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編

草編

草編,民間廣泛流行的一種手工藝品。是利用各地所產的草,就地取材,編成各種生活用品,如提籃、果盒、杯套、盆墊、帽子、拖鞋和枕席等。有的利用事先染有各種彩色的草,編織各種圖案,有的則編好後加印裝飾紋樣。既經濟實用,又美觀大方。 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

歷史源流

草編 ,是利用各種柔韌草本植物為原料加工編制的工藝品。其原料生長地域廣泛,而且易得易作,故草編工藝在中國民間十分普及。

彩帶作品 彩帶作品

為了使作品流傳的經久長遠,製作者逐步利用彩帶代替植物葉。有的利用事先染有各種彩色的草,編織各種圖案,有的則編好後加印裝飾紋樣。既經濟實用,又美觀大方。

據考證,截止2012年12月30日,可見的中國最早的草編遺物是河姆渡人製作的,距今已有7000年之久。令據《禮記》載,周代已有以莞(蒲草)編制的莞席了,而且當時已有專業的"草工","作萑葦之器"。到春秋戰國時期,已有用萱麻和蒲草編制的斗笠。秦漢時期,草編已在民間廣泛使用,品種有草鞋、草蓆、草扇、草簾及僧侶信徒打坐的蒲團等。漢代至盛唐,草編亦較發達。除了蒲草編制蒲衣、蒲鞋外,還有蒲草編制的蒲帆。

大名草編 屏風 大名草編 屏風

長江流域地區的草編原料多用野生的黃草、蘇草、席草(水毛花)、金絲草、蒲草、龍鬚草、馬藺草、蒯草、薦草、竹殼、箬殼等,也有用人工栽培的農作物稻草為原料的。適於草編的用草,草莖光滑,節少,質細而柔韌,有較強的拉力和耐折性;采割來的草料先要挑選,梳理整齊,進行初加工後,方可編制。長江流域的草編以草蓆、草鞋和其它日用品類最具特色,分布於四川、湖北、湖南、江蘇、浙江等地,其中浙江為中國的草編生產基地,從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起就已遠銷國外。

草編在中國分布很廣,主要產區有山東、浙江、廣東、河南等地。農民和藝人利用當地的玉米皮、席草、茅草、麥秸等豐富的地方資源。編成帽、籃、拖鞋、提包、地毯、睡席等日用品,品種花色繁多,質量優良,富有樸素雅致的風格,在國內外盛銷不衰。

此外,四川的棕編,浙江的麻編,也以它們堅實耐磨、輕便舒適的傳統特色著稱於世。

主要品種

有河北、河南、山東的麥草編,上海嘉定,廣東高要、東莞的黃草編,浙江的金絲草編,湖南的龍鬚草編及台灣省的草蓆等。

草蓆類

草蓆是指用柔韌的草莖編織的蓆子,一般草蓆不能摺疊,只能捲起來。但經過改良的草編涼蓆,能夠摺疊儲藏。草蓆吸水能力比較強,草編藝品(草蓆子)江南蘇席,儀征朴席,浙江寧席並稱“全國三大名席”。亞草蓆是採用高科技將天然草本植物經粉碎、烘乾、防霉、殺菌、拉絲處理,編織成草蓆的。朴席鎮在歷史上就有“三灣九井十八巷,家家戶戶織席忙”之說,所產朴席麻筋結實、織工考究、席面光潔、色澤一致,有著“直立不倒、盛水不漏、二十年不壞”的美譽。目前當地已建成華東地區最大的草蓆交易中心———中華朴席城。

江蘇朴席,產於江蘇儀征朴席村,以選草嚴格、麻筋結實、織工考究、編排緊密、席面光潔、經久耐用形成特色。人稱"站立不倒,盛水不漏,二十年不壞"。蘇州虎鬚席,產於清代,蘇州虎丘附近蒯草編出的草蓆。顧祿《桐橋倚棹錄》:"蒯席,出虎丘者為佳,見《姑蘇志》。山塘只一二店而已。別有蒲蓆、篾席兩種。昔年環山居民多種蒯草,織席為業,四方稱'虎鬚席',極為工致,他處所不及也。今種蒯草織席者,滸關為甚,然虎丘地名尚有號席場弄者。湖南臨武龍鬚草蓆、淥田草蓆、祁陽草蓆和湖北沔陽薦草地席(毯)亦很有名。

草鞋類

草鞋以稻草編就,是稻作文化的產物。草鞋的製作很簡便,只需打出鞋底,再在腳頭用草繩扭結,腳跟連底兜起後用草繩套住打結即成。此鞋價廉物美、走路輕快,上山下地日常勞作均可穿用,至傍晚鞋底如若穿破,多棄之,故又名"不 惜"、"不借",一日一雙,日日更新。據傳,草鞋始於夏朝,至春秋戰國,王公貴族也時興穿此鞋。大思想家莊子不僅自己能織,還穿著破草鞋去見魏王。東漢後,王孫貴族不再穿用,草鞋淪為粗俗之物,為下民專用。一落泊文人曾作草鞋詞曰:“少日青青老來黃,十摳萬結結成雙。甫能打就同心結,又怕旁人說短長。雲雨事,我承當,可惜不能進蘭房;有朝一日肚腸斷,棄舊戀新撇道旁”以草鞋自喻,發人生感慨。

長江流域的草鞋種類繁多,以布條代草編制的鞋稱"布草鞋"、用麻編制的稱"麻草鞋"、用葛藤編結謂"葛藤草鞋"。形狀大同小異,均適於在陡峭石壁、崎嶇山路、苔蘚石道、泥濘田埂上行走。盛產毛竹的山區用箬殼編鞋,較尖挺,雨天耐穿,多為山民所用。用蒲草編制的稱"蒲鞋",有船形鞋幫,比草鞋上乘,小商、店員多穿之。四川漢州草鞋起初用穀草為主要原料,幾根麻繩為經,穀草作緯編制而成。後為了美觀,將麻繩鼻改為彩色絲線,捆鞋的麻繩改成彩色絲帶。據說這種舒適輕便的草鞋曾被乾隆皇帝看中,舊時當地每年夏初進貢絲耳子草鞋百雙。從此,漢州編草鞋的婦女更多了,工藝也不斷改進。漢州的知州還在衙門口左對面設了個草鞋市,方便當官的挑選貢鞋。南通產一種茅靴,又叫"蒲鞋",系用蘆葦花搓成花繩編制而成,是具有良好保暖作用的實用工藝品。南通縣五總鄉的戲台墩村為"茅靴村",這裡過去溝溝汊汊很多,泥土寒性強,鹼氣重。很適合蘆葦的生長。作為蘆靴的主要原料蘆花垂手可得。由於製作蘆靴材料易得、技藝簡單,又能抵寒防潮,故很容易推廣。這裡男女老少都會編制。一般先於初春期間打制靴底。等到夏季蘆花開了,採摘蘆花曬乾後,就開始把靴底都嵌上蘆花繩,沿上藍印花布邊,一雙厚實大方,手工精緻的茅靴便製成了。茅靴是當地遠近聞名的一大副業。

其它類

上海嘉定

以編制日用工藝品聞名。嘉定草編以黃草為原料。黃草屬單子葉植物綱莎草科,原生於嘉定東澄橋鎮一帶的灘頭河邊,有所謂"名城寶產數黃草"之說。黃草莖桿光滑柔韌,自明代起,當地居民就用其編織蒲鞋。光緒時黃草編制就已十分發達。近代,黃草已發展到人工栽培。編織品種有帽、包、袋、毯等。花色樸素美觀、價廉物美、輕便耐用。浙江慈谿長河、台州、溫州、黃岩等地也盛產草編工藝,編織品種有日用品和各類玩具。

黃河流域

以山東,河南為代表,其中山東尤為興盛。

山東的民間草編 ,據1959年發現的泰安市大汶口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陶器看,早在6000年之前就已存在了。民間草編織工藝按料的不同可分為麥秸草編、玉米皮編、蒲草編、琅琊草編、馬拌草編、三棱草編、稻草編、麻編、山箭草(民間又稱“油草”)編等等。其中以麥秸草編、玉米皮、蒲草編最為普遍。按編織物的用途分類,屬於用器類的有簍、筐、盒、盤、箱、茶墊、坐墊、箸籠、飯包、笊籬、菜篩、鍋蓋、扇子、花盆套、紙簍、信插、茶杯套、草玩具等等;屬於衣著一類的有草帽(有禮帽、童帽、斗笠、太陽帽、麻帽種種)、草鞋(有傳統的冬季穿用的 “蒲窩”,也有各式拖鞋與涼鞋)、蓑衣、玉米皮涼衫等等,家具一類的有草屏風等;建築及室內裝飾類有 草地毯、燈傘、牆壁裝飾紙、草牆紙等等。此外還有作為半成品的各種各樣的草辮兒。按工藝分類則有 編貨、砌貨、串貨、釘貨種種。作為一種傳統的工藝美術品和農家手工業產品,草編遍及于山東全省,較集中的幾個地區是煙臺市、濰坊市、濱州地區、聊城地區以及青島市和濟南市。

煙臺市萊州市沙河鎮一帶是中國草編織品早期的集散地,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地,至今仍是草編生產很活躍的地方。這兒用麥秸草製成的草辮、草墊、草帽、草盒等仍然具有傳統特色。草辮如“沙河黃”、“沙河白”以及數以千計的“花樣辮”,工藝規矩,製作精美,在國內外享有一定盛名。

煙臺市的草編主要產品已由麥秸桿編織品轉為玉米皮編織品,海陽、乳山等市的玉米皮地毯,海陽的“馬蓮垛”提籃,龍口的纏桿提籃,招遠的玉米皮門帘,都是有特色的熱銷產品。濰坊市的昌邑縣以手編草帽聞名,當地所產金絲草帽向稱名貴,至今全縣農村婦女多能手工編織多種形式的草帽。

臨沂地區的郯城縣,是榔琊草編織品的著名產地。琅琊草,也稱黃草,因其主要產區郯城縣為秦時的琅琊郡,因稱“琅琊草”。琅琊草葉片細長柔軟而富彈性,極宜編織,當地人世代用以編織草鞋。1913年,當地的楊錫堂等人根據民間編織的方法創造出以苘為經,以榔琊草為緯的編織草帽工藝,遂使琅琊草編織的草帽名揚天下。榔琊草編有各種技法:“風眼編法”韻律諧調,“鷹爪花紋”活潑而有動感,“繩草合編”格調空曠,幾種編法相結合則具有虛實、疏密、明暗相比相濟的效果,琅琊草製品於草帽之外還有拖鞋、提籃、茶杯套、果盒、花盒等。平度市也是山東草編生產的傳統地區,產品以麥草辮和草茶墊最有特色。

濱州地區的博興縣以絞編工藝編織的蒲草茶墊、坐墊等,頗有獨到之處,他們堅持與時俱進的發展眼光,著重以葦、蒲製作各種草牆席,使傳統的草編成了現代建築的室內建築材料。

山東草編的工藝方法極為豐富,常用的有編辮、平編、絞編、編花(如“馬藺垛”、“套扣”、“鏈子扣”、“小浪花”、“十字扣”、“曲徑扣”、“粽子扣”、“梅花扣”等)、錐砌法、串接、串釘、串連、纏扣、纏鋸、纏邊、纏畫、包裹、擰編、卷折、縫繡、貼上、割花扎勒種種。

山東草編這一富有深厚的歷史和民間傳統的工藝品,在富有創造性的山東人民的手裡,將會成為富有時代風采的現代民間手工藝品,會為全人類的現代生活編織出幸福、和諧、美滿。

傳承意義

草編是中國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品,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積澱,其價值不僅僅是囿於一種經濟實用鏈條,而且具有較高的審美愉悅和鑑賞功能。

原料工匠

原料地域

[嘉定的黃草] [山東的蒲草] [浙江金絲草] [杭州水毛花] [各地馬蘭草] [湖南龍鬚草] [東北馬藺草] [江浙的蘇草] [台灣的席草] [蘇州的蒯草] [雲貴的薦草] [安徽玉米皮] [四川的竹殼] [雲南的箬殼] [陝西的麥草] [山東的麥草] [四川棕櫚葉] [雲南雞廣藤] [古永水廠藤] [盈江刮皮藤] [雲南的黃藤] [貴州的紅藤] [河北紅皮柳] [四川青神竹] [湘南攸梨藤] [汝城的灰藤] [湖南盤山藤]

地域不同,原料也不同,長江流域的草編原料多用野生的黃草、蘇草、席草(水毛花)、金絲草、蒲草、龍鬚草、馬藺草、蒯草、薦草、竹殼、箬殼等,也有用人工栽培的農作物稻草為原料的。黃河流域,比如河北、河南、山東的草編,多為麥草,另外還有東莞的黃草,浙江的金絲草,湖南的龍鬚草等。

工匠藝人

李詠梅

巧媳婦李詠梅搞柳編 每年換回一輛桑塔納:

寧陽縣東疏鎮小王莊村27歲的農家婦女李詠梅,有一套精緻柳編的絕活,普通的柳條在她手裡可以變成2000多種諸如花籃、水果籃、食品盒之類的工藝品,全部銷往國外。李詠梅對記者說:“俺用柳條一年能掙回來一輛‘桑塔納’!”

夏小兵

他,自學成才,能利用棕樹葉編出各種不同的動物。他,融會貫通,將外公編竹篾的“真經”用在棕樹葉編織上,經過特殊處理,他所編制的工藝品50年都不會變形。

小野雞尾巴600個褶

這位草編藝人名叫夏小兵,家住溧水縣和鳳鎮。

走進他家,映入眼帘的是上百個工藝品,有1米長、造型各異的蛟龍,也有小如手指的螞蚱。夏小兵介紹,在所有工藝品中,難度較大的是編制蛟龍。首先是選材,每片棕樹葉大小要差不多,另外,它還是雙面編制。每次,他都根據自己的想像,編製造型不同的蛟龍,有騰飛的,有盤在柱子上的,有仰頭的,有頷首的……記者拿起一隻野雞,竟能看到熠熠生輝的眼珠。夏小兵介紹,一隻小小的野雞,尾巴要打600個褶皺。

他說,以前不敢製作太多的草編藝術品,因為鮮嫩的棕樹葉子存放時間不長,葉子幹了,動物也隨之變形。不過,經過四年時間的摸索、嘗試過三十多種方法,他掌握了保存方法。他從外祖父那裡受到啟發。外祖父原來是搞篾編的,為了使竹篾有柔韌性、耐蟲蛀,每次都將竹篾放在大鐵鍋里用滾水煮,這樣煮過的篾製品用50年都不變形。夏小兵也嘗試將棕樹葉放在鍋里煮,結果真的能像竹篾一樣,柔軟又有韌性,還防蟲蛀。這樣做出來的小動物,摔不爛,撕不破,十分結實,還不怕水浸!

18歲,以編制為事業

夏小兵12歲時,放學後經常摘棕樹葉,看著跳躍的螞蚱,照著樣子信手擺弄。他拿給同學看,大家都說像。

真正開始編制是在18歲,他編制螞蚱上街賣,“1個小時賣了90塊,給我觸動很大。”夏小兵操起兒童時的手藝,決定將編制當作事業來乾。一次在外參加交流會時,他編了許多螞蚱和螳螂,可一隻也沒賣出去,他靈機一動,又在現場編制起蝴蝶、蜻蜓及許多其他小動物,結果一下子就吸引了眾多孩子眼球,大家爭相購買,螞蚱和螳螂也沾光一售而光。10分鐘左右夏小兵就能編制出孔雀、鳳凰。

最大心愿是衝出國門

草編小動物有了市場,夏小兵的名聲也越來越大。每逢重大活動,溧水縣文化局、旅遊局等單位都請他參加。2012年10月,他應邀參加南京藝術展覽中心唯一的草編展演時,攤位前擠滿了人,原來備用三天的材料,沒想到一天半時間就告罄,向他預訂草編工藝品的顧客排起了長隊。

雖然草編品種發展到鴿子、鴛鴦、蛟龍,但他還覺得不夠,不能很好地體現中國傳統文化,於是絞盡腦汁,想出了編十二生肖。他趴在電視機前,看動物世界、卡通片中的動物造型,兩個月後,十二生肖的草編工藝品就出來了。

夏小兵最大的心愿是註冊夏小兵牌草編工藝品,並把新編產品掛上網際網路,銷往全國各地,甚至衝出國門,讓中國傳統文化能流傳到世界各地。

國外草編

日本

在日本,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女性們挎著草編包,草編包的酷酷的、輕巧的外觀使其成為今夏的理想選擇。雖然包包已經流行了很多年,但其2012年的流行卻是史無前例的。大多數草編包都是休閒的而且價格也不貴,帶有亞洲色調或者海灘渡假色調。但是越來越多的包包專賣店開始出售進口的和國內的設計師品牌的包包,許多高檔包包開始進駐市場。一些包包帶有皮飾或者絲帶,這與草編包本身的皮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另外在顏色和款式上也各有千秋。

可愛造型, 職業女性的選擇

草編包不再是僅用在周末外出,也適用於女性日常生活的所有場合。草編包尤其受到20歲至30歲的職業女性的歡迎。這些女性能夠承受包包的價位在5,000日元(按照人民幣1元折價14.82日元計算,大約合337.38元)左右,另外她們也會選擇外國進口的包包,價位一般位於10,000日元(折合674.76元)到20,000日元(折合1,349.52元)之間。其他流行的設計師品牌手提包包括Samantha Thavasa和Coach設計的,她們設計的包包價位一般位於10,000日元到60,000日元(折合4,048.58元)之間。

帶有皮質提把的四四方方的包包,可以盛放A4紙張檔案的大包,以及其他適用於工作用的包包都非常暢銷。這種包與女裝搭配可以形成一種非常柔美的溫柔形象,但是包包同樣可以與稍微男性化的短袖夾克衫和褲子或者套裝搭配。這種多功能性是這種包包吸引大眾的主要特點。

有一些包包非常可愛,飾以小花束、繡花水珠或者麻花辮絲帶等,還有一些包包更浮華一些,飾以人造鑽石或者帶有木珠或者海貝等亞洲風格。適合戶外及各種場合的包包應有盡有。一些女性甚至參加社會活動都要穿著棉質的和服,挎著草編包。草編包的輕巧通風外觀且易於與傳統日本服飾搭配使其成為大眾的最佳選擇。

古典設計

(共立女子短期大學生活科學科顏色及設計研究室)

精選的包包

昂貴的頂級進口手提包依然是標準的標誌。設計師設計的產品充斥了整個的市場,從辦公室工作人員到中年的家庭主婦,甚至是趕時髦的十幾歲的和二十幾歲的少女,看起來每個人都擁有一款。設計師設計的手提包不再像從前那樣唯我獨尊。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草編包由於其合理的價格而受到女性朋友們的青睞,另外女性朋友們選擇草編包也因為草編包適合於夏季,而且也適合於很多不同款式的搭配。

韓國

韓國傳統草編工藝文化體驗疲憊但滿載歸來!

上午前往仁川東區青少年修煉館參加為外國人舉辦的韓國傳統草編工藝文化體驗活動。順利到達那裡,放眼一看,基本上都很年輕,想想人家的名字本來也叫青少年修煉館,我這個年紀還混在裡面真是有點不好意思。好在昨天我極力慫恿 了來自越南的YOU RE MI HA 一起來。MI HA 居然帶了兩個兒子一起來,還好,我不是年紀最大的。唉,也每感覺到歲月怎么流過,居然就已經倒了害怕面對自己年齡的日子了。

兩個本科的女學生負責教我們,態度親切熱情,很是受用。上午學習了如何編制壁掛式花瓶,就算是花瓶吧,我回來時帶回來了我的成果,雖然不怎么漂亮。不過畢竟是完成了。截至我們走為止,只有三個人完成了全部程式。來自日本的NACIKOU(上學期和她一起上韓語課,自我介紹時,她一說自己的名字,班裡幾個中國學生異口同聲“那隻狗”,從此以後,每箇中國人都忘不了她的名字了。而其它外國同學的名字一般是很難記住的,至今好多認識的同學叫什麼還是不知道,名字實在太難記,哪想人家這個日本小姑娘,起名字多為人著想啊,一下子就記住了,哈哈),我和MIHA。所以還是小自豪一把,很有成就感地歸來。

本來那裡的負責人要送我和那隻狗回學校的,可是MIHA想讓我留下來和她一起走。於是留下來教她繼續完成她的花瓶,然後搭她的車回學校。可是她居然也不認識路,我就更是不認識了,一貫的路盲,一路上打聽,總算千辛萬苦找回來了。

有一點讓我不太明白的地方。這個修煉館應該是屬於區政府下屬的機構吧。在中國,連少年宮之類的地方都成了辦興趣班賺錢的好機構,可是在韓國像今天這樣的活動都是免費的。不但免費,態度還特別好。就像今天,居然昨晚負責人就打電話給我,在上開車到學校接,活動結束後又送我們回來。還熱情邀請我們下個月的活動是聚餐,一定去之類。自從來到韓國以後,這類的活動參加過不少了。可是以前的那種熱情是因為宗教。因為以前大多數由學校通知的活動都是教會組織的。他們對我們熱情也就罷了,可是連這種純粹公益性的機構也這么照顧倍至,真是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了。就像去參加仁川國際交流中心的韓語課也是一樣。不但免費聽課,還時不時給我們準備些點心或者一起聚餐之類的,這樣的福利在中國沒有享受過。

難道真的是因為物質基礎的不同而產生的不同嗎?物質基礎地不同導致了思維方式、福利制度等都會有不同。這個問題有興趣考慮一下。

尼泊爾

尼泊爾人至今仍然保留很多傳統的生活習慣,仿佛幾個世紀時光的流逝並沒有在他們身上留下什麼痕跡,這一點從他們的服飾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來。

尼泊爾人在著裝上最突出的一點就是男女老少很少有人穿襪子,大多數人都喜歡赤腳穿涼鞋或者拖鞋。除穿正裝的公務人員、穿制服的軍警人員以及穿西服的城市年輕人以外,很多人一年四季都光著腳。穿民族服裝的女孩們尤其此。她們往往喜歡在腳趾甲上塗抹鮮艷的紅色或者紫色,戴上金燦燦的腳鐲或戒指,再穿上涼鞋或拖鞋,把腳部的美充分展現在人們面前。

冬天,常常可以看到尼泊爾男子上身穿著臃腫的羽絨服或皮夾克,再披一件厚厚的大披巾,把腦袋和肩膀裹得嚴嚴實實的,下面依然是光腳穿著一雙拖鞋,頗有點顧頭不顧尾的意思。

女子則在外面披一件鮮艷的羊絨披肩,赤腳穿一雙類似日本木屐的夾腳趾拖鞋。講究的人穿的是皮革製品,一般人多穿塑膠或者草編的拖鞋。據說,中國出口到尼泊爾的小商品中,只有襪子不那么暢銷。

探究尼泊爾人喜歡赤足的原因,無非有以下幾個。一是傳統習慣。歷史上,尼泊爾人大多從事農耕行業,常年在田裡勞動,養成了赤腳的習慣。迄今,尼泊爾農民依然保持了光腳勞動的習慣,只是在進城的時候才穿上草編的拖鞋。記者參加過當地尼瓦爾人組織的宗教慶典活動,他們在唱歌跳舞的時候也都必須赤腳。

非洲

非洲草編,是西方富人的專利,無論是從非洲部落的手工藝中尋找獨特的時尚感覺的Prada草編涼鞋,還是有自然之魅的簡約包,還有充滿神秘色彩的非洲草編掛飾,都彰顯著別樣的時尚。

第二批傳統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進一步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認真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為弘揚中華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新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