用工具及材料有狼毫筆、油畫筆、特製電筆及各種顏料。製作精品工藝梳和精品篦箕,須在梳背和篦樑上進行五種工藝的精工細作。這五種工藝是:雕花、描花、刻花、燙花、嵌花。常州梳篦共有實用梳系列、工藝觀賞梳系列、相拼梳系列與實用梳系列重合三大系列600多個品種。常州梳篦富有中國特色和藝術韻味。

傳承譜系

常州梳篦博物館藏情侶對梳 常州梳篦博物館藏情侶對梳

常州梳篦在千年傳承中形成分散而眾多的行業傳承體系。在常州梳篦業近代的發展中,以卜恆順、老王大昌、王大昌、汪義大四家梳篦坊店最負盛名,其中尤以卜恆順製作的梳篦美譽度最高。卜恆順梳篦店開設於明代天啟年間(1622),世代相傳,傳至1953年有八代之久,300餘年歷史,但卜家技藝傳承現已斷代;老王大昌、王大昌、汪義大三家祖傳技藝亦已失傳。新中國成立後,常州城鄉有1200多戶上萬名人員從事梳篦業製作。常州梳篦廠的傳承方式主要是師徒傳承。常州梳篦製作藝術含量較高的是“雕花、描花、刻花、燙花、嵌花”五種工藝,一人如要掌握其中的二至三門技藝,需有多個師傅傳授。常州梳篦的傳承人有金松群、湯庚和、鄭留聲、戚正康、孫玉秀、李文華、邢糧等。常州梳篦當今代表性人物是被文化部命名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金松群。

主要價值

常州梳篦在生成和發展的過程中,產生和形成了一系列與此相關的常州名景、名街、名店,還衍生出了豐富多彩的民俗事象和複雜精湛的手繪工藝,這些民俗事象和手繪工藝,已成為我們今天研究古代、近代江南風情和社會時尚演化變遷不可多得的“活化石”。常州精品篦箕古樸典雅,美觀精緻,賞心悅目,生動體現了江南人所特有的精神氣質和藝術智慧,具有較高的審美品位和審美價值。當今,常州梳篦不僅風靡東南亞,而且深受歐美國家及港澳地區民眾的喜愛,在文化交流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

相關榮譽

80年代設計的“紅樓十二釵”造型欣賞梳 80年代設計的“紅樓十二釵”造型欣賞梳

公元1915年美利堅合眾國。在舊金山紀念巴拿馬運河開航。 召開巴拿馬和平展覽會,常州梳篦展品,經國際評獎委員會 頒給中國常州梳篦銀質獎公元1926年紀念美利堅合眾國獨立一百五十周年,在費城召開國際博覽會,頒給中國常州梳篦金質獎

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南洋大臣物產會,頒給常州梳篦金質獎章

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南洋勸業會,農工商部頒發給常州梳篦金質獎章

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常州工業獎進會頒給常州梳篦金質獎章

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農商部國貨展覽會,頒給常州梳篦金質獎章

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上海總商會商品陳列所第一次展覽會,頒給常州梳篦金質獎章

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江蘇第二次物產展覽會和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 江蘇第三次物產展覽會,頒給常州梳篦銀質獎章

創新旅遊紀念梳“蝶戀” 創新旅遊紀念梳“蝶戀”

1934年江蘇全省物品展覽會,頒給常州梳篦產品獎牌一枚

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業部,頒給常州梳篦優質產品證書

1979年常州梳篦廠白象牌梳篦榮獲江蘇省著名商標證書

1981年全國旅遊產品內銷工藝品交流會,工藝造型梳“西廂記”榮獲優秀作品獎

1981年“白象牌”篦箕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銀質獎章

1983年“白象牌”梳篦榮獲江蘇省輕工科技成果四新獎

1983年“長壽梳、人物梳、童娃梳”等榮獲江蘇省優秀新產品獎

1988年常州梳篦廠篦箕、木梳榮獲全國輕工業出口展覽會銀質獎

1991年常州梳篦廠旅遊鑲拼梳項目榮獲江蘇省第二屆優秀專利實施項目“佳利 獎”

1991年常州白象牌工藝梳篦榮獲第二屆北京國際博覽會金獎

1991年“白象”商標被評為常州名牌知名商標

1995年“白象牌”梳篦榮獲第三屆全國城市運動會最受消費者喜愛的產品

1995年常州梳篦廠“宮廷梳篦”作品入選參加`95常州民俗風情旅遊節民間藝 術精品展覽獲精品獎

1997年常州“白象牌”梳篦榮獲常州知名商標

1997年榮獲江蘇省市場旅遊購物消費者首選工藝品

2002年獲中國(蕪湖)旅遊商品博覽會特別推薦的旅遊用品

2002年“首屆中國旅遊紀念設計大賽”活動中“造型工藝梳篦”作品榮獲金獎,“梳篦鑰匙圈”作品獲銀獎

2002年12月,常州的楠木月牙竹節梳,被上海申博組委會選中,成為申博禮物,贈送給與會的國際友人。

2003年“首屆中華龍城旅遊紀念品設計大賽”活動中“黃楊工藝梳”作品榮獲特等獎。

2004年“五代仕女”梳榮獲“江蘇省大阿福”獎銀獎。

2005年“京劇臉譜”梳榮獲中國國內旅遊交易會“最受歡迎的旅遊紀念品工藝品”

2006 年 “嬰戲圖”年年有餘榮獲江蘇省旅遊產品博覽會金獎

2002年,常州梳篦作為上海申辦世博會的專用禮品,贈予與會官員、貴賓和記者,稱其為“最富有中國特色和藝術韻味的工藝品。” 2004年7月,常州手繪梳篦被江蘇省文化廳、省財政廳確定為省級試點項目 。

製作工序

梳篦製作是精湛的民族技藝,用料精良,製作過程頗為講究。製作梳篦的主要材料為毛竹、木材、獸骨等,梳篦選材嚴格,工藝獨特.製作梳篦的木材,都要選用上百年的黃楊、石楠木、棗木,經28道工序精製而成,光這些還不夠,更複雜的工藝還在後頭呢!篦箕則選用陰山背後壯竹和上等膠漆、骨料,經72道工序精製而成。

用黃楊製作的梳篦,因其木質細膩、紋案清晰,並具治頭痛、去癢等功能,尤為珍貴和流行。從開料到成品,一把木梳需經過28道工序,而一把篦箕則有72道半工序之多,其中極為講究的雕、描、燙、刻、磨等工序需經傳統工藝製作方法方能完成。在製作過程中,它不僅採用了雕、描、刻、燙、鑲嵌等傳統技法,有的還加上了常州的獨有工藝:掐絲琺瑯和留青刻竹,具有獨特的風格。相傳制篦祖師爺陳七子是七十三歲死的。俗話說:七十三,鬼來纏,人們認為這個數字不吉利,所以改稱篦箕為七十二道工序。

1、製作篦箕。有鋸竹筒、開竹片、劈竹黃、開蔑絲工序;

2、製作篦梁坯。分為鋸竹筒、開梁坯、倒梁角等工序;
3、制骨檔。有斷骨料、煮料、開骨條、斬坯、礬骨檔等工序;
4、制漆。
5、漆篦梁。有染色、印花、著色、漆篦梁等工序;
6、制楂。有煮篦、拉蔑、鍘蔑、吊黃、拗齒、繞線盒掐楂子等工序;
7、膠工。有調漆、齊口、斷梁、腰梁等工藝;
8、打磨。有抽線、剪檔、拉磨圓頭、刮齒等工藝;
9、挫草。喲挫齒、打草、換破齒等工藝;
10、襄頭。分為剪磨骨條、鋸頭、鑲頭、嵌頭等工藝;
11、撥工。
12、抨括:整修圓頭、抨括、上蠟著光。

傳承意義

為了保護常州梳篦,常州市有關部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對常州梳篦開展了全面、深入、細緻的普查工作,取得了豐富的普查成果;建立了常州梳篦網站,向海內外全面介紹常州梳篦和發展情況;全面收集、購買散失在民間的明清、民國及20世紀50年代著名老藝人製作的常州梳篦精品;編著並出版圖文並茂的《常州梳篦》一書;建立代表性傳承人資料庫;創辦“常州梳篦工藝技藝傳授班”,培養新一代傳承人;建立集資料匯總、精品陳列、工藝演示、理論研究於一體的常州梳篦博物館;在常州梳篦廠建立了活態傳承基地。

第二批傳統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進一步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認真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為弘揚中華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新的貢獻。

江蘇省特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