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中廣新聞網全體六十多位專業新聞工作同仁,全年無休的為全台灣、海外及大陸地區聽眾,提供最快速的新聞及最詳實的報導。雖然中廣新聞網是AM調幅的頻道,但是在新聞專業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深受廣大聽眾的肯定。根據世新大學2007年媒體風雲榜的收聽率調查,中廣新聞網分別拿下
了最公正客觀、提供新聞資訊能力最強項目的第一名;此外提供理財投資、財經資訊最強、最能提供專業知識、最具深度、最具國際觀,及最具台灣本地特色等項目也拿下了全台第二名。
主持人
‧apple
‧丁美倫
‧艾瑞克
‧李聖雯
‧林亞
‧姚琦秦
‧胡忠信
‧范世平(兩岸話題)
‧凌爾祥
‧郭至楨
‧陳楷
‧章湘羚
‧彭啟明
‧彭懷真
‧曾武清
‧慈喧
‧慈韻
‧葉金川
‧葉柏毅
‧趙守博
‧劉清田
‧鄭世美 ‧鄭微芯
歷史
1949年6月,中廣完成二十千瓦短波機的裝設以“自由中國之聲”名義開始對海外播音,奠定了海外廣播的基礎。1968年7月31日,中廣成立第一座調頻電台,將台灣島內廣播帶入調頻立體身歷聲的新紀元;1973年,中廣總部從台北新公園遷至仁愛路;1979年成立“亞洲之聲”,對亞洲地區播音;1987年元旦,首先推出調幅立體廣播節目;1994年8月,中廣音樂網開始啟用數位化電腦播出系統,1998年起,中廣各頻道節目陸續兼以衛星與微波傳輸至全省各地,並率先研發島內數位廣播革新方案,在在為中國廣播史寫下新頁。2000年1月,中廣總公司由仁愛路搬遷至松江路現址,邁入千禧年的另一個里程碑。 在節目方面,中廣實施專業分網制度,設計不同類型的節目,以“區隔聽眾”,為不同屬性和需要的聽眾,提供最完善的服務。中廣的廣播節目,共分為五個全國性的廣播網,調頻部分為中廣流行網(i like radio)、中廣寶島網(Formosa Network)及中廣音樂網(i radio);調幅部份則為中廣新聞網(News Network)及中廣鄉親網(Country Network)。此外新竹以北地區的聽眾也可透過台北AM747客家頻道收聽到客語節目。 除了提供聽眾上述的優質類比廣播節目外,中廣自2000年3月起斥資上億元,率先在台灣成立了第一家歐規Eureka 147系統的數位廣播實驗電台,以提供高品質的數位節目,聽眾透過數位接收機可以收聽到六套中廣數位節目,包括古典網、熱門網、大愛網,以及在類比頻道也可同步收聽的中廣流行網、音樂網及新聞網節目。但在試播5年後,有鑒於主管機關對國內數位廣播發展之政策生變,中廣數位廣播節目被迫於2006年4月停播,2007年9月申請架設許可證,期限至2008年9月止。
中廣於1965年至1997年之間接受政府委託,辦理“自由中國之聲”(The Voice of Free China)與“亞洲之聲”(The Voice of Asia)的海外廣播業務,這項業務雖然自1998年起已經轉移到“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台”執行,但中廣從未放棄作為一個國際性的廣播公司,除了透過全球資訊網路,以線上收聽方式,將新聞網、音樂網、流行網、台北AM747客家頻道及數位古典網節目同步向全球播送外,並授權中廣海外姊妹台轉播中廣新聞網、流行網等不同時段的節目,以服務北美地區八大城市及紐西蘭奧克蘭市的海外華人聽眾。 在加強文化及社會服務方面,為加強文化及社會的服務,中廣對於社會公益,一向秉持媒體的社會責任,各網都會定量插播公益廣告,或於節目中配合宣傳公益活動與資訊。中廣曾成立“中廣國樂團”及“中廣兒童合唱團”擔負發揚文化薪傳的使命外,並舉辦多項聽友聯歡及慈善公益活動;為了回饋社會,中廣曾於1991年成立“財團法人中廣愛心園基金會”、由中廣提撥基金,並接受中廣員工及社會大眾之愛心捐款,對國內及海外需要救助的民眾提供援助,而且時常辦理各項慈善活動。中廣為因應時代變遷及多角化經營策略,擴大服務層面,自1990年至2006年間曾成立“萬世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企劃製作包括:商品、行銷、批發代理、演藝、表演活動經濟製作、媒體廣告行銷企劃、廣播電視節目製作、造勢及活動承攬執行。
頻率表
頻率 | 頻率覆蓋地區 | 備註 |
AM657 | 台北 、 桃園 | |
AM882 | 新竹 | |
AM1413 | 苗栗 | |
AM720 | 台中 、彰化、南投 | |
AM1350 | 嘉義 | |
AM1296 | 台南 | |
AM864 | 高雄、屏東 | |
AM630 | 宜蘭 | |
AM819 | 台東 | |
AM855 | 花蓮 | |
FM96.3 | 金門、廈門、泉州 | 下午四點至六點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