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達縣

江達縣

江達縣隸屬於西藏省昌都市,位於西藏自治區北部,昌都市西北部,東與四川省石渠、德格、白玉三縣隔江相望,北與青海省玉樹州玉樹市毗鄰,南接貢覺縣,西連昌都市卡若區,轄江達、崗托2個鎮,鄧柯、岩比、卡貢、生達、娘西、字呷、青泥洞、汪布頂、德登、同普、波羅等11個鄉,共94個行政村和1個居民委員會,土地總面積13164.09平方千米,共11883戶,76026人(2010年)。 江達因處覺普溝口而得名,屬於以藏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地區,是四川、青海、西藏三省(區)的結合部位,也是藏東的門戶,舉世聞名的川藏公路317國道經過這裡。2014年江達縣完成地方生產總值15.68億,全年實現農牧民人均純收入6425元(其中現金收入4398元)。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江達縣水資源以金沙江流域為主,金沙江分布於江達縣東北、東南部;字曲河獨曲河分別流入金沙江;江達縣河流分布十分廣泛,基本上全縣各自然村的村口都有河流分布,全縣共有大小河流147條,其中可開發利用的河流116條,為江達縣民眾提供了豐富的人畜飲水及土地灌溉水源,也為發電動力等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沐浴著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的春風,在我國雪域高原的東部,橫斷山脈高山峽谷之中,正在升起一顆璀璨的明珠江達。 2002年全縣總人口為69662人,其中農牧業人口數為67180人,非農業人口數為2482人。江達縣幅員面積1.32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4萬畝,人均實有耕地面積1.15畝;有草場面積1641.5萬畝,可利用草場面積1400萬畝,森林面積123萬畝。 
江達因處覺普溝口而得名,屬於以藏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地區,是四川、青海、西藏三省(區)的結合部位,也是藏東的門戶,舉世聞名的川藏公路317國道經過這裡。全縣面積1.32萬平方公里,轄11鄉2鎮,人口6.96萬人。
江達,歷史源遠流長,據文物和史料考證,遠古時期江達就有人類居住,繁衍生息。在漫長的社會演變過程中,這裡的人們以部落群居,原始狩獵刀耕火種,農耕牧野,屢遭戰亂,歷經滄桑巨變。公元7世紀中期,江達成為土蕃王朝屬地。早在公元6世紀以前,江達縣境內便已存在藏族先民的傳統宗教苯波教。相傳公元8世紀末,蓮花生大師前往“俄洛”(青海果洛地區四川西北部)布教時,影響並改革了康區西北部的笨波教,對加速這一地區苯波教與佛教的融合起到了主要作用。江達也是解放西藏的第一站,金沙江十八軍渡口是一個值得紀念的革命地,那經歷幾十年風吹雨打仍然較為完整的保留著當年那波瀾壯闊的歷史場面和先人們的豐功偉績。現這塊土地上,已成長出一批又一批民族英傑,與漢藏兄弟一道打造著新的歷史畫卷。

行政區劃

江達縣江達縣
江達縣轄2個鎮、11個鄉:江達鎮崗托鎮鄧柯鄉岩比鄉卡貢鄉生達鄉娘西鄉字呷鄉青泥洞鄉、汪布頂鄉德登鄉同普鄉波羅鄉。共有95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江達,藏語意為“江普寺溝口”。
江達,原系德格土司屬地。1909年廢除德格土司後,劃歸川西鄧科府。1919年設江達西勒康,後改建為江達宗。1959年4月江達、西鄧科兩宗合併,成立江達縣人民政府,縣駐地設在江達鎮。  
江達縣轄1個鎮(江達鎮),2個區,18個鄉(波羅鄉、同普鄉、德登鄉、清泥洞鄉、查吾通鄉、查格鄉、汪布頂鄉、白瑪鄉、字呷鄉、娘西鄉、幫格鄉、生達鄉、卡貢鄉、矮比鄉、青稞鄉、沙嘎鄉、巴龍鄉、崗托鄉),152個村委會。
2000年,江達縣轄2個鎮、11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68993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江達鎮3537崗托鎮3509同普鄉7873波羅鄉6496岩比鄉3691汪布頂鄉7559鄧柯鄉5524德登鄉5395生達鄉8446字呷鄉7006卡貢鄉3699娘西鄉2569青泥洞鄉3689。

自然地理

江達縣地處藏東橫斷山脈,全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呈現傾斜,為金沙江流域的河谷地帶,山勢險峻平均海拔約3800米,相對高差有3100米。海拔較低的東南部農業區內,生長著大面積的森林,是農、林、牧多種經營的優勢地帶。境內最高的山峰有5300米。

江達縣地處藏東橫斷山脈,全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呈現傾斜,為金沙江流域的河谷地帶,山勢險峻平均海拔約3800米,相對高差有3100米。海拔較低的東南部農業區內,生長著大面積的森林,是農、林、牧多種經營的優勢地帶。境內最高的山峰有5300米。

農業概況

今年,江達縣縣委縣府高度重視春耕備耕工作,對當前的農牧業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縣農牧局結合當前農牧業生產情況,加強了農牧業生產指導,督導工作,近日,農牧局組織了三個工作組,先後深入到德登、崗托、波羅、卡貢、同普、汪布頂、字嘎、生達等鄉鎮進行指導督導工作,以確保本縣春耕工作順利開展,本次下鄉重點進行了以下工作:一查各鄉鎮農用物資到位情況,重點是化肥及良種的到位情況:二督促指導民眾春耕備耕,並要求使用農家肥,加大農田基本建設力度,通過互相調換良種確保良種在全縣的推廣,組織民眾互幫互助,確保貧困戶及時春耕春播,防止撂荒的現象發生;三對科技示範地和機播地進行了落實,以提高本縣的機械化水平和農業科技含量。

經濟概況

江達縣江達縣
江達縣位於昌都地區東北部。東與四川省接壤,北與青海省相鄰,平均海拔3800米。面積1.3萬平方公里,共設2鎮11鄉,行政村94個,人口達7萬。縣政府駐江孜鎮,距昌都228公里,距拉薩1170公里,距成都1070公里。江孜藏語意為“江普寺溝口”。地處藏東橫斷山脈,為金沙江流域河谷地帶,地勢由西向北傾斜。境內最高峰海拔5300米。屬高原溫帶半濕潤山地氣候,垂直變化明顯,日照時間長,年溫差小,日溫差大,乾季,雨季分明,雨熱同季。
縣內有大小河流30餘條,總長2091公里,其中蓋曲河匯入瀾滄江,熱曲、字曲、多曲匯入金沙江。現江達縣境內有國道1條,182公里;縣道1條,14公里;鄉道7條,共418公里。
交通道路:國道317線橫穿全縣境143公里,聯接著崗托、同普、江達、卡貢、青泥洞5個鄉鎮所在地。 
郵政電信:有肥郵政局1個,開辦有電報、傳真、匯兌、長途電話等業務。
醫療衛生:建有縣醫院1座,衛生防疫站1個。崗托鄉醫院1座,該醫院系義大利援助項目,醫療條件較好。

民族特色

江達縣民族手工業主要分布在波羅鄉岩比鄉崗托鎮汪布頂鄉鄧柯鄉等金沙江沿線鄉鎮。由於歷史的原因,加上資金缺乏,手工業生產主要以個體私營作坊為主,沒有形成規模化生產,輻射帶動效益不強。為改變這一現狀,近年來,江達縣採取聯戶形式,組建了三個民族手工業集體作坊,為發展壯大民族手工業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7年銷售民族手工業產品36餘萬件,銷售額達4200萬元,產值達到2178萬元,比2006年增長8%。銷售範圍遍及全西藏雲南四川青海甘肅等藏區,有的由外地遊客作為紀念品帶往全國各地。

在今後的工作中,該縣將進一步完善有效的管理機制,多渠道籌集民族手工業發展資金,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組織個體私營戶實施聯營,成立相應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整合資源,打造具有江達特色的民族手工業品牌,使民族手工業生產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西藏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