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葉的形態】:單葉對生,線狀披針形。葉暗綠色,新葉及葉柄常呈紫紅色。葉全緣或疏鋸齒,葉長8~15cm,葉寬0.5~1.0cm。【花的形態】:花腋生,花徑3~5cm。花冠漏斗狀,5裂,具放射狀條紋,細波浪狀,多藍紫色,少數粉色或白色。花期3~10月,開花不斷。
【花果期】:春至秋季均能開花,花期極長,花謝花開,日日可見花。果實為長型蒴果,等到種子成熟後蒴果會裂開,散出細小如粉末狀的種子。
特徵1.有高性或矮性,株高20~60公分。莖略呈方形,紅褐色。
2.葉對生,線狀披針形。
3.腋出,花冠藍紫色。春至秋季均能開花,花期極長,花姿幽美,花謝花開,日日可見花。
4.果實為長型蒴果,等到種子成熟後蒴果會裂開,散出細小如粉末狀的種子。
培育:繁殖可用播種、扦插或分株,春、秋季為適期。成熟種子落地能發芽成長
生態習性
植株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對環境條件要求不嚴。耐旱和耐濕力均較強。喜高溫,耐酷暑,生長適溫22℃~30℃。不擇土壤,耐貧瘠力強,耐輕度鹽鹼土壤。對光照要求不嚴,全日照或半日照均可。
品種類型
依植株高度分為高性種和矮性種兩種類型。
高性種的株高為30~100cm,節間距較大,紅褐色莖幹明顯可見;矮性種的株高僅10~20cm,節間距較短小,似叢生狀。
高性種花朵繁多,叢植效果蔚為壯觀,適合花境或自然式庭園造景觀賞;矮性種的老株莖幹上有老葉脫落的痕跡,質感蒼勁有力,適合用作盆栽、地被或花壇鑲邊觀賞。
繁殖
可用播種、扦插或分株等方法繁殖,春、夏、秋三季均可進行。播種繁殖蒴果由綠色轉為灰褐色後即可採收。因種子分批成熟,且果皮容易開裂,故應及時採收。採下的種子置於無風處晾乾,果實開裂後輕輕敲出種子,隨采隨播或常溫貯藏。選擇通透性好、富含養分的土壤作為播種基質,將苗床耙細、整平、壓實,然後再刮平。播種前將底水澆足、澆透。因種子特別細小,需摻細沙或細土1~2倍,均勻撒播。播後在苗床上方加蓋塑膠薄膜,以防止水分蒸發過快。種子發芽適溫20℃~25℃,土壤溫度過高時,應增大通風量;在光照充足的中午前後,用遮陽網適當遮光以降低土溫,避免土溫過高使種子喪失生命力。播種至出苗約5~8天。苗期需注意墒情和溫度調控,加強通風,增強光照,注意預防猝倒病的發生。待小苗具2~3對真葉時分苗、移栽。扦插繁殖選用粗沙、沙土或摻沙的園土為基質,從生長健壯的枝條上剪取嫩梢為插穗,長為5~10cm,基部自節下斜削,只保留頂端2~3片葉,其餘的全部摘除。插後澆透水,置半陰處養護。每天向葉面噴水1~2次,保持基質濕潤,在溫度20℃~30℃的條件下約15~20天可生根、移栽。分株繁殖在春季氣溫回升、新芽尚未萌發之前,結合換盆或移栽進行分株。將地下根莖連同葉片分切為數叢,使每叢帶3~5支莖稈,然後分別上盆或露地種植。
栽培技術
幼苗移植需一定的蔭蔽度,大苗移栽除冬季外其餘時間均可進行,移栽後應保持充足的水分和適當的蔭蔽度。選擇肥力中等、土質疏鬆、排水透氣性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作為栽培基質。生長期間適量澆水,土壤保持濕潤即可,炎夏時需向葉面噴水。施肥以農家肥、堆肥為最佳。為保持株形美觀,需定期修剪或摘心,以控制株高。植株老化時需強剪,促使新枝萌發,枝形豐滿。植株生性強健,病蟲害較少發生。偶爾發生根腐病,多見於高溫多濕季節,常導致根部腐爛,甚至造成植株成片死亡,主要防治方法為:(1)加強栽植地的排水;(2)用波爾多液每隔6天左右噴灑1次,連續噴3~5次;(3)拔除病株燒毀,並用石灰液消毒病穴,以防蔓延。
主要價值
適合庭園成簇美化或盆栽。花境布置將翠蘆莉與其他花卉形成自然式的斑塊混交,表現花卉的自然美以及不同種類植物組合形成的群落美。翠蘆莉的高性種可作為線狀花材設計在單面觀花境的後側或雙面觀花境的中間,矮性品種可作為鑲邊材料設計在花境的邊緣。
花壇布置翠蘆莉花期持久,是布置花壇的理想材料,尤其是其耐高溫能力強,是夏季花壇不可多得的花材。其優雅的藍紫色與常見花卉植物相比也相當引人注目,可與其他植物組合成色彩豐富的花壇圖案。
基礎栽植在建築物周圍與道路之間所形成的狹長地帶上栽植翠蘆莉,可豐富建築物立面,美化周圍環境。或在牆基處栽植翠蘆莉,以緩衝牆基、牆角與地面之間生硬的建築線條。
地面復蓋翠蘆莉的矮性種枝葉濃綠,小花密集,種植後可多年生長,可作為地被植物用來復蓋地面以增加園林景觀的層次感。
岩石園布置翠蘆莉具有較強的抗旱、抗貧瘠和抗鹽鹼土壤的能力,因此可與岩石、牆垣或礫石相配,形成獨具特色的岩石園景觀。
一兩年生草花
科屬 | 植物名 |
唇形科 | 一串紅 | 華鼠尾草 | 紫蘇 | 鼠尾草 | 齒葉薰衣草 | 貝殼花 | 一串紫 | 一串黃 | 一串白 | 薰衣草 |
龍膽科 | 洋桔梗 | 紫芳草 |
菊科 | 向日葵 | 牛蒡 | 麥桿菊 | 蒼耳 | 波斯菊 | 勳章菊 | 小麗花 | 萬壽菊 | 天人菊| 矢車菊 | 千里光 | 美蘭菊 | 麥稈菊 |
時鐘花科 | 時鐘花 | 黃時鐘花 |
毛莨科 | 歐洲銀蓮花 | 黑種草 | 大花飛燕草 | 千鳥草 |
玄參科 | 毛地黃 | 吊鐘柳 | 夏堇 | 蒲包花| 龍面花 |
石蒜科 | 六出花 |
錦葵科 | 黃蜀葵 | 冬葵 | 蜀葵 |
傘形花科 | 旱芹 |
大麻科 | 大麻 |
車前科 | 大車前 | 車前 |
茄科 | 矮牽牛 | 花菸草 | 觀賞椒 | 觀賞茄 | 乳茄 |
禾本科 | 薏苡 |
爵床科 | 翠蘆莉 | 鳥尾花 |
白花菜科 | 醉蝶花 |
爵床科 | 鳥尾花 |
姜科 | 姜花 |
藜科 | 地膚 |
山梗菜科 | 六倍利 |
紫茉莉科 | 紫茉莉 |
十字花科 | 紫羅蘭 | 羽衣甘藍| 香雪球 |
柳葉菜科 | 月見草 |
罌粟科 | 虞美人 |
大戟科 | 銀邊翠 |
莧科 | 三色莧 | 千日紅 |
豆科 | 香豌豆| 跳舞草 |
堇菜科 | 三色堇 |
馬鞭草科 | 美女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