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刺繡

滿族刺繡

滿族民間刺繡,俗稱“針繡”、“扎花”、“繡花”,最初主要流行於滿族人聚居的廣大農村。

簡介

錦州滿族民間刺繡藝術是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其廣泛生動的題材j豐富多樣韻種類、艷麗濃烈的色彩、誇張粗獷的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

前搭局部繡片——魚戲蓮前搭局部繡片——魚戲蓮

文化內涵,突出反映了滿族人民風俗習慣和精神追求以及審美理想。本文試圖分析出它所具有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實用價值經濟價值以及價值取向,以此總結出錦州滿族民間刺繡所承載的獨特地域特徵、習俗、文化及區域性價值,旨在使錦州滿族民間刺繡能夠健康良性快速的發展,帶動地方經濟與文化的發展和繼承。關鍵字錦州滿族民間刺繡,實用藝術,德化功能,地域特徵,價值體現。

錦州地處滿漢文化交融會合的遼西走廊,白山黑水的滋養和滿漢文化的薰染養成了滿族民間刺繡獨特的藝術風格——於豪放中見靈秀,於粗獷中見細膩。其靈秀細膩來源於魯繡、蘇繡的藝術營養,技法精細宛若工筆;其豪放粗獷則繼承自先祖皮革補繡的工藝風格,稚拙純樸,天然成趣。滿族先民最早居住於廣闊茂盛的原始森林。17世紀初,清太祖努爾哈赤興起,滿族人走出森林,生活重心由漁獵轉向農耕。雖然深受漢文化的影響,但滿族的特色風情並沒有被湮沒。這一點從刺繡的內容可見一斑,有相當一部分的刺繡作品表現的是薩滿教的圖騰崇拜或薩滿祭祀的場面,像“生命樹”、“嬤嬤人”等圖案留有鮮明的原始崇拜印記,具有濃郁的薩滿文化氣息。2010年9月被列入葫蘆島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工藝

滿族刺繡的工藝基本分為6個步驟:一是圖案設計;二是選擇材料與工具;三是花樣上布;四是繡布上棚;五是繡花;六是整理、裝裱。圖案設計是其中最基礎、但也最難的一步。從流傳下來的作品可以看出,錦州滿族刺繡的作品十分突出人們祈求富貴平安、吉祥如意的美好願望,此外還有表現民族遷徙和信仰崇拜。因此圖案設計和色彩搭配要充分體現樸素、典雅、秀麗、生動、熱烈的不同藝術效果。然後就要根據設計、意圖選用最有表現力的面料、繡線等,為刺繡做好準備。通常是以家織布為底襯,以象徵八旗的紅、黃、蘭、白四色為主調。花樣上布是指將設計好圖案繪製到面料上,這一步也很關鍵,要求圖案勾描準確,線條清晰,繡面潔淨。之後將描繪好的繡布上到布箍上,調整好布在布箍上的鬆緊度,保持平、直、緊狀態。萬事具備,可以開始刺繡了。繡品完成後要進行修剪線結、去除污漬、熨燙整理的工作,再根據需要進行軟裱或硬裱。

特點

錦州滿族民間刺繡的內容包羅萬象、取材廣泛,山水、花鳥、草蟲、人物、文字皆可入作品。圖案的設計與生活息息相關,無不蘊涵著吉祥如意的含義,涵蓋了民間百姓所有的美好願

滿族刺繡滿族刺繡

望。“富貴牡丹”、“福壽雙全”、“功名富貴”、“喜從天降”、“金玉滿堂”等是對幸福生活的嚮往;“鍾馗捉鬼”、“騎虎娃娃”等寓意消災辟邪、納吉求喜;“魚戲蓮”、“鴛鴦戲水”、“龍鳳呈祥”、“比翼雙飛”等表達對美好愛情、幸福婚姻的祈望;“連生貴子”、“娃娃坐蓮”、“榴開百子”、“麒麟送子”等寄寓了百姓對多子多孫的渴望。
滿族刺繡的繡品隨處可見,充分體現了民間特色。具體有虎頭帽、頭帕、雲肩、繡裙、肚兜、繡鞋、鞋墊等服飾繡品;荷包、香囊、幔帳、門帘、被面、枕頭頂等日用繡品;蓋頭、新娘嫁衣、壽帳、幡帳和戲曲行頭等喜慶節令繡品。
枕頭頂刺繡頗具滿族民間文化特色,是滿族刺繡的代表作品之一,在東北境內的許多地區還都可以見到。滿族人常用的布枕頭是長方形六面體,為了裝飾這種布枕頭,通常在兩個堵頭繡花納朵,於是形成了五彩繽紛的枕頭頂刺繡。滿族的婚俗獨特,所以滿族的枕頭頂刺繡品類繁多、繡工精美、內容豐富,較之中原漢族的同類刺繡毫不遜色。

發展

錦州滿族民間刺繡工藝距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那時,滿族少女不論家境貧富,十三四歲起就要在家描花樣,繡枕頭頂、袖頭、鞋幫等出嫁用品,誰家姑娘枕頭頂繡得越多越好看,就

滿族刺繡滿族刺繡

說明這家姑娘心靈手巧。當少女出嫁時,就把自己刺繡好的繡品張掛出來,供大家欣賞和品評,並作為陪嫁品帶到新郎家去。在清代,刺繡更是深受人們喜愛,無論是在宮廷,還是在民間,服飾和日常用具上都有刺繡,因而,刺繡成了滿族最具特色的民間藝術之一。
錦州滿族民間刺繡的傳承方式主要是家庭內部傳承,老一代手把手地教給下一代。目前,出生於19世紀的前三代(第一代王李氏、第二代王夏氏、第三代王王氏)錦州滿族民間刺繡傳人都已故去。健在的第四代傳人有蘇桂臣王鳳蘭兩位,她們都已80多歲。滿族民間刺繡出現了後繼乏人的局面,這個重任落在了已故第四代傳人王桂蘭之女夏麗雲身上。作為第五代傳人,夏麗雲自幼師從母親。心靈手巧的她十歲開始學習刺繡,十五六歲便掌握了滿族刺繡的大部分技法。1998年,夏麗雲利用3年時間到南方學習蘇、湘、川、粵等中國名繡。2003年,她創辦了自己的滿族繡品有限公司。如今,夏麗雲已被確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錦州滿族民間刺繡”的代表性傳承人,其作品枕頭頂《獨占鰲頭》與壁畫《十相自在》都曾在國際文化節上獲獎。北京奧運會期間,夏麗雲以滿族刺繡的獨門絕技“浮雕秀”精心繡制了一條“盛世龍”。這條長約2米的金色巨龍躍然欲飛,有凌空之勢,令參觀者無不嘆服。 滿族刺繡是滿族婦女傳統手工工藝之一,是舊時滿族婦女從小就要學習和掌握的一種技藝,主要施用於衣服、鞋、枕頂、各式荷包、桌簾、門帘、幔簾、幔套等。圖案則花鳥、人物故事、詞語詩篇、山水屋舍、家畜水族、吉祥紋樣、幾何圖案等無所不包。反映了滿族婦女對大自然的熱愛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傳承

隨著薩滿文化逐漸消亡和老一代刺繡藝人相繼逝去,滿族民間刺繡的獨特韻味正日漸淡薄,加之現代化機器刺繡的蓬勃發展,都對滿族民間刺繡造成巨大的衝擊。滿族民間刺繡出現後繼乏人的困難局面。令人欣喜的是,瀕危的滿族民間刺繡在錦州得到了及時有效的保護。錦州市積極扶持滿族民間刺繡團體,在社區、農村、學校廣泛開展技術傳播,聘請老藝人講課,傳授刺繡技術。同時深入民間蒐集資料,參加全國各類刺繡展銷會。有關部門還制定了五年保護計畫,希望使得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奇葩再綻光華。

走進滿族刺繡

刺繡是我國一項有著悠久歷史民間手工藝。滿族民間刺繡就是其中的代表。
滿族民間刺繡,俗稱“針繡”、“扎花”、“繡花”,最初主要流行於滿族人聚居的廣大農村。通常以家織布為底襯,以紅、黃、藍、白為主調的各種彩色絲線,用一根細小的鋼針參照圖案上下穿刺,織繡出各種紋樣,繡品包括服飾、日用品、喜慶節令等。繡品題材廣泛,風格多樣,情趣盎然,寓意深刻,充分表達了滿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厚重文化的內涵。
遼寧省錦州市的滿族刺繡以其精湛細膩的技藝和獨特的藝術風格聞名遐邇。其滿族刺繡的作品十分突出人們渴望富貴平安、吉祥如意的美好願望,形象地表達民族遷徙、信仰崇拜的敘述,圖案色彩配合要充分體現樸素、典雅、秀麗、生動、熱烈的不同藝術效果。
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錦州滿族民間刺繡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進入了“中國故事”文化展示現場。由滿族刺繡傳承人夏麗雲帶來的“盛世龍”浮雕繡品技驚四座。
錦州滿族民間刺繡作品是直通的原始藝術,保留著滿族原始的思維結構和原始造型,它是東北地區滿族手工母體藝術最基本的載體之一。它內容博大,想像力豐富,涵義深刻,手法新穎,形式多變,是研究、挖掘滿族歷史文化、歷史美學等方面的有利物證。值得我們加以關注和保護。

第二批傳統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進一步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認真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為弘揚中華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新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