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概況
措普溝位於四川省甘孜州西部,在川藏南318巴塘縣茶洛鄉境內,距理塘離縣城120公里,處在橫斷山脈與沙魯里山脈
之間的山谷內,屬青藏高原東南緣。東起毛埡大草原,西至亞素高山,南從列衣鄉、沙溪鄉界起,北達扎金甲博神山,方圓900平方公里。海拔從3300米上升至5000多米,構成了一個立體高原生態體系。點擊理由
措普溝自然環境優美,除了雪域高原莽莽、神山奇峰漫舞、珍禽異獸成群外,還有悠久的藏傳佛教和燦爛的康巴文化,是美輪美奐的“人間仙境”,至今保持著完整的原始生態,是香格里拉的魂魄———“大香格里拉”最燦爛的瑰寶
自然景觀
沿著巴曲河順流而下,從措拉進入措普溝自然生態保護區8公里處,陣陣熱氣撲面而來,大大小小的溫泉形態各異,瀰漫在整個山谷,在陽光照耀下,不停變幻著迷人色彩,其境象蔚為壯觀。在熱坑溫泉中最獨特壯觀的是遠近聞名的三口間歇泉,相傳格薩爾王經常到此淋浴。碧翠的神湖靜靜躺在高山松和冷杉林綠色的懷抱中,湖中有美麗的天鵝和黑頸鶴,為此,措普湖被譽為“康巴第一聖湖”。
秋天的措普溝是醉人的,草原上水草金黃,群山層林盡染,就連溝谷內的灌木也紅透了。神山扎金甲博峰,在清晨或黃昏,積雪反射太陽時金光沐頂,溢彩流霞,山林則雲蒸霧繞,巧潑丹青。冬天飄雪的日子自是“瓊花玉樹”的仙境了。
在措普溝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盤羊、小鹿、松鼠、旱獺、雀鳥常與人擦肩而過在這裡僧尼與遊客和睦相處。在神峰下是被森林環抱的碧翠如玉的措普湖、姊妹湖、許願湖,清晨有輕煙白霧飄於湖上,勝似“西天瑤池”。湖中生長許多高原裸鯉魚和細鱗花魚,聽到喇嘛和尼姑在湖邊發出“嗚嗚……”的餵食聲,便會成群結隊蜂擁而來。當你把手放入水中時,就會有許多魚來“親吻”你的手,或躍出水面向人行“見面禮”,此景象奇特而壯觀。
景區概要
措普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四川省甘孜州巴塘縣境內,距國道318線約10公里,園區面積48000公頃,
地理坐標為東經99°20’04”~99°38’45”,北緯30°22’23”~30°38’07”。公園地處青藏高原南緣的川、滇、藏三省區結合部,自然人文生態環境獨特,原始風貌保存完好,似世外桃源,人間仙境,被譽為“中國大香格里拉生態旅遊區的明珠”。公園自然條件獨特,地形地勢複雜,生物、地文、水文、天象景觀資源奇異多樣,是自然生態美的寶庫,是生態旅遊者的天堂。
公園的植物區系屬“中國喜馬拉雅森林植物亞區橫斷山脈地區”,是世界上植物區系最豐富的區域。植物類型多樣,垂直分布明顯,森林上限高達4500以上。公園內森林面積約18500公頃(含高山灌叢),高山草甸面積約6000公頃,林草覆蓋率達51%。由於高原上大量現代冰川和古冰川湖泊造成的特殊水、熱環境條件,公園內的雲杉、冷杉及高山柏混交林的分布上限在海拔4100~4700米。而且,在措普湖地區,以冷杉為主的原始針葉林位於高山草甸與高山流石灘之間,沿湖四周成帶狀或斑塊狀分布,甚至在花崗岩變質直立岩層和斷裂裂隙發育的山岩上,也零星分布著針葉林,呈現出令人驚嘆的奇異特徵。當地藏族民眾奉之為“聖林”,嚴禁破壞,因此至今仍保持了原始森林狀態。每當夏季,杜鵑花含苞怒放,整個公園猶如一個巨大的花籃,萬紫千紅,美不勝收。秋季是公園內森林色彩最豐富的季節,紅燦燦的槭樹葉、黃澄澄的高山櫟葉、墨綠綠的雲冷杉,在這五顏六色中,特別耀眼的是紅葉丹楓、朱槭、赤槲,似無數紅衣仙女,噴發出火焰般紅亮的青春氣息,令人傾倒,使人心醉。
公園周圍雪峰林立,延綿起伏,巍峨壯觀。如貢日拉單(5528米)、俄日弗(5428米)、登赫尼哈(5110米)、扎欽伽日(5205米)等,而最著名的是被稱作“神山”的扎金甲博山(5371米)和尼特崗日峰(5804米)。
除此以外,還有千姿百態的溫泉、神奇古老的冰川遺址、引人入勝的高山湖泊、河流景觀,以及神奇獨特的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公園所在的巴塘,古為部落之地,周曰戎,秦稱西羌,漢系白狼國,唐初內附。唐乾封二年(667年),白狼國被松贊乾布所滅,隸屬吐蕃。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屬蒙古族統治,歸附元朝。明曾被雲南麗江納瓦族木氏土司占領,明末清初受青海蒙古族和碩特部固始汗統治。清康熙三年(1644年)為西藏達賴喇嘛管理,後歸清廷,劃入四川版圖。1906年巴塘等地實行改土歸流,廢除土司制度,改派流官管轄。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改稱巴安縣,為巴塘置縣之始,民國十四年(1925)歸西康省管轄。1949年12月9日和平解放,1950年11月隸西康省藏族自治區。1951年3月成立巴安縣政府,10月改名巴塘縣。1955後10月,撤銷西康省,巴塘縣改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至今。
區內居民以藏族為主,占94%;還有漢、彝、回、羌、苗、納西族等7個民族,主要分布在縣城夏邛鎮。2001年末全縣總人口4.4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91萬人,非農業人口0.57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鄉村勞動力2.30萬個,第一產業從業人員2.17萬人,第二產業為0.03萬人,第三產業0.42萬人;人口密度為6人/km2。
巴塘縣內宗教眾多,包括藏傳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在巴塘歷史上,藏傳宗教有苯教和佛教的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格魯派5大教派,到1990年,巴塘藏傳佛教只存格魯派、寧瑪派、噶舉派3個教派。前二派尤為廣大民眾所虔誠信仰。1990年巴塘縣內,有紅教寺廟15座,黃教寺廟8座,白教寺廟1座,共24座。康熙58年(1719年)岳鍾琪西征至巴塘,川陝回民旅居巴塘經商,漸與本地藏女聯姻。到嘉慶3年(1743)都司馬正品(回族)於城南架炮頂購地建清真寺,伊斯蘭教始傳入巴塘。解放後,清真寺阿訇馬光斗去世,由馬秋平繼任。從1956年起,經費來源漸乏,教徒也寥寥無幾。1958年馬秋平去世後,宗教活動隨之停止。清同治2年(1863年),法國天主教神父巴布埃來巴塘,在城郊四里龍建教堂一所、住房兩座。自此,天主教傳入巴塘,時有藏民教徒12人。同治4年後(1865年),西藏寺廟集團,以保護藏傳佛教的名義,發出“誓死不與洋人往來,不準外國勢力侵入”的號召。巴塘民眾回響,驅逐洋教士,搗毀洋教堂。到民國21年(1932)只有教徒50人,土地50畝。巴安和平解放後,教堂作學堂,天主教再無活動。光緒20年(1894年),經清廷準許,美籍牧師貝克來巴塘,於城北甲日隆租地7畝,準備建基督教堂,因故未果。光緒30年(1904年),美籍醫生史德文、牧師浩格登來巴塘考察後,回到打箭爐經美國總會批准後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來巴塘建教堂一座、巴安華西國小一所、孤兒院1幢及牧師住宅3處。到1956年,巴塘有教徒49人。其後教產收歸國有,基督教的活動告終。
人文景觀
地球上的生態奇葩都深藏在巴塘與理塘之間的措普溝,到措普湖轉海朝聖,有著神奇的紅雪峰,幽深的原始森林,寬
闊的草壩,碩大的嘛呢經石,措普寺經幡飄揚,法號陣陣。措普寺背依扎金甲博神山,面對措普湖,日復一日迎著每一輪太陽,它是康巴藏區遠近聞名的藏傳佛教寺廟,寺內僧尼百餘人,寺院莊重古樸,寺院大殿內雕刻的壁畫工藝精湛,康區的佛教徒和百姓常來此寺朝拜和轉神山聖湖,其場面充滿了神秘的宗教氛圍。每年藏曆六月,附近的康巴漢子都會穿上節日盛裝,騎上駿馬,匯集在措普湖畔草原舉行賽馬活動,屆時遠近的百姓都會盛裝前往觀賽,場面盛大,康巴風情濃郁。
巴塘境內的民間藝術資源不僅形式多樣、豐富多彩,而且技藝精湛,觀賞價值很高。巴塘弦子,這種已有1000多年歷史的“嘎諧”(弦子藏名),伴奏樂器弦子(羊皮胡琴)奇特,舞曲音樂優美,男女樂舞別致,是“中國弦子之鄉———巴塘”原產的獨特藝術。此外,戴著面具演出的藏戲、集民間藝術之大成的熱巴歌舞,恍若異域的民族風情———中國西部“牛仔”康巴漢子、男女異彩的服飾等也很吸引遊客的眼球。
友情提示
因高原海拔高,做好預防高原反應的準備,備足防寒衣物、藥品。人跡稀少交通不便最好租車前往,自帶乾糧,路上會遇到塌方修路或大雪封山等意外,前往者要有心理準備和良好戶外裝備;住寺廟25元/人,旅遊黃金季節每年6———10月,其它季節不適合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