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漢初、後漢、蜀國、兩晉、南北朝、宋、明定笮縣屬越嶲郡。
南朝齊、後周(公元479-568年),定笮分別屬獠郡和嚴州所轄。
隋開皇六年(公元586-618年)定笮縣嶲州所屬(即今越西)。
唐高祖武德二年起至德宗貞元二年(公元619-786年)之間,吐番攻占雲南,木里兩度陷入吐番勢力之中,在此期間改定笮為昆明縣、香城郡,隸屬嶲州。
懿宗鹹通六-七年,宋寧宗嘉定八年(公元866-1215年),南詔出兵北上,攻下嶲州、黎州等地,改嶲州為建昌府;改昆明縣為香城郡。
1216-1276年,建昌府為大理段氏所據,改香城郡為賀頭甸。
宋寧宗嘉定九年至元世祖十四年(1277年)立鹽井,管民千戶。
1278年立為金州,隸屬德平路。
1290-1368年降為金縣(因境內出金而得名)。
明太祖廢元朝的路、府、州、縣、設定建昌衛(今西昌)、鹽井衛(
清初,大體依照明制,將衛的指揮使改為“守備”,歸建昌的總兵管轄。
雍正六年(1728年)罷衛,改置鹽源縣,歸寧遠府轄,屬四川省。
民國初期,廢府存縣。“二十四年(1935年)設定十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縣屬之。”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寧屬劃歸西康省,鹽源縣歸西康省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木里仍屬鹽源縣。
1952年7月1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建立木里藏族自治區(縣級)籌備委員會,1953年2月19日正式成立木里藏族自治區(縣級)。
1955年5月,改為木里藏族自治縣。
1955年年12月13日,撤銷西康省,木里歸屬四川省西昌專區管轄。
1978年10月,撤銷西昌地區建置,併入涼山彝族自治州, 木里縣隸屬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管轄。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3年2月19日,木里藏族自治區(縣級)成立,4月,全境劃設三個區。
1953年9月,在全縣劃設19個鄉。
1957年將二區(博瓦區)列瓦代管的白烏腳村、一區(瓦廠區)大壩所轄之大嘴村劃歸鹽源縣管轄。
1958年,全縣開始實現“人民公社化”,縣內各鄉先後改名為“人民公社”。
1966年將鹽源縣所轄的後所鄉劃歸木里二區管轄,經過兩期整建人民公社和增設部分公社,至1972年,全縣共轄3個區,29個人民公社。
1981年,全縣開展地名普查,對縣內區、公社進行了命名標準化處理。
1983年,全縣恢復鄉的建制。
1984年11月,將俄亞鄉改建為納西族鄉;屋腳鄉、項腳鄉改建為蒙古族鄉;白碉鄉、固增鄉改建為苗族鄉
1984年12月,省政府批覆建立喬瓦鎮。全縣轄3個區,1個鎮、29個鄉(其中5個民族鄉)。
1992年11月12日,根據撤區、並鄉、建鎮的精神,縣政府撤銷博凹鄉建制,原博凹鄉行政區域轉為喬瓦鎮建制。
2006年全縣轄3個區、1個鎮、28個鄉(其中5個民族鄉)、9個相當於鄉級的牧場。
區劃詳情
2006年,木里藏族自治縣轄3個區、1個鎮、28個鄉、9個牧場。
區鄉(鎮) | 面積(平方公里) | 總人口(人) | 村委會(個) | 村民小組(個) |
瓦廠區工委 | 3880 | 33163 | 31 | 152 |
桃壩鄉 | 196 | 5872 | 4 | 18 |
博科鄉 | 337 | 4882 | 4 | 22 |
寧朗鄉 | 608 | 2164 | 3 | 12 |
依吉鄉 | 261 | 3285 | 3 | 15 |
俄亞納西族鄉 | 591 | 5778 | 6 | 28 |
水洛鄉 | 1343 | 5604 | 6 | 27 |
氂牛坪鄉 | 237 | 3341 | 3 | 18 |
屋腳蒙古族鄉 | 307 | 2237 | 2 | 12 |
博瓦區工委 | 4024 | 71072 | 52 | 307 |
喬瓦鎮 | 241 | 17580 | 3 | 26 |
項腳蒙古族鄉 | 142 | 3204 | 3 | 19 |
李子坪鄉 | 198 | 3715 | 3 | 21 |
列瓦鄉 | 105 | 4140 | 4 | 19 |
芽租鄉 | 179 | 3693 | 4 | 29 |
下麥地鄉 | 117 | 3461 | 3 | 24 |
西秋鄉 | 135 | 3206 | 3 | 15 |
克爾鄉 | 251 | 4075 | 3 | 18 |
白碉苗族鄉 | 380 | 6074 | 4 | 26 |
三桷埡鄉 | 352 | 5086 | 5 | 25 |
倮波鄉 | 471 | 5492 | 5 | 25 |
卡拉鄉 | 1239 | 5068 | 7 | 27 |
後所鄉 | 214 | 6278 | 5 | 33 |
茶布朗區工委 | 5348 | 25490 | 29 | 114 |
沙灣鄉 | 653 | 4877 | 4 | 28 |
東孜鄉 | 308 | 3378 | 3 | 18 |
固增苗族鄉 | 472 | 3403 | 4 | 19 |
麥日鄉 | 625 | 2781 | 4 | 13 |
東朗鄉 | 574 | 2439 | 3 | 12 |
唐央鄉 | 1251 | 4261 | 4 | 25 |
博窩鄉 | 805 | 1829 | 3 | 14 |
麥地龍鄉 | 660 | 252 | 4 | 15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木里藏族自治縣坐落於四川省西南邊緣,位居涼山彝族自治州的西北,地理坐標為東經100°03′~101°40′,北緯27°40′~29°10′。縣境東南與州內的冕寧、鹽源縣接壤,行政區域界線217.75公里;西北與甘孜州稻城、理塘、雅江、康定、九龍縣相連,行政區域界線520.7公里;西南分別與雲南省的香格里拉縣、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寧蒗彝族自治縣相鄰,行政區域界線134.81公里。東跨雅礱江,西抵貢嘎山,南臨金沙江,北靠甘孜州,東西寬約160公里,南北長約170公里。縣府所在地喬瓦鎮,距涼山州首府西昌254公里。
地形地貌
境內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終端。是雲貴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由於河流深切,嶺谷相對高差很大,木里 藏族自治縣北部在2000米以下,中部和南部下切更深,多在2000米以上。西部與稻城交界處的恰朗多吉峰高達5958米。最低處三江口海拔1530米,相對高差達4428米。全縣形成三個大地貌,即西北部的山原地貌,東南部中山深切割山地貌和西南部的高山深切割山貌。全縣整個地勢南傾,主要河流沿斷層由北而南,流入金沙江,並與四條南北向的山脈相間排列,構成了木里藏族自治縣地貌的主體。屬於典型的高山、山原、峽谷地貌。
氣候
木里藏族自治縣境內氣候特點為冷熱兩季交替、乾濕兩季分明,年溫差小、日溫差大、輻射強烈,無四季區分的氣候特徵。多年平均氣溫14.0℃,1月平均氣溫7.5℃,極端最低氣溫-5.4℃(2011年1月18日);7月平均氣溫18.9℃,極端最高氣溫33.6℃(2012年5月21日),最低月平均氣溫7.4℃,最高月平均氣溫19.0℃,平均氣溫年較差39.0℃,最大日較差23.3℃(2010年4月8日)。生長期年平均271天,無霜期年平均238天,最長271天,最短206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164.9小時。0℃以上持續期是272.7天。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境內天然徑流量58.13億立方米,人均58150立方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深度為439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24.81億立方米(深度為9421毫米)。境內水域面積9.75萬畝,占全境幅員的0.50%,其中河流面積8.85萬畝,湖泊面積0.90萬畝。
土地資源
木里藏族自治縣全境幅員面積為13246.38平方公里,量標面積為13248.55平方公里,合1987.29萬畝。境內林業用地1174.50萬畝,其中森林面積683.1萬畝;疏林面積39.71萬畝;灌木林面積4006.16萬畝;未成林造林地面積0.58萬畝;跡地35.07成畝;苗圃0.09萬軒;宜林地9.76萬畝。
礦產資源
木里藏族自治縣境內主要礦產有鎳、銅鈷礦、褐鐵礦、鉛鋅礦、岩金、銅礦、砂金、釷礦、菱鐵礦、錳礦、多金屬礦、鉛礦、赤鐵礦、鐵錳礦、鉛銀礦、銀礦、貢礦17種,非金屬礦種有水晶,石膏、芒硝、土鹼、熱泉、石英砂岩、頁岩、冰洲石、石灰岩、煤礦、石棉、硫鐵礦、鹽滷、建築用砂、矽石礦、河道、砂礫16種。在發現的123個礦產地中,中型礦床3處,小型礦床14處,岩金礦15處,砂金礦21處。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末,全縣總人口139924人,比2015年末增加3003人,年末總戶數36035戶,比2015年末增加692戶。全縣共有的21個民族中有藏族46127人,占總人口的33%;彝族43425人,占總人口的31%;漢族25450人,占18%;蒙古族9084人,占6%;苗族8816人,占6%;納西族5093人,占5%;其它少數民族1929人,占總人口的1%。出生人口3625人,符合政策生育率為95%,死亡人口432人,死亡率6.1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53‰。2016年全縣常住人口13.6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06萬人,城鎮化率達15.05%。
民族
境內有藏、彝、漢、蒙古、回、苗、納西、布依、傈僳等22種民族;超過千人的有藏、彝、漢、蒙古、苗、納西、布依7個民族;截至2013年,藏族45056人,占32.82%;彝族41520人,占30.25%;漢族26280人,占19.15%;蒙古族8869人,占6.46%;苗族8813人,占6.42%。
經濟
綜述
2016年全縣國民經濟成長放緩,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7390萬元,同比增長5.9%;在全州17個縣市中GDP總量位和增速均居第十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7060萬元,同比增長3.7%,貢獻率為12.31%,拉動全縣經濟成長0.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156204萬元,同比增長6.5%,貢獻率為57.46%,拉動全縣經濟成長3.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84126萬元,同比增6.5%,貢獻率為30.23%,拉動全縣經濟成長1.8個百分點。
2016年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136444萬元,同比增長5.0%,占全縣GDP的45.8%,非公有制經濟增速比全縣GDP增速低0.9個百分點,對全縣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39.9%,拉動全縣經濟成長了2.4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714199萬元,同比,其中水電投資完成萬元,同比下降%,水電投資占投資完成額的。 2016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714199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1%,其中水電開發完成投資397568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9.3%,水電開發投資占全縣投資總額的55.7%。
第一產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4814.259萬元,同比增長3.3%。其中種植業產值41786.5萬元,同比增長2.0%,占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40%;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8435公頃,比上年增加284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6305公頃。完成糧食產量51798噸,同比增長2.8%。其中小春糧食產量8103噸,同比增長1.9%;大春糧食產量43695噸,同比增長2.93%。蔬菜產量41552噸,同比增長2.6%。水果產量9000噸,同比增長5.9%。全年林業產值6452.28萬元,同比增長14.28%,占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6%;全年核桃產量4426噸,同比增長8.4%;花椒產量1432噸,同比增長7.9%;核桃、花椒種植面積達58.8萬畝。漁業產值1037.8萬元,同比增長5.4%,完成水產品產量190噸,同比增長9.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完成3660萬元,同比增長6.2%。
全年完成對牛羊口蹄疫免疫22.97萬頭,羊口蹄疫免疫41.57萬隻,豬口蹄疫免疫31.2萬頭,豬瘟免疫31.2萬頭,豬藍耳病免疫29.7萬頭,免雞新城疫、禽流感62.32萬羽,小芻反獸疫免疫5.84萬頭,免疫質量達到了相關指標要求。
全年實現畜牧業產值51877.7萬元,同比增長4.0%,占農業總產值的50%。肉類總產量11006噸,同比增加0.3%,其中豬肉產量6250噸,同比下降1.2%;牛肉產量2834噸,同比增長2.5%;羊肉產量1657噸,同比增長1.7%。年末大牲畜存欄(牛馬騾驢)156456頭,同比增長1.3%,其中牛存欄119980頭,同比增長1.7%。其它牲畜中羊存欄217940隻,同比增長1.6%;豬存欄163722頭,同比增加1.4%。全年大牲畜出欄22623頭,同比增長2.5%;其中牛出欄22443頭,同比增長2.6%;羊出欄91305頭,同比增長1.7%;豬出欄106097頭,同比下降3.9%。
一是仿野生羊肚菌試種成功,2015年10月下種成功試驗種植24.5畝的仿野生羊肚菌,農戶種植積極性高,2016年新增種植面積達400畝。二是全縣完成28萬棒黑木耳段木人工種植,目前完成第一季黑木耳的採收。三是完成喬瓦鎮下核桃灣休閒觀光農業試點建設,共規劃種植果樹800畝,計畫在S216沿線發展50戶。四是以寧朗、依吉、俄亞、水洛、麥日、唐央、東朗、博窩等鄉為重點,依託“依綠藏香科技有限公司”的實體店和電子商務發展平台,積極組建養殖合作社,發展5個年出欄2000頭以上的藏香豬規模養殖片區,發展藏香豬規模養殖戶50戶、特色藏香豬出欄規模達到1萬頭以上。五是全縣投入400萬元,計畫在項腳鄉、喬瓦鎮、列瓦等27個鄉鎮建設720畝的設施蔬菜.2016年全縣的蔬菜種植面積為12660畝,產量預計為41552噸。六是推進全縣皺皮柑產業發展,在全縣規劃建設了3000畝的皺皮柑種植基地,分別在依吉、寧朗、俄亞鄉完成2000畝、500畝、500畝的建設。為了保證有優質足量的皺皮柑幼苗,分別在後所、寧朗、依吉建設了3個皺皮柑苗圃基地,總面積11畝,共培育出優質幼苗26.15萬株。
第二產業
2016年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132199.6萬元(含錦屏電站),較去年同期增長3.6%,占GDP比重為44%,對經濟成長貢獻率為12.4%,拉動經濟成長0.7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612.9萬元,同比增長10.2%;其中:城鎮零售額實現39531.1萬元,同比增長9.9%,農村零售額實現32081.8萬元,同比增長10.5%。
2016年,全縣財政總收入完成105197萬元,同比增長19.81%;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56078萬元,同比增長8.0%;地方財政支出完成267879萬元,同比增長21.34%。完成各項稅收收入100646萬元,比上年增加25963萬元,同比增長34.7%;其中國稅收入82568萬元,地稅收入18078萬元。
2016年末,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65778萬元,同比增長19.08%,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38050萬元,同比增長8.51%。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51564萬元,同比增長15.16%。
保險行業全縣保費收入完成2810萬元,同比增長1.5%。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1600萬元,賠款支付940萬元;人壽保險保費收入121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
2016年木里縣有教職工1476人,專任教師1400人,其中高中專任教師95人,國中專任教師315人,國小專任教師948人,幼稚園專任教師42人。全縣國小、國中及幼稚園教師學歷達標均為100%。
全縣下達幼兒保教費207.7萬元,已下撥207.7萬元,在縣城幼稚園就讀的學前兒童受益1902人次,在鄉鎮中心校、幼教點就讀的學前兒童受益2178人次。下達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生活補助資金2551萬元,已下撥2551萬元,受益學生15006人次;下達義務教育階段營養改善計畫資金1404萬元,已下撥1404萬元,受益學生17415人;下撥義務教育階段高海拔學生取暖費資金391.4萬元,受益學生19038人次。下撥高中助學金資金113.6萬元,受益學生568人次;免除高中學生學雜費113.6萬元,教科書費54.15萬元,受益學生1547人次。大學生生源地助學貸款金額達377.8838萬元,貸款學生人數達561人。
全縣各鄉各類學校在建項目總面積達67643平方米,投資18001萬元,寧朗國小、水洛國小、俄埡國小、教育公租房等項目相繼竣工,竣工面積達29893平方米。城關二幼(喬瓦鎮第一幼稚園)、氂牛坪鄉幼稚園、白碉鄉幼稚園等11所鄉鎮幼稚園已被列為“涼山州學前教育基礎設施扶貧項目”第一批鄉鎮幼稚園建設項目。
全縣共開辦157個村級幼教點,覆蓋全縣113個行政村,其中已開班153個,共有輔導員301人,有在班幼兒2348名。
全縣共有學前教育兒童4080人,其中縣城關幼稚園647人,鄉鎮就讀的有664人,民辦陽光幼稚園就讀的421人,村級幼教點就讀的2348人,學前三年毛入學率76.07%。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32所,其中九年制學校6所,普通國小26所,教學點89個,共有在校國小生12493名,國小正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學9所,其中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獨立設定的少數民族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縣內國中學生4922人,縣外就讀350人左右,國中階段入學率98.79%。2016年秋季學期,縣內普通高中在校生普通高中學校1所,縣內就讀高中生1623人,縣外就讀約(包括“9+3”、普通高中、其它中職)2535人,16—18周歲少年6026人,高中階段入學率69%。深入各學校開展藏區“9+3”政策優惠宣傳,分段指導考生填報志願,努力做到應讀盡讀,確保每一個學生都有學上。2016年招生578人,實際錄取551人。
科技
深入實施“科技興縣”戰略,加大科普宣傳、科技培訓和科技推廣力度。一是加快推進了木里縣農技推廣雲平台建設,並組織各鄉鎮完成了全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管理系統的相關信息的填報。二是認真組織農牧民參加了新興職業農牧培訓工作,從寧朗鄉、克爾鄉、固增鄉的種、養殖大戶中挑選了100名進行專業技能型培訓,大大的提高種養殖戶的專業技能。三是紮實推進萬民農業科技人員進萬村開展技術扶貧行動,組織各位技術人員深入到全縣29個鄉鎮97個貧困村開展“一對一”技術扶貧行動,實現了貧困村農牧技術扶貧全覆蓋,有力的推動了木里縣貧困村摘掉貧困帽的進程。四是加強農業執法宣傳,進一步規範農資市場。開展農資經營網點專項執法檢查60人次,共完成蔬菜農藥殘留檢測樣品650個,合格650個,合格率100%。五是是開展植物“兩病”、“兩蟲”病蟲害防治,發布農作物病蟲害趨勢預警預報,開展入戶鑽圈強制免疫“五不漏”動物防控工作。
衛生
加強衛生民生工程建設,2013年下達村衛生室9個,5個鄉職工周轉房,預計2017年2月前全部投入使用;2014年12個項目(含2個鄉衛生院建設)目前項目已全部開工,2個業務用房現處於主體施工階段,餘10個牧場、寺廟衛生室已全部竣工驗收合格。2016年第一批中央投資250萬元西秋鄉衛生院整體建設項目,目前完成圖紙設計,預計2016年12月招標完成,2017年投入使用,其餘項目正在積極申報中。
積極開展醫療衛生扶貧,9月1日以前,實施“八免五補助”,9月1日起改為“十免四補助”政策。9月12日以前實施貧困戶縣域內住院醫療費用個人支付控制在10%以內,9月12日以後實施貧困建卡戶縣域內住院個人醫療費用“零支付”。全面落實了精準識別的醫療扶持、全民預防保健、基本醫療保險、六項補充醫保扶持、分級診療、控制醫療費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基層就醫社會公示等“8個100%”。完善了95%以上的貧困患者在縣域內就診。
新農合工作紮實有序推進,全年共印製2萬多本新農合宣傳手冊、5000個大病保險及新農合宣傳圍裙、6000個大病保險及新農合宣傳手提袋,通過有線電視、標語、宣傳單等多種形式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收費項目、價格、報銷範圍、報銷比例、參合農民的報銷金額等在全縣開展了廣泛的宣傳和公示,2016年全年新農合參合人數達到115477人,參合率99.48%,參合率居全州第一;四是疾病預防工作有效開展,婦幼保健、食品衛生安全、藥品安全管理加強、傳染病有效控制。
社會保障
全年城鎮低保戶共有1274戶2581人,累計保障人數38353人次,累計支出金額999.3萬元;農村低保共有5181戶25263人,累計保障人數227672人次,累計支出金額3415萬元;救助城鎮低保人員268人次,發放城鎮醫療救助金45.1萬元;農村累計救助2125人次,共發放農村醫療救助金283.6萬元。
參加基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的職工人數分別為7525人,6033人,3000人,4826人,2093人;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4580人,共征繳基金272萬元;接待並辦結25起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為622名農民工追回拖欠工資1200萬元。新增城鎮就業210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82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19%內。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持續推進,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0425人,80周歲以上老人1037人,累計發放高齡補貼金67.62萬元。
進一步加大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全年實施保障的享受廉租住房租賃補貼的總戶數為673戶,全年總計發放補貼166.59萬元。全縣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24套,竣工148套。截至目前,已基本建成教師公共租賃住房44套,已竣工驗收202套教師公共租賃住房,並分配入住116套。
交通設施
2016年建成國省幹線公路136公里,正在抓緊建設135公里;完成S469線133.8公里的預可及工可工作;完成S220線木里境內284.5公里的線路規劃;2016年國省幹線建設總投資5.6億元。
2016年完成項腳鄉通鄉油路(29.98公里)、桃巴鄉通鄉水泥路(0.6公里)、屋腳鄉通鄉水泥路(0.5公里)、盧亞路木里境內段路面工程(88公里)等四個項目,完成總里程121.5公里;完成投資14678.3萬元。實施建設倮波鄉通鄉油路(18.8公里)、唐央鄉通鄉油路(33.6公里)、麥日鄉通鄉油路(25.6公里)、卡拉鄉通鄉油路(15公里)路基工程等4個項目,建設總里程93公里,完成投資7320萬元。完成招標實現開工建設的氂牛坪(18.1公里)、固增至查布朗鎮路面工程(38.4公里)、麥地龍鄉通鄉水泥路(4.2)公里等3個項目,開工建設里程60.7公里,總投資11430萬元。2016年全年在建通鄉油路項目19個,總里程524公里,總投資9.69億元。 2016年建成通村硬化路400公里,完成投資2.4億元,提前謀劃2017年脫貧村通村硬化路建設。2016年完成32個脫貧村通村硬化路建設任務380公里。
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全縣林地面積964140.8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72.9%,森林覆蓋率58.3%,林木綠化率為71.9%。全年加強林業隊伍建設,共組建森林撲火隊伍638支15530人,巡山護林員和崗哨員1782人,為保護木里縣森林資源提供人員保障。維護林地管理秩序和保護森林資源安全,年共出動警力2690餘人次,車輛650餘台次,受理查處涉林案件173件,其中:刑事案件25件,刑事拘留12人,取保候審22人,移送起訴18人;林業行政案件143件、處理違法人員143人;治安案件5件,打處理違法人員5人。收繳木材30立方米、柏香木1萬餘斤,行政罰款145萬元。
解決農村環境“髒、亂、差”問題,落實113個行政村保潔員,新增標準垃圾池19個,投入資金26萬元,保證農村垃圾治理長效機制。
著力維護木里藏區良好的社會秩序,強化打防管控等各項工作措施,全年共立刑事案件96起,刑事拘留65人,共受理治安案件182件,行政拘留168人。全力防範較大以上事故,促進全縣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局面,全縣共發生各類事故260起,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死亡人數為13人;受傷103人,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直接經濟損失860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2%。
旅遊
木里藏族自治縣旅遊景點有:寸冬海子康塢大寺景區、木里大寺、康塢大寺、瓦爾寨大寺、昏沙伸臂橋等。
寸冬海子康塢大寺景區:寸冬海子康塢大寺景區位於木里縣城西北部康塢山頂上,海拔3404米,距縣城35千米。海子面積1050萬平方米,長7千米,寬1.5千米。
木里大寺:木里大寺座落在瓦廠區桃巴鄉你易店村,海拔2637米,建築面積達8萬多平方米,距縣城喬瓦鎮120千米,2005年被列為四川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康塢大寺:康塢大寺位於康塢牧場的康塢山頂上,海拔3407米,建築面積為2萬平方米,距縣城50千米,是木里修築的第二座大寺,2007年12月被列入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瓦爾寨大寺:瓦爾寨大寺位於茶布朗區沙灣鄉木里河東岸杜基山半坡平地上,海拔3382米,建築面積約3萬平方米,距縣城喬瓦鎮180千米,是木里境內修築的第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大寺。
昏沙伸臂橋:位於木里河上游唐央鄉,整座橋都是用原木和石塊作材料,橋中間靠石塊填充,增加橋墩自身重量,確保橋臂的支撐力。它橫跨河流兩岸,橋長29.9米,寬1.5米,高7米。2003年被列入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