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樂都縣[LeDuXian]青海省海東地區轄縣,全省主要糧食和蔬菜生產基地縣,並素有“文化縣”之稱。位於區境東部,湟水河下游,東北接甘肅省,距行署駐地35公里。縣府駐地碾伯鎮。
人口29.2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藏、土、蒙古、回族等。面積為2820平方公里。轄9鎮21鄉。
夏稱西戎地,周秦時期稱湟中部落,漢魏時期稱破羌縣,漢屬金城郡,魏屬西平郡,晉稱樂都郡。唐稱鄯州,宋稱湟州、樂州,明代稱碾北衛,清雍正三年改稱碾伯縣。青海建省後設樂都縣。1978年由省直轄劃歸海東地區。
地處湟水谷地及其兩側山地,南北高中間低,地貌以河谷溝谷地和中、低山丘陵為主,湟水河由西向東流經境中。為內陸半乾旱性氣候年均溫6.9℃,年均降水量335.4毫米。境內野生動物有鹿、麝、岩羊、白唇鹿、山雞、雪雞等。野生藥用植物有黨參、貝母、茯苓、黃芪、冬蟲夏草等。已探明的金屬礦藏有鉛、鋅、錫、矽石等,黃金、鐵、鉻、銅也有相當
儲量。非金屬礦藏有石膏、白雲石、紅柱石、石墨、石灰石、大理石、玉石等,儲量豐富,開採價值高。
工業以冶金,機械、建材、捲菸、化工飲食等行業為重點,產品多達200多種,其中有10多個產品榮獲省、部和國家名優產品稱號。農業以小麥、碗豆、油籽種植為主,副食品以生豬、牛羊、禽蛋為多。蘭(州)青(海)鐵路、甘(肅)青(海)公路穿境。縣鄉公路暢通,縣府駐地距西寧機場35公里。全縣有完全中學7所,中等專業學校1所,農業中學1所,職業中學1所,縣屬醫院2個,各鄉、鎮均有衛生院(所)。
行政區劃
樂都縣轄7個鎮、9個鄉、3個民族鄉:碾伯鎮、高廟鎮、瞿曇鎮、洪水鎮、雨潤鎮、高店鎮、壽樂鎮、下營藏族鄉、城台鄉、峰堆鄉、達拉土族鄉、共和鄉、中嶺鄉、李家鄉、蘆化鄉、馬營鄉、馬廠鄉、中壩藏族鄉、蒲台鄉。歷史沿革
夏稱西戎地,周秦時期稱湟中部落,漢魏時期稱破羌縣,漢屬金城郡,魏屬西平郡,晉稱樂都郡。唐稱鄯州,宋稱湟州、樂州,明代稱碾北衛,清雍正三年改稱碾伯縣。青海建省後設樂都縣。1978年由省直轄劃歸海東地區。
1949年9月5日樂都解放,6日中共樂都縣委員會、樂都縣人民政府成立。當時全縣共設5個區。一區所在地為碾伯,轄碾伯鎮、崗溝鄉、通濟鄉、壽樂鄉。二區所在地為高廟,轄高廟鎮、老鴉鄉、冰溝鄉、馬營鄉、李家鄉。三區所在地為旱莊,轄雨潤鄉、努木鄉、達拉鄉、引勝鄉。四區所在地為深溝,轄高店鄉、峰堆鄉、城台鄉、瞿曇鄉。五區所在地為雙塔營,轄雙堡鄉、洪水鄉、歸化鄉、親仁鄉。
1996年底,全縣轄馬場、蘆花、馬營、李家、中嶺、壽樂、引勝、共和、城台、峰堆、瞿曇、親仁、達拉、下營、中壩、桃紅營、蒲台、洪水、崗溝、雨潤、高店21個鄉及高廟、碾伯2個鎮;其中達拉為土族鄉,下營、中壩為藏族鄉。全縣有行政村366個,居民委員會7個。縣人民政府駐碾伯鎮。
2000年,樂都縣轄4個鎮、16個鄉、3個民族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62704人,其中:碾伯鎮35702人、崗溝鎮21630人、高廟鎮24987人、瞿曇鎮9097人、洪水鄉16413人、雨潤鄉15981人、高店鄉8280人、達拉土族鄉9376人、共和鄉8777人、引勝鄉11400人、壽樂鄉10983人、中嶺鄉7152人、李家鄉9712人、蘆花鄉9468人、馬營鄉11213人、馬廠鄉7273人、中壩藏族鄉7784人、桃紅營鄉6075人、蒲台鄉7431人、親仁鄉9794人、峰堆鄉5467人、城台鄉4397人、下營藏族鄉4312人。
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20號文批覆:撤銷雨潤鄉、壽樂鄉、高店鄉和洪水鄉;分別設立雨潤鎮、壽樂鎮(鎮政府駐地遷至土官口村),高店鎮和洪水鎮。
2005年,樂都縣轄8個鎮、11個鄉、3個民族鄉:碾伯鎮、崗溝鎮、高廟鎮、瞿曇鎮、洪水鎮、雨潤鎮、高店鎮、壽樂鎮、下營藏族鄉、城台鄉、峰堆鄉、達拉土族鄉、共和鄉、親仁鄉、引勝鄉、中嶺鄉、李家鄉、蘆化鄉、馬營鄉、馬廠鄉、中壩藏族鄉、蒲台鄉。
2006年8月,樂都縣撤銷崗溝鎮,併入碾伯鎮(鎮政府遷至原崗溝鎮駐地);撤銷親仁鄉,併入瞿曇鎮;撤銷引勝鄉,併入壽樂鎮。
衛生事業
樂都縣衛生局是樂都縣人民政府主管醫療衛生工作的政府職能部門,主要承擔著全縣臨床醫療、疾病預防、衛生監督、婦幼保健、醫學科研、醫療科學、愛國衛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管理職責。縣衛生
局直屬醫療衛生單位27個。其中,醫療機構24個,預防保健機構2個,衛生監督執法1個。現有在職職工524名。其中,衛生技術人員470名,占職工總人數的89.7%。中高級技術職稱140名,占衛生技術人員的29.8%。近年來,全縣衛生工作在縣委、縣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廣大衛生戰線幹部職工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加快衛生事業發展,提高人民民眾健康水平,作為衛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建立和完善了包括重大傳染病控制、自然災害和群體性傷亡事故的應急救援、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等較為完備的樂都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體系,疾病預防控制能力明顯增強。經過幾年的努力,全縣計畫免疫、結核病、肝炎、愛滋病、性病、鼠疫、碘缺乏病等防治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婦幼保健、農村衛生工作進一步加強。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作在我縣全面實施,廣大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醫療衛生機構在縣、鄉、村形成網路,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不斷壯大,基礎設施建設變化巨大,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建設不斷完善,人民健康狀況良好,民眾對醫療衛生的需求逐步得到滿足,醫療衛生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農業概況
樂都氣候溫和,無霜期較長,是全省主要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全縣現有耕地面積24628公頃,其中:水澆地7272公頃、淺山地10426公頃、腦山地6930公頃,分別占總耕地面積的29.5%、42.3%和28.1%。2006年,全縣特色種植面積達到32.09萬畝,占總播面積的86.45%;蔬菜種植面積達8.09萬畝,蔬菜總產量達4.22億公斤,總產值達2.16億元,農民人均蔬菜收入達503.32元,占農民純收入的25.08%,全縣蔬菜溫棚累計達到32372棟,逐步形成了“蔬菜、洋芋”兩大主導產業和地膜洋芋、樂都紫皮大蒜、樂都長辣椒三大優勢品牌,以蔬菜生產為主的特色農業初具規模。全縣畜禽飼養量達124.19萬頭(只),規模養殖戶達到5472戶,各類畜產品產量達到9866噸。全縣當年造林面積達334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4.7%。擁有百萬方以上的大型水庫3座,10萬方以上中小型水庫4座,興利庫容量達1588.7萬立方米,涉及灌溉面積達10.36萬畝。工業經濟
樂都資源豐富、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具有發展工業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潛力,工業經濟已發展成為振興樂都經濟新的增長點,初步形成了建材、機械加工、冶煉、農畜產品加工、化工工業及小水電建設為主體的地方工業體系,玻璃、水泥、碳化矽等主要工業產品達24種。2006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十四家,鄉鎮企業發展到3626家,完成工業總產值8.18億元經濟概況
近年來,全縣各族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力實施“科教興縣、項目帶動、蔬菜立縣、工業強縣、可持續發展”戰略,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全縣經濟持續、快速、穩定增長,特色經濟框架初步形成,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進展。2007年,實現生產總值19.99億元,同比增長13.04%。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26億元,同比增長5.39%;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49億元,同比增長12.6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0.23億元,同比增長16%。完成行政轄固定資產投資8.38億元,同比增長13.2%。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021萬元,同比增長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58元,同比增長14.9%。農民人均純收入2730元,同比增長17.93%。
為了加快樂都乃至湟水流域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總體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我縣將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樂都為目標,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重點,牢固樹立自信、開放、創新的青海意識,大力發展特色經濟,積極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整體提升縣域經濟綜合實力,確保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確保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
柳灣彩陶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卐”字元展定位是:全省主要的特色農業示範區和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全省最大的煤焦化工業園區,全省重要的建材工業基地、機械零配件加工基地和高載能工業區;青海東部次中心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全省特色鮮明、結構合理、基礎堅實的教育強縣;全省地域氣息濃厚、文化特色鮮明的集歷史文化、自然景觀、河湟民俗、現代觀光農業為一體的旅遊勝地。奮鬥目標是:到2011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3.1億元,年均遞增13%,較“十五”末翻一番,人均GDP達到1.12萬元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6300萬元,年均遞增13%以上;行政轄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57.31億元,較“十五”末翻一番,年均遞增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128元,年均遞增9%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265元,年均遞增13%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鎮化水平達到33%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到2020年,縣域生產總值年均遞增10%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遞增1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遞增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遞增8%,人口自然增長控制在6‰以內。
區位優勢
樂都縣位優勢獨特,地理位置優越,介於蘭州、西寧兩大省會城市之間,縣城西距省會西寧市63公里,東距甘肅省蘭州市168公里,距青海最大的航空港-西寧曹家堡機場35公里,蘭青鐵路、蘭西高速公路、109國道橫貫全境,交通便利,區位優越。郵電、通訊事業發達,電力資源充裕,住宿、購物、餐飲、娛樂場所健全,金融服務機構完備,形成了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市場經濟相接軌的服務網路。
旅遊資源
境內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瞿曇寺,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柳灣原始社會墓地遺址,在考古界享有盛譽,出土文物達3萬餘件,其中一件象徵異性崇拜的人物彩陶,是舉世罕見的國寶。還有充滿神話色彩的魯班亭,關羽碑坊、西來寺等人文景觀和風景優美的央宗寺、倉家峽林區、水峽山環曲等自然景觀。1991年被授予全國掃盲先進縣,1992年被命名為全省擁軍優屬模範縣,1993年被國家體委授予全國體育先進縣,1994年被評為全國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和特殊教育先進縣,授予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等榮譽稱號。1995年被命名為全省科技工作先進縣。
青海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 | 現轄1個地級市、1個地區、6個自治州,以及4個市轄區、2個縣級市、30個縣、7個自治縣 |
西寧市 | 城中區 | 城東區 | 城西區 | 城北區 | 湟源縣 | 湟中縣 |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 |
海東地區 | 平安縣 | 樂都縣 |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 | 互助土族自治縣 | 化隆回族自治縣 |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海晏縣 | 祁連縣 | 剛察縣 | 門源回族自治縣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共和縣 | 同德縣 | 貴德縣 | 興海縣 | 貴南縣 |
黃南藏族自治州 | 同仁縣 | 尖扎縣 | 澤庫縣 | 河南蒙古族自治縣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瑪沁縣 | 班瑪縣 | 甘德縣 | 達日縣 | 久治縣 | 瑪多縣 |
玉樹藏族自治州 | 玉樹縣 | 雜多縣 | 稱多縣 | 治多縣 | 囊謙縣 | 曲麻萊縣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德令哈市 | 格爾木市 | 烏蘭縣 | 都蘭縣 | 天峻縣 | 大柴旦行政區 | 茫崖行政區 | 冷湖行政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