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孜縣

拉孜縣

拉孜縣位於西藏自治區西南部、日喀則地區中部、念青唐古拉山最西部,東經87°24′-88°21′、北緯28°47′-29°37′之間。東連薩迦縣,西南接定日縣,西靠昂仁縣,北鄰謝通門縣。縣駐東距日喀則市150千米,經日喀則至拉薩276千米。全縣東西長約69千米,南北寬98千米,總面積4505平方千米,總人口49028人。

基本信息

概況

拉孜縣位於西藏自治區西南部,念青唐古拉山西部,處於東經87°24′-88°21′,北緯28°47′-29°37′之間,東連薩迦縣,西南接定日縣,西靠昂仁縣,北鄰謝通門縣拉孜縣歷史悠久,地域開闊,交通便利,是日喀則地區西部七縣必經之要塞,國道318線即中尼(中國——尼泊爾)公路貫穿拉孜南部,拉葉(拉孜——新疆葉城)公路即219國道由縣轄查務鄉駐地起始並與318國道相連,向西北可經阿里至新疆葉城,兩條國道在本縣境內總長122公里。縣駐地區下鎮東距日喀則市150公里,經日喀則至拉薩430公里,西南距樟木口岸370公里,是日喀則西部大縣之一,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戰略地位。
拉孜縣轄九鄉兩鎮(其中半農、半牧鄉四個),105個村民委員會(其中純牧業村10個),全縣共有378個居民居住自然村和二十多個遊牧落住點。拉孜縣歷來是西藏後藏地區的糧倉之一,和平解放以來,特別是自1980年中央對西藏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以後,拉孜的各項事業發展很快,尤其是農牧業生產保持了穩定發展的勢頭,糧油總產持續上升,同時,拉孜縣也是自治區十個重點商品糧基礎縣之一,“一江
拉孜縣拉孜縣
兩河”中部流域綜合開發的十八個縣之一,是西藏自治區西部農業與牧業生產的結合部。
到2002年,拉孜縣總人口為45395人,男女比例為1:1.01,城鎮與鄉村人口比例為1:7.92。拉孜縣基本上是一個單一民族——藏族的聚居地,在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均為進藏,援藏幹部職工及其家庭子女,藏漢人口比例為1:0.0015。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來,黨和國家選派了大批內地幹部進藏工作,這些幹部在當時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認真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同藏族同胞打成一片,為民眾辦好事,辦實事,想民眾所想,急民眾所急,辦民眾所需,擴大了黨的影響,宣傳貫徹了黨的政策,使民族關係逐步改善,現在拉孜縣藏漢人民空前團結,關係融洽和諧。

行政區劃

拉孜縣轄2個鎮、9個鄉:拉孜鎮、曲下鎮;查務鄉芸普鄉扎西崗鄉錫欽鄉扎西宗鄉熱薩鄉、柳鄉、曲瑪鄉、彭措林鄉。共有105個村委會。

歷史沿革

拉孜,藏語意為“神山頂,光明最先照耀之金頂”。吐蕃王朝建立前後,拉孜為諸部落分據。薩迦地方政權時期在這裡設千戶、百戶。隨後的帕莫竹巴、藏巴第司和噶廈政府等歷屆西藏地方政權均在此設定了拉孜和彭錯林兩個宗,以及柳、西嘎、扎西崗、若作四個谿卡。1713年起由扎什倫布喇章管理。1959年12月將兩宗四谿合併成立拉孜縣人民政府,隸屬日喀則地區管轄至今。1968年7月,縣府從拉孜鎮遷至曲下鎮。(出處)

2000年,拉孜縣轄2個鎮、9個鄉。總人口45895人(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各鄉鎮人口: 曲下鎮 5166人、 拉孜鎮 5416人、 查務鄉 3393人、 芒普鄉 3104人、 扎西崗鄉 6153人、 錫欽鄉 5717人、 扎西宗鄉 2604人、 熱薩鄉 3304人、 柳鄉 3362人、曲瑪鄉 4155人、 彭措林鄉 3521人。

自然地理

拉孜縣高原奇特多樣的地形,地貌和高空空氣環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形成了日照強烈,氣溫較低,溫差大,雨水集中,乾濕明顯,冬春季少雨雪多大風的氣候特點。五年氣候可分為冬半年、半年、不太冷、夏不太熱、

拉孜縣拉孜縣
日變化天、年變化小,春秋季氣溫升降緩慢,雨熱同季,燥旱同季,冬春乾燥且多大風,年平均氣溫為7.0。因高原奇異多變,氣候、降雨量極不穩定,1980年降水量最多,達355.1毫米,1982年降水量最少,史有122.9毫米,全年降水百分之九十集中在6月至9月份,年降水天數平均為70天,日最大降水量為36.5毫米,冬春季節乾旱嚴重,極不降雨雪,全年最多風向為南風,多集中在當年十月至次年四月中旬,年平均風速為3.1米/秒,最大風速曾達20米/秒,由於年日照時數高,風多風大,降水偏少,氣候極為乾燥,相對溫度只有百分之四十,而空氣溫度僅為百分之十四。
常見的自然災害有早災,霜災雹災蟲災洪澇災等,此外還有地震,土石流等少見而危害特大的自然災害。旱災為危害性最大的自然災害,每年因雨季到來晚,影響適時播種和莊稼幼苗生長,造成糧油減產,農民減收。冰雹和霜凍對農作物造成嚴重危害,平均每年受雹災和霜災面積約為2.3萬畝,損失糧油300萬斤至500萬斤,對牧業生產威脅最嚴重的是春雪災和凍寒。

資源狀況

拉孜縣屬雅魯藏布江流域。該江由縣境內西南向江北斜貫於拉孜縣北部長達114公里,因而形成了其兩側眾多支流的拉孜縣河流分布,全縣有大小河道155條,總長約4580公里,其中較大的河有芒嘎河熱薩河薩迦河雅魯藏布江多雄藏布江等五條江河。境內有大小湖泊九處,其中以拉軌山娘頂湖面積最大,水域面積2平方公里。全縣有雪山面積13平方公里。全縣江、河年總徑流量約97.5億立方米,水能蘊藏總量約20萬千瓦。

拉孜縣拉孜縣
縣境內已考察可資提供能旅遊景區有下列幾處。
(一)芒普旅遊區,區內不僅有名具建築特色的佛教廟宇,而且有墓格林溫泉,還有供人們小息的山間林長,草坪坎。特別是芒普鄉秋古溫泉,泉水清澈,溫度適宜,療效很好,九世班禪生前曾在該泉沐浴半月余。
(二)拉孜木扎山石窟,位於拉孜鎮拉孜村以西,是西藏現存較少的古代文化遺存之一。
(三)昌木欽墓地,該墓地位於本縣曲瑪鄉,墓葬封土各異,氣勢狀觀。
(四)錫欽溫泉,用該泉水洗浴,能治病潔身,並沒有溫水游泳池。
縣境內已知的礦產資源有錫、銘、鐵、金、銅、珠、砂等這些礦產主要分布於中尼公路沿線和拉孜鎮附近等地,但因礦產諸景,品位均未探明,無法開採。
拉孜縣珍稀動物資源有:灰頸鶴獐子水獺、岩羊、黃羊黑頸鶴雪雞野鴨野驢、羊鄰、狐狸天鵝等,尤其是頸鶴極為珍貴,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每年在縣境內棲息繁殖的有300多隻,部分野生動物如獐子,黑頸鶴等具其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開發利用價值。
植物資源主要有藏青楊藏紅柳沙刺銀白楊榆樹柏樹剌柴等。果木樹極少,據統計,全縣有蘋果樹300餘棵,桃樹1000餘棵,核桃樹10棵。此外,還有少許的紅景天,雪蓮花等藥材滋補佳品。
土地資源:本縣土地遼闊、面積大、人均擁有量多。全縣土地總面積4382.6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1176000畝(其中,可灌地占57.4%,保灌地占38.4%)農村人均耕地2.63畝,草場總面積449.2方畝。

經濟概況

西藏和平解放以後,特別是民主改革以來,拉孜縣各族人民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團結一致,艱苦奮鬥,勤懇創業,努力發展經濟,三十多年來,各項建設事業都取得了顯著成就。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農牧業生產發展,使廣大農牧民民眾的衣、食、住、行,用逐步得到改善,到二十世紀末,全縣農牧民民眾都解決了溫飽問題。拉孜縣由於地理環境相對較好,土地廣闊肥沃,灌溉便利,農業生產發達。特別是民改後,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執行黨對西藏的各項工作指示,狠抓農田草場基本建設,大搞水利,推廣新式家具,改進耕制度,大力推廣優良品種,積極實行科學種田,使農業生產有了較快發展,糧油產量大幅度提高。糧油畝產從1951年的68公斤增加到1989年的187公斤,1989年,全縣糧油總產達到1.98萬噸,其中油料作物總產0.13萬噸,為國家提供商品糧1800噸,糧油總產比1952年增長3.67倍,人均產量525公斤;到2000年,全縣糧油總產達到8219萬斤,本縣糧食作物主要是青稞小麥,豌豆,油料作物是油菜籽蔬菜主要是蘿蔔土豆白菜西紅柿黃瓜等。

牧業是拉孜縣第二大支柱產業,民主改革前發展緩慢,民改後,通過狠抓牧管理,調整畜群結構,畜種改良,疫病防治,草場建設,使牧業生產持續發展。到1989年全縣牲畜存欄達28.52萬頭(只、匹),比1952年增加近一倍,全年出欄牲畜總頭數達5.63達萬頭(只),肉類總產量達948.75噸,其中提供商品肉100噸,酥油72噸,山綿羊至產量78噸,山羊絨,牛絨15.4噸,山綿羊皮,牛皮7.3噸,全縣人均占有牲畜7.6頭(只)。本縣畜禽種類主要有氂牛、黃牛、犏牛、馬、驢、騾、羊、雞等。林業生產方面在解放前近年為零,解放後特別是自1980年後發展較快,到1989年底,全縣有林地面積1萬多畝,其中當年零星種植1685萬株,年木材採伐量30立方米。經濟林木樹種主要是藏青楊藏紅柳沙棘樹銀白楊榆樹剌柴等,果木樹種有蘋果樹桃樹核桃樹等。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農牧區的建築業,運輸業、商業和服務業較1980年以前有長足發展,促進了農村勞動力的不斷轉移,到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常年或季節性勞務輸出的勞力已占當時勞力總數的15%左右,副業總收入達300多萬元。1989年全縣農業總產值1344.37萬元,占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99%,全縣農牧民人均收入354.95元。
民改前,拉孜縣幾乎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工業,手工業也十分落後,民改後,工業從無到有,逐步得到發展,到1989年底,全縣共有企業2個,即糧油加工一個和械修造一個,職工人數達35人,全縣工業產值為12.3萬元,占全縣工農業產值的1%,主要產品為糕點青油麵粉等,特別是拉孜青油享譽後藏地區。民族手工業較為發達,主要從事藏腰刀加工,卡墊加工,氆氌藏鞋等生產,原料自行採購,產品自由交換銷售,尤其是拉孜腰刀,曾在1971年初選為廣交會商品,先後榮獲自治區、日喀則地區優質產品獎行銷國內外,被作為地方名牌特產贈送貴賓遊人。

拉孜縣屬雅魯藏布江流域。該江由縣境內西南向江北斜貫於拉孜縣北部長達114公里,因而形成了其兩側眾多支流的拉孜縣河流分布,全縣有大小河道155條,總長約4580公里,其中較大的河有芒嘎河熱薩河薩迦河雅魯藏布江多雄藏布江等五條江河。境內有大小湖泊九處,其中以拉軌山娘頂湖面積最大,水域面積2平方公里。全縣有雪山面積13平方公里。全縣江、河年總徑流量約97.5億立方米,水能蘊藏總量約20萬千瓦。

西藏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