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古屬哀牢地。
西漢屬益州郡,東漢屬永昌郡,蜀漢屬興古郡。蜀漢建興三年,屬興古郡地。
唐初屬和蠻部地;南詔時期分屬通海都督和蠻部及銀生節度威遠瞼。
宋代大理國時期分屬秀山郡及威楚府。
元代分屬元江路、和泥路。
明代分屬元江府、臨安府及鈕兀御夷長官司。
清代分屬臨安府、元江州和普洱府郎廳。
民國時期屬元江、墨江、建水、石屏、金平縣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為金平、元陽、紅河、墨江四縣轄;1955年4月29日,設定相當於縣級行政機構的紅河哈尼族自治區六村辦事處;1958年7月15日綠春縣正式成立。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1月,綠春縣轄大興鎮、牛孔鄉、大水溝鄉、大黑山鄉、戈奎鄉、三猛鄉、騎馬壩鄉、平河鄉、半坡鄉,共1鎮8鄉,81個村委會,2個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綠春縣位於雲南省南部,地跨東經101°48′-102°39′、北緯22°33′-23°08′之間。東、北分別與元陽縣、金平縣及紅河縣接壤,西北倚普洱市墨江縣,西南隔李仙江與江城縣相望,東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毗鄰,國境線長153公里。縣境東西最大橫距37.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60公里,總面積3096平方公里,距省會昆明462公里,距蒙自270公里。
地形地貌
綠春縣地處哀牢山南出支脈西端,為中山峽谷地貌。主要沿各分水嶺河流兩坡廣泛發育的古夷平面、階地和深切的“V”形谷、懸崖絕壁、活沖溝等幼年景觀,河流深切、溝壑縱橫、峰戀疊嶂、支離破碎為縣境地貌的主要特徵。地勢中部高,四周低,由東北向西南逐漸傾斜,最高點為雄居縣境中部的黃連山主峰,海拔2637米,最低點為小黑江與李仙江交匯處,海拔320米。境內無平壩,河流兩坡廣泛發育的古夷平面、階地和洪積扇面積很小,多高峻條峻狀形山地,海拔一般都在1200-1500米左右。
氣候特徵
綠春縣境內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6種氣候類型,屬雲南省西部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是雲南省典型的濕熱區之一。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為乾季,晴天多,光照足,濕度小,晝夜溫差大;5月至10月為雨季,雨水多,光照少,晝夜溫差小。年均氣溫16.6℃,無霜期340天。
河流水系
綠春縣境內河流均屬紅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李仙江、小黑江、勐曼河、渣嗎河、馬尼河、洛母河、搬布河、牛孔河、大頭洛巴、白那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09年,綠春縣礦產資源主要有金、銀、銅、鉛、鋅、鐵、錳、砷、硫、煤、鹽泉、水晶、矽石等7大類17種,共有72個礦產地。產地主要有牛波金礦、龍土金礦、大馬尖山鉛砷礦、牛孔巴甫錳礦等。
生物資源
截至2013年,綠春縣境內有維管植物239科1099屬2802種,其中蕨類植物41科109屬269種、裸子植物8科11屬13種、被子植物190科979屬2520種。列為保護植物的有152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植物4種、國家Ⅱ級保護植物24種、雲南省保護植物24種。如譚清蘇鐵、東京龍腦香、多毛坡壘、長蕊木蘭等。
綠春縣境內有脊椎動物451種,其中哺乳類有9目24科68屬100種、鳥類有13目36科199種2亞種、爬行類有1目7科27屬36種、兩棲類有2目7科13屬38種、魚類有5目17科57屬76種。有國家級保護動物74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15種、Ⅱ級保護動物59種。如長臂猿、老虎、金絲猴、馬鹿、綠孔雀等。
水能資源
截至2010年,綠春縣境內年降水總量75.6億立方米,年徑流量51.7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約168萬千瓦,可開發量120萬千瓦以上。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7年底,綠春縣常住人口為 23.46 萬人,比上年末增加 0.19萬人。據公安部門統計數據顯示,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為245308 人,其中:男性 129848 人,女性 115460 人,男女性別比為 112:100;城鎮人口 24390 人,同比增長 27.5%;少數民族人口 242301 人,占戶籍總人口的比重為 98.8%,其中哈尼族人口 214793 人,占總人口的 87.6%。
民族
截至2017年,綠春縣境內有哈尼、彝、瑤、傣、拉祜、漢等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為230161人,占戶籍人口的比重為98.7%,其中哈尼族人口203816人,占總人口的87.4%。
經濟
綜述
2017年,綠春縣完成生產總值 (GDP)335256 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 2016 年增長 11.6%。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 86041 萬元,同比增長 6.2%;第二產業增加值 144321 萬元,同比增長 19.2%;第三產業增加值 104894萬元,同比增長 6.5%。三次產業的結構為 25.7:43.0:31.3。全縣人均生產總值完成 14327 元,同比增長 10.6%,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 118162 萬元,占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5.2%。單位 GDP 能耗比上年下降 3.67%。
第一產業
2017年,綠春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現價)166720 萬元,比上年增長 7.0%,其中:農業產值 56086 萬元,同比增長 7.0%;林業產值 34394 萬元,同比增長 5.8%;牧業產值 65530 萬元,同比增長 7.8%;漁業產值 4965 萬元,同比增長 6.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 5745 萬元,同比增長4.8%。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 38.14 萬畝,同比下降 1.2%;期末大牲畜存欄數為 80029 頭,同比增長 2.5%;大牲畜出欄 17321頭,同比增長 1.1%;生豬存欄 279203 頭,同比增長 0.6%,肉豬出欄 443617 頭,同比增長 8.9%。全年全縣有效灌溉面積達 8.74 千公頃,水利工程年供水量 4311 萬立方米,為農業供水 3365 萬立方米。
第二產業
2017年,綠春縣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60527萬元,比上年增長27.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146871萬元,同比增長28.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45813 萬元,按可比價增長 19.8%;規模以下工業實現產值 13656 萬元,同比增長 15.6%。
分主要產品產量看:全年產出銅礦 7630 噸,同比增長18.8%;精製茶 282.08 噸,同比增長 177.9%,自來水生產量105.6 萬立方米,同比增長 1.5%;針織服裝 1.96 萬件,同比增長 1.1%。
第三產業
2017年,綠春縣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1040703 萬元,比上年增長 20.3%。其中:第一產業完成 218216 萬元,同比增長 72.5%;第二產業完成 49874 萬元,同比下降 37.1%;第三產業完成772613 萬元,同比增長 17.2%。
全年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77641萬元,比上年增長12.4%。
全年接待國內外旅遊者 33.082 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7.0%。其中:接待國際旅遊者 0.082 萬人次,接待國內旅遊者 33 萬人次。全縣實現旅遊總收入 49234 萬元,比上年增長 78.4%。
全縣完成財政總收入 28944 萬元,比上年增長 4.4%,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 21508 萬元,同比增長 7.0%。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 207712 萬元,同比增長 0.3%。
年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為 329275 萬元,同比增長 6.6%,其中:住戶存款餘額 185153 萬元,同比增長10.1%;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 192519 萬元,同比增長16.2%。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17年底,綠春縣各級各類學校 167 所,其中:普通中學 10 所,職業中學 1 所,進修學校 1 所,普通國小 126 所,幼稚園 29所。全縣普通中學在校學生 10981 人,其中:國中在校學生9067 人,職業中學在校學生 261 人;國中毛入學率 99.8%。普通國小在校學生20680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57%,國小學齡兒童升學率 99.41%;普通中學專任教師 877 人,職業中學專任教師 34 人,國小專任教師 1073 人。中國小校舍建築總面積達 325910.41 平方米,同比增長 6.8%。
文化
截至2017年底,綠春縣有藝術表演團體 1 個,博物館 1 個,文化站 9個,電視台 1 座。全縣廣播人口覆蓋率達 99.03%,電視人口覆蓋率 99.16%。
衛生
截至2017年底,綠春縣共有衛生機構 114 個,衛生機構擁有床位數 1094 張,每千人擁有床位 4.5 張,衛生技術人員 600 人,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5人,傳染病發病率為300.86/10萬。
勞動就業
截至2017年底,綠春縣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為11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02%。
人民生活
截至2017年底,綠春縣縣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7960 元,同比增長 9.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42元,同比增長10.5%。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底,綠春縣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職工 3657 名,參加失業保險的職工為 4879 人,參加醫療保險職工為 28450 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保人數 219798 人。
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為 3636 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達 1371.59 萬元。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為 70647 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達14884.81 萬元。
交通
截至2017年底,綠春縣公路通車裡程達 4351.7 公里,其中:省道 4條 378.4 公里,縣道 30 條 884.1 公里,鄉道 104 條 944.4公里,自然村公路道 787 條 2144.8 公里。全年縣內路線完成旅客運輸量 20.5 萬人,旅客運輸周轉量 682.7 萬人公里。
風俗民情
長街宴
長街宴也稱為“最扎窩黑京宗宗”,是“辭舊迎新”的意思。一般是在“十月年”的第五天以後,選定一個好日子。長街宴那天,村寨家家戶戶都把自家一年中收穫的果實,做成佳肴,用篾桌擺到寨子腳的“寨門”,擺成長長的宴席,讓全村寨人品嘗。大家相互敬酒祝福,或唱酒歌,或商談村里家裡的一些事。
捉螞蚱節
捉螞蚱節是綠春縣城一帶哈尼族的傳統節日,在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後的第一個屬雞日或屬猴日舉行,意為消滅害蟲、祈求五穀豐收。
名優特產
哈尼族白旺
白旺是哈尼族喜慶宴席上的一道涼拌菜,用動物生鮮血加工而成。製作萬法是:適量食鹽放入盆里,倒入動物鮮血,用筷子攪拌。再加入炸好的豬肝、炒好的花生米麵以及姜、蒜等。
酸筍煮連殼螺螄
酸筍是哈尼族人利用竹筍醃製的酸菜。酸筍煮連殼螵螄製作方法為:把吐去污物的蜾螄剁去屁股冼淨,連殼放進加熱的鐵炒鍋里加適量鹽巴,乾炒。待螺螄水汽炒乾,螺蓋脫落便放油,油熱再放水,水漲便放酸筍,煮到一定時加花椒、辣子、薄荷即可食用。
哈尼豆豉
哈尼豆豉是哈尼族人家的一種獨特豆制食品。製作方法為:黃豆水中浸泡一夜,待脹大變軟後舂成細渣。取潔淨並脫過籽實的蕎桿,曬乾放在盆里或石板上點火燒成白色的灰末;將蕎桿灰拌入豆渣內,放適當鹽,加少許溫水和勻,捏成扁圓小團,擺放到簸箕里,用稻草蓋上,擱置在背蔭通風處十天左右,充分變腐發酵,便散溢出陣陣特有的濃香。
景區景點
宋壁石林溶洞群
宋壁石林溶洞群位於綠春縣大水溝鄉境內,也稱為大風丫口,景區內屹立的一塊塊大青石。
李仙江熱帶雨林
李仙江熱帶雨林是沿李仙江保存的一處原始亞熱帶河穀雨林,經鎮源、墨江、江城流入綠春縣境內。
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綠春縣境中南部,為哀牢山南延余脈,於1983年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省級自然保護區,是雲南省較早成立的自然保護區之一。
中國縣城5
完善詞條,學習知識,也分享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