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黎平得名源自1322年(元至治二年)設上黎平長官司。黎平府自1413年設定始至1913年廢除,有500年的歷史。
黎平,侗語音譯。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黎平境內開始建土司,置福祿永從長官司。元至元中,於里坪寨置上里坪長官司(‘里’,原是侗族人民祭祀的處所)。
1283年,置古州八萬軍民總管府(古州,今黎平羅里)。至治二年(1322年),廢除總管府,里坪寨更名黎平寨,上里坪長官司改為上黎平長官司,轄12個長官司,隸屬湖廣行省思州安撫司(思州,今岑鞏),黎平始得名。
1385年,廢除上黎平長官司,建五開衛指揮司,軍政總管,轄15所2屯、14個長官司。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廢除思州安撫司,設黎平府於黎平寨之官團,隸屬貴州承宣布政使司,轄潭溪、八舟、古州、曹滴(後廢)、洪州泊里、福祿永從、西山陽洞(後廢)7個長官司,境內實行軍民分治;五開衛轄所、屯,隸屬湖廣。
1434年,並新化府入黎平府,府轄區擴大,為有效管理新轄湖耳、歐陽、新化、龍(隆)里、亮寨、中林驗洞、赤溪湳洞7個蠻夷府城駐地由官團遷至五開衛城(五腦寨),府衛同城。
1441年,明正統六年,廢除福祿永從長官司,設永從縣,隸屬黎平府。1582年(明萬曆十年),黎平府改為軍民府,兼治五開衛事,知府歸沅辰道節制。1600年黎平府隸屬湖廣承宣布政使司,1603年復隸屬貴州。
1725年,楚省的五開、銅鼓二衛改屬黎平府。1727年,五開衛改設開泰縣,銅鼓衛改設錦屏縣,隸屬黎平府,改楚省靖州的天柱縣屬黎平府。
1730年,設古州廳同知,屬黎平府。
1733年,天柱縣改隸屬鎮遠府。
1913年,原府、州、廳一律改為縣,廢府設黎平縣和洪州分縣,改開泰縣為錦屏縣,屬黔東道。
1935年,黎平縣為第十行政督察區專員駐地;二十五年(1936年)屬第八行政督察區;同年撤銷洪州分縣,併入黎平縣;二十六年(1937年)以後屬第二行政督察區。
1950年,黎平縣屬獨山專區,1952年屬都勻專區,1956年劃歸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2013年,黎平縣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直管縣試點(暫未推行)。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黎平縣轄8個鎮、17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德鳳鎮、高屯鎮、中潮鎮、孟彥鎮、敖市鎮、水口鎮、洪州鎮、尚重鎮、永從鄉、順化瑤族鄉、羅里鄉、茅貢鄉、九潮鄉、壩寨鄉、岩洞鄉、口江鄉、雙江鄉、雷洞瑤族水族鄉、肇興鄉、龍額鄉、地坪鄉、德順鄉、大稼鄉、德化鄉、平寨鄉。縣政府駐德鳳鎮。
1999年12月,撤銷九潮鄉、岩洞鄉,設立九潮鎮、岩洞鎮。
2003年末,轄10個鎮、15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1個街道辦事處,403個村委會、18個居委會。
2007年末,轄10個鎮、15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403個行政村、3086個村民小組。
2012年12月,撤銷龍額鄉、肇興鄉、雙江鄉,設立龍額鎮、肇興鎮、雙江鎮。
2014年2月,撤銷德鳳鎮、高屯鎮,設立德鳳街道、高屯街道。
2015年12月,地坪鄉、茅貢鄉、永從鄉3鄉撤鄉設鎮 。
區劃詳情
截至2016年1月,黎平縣下轄25個鄉級行政區,其中2個街道、14個鎮、7個鄉、2個民族鄉。
2個街道:德鳳街道、高屯街道;
14個鎮:中潮鎮、敖市鎮、洪州鎮、尚重鎮、水口鎮、岩洞鎮、九潮鎮、孟彥鎮、肇興鎮、龍額鎮、雙江鎮、永從鎮、茅貢鎮、地坪鎮;
7個鄉:壩寨鄉、德順鄉、大稼鄉、羅里鄉、口江鄉、平寨鄉、德化鄉;
2個民族鄉:雷洞瑤族水族鄉、順化瑤族鄉。
管轄範圍
2013年12月15日全縣並村全面結束,將並村前的422個村(居、社區)合併成251個村(社區),其中:村230個,社區21個(含“村改居”的13個社區以及新增的萬福山和上午開兩個社區) ,各鄉鎮街道所轄行政村範圍如下:
1、德鳳街道,總面積310平方公里, 107238人 ,街道辦事處駐貢院社區,共轄17個社區6個行政村:南泉社區、貢院社區、雙鳳社區、成德社區、蘭花園社區、開泰社區、民勝社區、堅強社區、蔬菜社區、萬福山社區、東關社區、羅團社區、羅寨社區、矮梘社區、上午開社區、薛家坪社區、三什江社區、汪家莊村、黎平所村、黎平寨村、蒲洞村、地西村、構洞村;
2、高屯街道,總面積282平方公里,31505人,街道辦事處駐高屯社區,共轄4個社區9個行政村:高屯社區、八舟社區、後坡社區、潭溪社區、絞便村、古頓村、小里村、中黃村、秧南村、貓耳塘村、富家榜村、沈團村、盎寨村;
3、敖市鎮,總面積96平方公里,18298人,鎮政府駐地敖市村,共轄7個行政村:敖市村、團結村、秦溪村、梧寨村、新寨屯村、蒙村村、三多村;
4、中潮鎮,總面積296平方公里,34582人,鎮政府駐地中潮村,共轄10個行政村:中潮村、上黃村、長春村、潘老村、口團村、廖灣村、佳所村、尹所村、黃堡村、興隆村;
5、洪州鎮,總面積301平方公里,29184人,鎮政府駐地洪州村,共轄11個行政村:洪州村、岩寨村、下溫村、江口村、小寨村、草坪村、陽朝村、平架村、壘寨村、九厥村、歸歐村;
6、肇興鎮,總面積133平方公里,22352人,鎮政府駐地肇興村,共轄11個行政村:肇興村、堂安村、登槓村、廈格村、紀堂村、岑所村、花臘村、新平村、堂華村、皮林村、信洞村;
7、九潮鎮,總面積295平方公里,28805人,鎮政府駐地九潮村,共轄13個行政村:九潮村、大榕村、羅伍村、定八村、阡洞村、賴洞村、同臘村、弄北村、吝洞村、曰寨村、順寨村、貢寨村、寶寨村;
8、水口鎮,總面積260平方公里,36869人,鎮政府駐地水口村,共轄18個行政村,分別為水口村、河口村、岑信村、己流村、水塘村、紀信村、東郎村、歸雙村、岩灣村、紀埃村、務孖村、南江村、茨洞村、控洞村、勝利村、大斗村、乍團村、八勞村;
9、尚重鎮,總面積227平方公里,31572人,鎮政府駐地尚重村,共轄12個行政村:尚重村、務弄村、宰蒙村、紀登村、寶塘村、舊洞村、紹洞村、蓋寶村、歸養村、洋洞村、育洞村、美德村 ;
10、孟彥鎮,總面積184平方公里,19589人,鎮政府駐地孟彥村,共轄8個行政村:孟彥村、岑湖村、白岩村、寶霞村、羅溪村、芒嶺村、宰西村、地理村;
11、岩洞鎮,總面積147平方公里,15221人,鎮政府駐地岩洞村,共轄6個行政村:岩洞村、新洞村、竹坪村、述洞村、銅關村、宰拱村;
12、雙江鎮,總面積262平方公里,20057人,鎮政府駐地雙江村,共轄9個行政村:雙江村、天堂村、己約村、四寨村、覓洞村、黃崗村、平天村、坑洞村、乜洞村;
13、龍額鎮,總面積124平方公里,23802人,鎮政府駐地龍額村,共轄16個行政村:龍額村、登曬村、歸養村、岑溝村、岑引村、上地坪村、岑母村、岑岜村、下埠村、岑魚村、廣盪村、起凡村、亞罕村、古邦村、平金村、德俄村;
14、永從鎮,總面積157平方公里,18346人,鎮政府駐地永從村,共轄7個行政村:永從村、上寨村、豆洞村、頓洞村、高貢村、中羅村、九龍村;
15、地坪鎮,總面積118平方公里,22142人,鎮政府駐地地坪村,共轄10個行政村:地坪村、井郎村、岑申村、滾董村、平茶村、新豐村、新岩村、高青村、歸公村、歸白村;
16、茅貢鎮,總面積172平方公里,16845人,鎮政府駐地茅貢村,共轄9個行政村:茅貢村、中閃村、額洞村、已炭村、寨頭村、流芳村、地捫村、樟洞村、臘洞村;
17、壩寨鄉,總面積208平方公里,14568人,鄉政府駐地壩寨村,共轄7個行政村:壩寨村、路團村、青龍村、連洞村、蟬寨村、器寨村、高場村;
18、德順鄉,總面積212平方公里,16340人,鄉政府駐地德順村,共轄7個行政村:德順村、平陽村、漂安村、地青村、黑洞村、龍安村、張魯村;
19、德化鄉,總面積104平方公里,10676人,鄉政府駐地德化村,共轄6個行政村:德化村、高洋村、岑己村、培基村、平筍村、俾翁村;
20、羅里鄉,總面積166平方公里,17224人,鄉政府駐地羅里村,共轄8個行政村:五福村、羅里村、上龍村、樟溪村、高更村、九層村、平溪村、平地村;
21、口江鄉,總面積116平方公里,9572人,鄉政府駐地口江村,共轄6個行政村:口江村、銀朝村、曹坪村、雙溪村、蘭扒村、擺東村;
22、大稼鄉,總面積112平方公里,15234人,鄉政府駐地大稼村,共轄12個行政村:高梘村、鄧蒙村、容咀村、大稼村、高稼村、平革村、平修村、岑努村、岑躉村、俾嗟村、平底村、歸斗村;
23、平寨鄉,總面積91平方公里,11645人,鄉政府駐地平寨村,共轄6個行政村:平寨村、臘亮村、高紹村、岑同村、紀迫村、紀德村;
24、雷洞瑤族水族鄉,總面積82平方公里,12358人,鄉政府駐地雷洞村,共轄12個行政村:雷洞村、美樣村、戲勞村、美老村、廈頭村、響榜村、亞跨村、牙雙村、培福村、塘婢村、金城村、岑顯村;
25、順化瑤族鄉,總面積59平方公里,5082人,鄉政府駐地順洞村,共轄4個行政村:順洞村、高澤村、己貢村、高孖村。
人口民族
黎平縣是一個以侗族人口為主,侗族、漢族、苗族、瑤族、水族等多民族雜居的縣份。
2003年末,黎平縣總人口50.34萬人,其中少數民族42.2萬人,非農業人口3.09萬人。
2007年末,總人口51.7萬人,其中少數民族44.1萬人(侗族人口34.81萬人,占總人口的67.33%,苗族人口7.78萬人,占總人口的15.05%),非農業人口39402人。
2012年末總人口5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9.62萬人,非農業人口15.56萬人,人口出生率12.16‰,自然增長率5.33‰,符合政策生育率92.81%,人口較多的民族有侗族、漢族、苗族。
2014年,總戶籍人口53萬人。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黎平縣位於東經108°31′~109°31′,北緯25°41′~26°08′之間,地處黔、湘、桂三省(區)交界及雲貴高原向江南丘陵過渡地區,黎平河谷入口處海拔為貴州最低。東南面與湖南靖州縣、通道縣及廣西三江縣交界,西南面與貴州省榕江縣、從江縣毗鄰,東北與貴州省劍河縣、錦屏縣接壤。
氣候條件
黎平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6℃左右。一月最冷,平均4.5℃,極端最低氣溫-9.8℃。全縣年平均降水量1325.9毫米,最多年份1690.4毫米,最少年份1093.1毫米,年均蒸發量1255.9毫米。
水文條件
黎平縣較大的河流有六條,河流總長3480公里,占地43平方公里,其中長江水系較大的河流有:孟彥河、八舟河、洪州河,珠江水系有南江河、雙江河、育洞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根據1996年土地詳查結果統計,黎平縣土地總面積666.62992萬畝,折合4441平方公里,農業人均16.17畝,在黔東南州處於中等水平,人均占有耕地1.27畝,其中稻田1.14畝,旱地0.1畝,菜地0.04畝,屬於人多地少的縣份。境內耕地零星分布於海拔400——1000米的沖溝坡塝之間,以6°~15°、15°~25°兩個坡度級的面較大,耕地利用程度中等,一年一熟耕地占耕地面積的39.51%,一年兩熟耕地占56.59%,一年三熟耕地占3.68%,輪歇地、間作地占0.04%。人均園地0.05畝,人均林地11.19畝居民點及工礦用地人均0.17畝;交通用地人均0.03畝;水域人均0.13畝;未利用地人均0.93畝。
1993年第二次土地普查,黎平縣土壤有5個土類、16個亞類、40個土屬、97個土種。地帶性土壤有黃壤、紅壤,非地帶性土壤有潮土、石灰土、水稻土。自然土土層深厚,質地適中,土壤肥力以中等肥力居多,占總土壤面積的56.31%,上等肥力土壤占4.31%。經土壤養分含量化驗,有機質和全氮含量較為豐富,潛在養分豐富;速效鉀含量較高;速效磷普遍偏缺。
林業資源
林業是黎平的傳統產業,森林覆蓋率78%。早在清朝乾隆四年(1739),黎平開始人工造林,乾隆四十二年(1777),黎平境內“兩岸杉木映印,一江巨筏長流”。木材暢銷江淮兩廣。2006年,全縣有林地面積370萬畝,森林覆蓋率65 %,活立木蓄積量1415萬立方米,位居全省10個林業縣之首,有24種國家保護的珍稀樹種,1220種野生中草藥材;野獸種類為52屬675種。以產杉木為主,故有"杉木之鄉"之稱,屬貴州省十大林區縣之一,森林覆蓋率達58%,主要樹種有:杉木、馬尾松、油茶、山核桃、油桐、麻櫟、楠竹。
珍稀樹種
屬國家一級保護的:禿杉
屬國家二級保護的:啄核桃、伯樂樹、蔸子三尖杉、十齒花、馬蹄參、香果樹、傘花木、銀杏、鵝掌秋、馬尾樹、觀光木。
屬國家三級保護的:穗花杉、黃枝油杉、柔毛油杉、凹葉厚朴、紅花木蓮、樂東擬單性木蓮、閩楠、華南五針松、青檀、白辛樹、銀鵲樹、紅木。
屬貴州省重點保護樹種:三尖杉、南方紅豆杉、桂南木蓮、深山含笑、闊葉含笑、亮葉含笑、擦木紫楠、小葉紅豆、花櫚木、木莢紅豆、華南樺、青線柳、木荷等。
中草藥類
黎平中草藥資源十分豐富,藥用植物有桔梗、金銀花、三顆針、勾藤、半夏、獨腳蓮、三百棒、續斷、杜仲、梔子、黃柏、山楂、烏梅、通草、竹莎、金邊小黃草、竹節人參、中華秋海棠、中華雪膽等數百種。2012年人工引種栽培的有天麻、杜仲、川貝、茯苓、玉竹、太子參、沙參、牛夕等。
水利資源
黎平縣屬長江流域、珠江流域的分水嶺,全縣江河徑流總產水量約26.60億立方,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達80210千瓦,其中長江水系42820千瓦,珠江水系37390千瓦,可開發電能為31720千瓦,占理論蘊藏量的39.5﹪,其中長江水系16060千瓦,珠江水海15660千瓦。河網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0.78公里,高於全省平均值0171公里。全縣地下水蘊藏量達2.8億立方米,占地面水的10.7﹪。
礦產資源
黎平縣主要礦產有金、磷、錳、煤、壓電水晶、矽質原料,水泥用石灰岩,飾石用石材,建築用砂石等礦。礦床、礦點(礦化點)106處。其中37種礦產不同程度探明了儲量,主要儲量產地168處。探明儲量屬大型礦的有8處,屬中型礦的有16處。截至2005年底,全縣開發利用礦種主要有5種,共有各類持證礦山19個,主要開發礦種為金、矽石、飾石板材、建築用砂石、磚瓦粘土等。在各類持證礦山企業中,按礦種分有:金礦1處,矽石礦1處,錦石板材礦2處,建築砂6處,磚瓦粘土礦9處,按礦山規模分,均為小型礦山。
經濟結構
2016年全縣生產總值達80.09億元,是2011年的2.09倍,年均增長15.9%。財政總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00萬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實現翻番,分別由3億元、3.5億元、16.65億元增加到7.75億元、12.5億元和67.61億元。居民收入大幅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突破2.5萬元和7246元,比2011年增加13155元和3397元。全縣小康社會實現程度預計達到88 %。社會財富快速聚集,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113億元、78億元,是2011年的2.5倍和3.3倍。非公經濟總量迅速增加,全縣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41.34億元,占GDP比重53 %,較2011年增加11個百分點,民營企業發展到1883家,是2011年的4.5倍 。
第一產業
黎平縣境內油茶林14萬多畝,年產精製侗鄉茶油1500噸。有松林99.6萬畝,年生產加工松脂4000噸。黎平黃牛和黎平香米暢銷廣西、廣東、湖南、及整個貴州省。2012年,黎平縣新增茶葉種植面積3.5萬畝、油茶2萬畝,獲得年度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稱號,被列為重點產茶縣。全年農業產業化經行銷售收入3.2億元,增長23.07%,全縣農業產業企業達18家,專業合作組織74個,農業產業實現銷售收入3.13億元,帶動農戶6.7萬人。
2015年,建成高屯茶葉和油茶高效農業產業示範園、中潮黎美薄殼山核桃產業示範園、水口天香谷芳療植物現代農業示範園、黎平香蓮水產綜合生態示範園等4個省級農業園區,“黎平茯苓”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茶葉、油茶、中藥材基地迅速擴大,分別達到26.9萬畝、25.3萬畝和8.5萬畝。全縣州級以上農業產業化代表企業達4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58家。
第二產業
2012年,黎平縣共投入5億元,投入中潮工業園區建設。完成園區總體規劃、產業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土地利用方案編制和規劃環境評價,中潮工業園區升格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園區共徵收土地4228畝,完成園區供水水源點建設,園區1號、2號工業大道、園區環線道路、1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會展中心、保障性住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全年共引進項目16個,建成投產項目5個,實現產值3.8億元。
2015年,黎平工業園區發展並升格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引進企業61家;完成水泥廠、利南矽冶一期異地技改,淘汰8台6300 千伏安落後冶煉爐;大稼竹山風電項目一期24台機組併網發電;培育宏宇芳香藥業、黔香園油脂、霞宇油脂、裕豐米業等一批特色加工企業;全縣規模以上企業達26家,是2010年的2倍。
第三產業
2015年,旅遊產業迅猛發展,肇興景區獲評國家4A級景區,八舟河景區被列為國家級濕地公園,侗族大歌實景展建成並商演,翹街景區獲評國家3A級景區,古城牆修復工程有序推進,“百里侗寨”精品旅遊線路快速成型,黎平會議紀念館被列為國家教育示範基地。全縣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分別達到263萬人和16.7億元,比2010年增加173萬人和15.5億元。電商產業實現零突破,建成黎平電子商務產業園和蒲洞、八舟、肇興等10個電商綜合示範村,培育和建成地捫“網際網路+博物館”、銅關“網際網路+鄉村”、滾正“網際網路+民宿”等網際網路發展模式。市場進一步繁榮,第三產業增加值達33.6億元,比2010年增長137.6%。
社會事業
醫療狀況
2012年,黎平縣醫院住院大樓和縣疾控中心綜合樓投入使用,縣醫院門診大樓已投入使用,縣醫院十三層外科大樓已動工,且於2011年9月底升為了二級甲等醫院。縣婦幼保健院搬遷工程啟動,改建了中潮等9個衛生院,建成了蒲洞等96個村級衛生室,新招錄169名醫務人員充實醫療隊伍,新農合參合率達98.3%,醫療報銷達1.43億元,完善城鄉特困民眾大病救助機制,醫療保障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
計生工作
2012年,黎平縣人口出生率由2002年的16.13‰下降到2012年的7.8‰,自然增長率由2002年的9.2 ‰下降到2012年的6.51‰;新建了13個鄉鎮計生服務樓,縣計生綜合服務樓工程開工建設;制定並出台了農村獨生子女戶、二女結紮戶獎勵、扶助和養老保障制度及政策,全縣2158戶農村獨生子女戶、二女絕育戶養老得到保障。
教育狀況
2012年,黎平縣職校改擴建項目進展順利,按時完成農村寄宿制攻堅工程建設,完成45所農村中國小校改擴建工程,新建幼稚園5所、改造10所,國小升國中、國中升高中和聯考成績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排位前列,新招錄111名中國小教師 ,全縣有2所職業學校,5所高中,28所國中,300多所國小。
職校:黎平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黎平縣侗族大歌藝術學校
高中:黎平一中(貴州省級二類示範性高中)、黎平三中、黎平四中高中部、黎平七中高中部、黎平龍華高級中學
國中:黎平二中、黎平四中國中部、黎平五中、黎平六中、黎平七中國中部5所城區國中及23所鄉鎮國中
國小:黎平一小、黎平二小、黎平三小、黎平四小、黎平五小、黎平六小、黎平七小7所城區國小及300多所農村國小
本土媒體
截止2012年,黎平縣已經實現鄉鄉鎮鎮通電視,每個鄉鎮可以接收到中國各地30多個衛星頻道,還可以接收到本地電視台黎平電視台兩個頻道,黔東南州電視台綜合頻道、黔東南電視台新聞薈萃頻道(201頻道)、貴州電視台的5頻道等。
黎平本土的媒體有:黎平電視台、黎平廣播電台、黎平教育報、《多彩如畫·黎平古城》雜誌、黎平縣人民政府網、侗鄉網、黎平新聞網、黎平旅遊網、侗族風情網等官方認證網站。
民生狀況
2012年,黎平縣推進農村危改、生態移民住房、廉租房、公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共解決9萬多人住房困難問題。大力促進就業、創業,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58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9%,完成勞務輸出轉移9.6萬人。
交通狀況
公路
2013年,國家發改委會同交通運輸部編制的《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近日獲國務院批准。依據規劃,黔東南州新增5條過境國道,黎平等縣結束無國道歷史 。境內兩條國道(原S308省道升級為 356國道、原S202省道升級為 242國道),多條省道如S222省道(貴州黎平—湖南靖州)、S221省道(貴州黎平—湖南通道)等。
G76 廈蓉高速公路路經黎平縣肇興、雙江、水口、雷洞4鄉鎮,其中設定 雙江、水口、雷洞3收費站出入口,貴迷1個服務區。
S15 松從高速公路黎洛段2012年07月12日正式通車運行,設立 永從、中潮、黎平南、黎平北4個收費站出入口,中潮、黎平2個服務區;三黎段2014年12月通車通往北部天柱縣、銅仁市;
黎靖高速公路於2015年9月即將開工通往湖南省靖州縣,並設定 黎平東收費站;
黎平公交日前縣城開通1—4路和3條專線公交,是黔東南州除凱里市外開通公交路線最多的縣城;
截止2015年6月, 黎平汽車站每天共發往80多個直達目的地的班車,其中省際客車19個、縣際15個、縣內40多個。
航空
黎平機場位於黎平縣高屯街道,毗鄰湘、桂兩省區,距縣城直線距離9公里,公路里程20公里。總投入2.4億元,按4C級運行標準建設而成,機場跑道長2200米,寬45米,兩端各設300米安全區,可起降波音737、空客A320等大型客機。開通有黎平-長沙、黎平-上海浦東、黎平-昆明、貴陽-黎平-溫州、重慶-黎平-福州往返航班7個城市航線 。
鐵路
貴廣高速鐵路,經過黎平縣雙江、肇興、龍額等鄉鎮,並在黎平縣與從江縣交界處設定火車站—— 從江站。
正在建設的城際鐵路 永興鐵路(興義至永州)、 玉從鐵路(玉屏至從江)經過黎平縣城並設立 黎平站。
人文歷史
“黎平山珍,芳名千里”這是古代文人對黎平古邑文化的讚嘆。黎平古城,地處黔、湘、桂三省交界,已有1300多年歷史。唐代,黎平為龍標縣治地,時稱五腦寨,始興土司。元世祖至元二十年,改稱黎平。北宋巡撫副使龍禹官和丞相司馬光上書神宗皇帝:“蠻地古州(駐地今黎平羅里)山珍物豐。蠻民聚黨作亂。”神宗下令攻打土
黎平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張)酋楊承磊。禹官統宋軍在黎平城不遠的侗寨槍殺千人後,把這個寨子改稱“平越
河流井水是一個城市的靈氣,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黎平古城,南有南泉山脈環繞,北有北門山脈圍攏,形成上至五開下至羅團,長寬分別十公里三公里的船形盆地。城中有清澈見底的龍溪河(現稱福祿河)沿北門山腳流下清水江。城內還有五座連綿的五腦山,形成五開回龍。讓人稱奇的是:先人依五腦地形,運用易經、星宿、天干地支、地理學,進行推算布局,開鑿“九八”七十二眼井,眼井布局形象成一幅巨大的羅漢圖。明清時期,黎平出進士30名,舉人236人。有明代翰林大學士兼兵部尚書何騰蛟、亞中大夫前吏部尚書梅友月、朱萬年等人。
作為唐代龍標縣治地的黎平,從古籍文獻上也可讀到稱讚黎平山水文化的一些史詩。王昌齡貶謫龍標縣尉後,天寶年間(742年)在龍溪惜別好友時,寫下《送崔參軍往龍溪》:“龍溪只在龍標上,秋山孤月兩相向。”明萬曆二十七年秋天,時任南京大理評事的龍起雷,從南京回黎平,徙步龍溪賦詩《祭王昌齡》:“龍標天遠接龍溪,黯黯青山月欲低;千年羈魂應不怨,詩荒開遍夜郎西。”這寥寥的幾句,卻道出了黎平優美的地理特點,也表達了他對王昌齡被貶為龍標尉的無比同情和讚頌其傳播漢文化的精神。
黎平古城,是東下湖廣,西上雲貴的交通要塞,也是清水江、都柳江兩大河流的分水嶺重地。這裡盛產杉木、木耳、山藥材、牛皮等,為歷代商賈雲集之地,市場相當繁榮,有小南京的雅稱。清代中期,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浙江、四川、江西等省客商在黎平建立商會。現存清代嘉慶湖廣會館,建築面積3480多平方米,僅禹王宮內就懸掛有“探花及第”、“狀元及第”等各種扁牌題詞80多件。木材方面,保存有5000多年前的陰沉木。“日有千人拱手,夜亮萬盞明燈。”就是當年黎平古城繁榮的盛況。當地居民為繁榮經濟,常年把山區的茶油、核桃、香菇、天麻、杜仲等山珍藥材,由水路運往清水江,下洞庭,到上海,故而讓黎平古城一直享譽上海等大都市。自宋代以來,“黎平山珍,芳名千里”的佳話。
旅遊資源
黎平侗鄉 風景名勝區是國家全域旅遊先行示範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境內有國家級4A景區1個、3A景區1個、特級旅遊景點1個、一級景點25個、二級景點37個。
電視劇《黎平1934》(又名《生死黎平》)、電影《千里之外》、《侗族大歌》等均在黎平取景拍攝;央視《激情廣場》《心連心》《鄉土》《舌尖上的中國》等欄目、旅遊衛視《中國游》《有多遠走多遠》欄目、青海衛視《我是冒險王》、鳳凰衛視等各家電視媒體欄目也相繼走進黎平採風錄製節目。
主要景點
肇興景區: 國家級AAAA景區,是全國最大的侗寨,有“侗鄉第一寨”之美稱,景區主要含“八寨一山”,具體包括 肇興侗寨 、中挪 侗族生態博物館 、 堂安侗寨、夏格、紀堂、上地坪、登江、己倫、薩歲山等。2005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選為“中國最美的鄉村古鎮”,2007年被中國《時尚旅遊》雜誌社與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共同評選出“全球最具誘惑力的33個旅遊目的地”,肇興侗寨作為貴州省代表景點入選。
翹街 景區:國家級AAA景區,是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國防示範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貴州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區包括 黎平會議會址 、黎平會議紀念館、 兩湖會館 、黎平古城、 陰沉木、 西佛崖石刻、 黎平鑒泉、 神魚井、 翹街、雙井、紅軍廣場等;
貴州黎平八舟河國家濕地公園:以八舟河名勝風景區範圍打造,由喀斯特地貌景觀、亞熱帶喀斯特森林景觀、河、溪、庫水域景觀、丘陵草場景觀以及村寨田園風光組成。以八舟河為紐帶,巧妙地將 “平湖飛瀑”、“草坪春色”、仙人岩、 少寨溶洞 群、桂花台、鸕鶿架、江心島、紅軍橋、石龍山、 天生橋 、 飛龍洞 、黑灘和西園山莊等景點聯串起來;
黎平國家森林公園:2003年12月獲國家林業局批准建設,公園絕大多數森林尚處原始狀態,森林覆蓋率94.5%。景區包括德順楠竹林場、太平山森林公園、東風林場、 弄相山森林公園;
百里侗寨:從 堂安—水口天香谷—四寨—黃崗—岩洞村—銅關村—述洞村—地捫侗寨—高近村—青寨—蒲洞村的文化體驗長廊,輻射沿線周邊其他高寅、三龍、竹坪、寨高、乜洞、額洞、寨頭、壩寨、路團、構洞等32個傳統村落,“百里侗寨“有兩張世界級的名片,一張是稻魚鴨農業文化遺產,一張是侗族大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省坡 國家自然保護區:侗語稱“弄三升”,是侗族人民的精神家園,被稱為侗族的“香格里拉”,坐落在湖南、貴州、廣西三省(區)交界處,主峰海拔1337米。坡之西是“中國侗族第一縣”貴州黎平縣的六爽村;坡之東是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獨坡鄉;坡之南是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鄉。景區包括 天然“長城”、天鵝湖、百里杜鵑、田園風光等。
地坪風雨橋:位於貴州省黎平縣地坪鄉,俗稱花橋,始建於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歷史上曾多次修葺。橋長57.61米,寬5.2米,該橋橫跨南江河之上,橋身距正常水位10.75米,河中立一青石橋墩支撐木樑結構的橋身,其下部有兩排各為八根粗大的杉木穿榫連成一體,架通兩岸。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溪白塔:也稱秦溪凌雲塔,位於貴州省黎平縣城西35公里,坐落在敖市鎮西南4公里的秦溪村。塔的第一層往上鑲嵌著一方豎匾,行書“凌雲塔”3字;
南泉公園:在黎平縣城南1.5公里南泉山中,景區包括南泉山寺、紅軍烈士陵園、 南泉文化廣場;
薩瑪公園:黎平縣城新興具有侗族特色的城市公園。
吉尼斯之最
黎平有五項“世界吉尼斯之最”,四項吉尼斯世界之最集中在一個縣,這在貴州乃至全國都罕見的:
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石拱橋——高屯天生橋
世界上最早的侗族鼓樓雛型——述洞獨柱鼓樓
世界上埋藏於地下最久、體積最大的陰沉木——杉木陰沉木
世界上最大的侗寨鼓樓群——肇興鼓樓群。
世界上人數最多的合唱——黎平機場通航慶典晚會上萬人合唱侗族大歌。
非物質文化遺產
黎平的侗族大歌也已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黎平特產
黎平醃魚、黎平牛癟、黎平茶油、黎平茶葉、黎平米粉(《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特別推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