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徽派盆景技藝所屬地區: 安徽 ·黃山 · 歙縣
遺產編號:Ⅷ—13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黃山市歙縣
遺產級別:省
工藝概述
徽派盆景是以安徽省的徽州命名的盆景藝術流派,以歙縣賣花漁村(雄興鄉洪嶺村)為代表,包括績溪、休寧、黟縣等廣大地區。徽州地處新安江上游的黃山與白岳之間,這裡山清水秀,氣候溫和,資源極為豐富。自南宋建部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徽州即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經濟、文化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盆景藝術也為了滿足富商大賈、達官顯宦的需要而得到與之相適應的發展。早在唐朝,賣花漁村的花農就開始培育花木盆景。據(洪氏世譜)記載:乾符六年(公元879年),村裡有位名叫洪必信、號梅窗處上的人,“嗜書史,善吟詠,嘗居於有建小樓數楹,植梅於前,作梅百韻以自悅。”徽派盆景風格獨特,形式多樣,造型技法受損、蘇、滬諸派影響,以古傲蒼勁、奇峭多姿為主要特色,尤以梅極最為著名,稱為“徽梅”,品種有紅梅、二紅。骨里紅、綠導、玉蝶、素白、台閣;台閣又分為銀紅台閣與香花台閣等等。
在造型上分規則類與自然類,規則類主要有“游龍式”(多見於梅樁)、“扭鏇式”、“三台式”、“屏風式”、“疙瘩式”等。自然類則師法造化和表現畫意,不拘一格,匠心獨運,具有鮮明的地域個性。改革開放以來,徽派樹樁盆景、尤以梅樁盆景在造型上更趨自然。其山水盆景以平遠式為基調,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闊,白帆點點,波光遴粼,好一幅“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江南圖畫。
植物材料
適於製作樹樁盆景的植物材料,必須是耐濕抗旱、耐修剪、適應性強、觀賞價值高、具有一定內在美的植物種類。其外形的一般要求是:樹蔸大、樹幹粗而矮、枝條短而壯或者細而垂、樹皮粗糙呈鱗片狀或光滑細膩、葉小而厚且有光澤、花清麗或鮮艷、果實雅致或宿存、根虬曲且適於裸露。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野外調查和實際盆栽造型的不斷摸索,認為在徽州境內以下植物種類都是製作樹樁盆景或點綴山石盆景的上好材料。造型工具和綁縛材料
為使樹樁造型能夠獲得比較滿意的效果,需要一些必備的造型工具和栽植、綁縛材料。 常用的造型工具有如下幾種:修枝剪 用於樹幹清理、枝葉修剪、刪除多餘枝條。
手鋸 用於主幹、大枝的鋸截,以及粗乾作彎處理。
木鑿 用於主幹及基部的雕刻,形成自然皴裂,取得龍鍾古態的質感。
剪刀 用於剪斷非金屬綁縛材料,如棕絲、棕繩、棕葉、芝麻等。
鉗子 用於鉸斷粗硬的金屬絲等綁縛材料。
鏟子 用於鏟土栽培。
砍刀 用於削制橇棍、支幹及剖竹篾。
橇棍 為一先端扁楔形的粗短木棍,用於大主幹的彎貢造型。
造型時間
樹樁盆景的造型時間因植物種類的不同而異。一般以春秋兩季為好,因為春季植物開始萌動,枝條較軟,落葉植物尚未長出葉片,這樣便於造型操作;秋季植物完成了生長周期,落葉類植物也已落葉準備休眠,同樣適於造型。而在夏季植物處在旺盛的生長時期,造型會直接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一般不宜進行;冬季天寒地凍,枝條發脆,非常容易折斷,最好不要進行造型。但是具體種類何時造型最佳,要以枝條的柔韌性而定;只要枝條柔軟,扭曲時不會斷裂,且不會損害根系,應該講隨時隨地均可進行造型。造型方法
樹樁盆景造型是一個藝術創作過程,也是一個精心製作 的過程,下面僅將徽派盆景的幾種主要形式的造型程式、方法一一介紹如下。1.游龍式
[煉苗] 地栽或上盆造型,必須先行煉苗。為了便於造型的操作,無論是地栽,還是上盆煉苗,務必把基部稍有彎曲的凸面朝下,凹面朝上,或把根系多的一側朝下斜栽,傾斜的角度與地面或盆面約成30~45度;然後再覆土到原來的根頸部位,壓緊埋實,澆一次透水;繼之,覆以少許細土。除非情況特殊,一般不直接進行造型,而是經過2-3個月的煉苗,或1年的服盆後再行造型。[審苗] 選定了一株植物進行造型,先必須進行認真的審視推敲,有兒個大枝、主幹可作兒彎、採用哪種形式最合 適、枝條怎樣伸出、如何構圖最為理想等,進行再三斟酌、做到胸有成景。
[修飾] 經煉苗的植株,在實施造型前,應將主幹上的細小雜枝及主幹上的葉片全部剪去,整治乾淨,以免妨礙造型的進行。但是,應該注意只要是估計以後有用的枝條都應儘量保留,以防他處枝條失手摺斷,也可作緣乾牽引,補填缺枝的部位。
[綁襯] 凡地徑達3厘米以上的植株,或枝條脆硬的植物種類,都必須先行綁襯,後再作彎。其方法是:先用一根厚約1一3毫米、寬1厘米、長度與植株高度相等的薄竹片的一端,沿著斜栽主幹貼地面之一側,從基部插入土中,也可用1一2股粗鉛絲代替竹片作襯,粗度以能制服被造型植株的乾枝為適;將竹片或鉛絲壓靠在主幹上,用未霉爛的芝麻從主幹的基部,連同竹片或鉛絲一併捆緊,環環相扣緊纏而上,(如果用鉛絲可讓其始終處在預將作彎的凸面上),直到主幹頂部或稍下處為止,打一結扣,勿使綁紮物鬆脫,用剪子把散亂的單絲芝麻修剪乾淨,以便下一步的作彎。
[彎乾] 在主幹基部1處,用一段細棕繩打結捆好,然後把兩股合併搓成一股,用右腳將繩踩於地面或盆面;繫繩處如未綁縛竹片、芝麻,則要用硬樹皮或厚紙殼墊好,以防勒傷韌皮部;右手抓住主幹的上部,左手心把握基部第一彎欲凸起處,右手用力將主幹緩緩壓彎,切忌用力過猛;用踩在有腳底的棕繩綑紮固定在2處,並且結應打在被彎曲主幹的背面;將多餘的棕繩剪斷,就完成了第一個彎曲。再用一段細棕繩在第一彎凸起稍上處3打結捆好,並成一股,踩在左腳下,右手掌心握住欲作第二彎曲的凸起處,左手抓住主幹上部,用暗勁向與第一彎曲相反的方向壓下,再用左腳下絞好的棕繩綑紮,固定於4處,即完成了第二個彎曲。
繼續用一段棕繩綑紮在第二彎曲的凸起稍上處5,絞好後踩於右腳下或咬在口中,左手心把握於第三彎欲凸起處,右手抓住主幹上部,向與第二彎相反的方向壓下,將絞好的棕繩固定在6處,完成第三彎。最後用一段棕繩的一端固定在第三彎的凸起稍上處7,將梢頭向與第三彎相反的方向彈壓,用棕繩的另一端打結固定在8處。這樣一個游龍式樁景的主幹造型即告基本完成,如果主幹較高、枝椏較多,還可照此式樣繼續作彎,直到頂梢為止。一般頂梢應位於主幹基部的正上方,才顯得穩定。
[屈枝] 主幹處理完成後,即可進行枝條處理。如果是較粗的枝條,同樣必須襯以竹篾或鉛絲方可進行蟠扎,但選用的竹片要比襯乾的竹片薄而窄,用鉛絲要比襯乾的鉛絲細;枝條不粗也可不襯竹片或鉛絲,直接用細棕繩吊扎或用細鉛絲纏繞造型。首先將一根很細的棕繩捆在乾與枝的分杈處a,然後將單股細繩絞成雙股粗繩,咬於口中,一手抓住枝條欲凸起處b,另一手將枝條壓彎,用雙股棕繩固定於a處,即完成了枝條第一彎曲;又將一根細棕繩系在枝條第一彎凸起處b,並成雙股後,同上法將枝條壓彎固定於b處即可,這樣第二彎即告完成;枝條彎曲一般只需2-3個彎,彎多反而美。其他枝條的處理也與此相同。應當注意,在主幹的每一凸面上應不止留有一個枝條;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擇優留用,一般多落1-2個備用枝,以防失手摺斷後造成缺枝;大多數情況下,選用的枝條必須儘量靠近外凸處正中的偏上或偏下,處在凸面的偏側方向最佳。假如該部位無枝條,也可將其他部位的枝條緩緩作彎,調轉方向,用以填補缺枝的部位。
[剪葉] 彎乾、屈枝完成以後,就要處理葉片和細枝。本著“虛實結合”的原則,過分密集的小枝和葉片要刪剪掉一部分,過分稀疏的部位在不影響觀賞的前提下,也要從別處引來枝葉填缺補白,或稍加修剪,促進腋芽、隱芽的萌發,以期長出更多的細枝和葉片,彌補缺如之處。過於茂盛外伸的枝條也要酌情修剪,避免枝條錯亂穿插,獲得層次分明的效果。乾、枝、葉處理完成後,游龍樁的雛形也就大致形成了。
[提根] 乾、枝、葉處理完成後,經過一段時間的養護,沒有出現意外的情況,可逐步用竹籤將根際處的土壤挑開,但切不可操之過急,否則會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應該讓植株有一個緩慢的適應過程,經過1-2年的時間,把根際周圍的土壤挑去相當一部分,使其基部的粗根撐空或部分露出土外,顯得盤根錯節。
[點石] 點石在盆缽中進行。選擇理想的配石,其大小、形態、顏色、質地都要與造型的植株取得諧調一致,經營石頭的位置要有畫意。可將拳石嵌於懸空的根隙間,或遠離根基使造型植株有一種抱石而生、根深本固之感,或者取得樹、石呼應的效果。[鋪苔] 盆栽造型在點石完成之後,可在盆缽土面鋪點綠苔。這樣可使澆水不直接沖刷土面,防止盆土流失和土壤板結。鋪苔的方法是:在比較蔭濕的地錶帶土鏟取薄薄一層苔癬,盆土噴濕後,將青苔塊塊相連地平鋪於盆土表面,稍稍壓實後再噴一次水,放置蔭涼處一周后再見陽光。另一種方法是:將成熟的苔類植物孢子囊、苔塊等壓碎,撤於濕潤的土表,始終保持土壤濕潤,讓苔類袍子自行萌發,長成斑斑青苔。
[鬆綁] 當乾、枝基本固定成型後,即可將綁縛材料拆除。鬆綁的遲早與植物的種類、乾枝的粗細及老嫩等都有很大的關係,一般植物在鬆綁後還要用細棕絲再帶一帶,以防失去控制約束後,走形變樣影響觀賞(參見表15常見植物種類鬆綁時間一覽表)。 製作游龍式樹樁盆景,可選用韌性稍好的梅花、羅漢松、紫薇、銀杏、貼梗海棠、 檵木等。
2.扭鏇式
[準備] 煉苗、審苗、修飾同游龍式,所不同的是綁襯大多用粗鉛絲,而且始終緣主千位於欲作外凸面,但也可用較薄的竹片作襯。此外,要選擇韌性非常好的植物種類,如銀杏、梅、圓柏、黑松、榆、羅漢松、紫蔽等。[扭乾] 如果主幹為左向與地面成45度斜栽,首先用一段細棕繩在基部1處打結系牢,兩股細繩搓成一股粗繩,踩於右腳地下;左手掌心握緊第一鏇欲凸起處,右手抓住主幹中部,用力將主幹向有後側壓下,作右向鏇轉,用棕繩捆牢固定於理想的位置2處,勿使主幹脫繩鬆弛,第一鏇即告完成;繼之,將一根細棕繩繫於第一彎的凸起稍上處3,雙股絞成一股踩壓於左腳下,有手掌心握住第二鏇欲凸起處,左手抓住主幹上部,緩壓主幹作左前向鏇轉,棕繩捆系固定於 4處,第二鏇亦告完成;用同樣的方法紮成三、四鏇,第三鏇棕繩起於5,止於6;第四鏇起於7,終於8。這樣一個螺鏇狀直立主幹就算大致完成。
[鏇枝] 為了使枝條的彎曲與主幹的彎曲諧調一致,大枝必須紮成螺鏇狀立體 “S”彎曲,但也可紮成平面”S”形彎曲。枝條彎曲第一鏇起於a,止於a;第二鏇起於b,終於b;三彎、四彎依此類推。
其他如剪葉、提根、點石、鋪台等,均與游龍式相同。
3.三台式
[準備] 審苗、煉苗、修剪、綁襯同游龍式,略有區別的是植物要選擇較矮的種類,端部有一個豐滿的頂,中、下部有左有互生的兩個大枝。主要以黃山松、黑松、羅漢松、梅花、圓柏、翠柏、榔榆、三角楓、雀梅等為主。[彎乾] 三台式的主幹造型可以是平面”S”型,也可以是立體”S”形,尤以後者更具立體感。先用一段棕繩或鉛絲的一端捆繫於主幹基部1處,左手掌心握緊第一彎的欲凸起部位,有腳踩於主幹基部,有手抓住主幹的中上部,徐徐用暗勁迫使主幹於中上部作右向轉彎,彎到合適的部位後,將棕繩或鉛絲的另一端固定於預定的位置2,剪斷多餘的棕繩或鉛絲,即完成了三台式的第一彎造型;再用另一段棕繩或鉛絲的一端捆繫於第一彎的凸起部稍上處3,右手掌心握住 主幹中部欲作第二彎的凸起處,左手抓住主幹的上部,用暗勁迫使主幹作左向轉彎,將棕繩或鉛絲的另一端固定於4處,剪去多餘的棕繩或鉛絲,即完成了第二彎造型;
最後用一段棕繩或鉛絲的一端繫於第二彎的凸起稍上處5,左手抓住欲作第三彎的外凸處,有手抓住梢端,迫使主梢作右向鏇轉,恰好使主梢的重心位於主幹基部的正上方或略偏左右,用棕繩或鉛絲的另一端將梢固定後,主幹彎曲全部完成。
第二批傳統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進一步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認真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為弘揚中華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新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