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甌塑,俗稱彩色油坭塑,又稱“彩色浮雕”,是浙江溫州獨有的民間藝術。源於漢代,由中國漆器藝術中的堆漆工藝發展演化而成,色彩豐富,技法繁多,題材廣泛,規格不限,廣泛套用於建築浮雕、壁畫、裝飾圖案及藝術掛件等。
新中國成立後,藝人們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大膽革新創造,把堆塑和繪畫、雕刻的藝術手法巧妙地結合起來,使甌塑發展成為一門綜合性的工藝美術行業。其特點是畫面多采,格局不限,層次清晰,大都用於大插屏、掛屏、多扇聯屏、掛鍾及小首飾箱等,其內容有花鳥、山水和戲曲人物等。作品題材廣闊,品種多樣,有壁畫、掛屏、家具、台屏、首飾箱和各類包裝盒等,深受人們喜愛。
介紹

溫州市獨有的傳統工藝美術品。具有構圖自由,層次清晰,色彩明快,立體感強的特點。據考證,它是在古代傳統泥塑的基礎上,吸取民間漆器製作技巧發展起來的。在宋代已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水平。溱泥塑色彩單調,後來藝人們將漆泥改用多種原料配成油泥。具有配色自由,可塑性強,細膩堅韌,不易剝蝕,經久耐用的優點。外加貼金、鑲銀裝飾,使作品典雅古樸,絢麗多彩。新中國成立後,藝人們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大膽革新創造,把堆塑和繪畫、雕刻的藝術手法巧妙地結合起來,使甌塑發展成為一門綜合性的工藝美術行業。其特點是畫面多采,格局不限,層次清晰,大都用於大插屏、掛屏、多扇聯屏、掛鍾及小首飾箱等,其內容有花鳥、山水和戲曲人物等。作品題材廣闊,品種多樣,有壁畫、掛屏、家具、台屏、首飾箱和各類包裝盒等,深受人們喜愛。甌塑,俗稱彩色油坭塑,又稱“彩色浮雕”,是浙江溫州獨有的民間藝術。源於漢代,由中國漆器藝術中的堆漆工藝發展演化而成,色彩豐富,技法繁多,題材廣泛,規格不限,廣泛套用於建築浮雕、壁畫、裝飾圖案及藝術掛件等。
周錦雲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是甌塑藝術的代表人物。近年來在傳統藝術結合國內外高級民用建築環境藝術裝飾上取得了驕人成績,多次獲得“魯班獎”等獎項。據他介紹,他是以寧夏奇特的地理風貌、西夏古代文明和寧夏民族團結為主要內容進行設計的。火石寨、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亭、涇河源頭、須彌山石窟、沙坡頭、賀蘭山、西夏王陵和繞銀川城而過的黃河、沙湖等美景盡收壁畫之中。
歷史

歷代以來,甌塑工藝品主要套用於寺院廟宇的佛象、鬥神、公廨及家具、嫁妝用品、禮品果盒等裝飾,工藝上比較粗簡,限於單色或貼金塗銀,形式上接近於現代的泥金彩漆工藝。
1959年,從事甌塑工藝近半個世紀的名藝人謝香如首先把礦物質顏料直接調入油泥,產生了豐富多彩的新原料,它色澤鮮艷,附著力強,堅固耐牢,可洗可刷,不易褪色。從此,在彩繪的基礎上,甌塑藝術開始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新的甌塑技藝的一個鮮明特徵,是把雕塑、繪畫兩種不同特點的藝術,有機地結合起來。它具有圓雕和浮雕的長處,因此,它是雕塑。它又吸收了西洋和中國繪畫方面的技法,特別是西洋畫的用光線、色彩的原理表示立體、空間、質感等,熔雕塑,繪畫特長於一爐,融會貫通,別具一格。
西洋浮雕的主要理論是“按比較壓縮”,國內浮雕的主要理論是“納光納陰”。手法靈活地吸收兩種不同的浮雕手法,常以前者表現以面為主的高浮雕,後者表現以線為主的低浮雕;前者塑造畫面中輪廓清新、形象突出的近景和主體,後者塑造淺淡的遠景。有時為了突出主體,給人以實體奪框而出的逼真感,甚至把景物塑造成圓雕的禮視覺效果。
此外,甌塑與一般浮雕相比,還有一個明顯的特色,即它還藉助色彩描繪光線的強弱、色調的冷暖和深遠的空間,從而大大加強了畫面的藝術感染力。在這一點上,它與西方寫實的油畫方法一樣。光色原理與色調處理成了甌塑中的一種不可缺少的藝術手段。所以甌塑藝術既是一種古老的藝術,也是一種脫穎而出的年青的藝種。藝人們的可貴的大膽的創新使甌塑具有其他藝種所不及的強烈時代氣息。
人民大會堂浙江廳的風景壁塑“西湖全景”和“雁盪秋色”是近年來甌塑中的優秀作品。這兩幅甌塑代表作,前者象一個秀麗、文靜、含情多姿的少女,後者則是一個雄壯、威武、粗獷豪爽的壯士。創作者運用一系列的表現手法,突出了一靜一動,一柔一剛,一冷一暖、一細一粗、一濃一淡的對比效果,充分體現了甌塑藝術的精湛技藝和豐富的表現手段。
特色
甌,溫州的古稱;塑,指油泥塑。宋代浙江南部,流行用白陶土(“大白粉”)、熟桐油,混合成膠泥,再用這種油泥,為寺院堆塑佛像或花卉,再貼上金箔或銀紙,當時雖然加入礦物顏料,也是“一道釉”型的單色。品種既少,工藝也簡糙。後來,民間稍加改動,塑成掛鏡、屏風等,用途也不過作嫁妝而已。
浙江解放後,民間藝人改進了材質,創製了彩色油泥,在堆塑手法上,用堆、塑、挑、刮、壓等技法,採取高浮雕、淺浮雕、線刻等工藝方法,變化多樣,層次豐富,形象清晰,色澤鮮明,立體感強,並且塑完後,表面結膜生輝,不會變形,水浸不透,受燥不裂,不易褪色,輕便牢固。總之,把一切雕塑藝術的成就,都吸收到甌塑藝術上來,因而既可製造小型的掛鏡,和大中型的壁塑、屏風、座屏,成為一件件獨立的美術品,也可裝飾在家具、瓶、盒上。
在北方,除人民大會堂的浙江廳外,市場上很難見到甌塑作品。偶爾在文物市場上見到一品,北方人也很少能認識這一藝術品。
發展

甌塑藝術是把浮雕與繪畫藝術融為一體,它通過歷代藝術家不斷創新,集百家之長,形成了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表現形式。具有色彩豐富、不易褪色、堅固耐牢、永久保存、規格不限、清洗維修方便諸特點,題材與表現形式廣泛。甌塑藝術家開拓創新求發展,經歷了三大變化:一是工藝材料的創新。1959年甌塑名藝人謝香如對甌塑材料進行革新,變瓦灰動為陶土並加入熟桐油、礦物質顏料配製而成;二是開拓求市場。1980年後,謝香如的高足周錦雲將這一工藝美術稼接到現代建設,使甌塑發展前景廣闊。其本人成為甌塑藝術的領軍人物,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溫州市拔尖人才。三是創作題材追求和諧,以滿足現代人審美情趣的需求。
現代甌塑藝術以其特有藝術魅力與表現力廣泛套用到大型建築之浮雕壁畫、室內掛柵、屏風、小品及建築浮雕圖案裝飾等等。近年甌塑藝術已在20多個國家與地區進行藝術裝飾,作品展覽與藝術表演,並被國內各大城市二百多家高級建築作為室內藝術陳飾與收藏。如北京人民大會堂浙江廳《西湖天下景》、《枸子豐收》、北京中南海會場《和平之春》、杭州西湖雷峰塔《西湖全貌》、杭州香格里拉飯店大堂(五星級)、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北京燕山大酒店《萬里長江圖》、《潑水節》、西藏拉薩體育館《迎親圖》、寧夏自治區會議中心《塞上江南》及山東貴和皇冠大酒店大堂(五星級)、山西《鸛雀樓》、山東《蓬萊閣》、安徽《包公廟》、山東《劉公島》、江西《滕王閣》、杭州《城隍閣》、寧波《孔廟》、福州溫泉大酒店大堂(五星級)、紹興行政中心、紹興鹹亨大酒店、浙江省人民大會堂、杭州香格里拉飯店、杭州新客站大廳、杭州西子國賓館、西湖國賓館、溫州市行政中心、省、市人民大會堂、市人大、政協大樓、市博物館等,都以甌塑藝術作為大型主題建築浮雕壁畫裝飾與收藏。
甌塑藝術曾受到敬愛的周總理、陳毅元帥夫婦、尼克森總統、西哈努克親王、蒙巴托總統和中外藝術界巨匠及社會各界政要名人的高度讚譽。1972年敬愛的周總理陪同尼克森總統訪華,抵達杭州機場時,認真觀賞了陳設於此的甌塑大型風景插屏作品,作了極其重要的講話:“很好,很有價值。這種藝術不要失傳,要把這種藝術人員組織起來,還要培養新藝人,目的是使這種藝術保留下來,傳下去,這種藝術品還要在國內外展覽。”近年來,甌塑藝術多次被世界二十多個衛視及中央台、香港鳳凰衛視台、河北台、浙江台等媒體拍成電影、電視專題片。並刊登在《人民中國》、《人民畫報》、《藝術世界》及國外許多平面媒體,聲名遠播。
第二批傳統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進一步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認真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為弘揚中華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新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