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孜縣

江孜縣

江孜縣隸屬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地處西藏南部,日喀則市東部、年楚河上游。2006年,江孜縣總人口為6.7萬,境內居民以藏族為主,占98%,其他民族有漢族、回族等。江孜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一個新興的旅遊城鎮。2008年,江孜縣轄1個鎮,18個鄉,151個村,3個居民委員會。縣府駐江孜鎮。總面積3771平方公里。2013年,江孜縣生產總值13.16億元,比2004年增長201%。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江孜,藏語意 為“勝利頂峰;法王府頂”。

清代為江孜宗,屬前藏噶廈地方政府管轄。

1959年7月31日江孜縣成立,劃歸江孜專署管轄。

1964年5月江孜專區合併,江孜縣隸屬管轄至今。

1997年,面積3800平方千米,人口5.8萬。轄1鎮18鄉,縣政府駐江孜鎮。(根據《政區大典》整理)

江孜鎮(JiangziZhen)縣政府駐地。1987年前屬城關區,1987年2月撤區並鄉時,撤城關區設立江孜鎮。位於縣境中部偏南。面積220平方千米,人口0.6萬。轄加日交、拉則、宗堆3個居委會。有抗英遺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宗山,城內有獨具一格的十萬佛塔,多教合一的白居寺。

如鄉(Naru Xiang)1987年2月撤區並鄉時,由原互助鄉、幸福鄉合併為納如鄉。位於縣境北部,距縣政府70千米。面積235平方千米,人口0.4萬。轄桑頂、沙麻、吐如崗、吐如、恰卻、日括、出龍、仲佐、日貢、布多、恰巴10個村委會。

卡堆鄉(Kadui Xiang)1987年2月撤區並鄉時,由原躍進、新生、卡堆3個鄉合併為卡堆鄉。位於縣境北部,距縣城43千米。面積270平方千米,人口0.5萬。轄增麻、凱揚、加措、卡堆、沙拉、嘎雪、玉卓、年普、白定、扣吳10個村委會。

卡麥鄉(Kamai Xiang)1987年撤區並鄉時,由五星、紅光、紅旗3個鄉合併為卡麥鄉。位於縣城西北,距縣城35千米。面

積235平方千米,人口0.5萬。轄唐麥、傑麥、曲、良比、玉、朗卡、加比、普夏、嘎益、那吳、麻加11個村委會。

達孜鄉(Dazi Xiang)1987年2月撤區並鄉時,由達孜區改為達孜鄉。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城25千米。面積180平方千米,人口0.2萬。轄加那、苦樂、吉彩、達比、達孜堆、達孜麥、恰久、仁慶崗8個村委會。

藏改鄉(Zanggai Xiang)1987年2月撤區並鄉時,由原藏改、楚古兩鄉合併為藏改鄉。位於縣城北,距縣城20千米。面積150平方千米,人口0.3萬。轄亞比、藏改、達爾、雜吾普、楚古、夏爾崗、其吳7個村委會。

熱索鄉(Resuo Xiang)1987年2月撤區並鄉時,由原熱索、乃沙兩鄉合併為熱索鄉。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城24千米。面積210平方千米,人口0.3萬。轄幫日、乃沙、德林、孜吳、春瓊、貢斯、努康7個村委會。

重孜鄉(Zhongzi Xiang)1987年2月撤區並鄉時,由原斯布、重孜、昌布3個鄉合併為重孜鄉。位於縣境西部,面積255平方千米,人口0.4萬。距縣城20千米。面積255平方千米,人口0.4萬。轄達傑、五唯、羅定、康慶、仁德、央白、番窮、恰古、白沙9個村委會。

紫金鄉(Zijin Xiang)1987年2月撤區並鄉時,由原團結、紫金兩鄉合併為紫金鄉。位於縣境中西部,距縣城7千米。面積190平方千米,人口0.3萬。轄紫金夏、紫金奴、格西、夏普、諾堆、沖沙、幫玉7個村委會。

江熱鄉(Jiangre Xiang)1987年2月撤區並鄉時,由原東方紅、光明2個鄉合併為江熱鄉。位於縣政府南部,距縣城5千米。面積245平方千米,人口0.3萬。轄扎雄、仁林、江熱、玉、讓崗、熱旦崗、加沖雄、培貴、拉陸、班久倫布、扎西崗、帕貴新村12個村委會。境內有保存完好的舊西藏封建莊園帕拉莊園。

康卓鄉(Kangzhuo Xiang)1987年2月撤區並鄉時,建康卓鄉。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城17千米。面積210平方千米,人口0.2萬。轄查龍、卓帕爾、卓普、康麥、崗古、納如、吉定7個村委會。

日星鄉(Rixing Xiang)1987年2月撤區並鄉時,由原勝利、解放鄉的央嘎、羅傑兩村合併為日星鄉。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城55千米。面積140平方千米,人口0.2萬。轄旁孜、塔巴、察普、春美、白林、卡瓦、雜達、央卡8個村委會。

金嘎鄉(Jingga Xiang)1987年2月撤區並鄉時,由原和平鄉、金星鄉和解放鄉的崗普、久吳、沖玉3個村合併為金嘎鄉。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城40千米。面積220平方千米,人口0.2萬。轄拉熱、拉瓦、角白、嘎西、拉康、沖玉、崗普、久吳、秋參9個村委會。旅遊景點有金嘎溫泉、查珠溶洞。

加克西鄉(Jiake Xiang)1987年2月撤區並鄉時建加克西鄉。位於縣境西南部,地處偏遠山區,距縣城90千米。面積145平方千米,人口0.1萬。轄夏吾、強、多凱3個村委會。

日朗鄉(Rilang Xiang)1987年2月撤區並鄉時,由原建設鄉和龍馬鄉的朗村合併為日朗鄉。位於縣境中部偏東,距縣城30千米。面積130平方千米,人口0.1萬。轄卡爾、索慶、其米、松樹、朗村5個村委會。

年堆鄉(Niandui Xiang)1987年2月撤區並鄉時,由原東風、燎原2個鄉合併為年堆鄉。轄雜益、達熱、諾榜果、懂布、卓沙、索蓋、曲乃8個村委會。

車仁鄉(Cheren Xiang)1987年2月撤區並鄉時,由原上游、前進2個鄉合併為車仁鄉。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城6千米。面積205平方千米,人口0.3萬。轄玉雪、加吉、隆巴、車仁、扎西林、熱頂、吉瓦7個村委會。

龍馬鄉(Longma Xiang)1987年2月撤區並鄉時,由原卡姆、龍馬2個鄉合併為龍馬鄉,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城40千米。面積190平方千米,人口0.2萬。轄恰旺、加熱、達龍、卡林、楚熱、宗卓、沙拉、西堆、龍馬、追康、卓慶12個村委會。

熱龍鄉(Relong Xiang)1960年成立熱龍鄉,1987年2月撤區並鄉時,由原朗丁、熱龍2個鄉合併為熱龍鄉。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城60千米。面積205平方千米,人口0.2萬。轄果窮、諾布崗、馬玉、夏雄、比龍、比沙、瓊堆7個村委會。境內有海拔6000米左右的自然風景區乃欽康桑雪山。

2000年,江孜縣轄1個鎮、18個鄉:江孜鎮;納如鄉、卡堆鄉、卡麥鄉、日朗鄉、達孜鄉、藏改鄉、熱索鄉、重孜鄉、龍馬鄉、加克西鄉、紫金鄉、江熱鄉、康卓鄉、年堆鄉、金嘎鄉、車仁鄉、熱龍鄉、日星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61431人,其中江孜鎮 10271人、納入鄉 4114人、卡堆鄉 4820人、卡麥鄉 4822人、達孜鄉 2466人、藏改鄉 2471人、熱索鄉 2984人、重孜鄉 4450人、紫金鄉 3473人、江熱鄉 3896人、康卓鄉 2116人、日星鄉 2117人、金嘎?

行政區劃

截至2008年,江孜縣轄1個鎮,18個鄉,151個村,3個居民委員會。縣府駐江孜鎮。

宗堆居委會、拉則居委會、加日郊居委會;格吾村、江嘎村、強雜東村。
桑頂村、薩瑪村、恰卻村、日括村、出龍村、仲左村、恰巴村、日貢布村、吐如村、吐如崗村。
塘麥村、傑麥村、曲村、加比村、康比村、玉村、朗卡村、麻雅村、普下村、嘎蓋村、那吾村、上進村。
增麻村、凱揚村、白定村、莎拉村、吳年村、加措村、玉卓村、年普村、扣村、嘎雪村、扎堆村。
亞益村、藏改村、達爾村、雜吾達村、雜吾普村、楚古村、夏爾崗村、其吾村。
卡爾村、秋播米村、措慶村、朗如村、普龍村。
加那村、古樂村、吉彩村、達孜麥村、仁青崗村、幸福村、達比村、達孜堆村、恰久村。
幫日村、乃薩村、德林村、春瓊村、貢新村、努康村、孜吾村。
塔傑村、玉堆村、吉仲堆村、康慶村、仁德村、央白村、番瓊村、恰古村、白沙村、吉仲麥村、羅定村。
恰旺村、加熱村、達龍村、楚熱村、宗卓村、莎拉崗村、西堆村、最康村、卓慶村、龍馬村。
紫金下村、紫金奴村、卡熱村、夏普村、格西村、諾堆村、幫玉村、仲沙村。
扎西崗村、江熱村、班久倫布村、亞吳村、熱旦崗村、讓崗村、扎雄村、培貴村、加沖堆村、仁慶林村、拉陸村、帕貴新村。
雜益村、達熱村、曲乃村、榜果村、憧布村、卓薩村、索蓋村、諾瑪村。
查龍村、卓帕兒村、卓普村、納如村、崗古村、古定村、麥比村。
崗坡村、久村、沖玉村、嘎西村、角白村、拉康村、拉熱村、秋參村、拉瓦村。
旁孜村、塔巴村、察普村、白林村、吹村、卡瓦村、雜達村、央卡村。
比沙村、瓊堆村、果瓊村、諾布崗村、夏雄村、比龍村、馬玉村。
熱頂村、吉瓦村、扎西林村、隆巴村、加麥村、加堆村、車仁村、玉西村。
強村、夏吾村、多凱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江孜縣地處西藏南部,日喀則市東部、年楚河上游,處於東經89.6北緯28.92之間。總面積3771平方公里。

地貌

江孜縣地勢南北高,中西部低,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年楚河兩岸為峽谷地帶,最高海拔為7191米。

氣候

江孜縣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江孜縣乾濕季分明,夏季雨水充沛集中,溫暖濕潤,冬季乾冷,日照充足,太陽輻射強烈,日溫差大而年溫差小,無霜期短。年日照時數3189.8小時,年無霜期110天左右,年降水量291.1毫米。自然災害主要有乾旱、山洪、風、霜、冰雹等。

水文

江孜縣境內有年楚河經過,年楚河由日喀則地區康馬涅如藏布江和江孜龍馬河匯聚而成,流經康馬等4縣(市)後匯入雅魯藏布江。

自然資源

截至2008年,江孜縣已探明礦產資源主要礦種有:金、硫磺、水晶、瓷土、碳岩、粘土、高齡土、礦泉水、沙金岩、銻礦等礦產分布。

生物資源有野生動植物有氂牛、青羊、黃羊、雪雞、獐子、紅景天、貝母等生物分布。

風能資源年平均風功率密度僅為12.6W平方米。

土地資源有耕地面積13.4萬畝,草場面積386萬畝。另外水能、太陽能資源極為豐富。

人口民族

截至2006年,江孜縣總人口為6.7萬,境內居民以藏族為主,占98%,其他民族有漢族、回族等。

經濟

綜合

江孜縣江孜縣

2005年江孜縣生產總值達到4.99億元,比2004年增長14.19%;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2.42萬元,比比2004年增長12.9%;財政收入達到1010萬元,比2004年增長12.2%;農牧民人均收入達到3395.97元,比2004年增長12.04%;招商引資實際投資2153萬元,完成年度目標的269.1%。

2001年上半年,江孜縣實現生產總值4.93億元,同比增長6.38%;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2827.23元,同比增長4.59%。

2013年,江孜縣生產總值13.16億元,比2004年增長201%;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92億元,比2004年增長100%;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3億元;

財政收入2256萬元,比2004年增長125.6%;

農牧民人均純收入7893元,比2004年增長160.4%;糧油總產量1.36億斤,比2004年增長9.6%。

投資、消費

2011年上半年,江孜縣開工項目共39個,完成投資1.35億元。其中第六批援藏項目全面啟動,6個項目已完成投資2554萬元。消費方面,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穩步增長,全縣社會消費額達8401萬元,同比增長2.98%。

2011年上半年,江孜縣旅遊總人數達到38858人次,同比增長6.2%;旅遊總收入達621.8萬元,同比增長19%,農牧民民眾參與旅遊收入20萬元。

財政、金融

2011年上半年,江孜縣本級財政各級各類收入完成866萬元,占年初預算收入的59.72%,比2010年增長53%。金融方面,上半年,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7128萬元,比2010年增長21.19%;各項貸款餘額12259萬元,比2010年上升8.5%;農牧戶“三農”貸款證已發放農牧戶數達5608戶,涉農貸款金額10499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13年,江孜縣共有各類學校45所,其中完全高中1所,初級中學2所,國小21所,幼稚園20所,黨校1所。2013年,適齡兒童入學率、國中入學率、高中入學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到99.88%、99.5%、78%和82%,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1.2%,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7.3年。

醫療衛生

截至2013年,江孜縣共有醫療機構22個,其中二級甲等醫院1個,藏醫醫療所1處,鄉鎮衛生院19個,共有醫務人員124人,就診床位219個,每個鄉鎮有1名藏醫師或醫護人員;縣鄉醫療機構全部配備救護車、流動服務車,農牧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有效改善。

交通

拉(薩)亞(東)公路、日(喀則)亞(東)公路和日(喀則)江(孜)公路貫穿縣境,並在江孜鎮交匯。縣城東距拉薩260公里,距西藏最大的航空港貢嘎機場223公里,南距邊境小城亞東也僅215公里。顯然,江孜既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又緊密連線了拉薩、日喀則、亞東三個不同的經濟區域,流動人員較多,經貿交易活躍,是一個重要的經濟中心。而且亞東口岸一旦開放,江孜就是西藏向印度及南亞次大陸進出口商品的重要通道和中轉站,具有不言而喻的地緣優越性。江孜至日喀則的車輛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七點循環發車。

名勝古蹟

綜述

自然風光自然風光

江孜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一個新興的旅遊城鎮。位於縣城中心的宗山,既是江孜人民英勇抗擊英國侵略者的歷史見證,又是現今唯一保存完整的舊西藏宗政府建築遺址。位於縣城西郊的白居寺,始建於1418年,是唯一的藏傳佛教三大教派聚於一寺的寺廟,“十萬佛塔”更是藏傳佛教中唯一的塔寺。距縣城2公里的帕拉農奴主莊園,是舊西藏八大貴族莊園中唯一完整保留下來的莊園。著名的乃欽康桑雪山,集中了各種冰川遺蹟,是青藏高原上最易於接近的大陸性冰雪活動中心。

江孜宗山抗英遺址

江孜宗山抗英遺址江孜宗山抗英遺址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英軍入侵西藏,西藏軍民在江孜以宗山為中心與英軍展開了殊死搏鬥,用鮮血和生命為中國近代史譜寫了一曲英勇悲壯、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篇章。從此人們稱江孜為英雄城。電影《紅河谷》就再現這段歷史。1961年宗山抗英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中宣部列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宗山抗英遺址是唯一保存比較完整的原西藏地方政府“宗”府所在地。遺址

位於江孜縣城宗山廣場,山頂海拔4187米,現有大小房間193間,現存古建築7064平方米。

歷史文化陳列館

江孜是一個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這裡土地肥沃,人傑地靈,千百年來,勤勞勇敢的江孜人民在這裡留下了許多藝術瑰寶。

江孜歷史文化陳列館是由上海援藏幹部投資興建的,建築面積650平方米。建築設計具有古樸典雅的民俗風格,與宗山古城遙相呼應,溶為一體。民俗館中主要包括舊式民宅展廳、新式民宅展廳、抗英紀念館、歷史民俗畫廊、民族服飾展廳、江孜民族節日展廳和民族手工藝展廳等。

白居寺

江孜縣江孜縣

白居寺全稱“吉祥輪上樂金剛魯希巴壇城儀軌大香水海寺”,位於江孜平原年楚河畔江孜縣城西端。白居寺是一座塔寺結合的典型藏傳佛教寺院,寺中有塔,塔中有寺,寺塔天然渾成,相得益彰。199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永樂十六年(1418)由江孜法王熱丹貴桑帕和一世班禪克珠傑共同修建,歷時十年。白居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禮勢均力敵的情況下修建的,因此它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寺中的扎倉分屬格魯、薩迦、夏魯三個教派。各教派共存一寺同在一個大經堂內誦經,這在西藏寺院中是絕無僅有的。

帕拉莊園

帕拉莊園是西藏大貴族帕拉家族的主莊園,全稱帕覺拉康,位於江孜縣城西2公里。1994年,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將帕拉莊園列為全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畢業為全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西藏唯一保存完整的貴族莊園,其建築和財物基本保持原貌。

卡若拉冰川

卡若拉冰川是近南北向展布的乃欽康桑峰的組成部分,位於西藏浪卡子縣與江孜縣的交界處。公路通過水嶺鞍部的海拔是5045米,乃欽康桑大雪山是西藏中部四大雪山之一,山體雄偉,頂部尖錐突兀,坡嶺溝壑間終年積雪發育了多條冰川。主峰海拔7191米,卡若拉冰川的冰舌前緣海拔為5560米,最低冰層高度每年隨氣溫變化而略有升降,卡若拉冰川的融水是年楚河的東部源地。傳說古時江孜土地貧瘠乾旱,蓮花生大師便派侍從“乃欽康娃·桑布”化為一座大雪山(乃欽康桑大雪山),雪水融化後潺潺流向江孜,變成一條川流不息的河流,沿河人們初嘗了乳汁般的甘露聖水,人們就把這條河叫“年”(嘗試),把這條河流經的地方叫“年堆”(年河上游),“年麥”(年河下游)。

江孜地毯廠

江孜地毯織造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明、清年間,江孜地毯是西藏地方政府官員向朝庭進貢的主要貢品。清朝大貪官和坤為了取悅王宮顯貴,曾命其弟駐藏辦事大臣和寧往京城運去大量江孜地毯。可見江孜地毯在當時風糜京城。江孜地毯廠創建於1973年,占地1.5萬平方米。生產工人160人。江孜地毯廠坐落在江孜縣城西北。江孜地毯廠生產的“宗山”牌系列產品共一百多個品種,全部採用傳統手工製做。1980年獲國務院輕工部頒發的全國輕工業產品優質獎,1984年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多次獲得全國少數民族用品優質獎。“宗山牌”地毯是西藏自治區著名商標,獲西藏民族手工業旅遊紀念品優質獎。產品遠銷歐、美等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金嘎溶洞

金嘎溶洞位於江孜縣金嘎鄉,距江孜縣城45公里。傳說金嘎一帶曾是一片湖水,四周山上森林茂盛,猛獸出沒,人類無法生存。為弘揚佛法,解救眾生,蓮花生大師用法劍劈山倒海,斬妖驅邪,便形成了這樣的地勢地貌。金嘎溶洞外觀尤如堆放著的鋒利兵器,形同度母靜坐,洞內如同雞尾。溶洞洞口寬約8米,高近2米,洞深約40米,其空間能容納108名僧人誦經。自上而下有自然形成的蓮花生大師、南木朗·多吉堆窘大澤師等6位高僧的修行洞以及形態逼真的米拉日巴、十六羅漢、大象、蠍子、天龍、地蛇、日、月等80餘種畫面。由山羊指路,經21級台階,藉助大鵬鳥嘴中繩子,通過量刑洞,越過長短通道就可以品嘗傳說是蓮花生大師、金剛手菩薩等加持的聖水以及無量壽佛恩賜的壽酒。在蓮花生殿堂可以看到天然形成的蓮花生大師石靴和空行母康珠益希加措8歲時的腳印。溶洞西北側有一處溫泉,富含多種礦物質。

名優特產

江孜扎西潔白糌粑

糌粑

糌粑糌粑

江孜是全國農業百強縣之一,氣候怡人、土壤肥沃、水質好、無污染,盛產優質青稞,因營養豐富、口感好而名揚全區。江孜扎西潔白糌粑由江孜青稞精心加工而成。歷史上的江孜高級脫皮糌粑曾是江孜法王饒丹貢桑帕和一世班禪克珠等貴族使用的主要食品。江孜扎西潔白糌粑加工廠的原料青稞特別的優質新鮮安全衛生。主要通過對青稞清除灰塵、水洗乾淨,手工烘炒、撿掉燒黑青稞和石頭、脫皮、水磨加工而成。根據消費者的不同需求,有4種不同的袋子包裝糌粑,分別為5斤糌粑袋,10斤糌粑袋,20斤糌粑袋,50斤糌粑袋。一等品糌粑一市斤價格為2.4元,二等品糌粑一市斤價格為2.2元,三等品糌粑一市斤價格為1.8元。根據規格將其分為一等品糌粑脫三次青稞皮,二等品糌粑脫一次青稞皮,三等品糌粑不脫皮,另外還有豌豆糌粑,其為5斤糌粑袋,價格為2.5元。

江孜優質大蒜

江孜大蒜已有220年的種植歷史,江孜大蒜頭大、辮齊,高5—6cm,橫徑6—7cm,含蒜素高出普通大蒜40%,1992年全國農業展覽中獲得銅牌,2001年經江蘇省農科院食品質量檢測研究中心檢驗符合GB18406—1—2001標準。蒜農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近兩年,江孜縣委、縣政府按照“宜農則農、宜牧則牧、穩糧增經、穩農增收”的思路,大力發展特色作物種植,2004年種植大蒜750畝,建立了種子生產基地,畝產達2200斤,2005年種植春蒜2000畝,冬蒜1000畝。民眾增加了收入、種植面積每年擴大。

江孜酥油、奶渣

江孜草料資源豐富,能源充足,有天然草場300萬畝,人工草場8萬畝。盛產的優質酥油、奶渣,聞名區內外,其採用新鮮牛奶提煉而成,原料純淨、營養豐富、味道香醇、新鮮爽口、使用方便。江孜酥油,奶渣營養價值高、口感好,長吃有利於身體健康,是你日常使用及饋贈親友的良好選擇。

江孜地毯、卡墊

江孜是著名的卡墊之鄉,卡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縣地毯廠初建於1973年,經過近三十多年的努力,已有雄厚的技術力量和生產能力,為全國重點出口地毯生產定點企業。江孜地毯廠“宗山”牌系列產品全部採用藏北純羊毛紗手工織成,主要產品有:地毯、卡墊、掛毯、靠背等一百多種。產品在繼承和發揚悠久的西藏民族傳統卡墊圖案的基礎上,還根據國內外用戶的需求和市場的變化,不斷創新,設計出具有民族風格、地方特色和時代感的新穎圖案。它的織法十分别致,結構緊密精緻,經久耐用,色澤鮮艷,圖案新穎,有著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色彩,深受區內民眾及海外人士喜愛。經過近千年的生產實踐,形成了獨特的梳、紡、染色、倒線、手工編織、平剪、洗毯等一條龍生產工藝。獨特的藏式穿桿和扣法,別具一格的民族風格,豐富多彩的花色品種,深受中外顧客青睞,並在國際上享有崇高的聲譽。

西藏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