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拉伊

藏族拉伊

藏族拉伊是流傳在青海、甘肅、四川等廣大安多方言藏區的一種專門表現愛情內容的山歌藝術,它的分布以青海湖環湖地域和黃河流域(以海南、黃南兩州)為中心而向四方輻射。拉伊脫胎於藏族山歌,公元7世紀三大藏區的劃分,促成了拉伊在“下部多康”之安多藏區的廣泛流播。

基本資料

想

文化遺產名稱:藏族拉伊

時間:2006年
類別:民間音樂
地區:青海
編號:Ⅱ-21
申報地區或單位: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簡介

藏族分為衛藏、康巴、安多三大方言區,結合地形而形成三塊文化特色區域。拉伊脫胎於藏族山歌,公元7世紀三大藏區的劃分,促成了拉伊在“下部多康”之安多藏區的廣泛流播。
藏族拉伊歷史悠久,與藏民族的成長曆程同步,承載著民族的創造力和靈感,在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等研究中具有重要價值。拉伊不但顯示出鮮明的區域特色和獨到的藝術風格,並以其豐富的表現形式,體現出獨特而重要的文化價值。

藝術特色

拉伊種類豐富,數量浩繁,內容涉及愛情生活的各個方面,完整的對歌設有一定的程式,如引歌、問候歌、相戀歌、相愛歌、相思歌、相違歌、相離歌和尾歌等。拉伊的曲調因地域不同而形成多種風格,有的強調音樂的語言性,節奏比較緊湊;有的鏇律深沉、悠揚,形成自由、婉轉的悠長型山歌風格;有的鏇律甜美,節奏規整,形成雅致、端莊的抒詠風格等。
藏族拉伊是藏族民歌中的一支奇葩,是藏族青年男女傾吐愛慕之情的情歌,所以不能在家或村莊中詠唱,而只能在山野間引吭高歌。其曲調委婉抒情,節奏徐緩自如,在鏇律上雖無大的變化,但經演唱者感情抒發,同樣感人,它沒有固定的歌詞,是演唱者觸景生情,隨興編唱,巧妙地運用比喻等方法,形象而生動地向對方表達演唱者的思想感情,有不少歌詞採用了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情詩。

貴德六月“拉伊”會

想

貴德縣西河灘,地處黃河南岸,東接河陰,西至下排,南面村落密聚,園田如畫,地勢狹長,綿延成帶。灘內垂柳含煙,綠楊迭翠,泉水潺潺,迴蕩左右,百鳥集林,鳴聲上下。所謂"貴德由來風光好,佳景薈萃西河灘"。一年一度的六月二十二的"拉伊"會,就在這著名的風景區內舉行。這個馳名海外藏族自治州的"拉伊"會,原是從民眾祈神活動的母胎上發展起來的。
自明清時代起,貴德早就盛行著六月二十二的祈神活動。這項活動以城隍廟和畢家寺為中心,包括周屯、王屯、劉屯、河東、河陰、河西等廣大地區的民眾,他們為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舉行大規模的誦經降香活動。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貴德來了一位名叫吳世瑾的縣長,他利用祈神機會,誘導民眾,開展文娛活動,便在西河灘興建娛樂場所。經過一番規劃,修了一座大型戲台,開鑿了一座人工池,修建了八角亭和飛機亭(亭形似飛機),開闢了許多娛樂場地。竣工之後,招來民眾瀏覽,許多歌手唱家到這裡聚會賽歌,以藏族情歌"拉伊"為主,西河灘會逐漸形成"拉伊"會。
"拉伊"會舉行之日,周圍百數十里內外的民眾,從四面八方向這裡雲集。各族婦女打扮得花枝招展。在本世紀五十年代以前,這裡的“拉伊”會在午後逐漸聚集起來,傍晚進入高潮。藏族青年男女,邀朋請友,約會相識,結伴聚集,相與賽歌,常常以十三四人的小攤子為競賽單位,東一攤,西一攤,攤攤相隔十來步,一攤攤地聚合起來,拉開場地,擺開戰場。遊人多的一年,小攤子多達30個左右,平常年份也不少於十五六個。攤子的多少,以上年和當年莊稼豐收與否為轉移。每個小攤子中,男女相偕,雖兩性多少要求不等,但得大致相差不多。

賽歌開始的時候,一男一女,雙方站起,懷中取出酒瓶,誰先唱,就將酒瓶遞給先唱者,飲上一大口酒,便悠悠揚揚唱起"拉伊"來。唱畢,向對方獻給酒瓶,喝一大口酒,便對唱一支"拉伊"。這一對唱畢,另一對接唱。他們比內容、比抒情、比聲嗓、比唱腔、比機敏、比即興編唱之才。一旦歌家脫穎而出,迅速改變對唱形式,眾人便集中力量和唱家比賽,許多新崛起的唱家,戰勝一攤,再去戰一攤,奪取會場上"拉伊"的魁首。而年年奪魁的大都是女性,所謂"女唱家壓會場,千萬人喜洋洋。她們大都是不識字的文學家,才華橫溢,出口成章,如諸葛亮舌戰群儒,鋒芒凌厲,咄咄逼人。每到傍晚時分,各攤子的唱家逐漸匯集起來,形成一個龐大的賽歌群。清脆婉轉的歌聲、喝彩聲、鼓掌聲、口哨聲、黃河的咆哮聲交織在一起,響徹西河灘上空,組成一組全民歡樂的交響樂章。

傳承價值

藏族拉伊歷史悠久,與藏民族的成長曆程同步,承載著民族的創造力和靈感,在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等研究中具有重要價值。拉伊不但顯示出鮮明的區域特色和獨到的藝術風格,並以其豐富的表現形式,體現出獨特而重要的文化價值。

中國民間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間音樂又稱民間歌謠、民俗音樂、民間短篇詩歌等,簡稱民謠、民歌、民樂或民曲,國際民間音樂協會的解釋定義為“經過口傳過程發展起來的普羅大眾音樂”,也就是該音樂散布過程,純粹是由演奏者或音樂接收者記錄教習,並親自相傳所得。其範圍包含歌曲、簡單樂器演奏,甚至舞曲曲調與步伐。
左權開花調 | 河曲民歌 | 蒙古族長調民歌 | 當塗民歌 | 巢湖民歌 | 畲族民歌 | 興國山歌 | 興山民歌 | 桑植民歌 | 梅州客家山歌 | 中山鹹水歌 | 崖州民歌 | 儋州調聲 | 石柱土家兒調 | 巴山背二歌 | 傈僳族民歌 | 紫陽民歌 | 裕固族民歌 | 藏族拉伊 | 靖州苗族歌 | 川江號子 | 南溪號子 | 木洞山歌 | 川北薅草鑼鼓 | 侗族大歌 | 侗族琵琶歌 | 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 彝族海菜腔 | 那坡壯族民歌 | 澧水船工號子 | 古琴藝術 |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 蒙古族四胡音樂 | 嗩吶藝術 | 遼寧鼓樂 | 江南絲竹 | 海州五大宮調 |嵊州吹打 | 舟山鑼鼓 | 十番音樂 | 魯西南鼓吹樂 | 板頭曲 | 宜昌絲竹 | 枝江民間吹打樂 | 廣東音樂 | 潮州音樂 | 廣東漢樂 | 梁平癩子鑼鼓 | 土家族打溜子 | 河北鼓吹樂 | 晉南威風鑼鼓 | 絳州鼓樂 | 上黨八音會 | 冀中笙管樂 | 銅鼓十二調 | 西安鼓樂 |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 回族民間器樂 | 文水子 | 智化寺京音樂 | 五台山佛樂 | 千山寺廟音樂 | 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 | 武當山宮觀道樂 |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 南音 | 泉州北管 | 黃河號子 | 武德鎮抬鼓 | 西坪民歌 | 淅川鑼鼓曲 | 豐收鑼鼓 | 石台十番鑼鼓 | 酉華唱經鑼鼓 | 留左吹打樂 | 高郵民歌 | 海門山歌 | 南鄉田歌 | 萬載紙棚山歌 | 靖安打鼓鏟山歌 | 銅鼓客家山歌 | 豐城花釵鑼鼓 | 運河船工號子 | 襄陽火炮 | 八十八行 | 單弦拉戲 | 向壩民歌 | 黃州點子 | 房陵鑼鼓歌 | 呂家河民歌 | 絲弦鑼鼓 | 盪腔鑼鼓 | 民間歌謠 | 超化吹歌 | 硪工號子 | 洛陽海神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