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國王廟

三山國王廟

位於台南市北區,是二級古蹟。廟內主祀三山國王,左右殿分別奉祀天后聖母與韓文公。

文物信息

其它名稱:潮汕會館等級:二級古蹟

三山國王廟三山國王廟

類別:寺廟
建成年代:清乾隆七年(1742年)
位置:台南市北區西門路三段100號

文物簡介

台南三山國王廟位於台南市北區,是二級古蹟。廟內主祀三山國王,左右殿分別奉祀天后聖母與韓文公。

文物沿革

該廟於清乾隆七年(1742年),由台灣知縣楊允璽、台灣鎮標左營游擊林夢熊率粵東商民集資創建。而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時,潮州舉人傅修、林文榜等潮州人士增建韓文公祠,並為了提供祭祀費用,而買了店屋三間,在舊縣頂市仔頭收租。而在興建韓文公祠之前,廟左側的聖母祠應已興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時,台灣總兵官顏鳴皋提倡整修,此次並將韓文公祠改建成與主廟相連的兩進式廟宇。八年後(1784年),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整修,這次整修並大致定下了三山國王廟的樣貌。而後嘉慶七年(1802年)時,監生翁峻和生員陳應機等人予以重修,這次除整修韓文公祠外,並於廟後添置了會館以供潮州人往來台灣與中國大陸,另外也又買了六間店屋,將租金收入作為祭祀費用。此後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鹹豐十年(1860年)、同治三年(1864年)與光緒十三年(1887年)時又陸續有整修過。
日治時期的1899年4月9日,總督府在此設定“台南師範學校”。1918年,該校擴編改制成“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設立台南分校”,並遷到赤崁樓。之後廟產遭到盜賣,韓文公祠與天后聖母祠淪為肥料倉庫,後殿則變成線香製造及木工廠。
進入民國之後,廟產因收歸國有而缺乏管理,直到五十三年(1964年)申請宗教團體登記後,該廟才由台南市潮汕同鄉會管理,十年後(1974年4月2日)才又成立了廟宇管理委員會。而因這段期間廟宇外貌殘破,遂於五十八年(1969年)進行整修,之後廟方、信眾又進行數次維修。而在八十三年(1994年)時,由政府出資進行大規模維修,工程從該年4月20日持續到八十五年(1996年)11月26日方告竣工,而成今貌。

建築特色

該廟座東向西,面寬是由三棟三開間的祠廟組成。中間是三山國王廟,由三川殿、拜殿及正殿組成,而拜殿兩側有著龍虎井。而左右兩側的韓文公祠與天后聖母祠空間布局則大致相同,由三川殿及正殿組成,兩殿以過水廊相接,內埕則有水井。而在三山國王廟與天后聖母祠均有門可通後埕,再接會館。後殿中央祀有三山國王夫人,一度移至正殿祭拜,現已移回。
其建材均由潮州運來,並雇潮州匠師建設,故呈現與台灣廟宇常見之閩南式建築不同的潮州式風格。例如廟牆是以磚疊砌,再塗以白灰,無牆堵裝飾;屋瓦是黑色,且屋脊平直無翹起等。

活動

從清朝開始,每年元宵節時為恭祝三山國王聖誕,便會舉行如放煙火、水仙花展以及演潮劇奏潮樂等活動以酬神,是昔日府城之盛事。惟自九一八事變來年起便停止放煙火及辦水仙花展,直到進入民國才逐漸恢復活動之舉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