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惠山泥人

無錫惠山泥人

無錫位於中國東部江蘇省的南部,公元前202年置縣,1295年升為州。無錫泥人的生產和銷售都集中在無錫惠山附近,故無錫泥人又稱"惠山泥人"。無錫惠山所產的泥人,以其造型簡練、色彩艷麗、形神俱備的獨特風格而久負盛名。

簡介

惠山泥人始於南北朝時期,距今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發展到鼎盛階段。明末清初開始出現了專業性的泥人作坊,加之當時崑曲流行,以戲曲人物為題材的手捏戲文人物也應運而生。20世紀30年代,惠山泥人工藝中融入石膏製作的技法,自此產生了石膏工藝泥人的新品種,惠山泥人藝術也逐漸發展成為富有江南地方特色的“惠山型”風格。新中國成立後,擴大了惠山泥人的生產規模,並研究開發出大量新產品和新工藝,使惠山泥塑藝術得以進一步的長足發展。50年代專門成立了“無錫惠山泥人廠”,後來又相繼成立了“惠山泥人研究所”以及“惠山泥人博物館”。 惠山泥人採用惠山附近特有的一種土質細膩純淨,可塑性極佳的黑土捏制而成。製作工藝分為捏胚、彩繪、開相幾部分。在產品的品種上主要分為“手捏戲文”和“印模泥玩具”兩大類。它做工細緻,造型優美,色彩絢麗,注重對人物性格、表情的塑造,富有濃厚的鄉土氣息,深受人們的喜愛。
惠山泥人不僅暢銷全國,還遠銷出口到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多位著名惠山藝人還應邀出訪美國、日本等國進行表演交流,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惠山泥人

惠山是江南風景勝地,很漂亮。是一個魚米之鄉,遊人來到惠山,幾乎處處都可以看到著名的惠山泥人。
惠山泥人按製作工藝、藝術形式和藝術風格可以分為兩類,即“粗貨”和“細貨”。“粗貨”大都用模具印製,而“細貨”則由藝人手工捏制而成。“粗貨”從造型到彩繪,風格粗曠、簡練;而細貨則更加細膩、精緻,更具有寫實性。
惠山泥人是造型美、色彩美以及圖案線條美的有機融合體。惠山泥人一般選擇大紅大綠作為基色,使用古樸濃重和對比強烈的色彩處理,輔以各種紋理、圖案、線條和塊面搭配進行裝飾。
與坯體的批量複製有所區別的是,泥人的彩繪是全手工化的,需要藝人和工匠們一筆一畫地進行細緻的描摹和勾勒,所以歷來有“三分塑七分彩”的說法,也正是由於彩繪的全手工化使得惠山泥人沒有任 何兩件完全相同的作品,更加凸顯民間傳統藝術的價值和精髓。
當彩繪完成後,為了提高泥人的外觀光澤度以及對彩繪表面進行保護,藝人們往往還要使用光蠟或者清漆進行最後的處理,至此一件精美的惠山泥人就呈現在了我們的面前。

歷史故事

據說從宋代開始,惠山就有泥人了。清朝以後,泥人的生產和銷售達到了鼎盛時期。惠山泥人是用惠山腳下的泥土製成的。這種泥土不僅細膩韌糯,可塑性強,而且千而不裂,彎而不斷。早在北宋照寧七年,蘇軾途經無錫,即有“惠泉山下土如糯”的詩句。現在的惠山泥人,發展到用石膏製作,解決了惠山泥資源短缺的問題。 呵呵
惠山早期泥人大致有神佛、人像和各種動物。前者售於佛教信徒作供奉用,後者作為兒童玩具。它們的長度一般在3—7厘米:造型簡樸,粗獷略帶誇張,繪彩色調鮮艷、單純,對比強烈,顯露出濃郁的江南鄉土氣息。其代表作是一對男女兒童,即泥塑大阿福。兩個泥娃頭綰雙髻,笑容可掬,赤足盤膝,懷抱異獸,嬌憨稚氣,令人喜愛。
關於泥人阿福,當地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古時惠山有四隻怪獸,即毒龍、惡虎、臭黿和刁馬,經常傷害人畜,踐踏莊稼。後來有個天神“沙孩兒”化名阿福入山與四怪搏鬥,四怪被除,阿福亦因流血過多,離開人間。人們捏制了他倆生前形象,以作紀念。大阿福經過歷代藝人的再三創作,栩栩如生,給人以健康、幸福和美好的感受。
惠山泥人,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手捏戲文京劇臉譜、人物動物、實用玩具(帶溫度計或者卷筆刀之類)等,這些作品小巧玲瓏,人見人愛,價格便宜,是訪親問友的最好禮品。

泥人一條街

惠山的主要街道——橫街和直銜有許多泥人店,成為遠近聞名的“泥人一條街”,每天都要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旅遊參觀團和遊客。惠山泥塑除供應當地旅遊市場外,還出口到歐美和東南亞各國個國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