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宋錦織造技藝
所屬地區: 江蘇 · 蘇州
遺產編號:Ⅷ-14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日期:2006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江蘇省蘇州市
遺產級別: 國家
簡介
宋錦,為宋代發展起來的織錦,因主要產地在蘇州,故謂“蘇州宋錦”。蘇州是中國著名的絲綢古城,為錦繡之鄉、綾羅之地。蘇州宋錦,色澤華麗,圖案精緻,質地堅柔,它與南京雲錦、四川蜀錦一起,被譽為中國的三大名錦。明清以後織出的宋錦稱為“仿古宋錦”或“宋式錦”,統稱“宋錦”。
歷史溯源
蘇州宋錦的淵源可追溯至春秋時,地處江南的吳國貴族已經在生活中大量使用織錦。歷經各時代的發展,織錦技藝在北宋時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唐宋時,蘇州成為國內絲綢生產中心。南宋時,蘇州成立了作院,這時在蘇州織錦中,出現了一種質地精美、技藝獨特的新品種——蘇州宋錦,除用於袍服衣著等服用外,還大量用於書畫捲軸類技藝裝裱之用,品種共有四十多種。特別是裝裱書畫的套用,使這些美麗華貴的織錦與書畫珍品一起得以保存。所以後世談到錦必稱宋,宋錦由此得名,流傳下來。
明清時期,蘇州又有著名的蘇州織造府,其宮廷織造和民間絲織產銷兩旺,素有“東北半城,萬戶機聲”之稱。宋錦織物使用範圍擴大,特別是康熙、公元1662-1795(乾隆年間)出現歷史上的全盛時期。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極樂世界織成錦圖軸”就是乾隆時期蘇州生產的重錦,堪稱稀世珍寶。
藝術特色
蘇州生產的宋錦,織工精細,藝術格調高雅,具有宋代以來的傳統風格與特色,與元明時期流行的光澤艷麗的織金錦、妝花緞等品種有著明顯的區別。傳統宋錦的生產製作,工序很多,從繅絲染色到織成產品前後要經過二十多道工序。其產品的基本特點是採用了經線和緯線聯合顯花的組織結構,套用了彩拋換色之獨特技藝,使織物表面色線和組織層次更為豐富。這一技藝特徵被後來的雲錦所吸收,並一直流傳到當代的織錦技藝上。
在藝術風格上,以變化幾何形為骨架,內填自然花卉、吉祥如意紋等,配以和諧、對比的色彩,使之艷而不俗,古樸高雅。正因此,自宋代起,宋錦便取代了秦漢時期的經錦、隋唐時期的緯錦,並在宋、元、明、清得以蓬勃發展。
宋錦的類別,根據織物的結構、技藝的精粗、用料的優劣、織物的厚薄以及使用性能等方面,分為重錦、細錦、匣錦和小錦四類,也可以將重錦、細錦歸納為大錦,即大錦、匣錦和小錦3類,它們各有不同的風格和用途。大錦包括全真絲宋錦、交織宋錦、真絲古錦、仿古宋錦等品種。常用於裝裱名貴書畫和裝潢高級禮品盒。合錦,常用於裝裱一般書畫的立軸、屏條等。小錦,包括月華錦、萬字錦和水浪錦三種,多用於裝橫小件工藝品的包裝盒。
大錦是宋錦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質地厚重精緻,花色層次豐富。其中的重錦則是最貴重的宋錦品種,特點是在緯線上大量使用捻金線或片金線,並採用多股絲線合股的長拋梭、短拋梭和局部特拋梭的織造工藝技術,圖案更為豐富,常用圖案有植物花卉紋、龜背紋、盤絛紋、八寶紋等,產品主要是宮廷、殿堂里的各類陳設品及巨幅掛軸等。由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代重錦“極樂世界”織成圖軸,就是宋錦的極品,2米寬的獨幅紋樣中有278個神態各異的人物佛像,還有宮殿巍峨,寶池樹石,祥雲繚繞,奇花異鳥,充分展現了宋錦高超的藝術技巧。
細錦在原料選用、緯線重數等方面要比重錦簡單一些,近代開始採用蠶絲與人造絲交織以降低成本,由於織物厚薄適中,易於生產,故廣泛用於服飾、高檔書畫及貴重禮品的裝飾裝幀等。細錦圖案一般以幾何紋為骨架,內填以花卉、八寶(方勝、古錢、書、畫、琴、棋等)、八仙(扇子、寶劍、葫蘆、柏枝、笛子、綠枝、荷花等),八吉祥(寶壺、花傘、法輪、百結、蓮花、雙魚、海螺等)、瑞草等紋樣,典型品種有“花卉盤絛錦”。宋錦有很高的科學性、技術性、藝術性和實用性,雖歷經千年演變,仍以古樸典雅的風格和獨特的藝術魅力,盛譽海內外。
宋錦多年來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在紋樣組織上精密細緻,質地堅柔,平服挺括;在圖案花紋上對稱嚴謹而有變化,豐富而又流暢生動;在色彩運用上艷而不火,繁而不亂,富有明麗古雅的韻味。
宋錦的特色是彩緯顯色,屬緯錦(蜀錦為經錦),以三枚斜紋組織、兩種經絲(面經為生白絲,底經用色熟絲)、三種緯絲(紋與地兼用的色緯,紋、地專用的色緯)織成。紋樣繁複,配色淳樸,質地堅柔,平伏挺括。織造中採用分段調換色緯的方法,使得宋錦綢面色彩豐富,紋樣色彩的循環增大,有別於雲錦和蜀錦。宋錦的紋樣具有特定的風格,一般為格子藻井等幾何框架中加入折枝小花,配色典雅和諧,主要品種有八達暈、水藻戲魚、倒仙牡丹等等。
傳承意義
宋錦不僅是蘇州這座絲綢古城優秀絲綢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絲綢傳統技藝傑出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由於經濟轉型和長期得不到重視,傳統宋錦手工作坊現已停產,藝人、工具、紋樣嚴重散佚,亟待採取切實措施,予以恢復和保護。
傳承人錢小萍
蘇州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蘇州多位頂級工藝大師,都在退休之後仍孜孜不倦地進行著文化傳承。68歲的錢小萍是位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絲綢專家,是2007年文化部公布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宋錦”織造技藝傳承人。
而退休後的10多年,仍是她成果輝煌的10多年。去年,她通過國家專業委員會驗收鑑定、成功複製出了國寶級文物尼雅出土的東漢“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達到了與原件“質似、形似和神似”的效果。她複製的古絲綢,不僅使珍貴的絲綢文物得以復原,更重要的是,她使古老而精湛的傳統絲綢技藝得以傳承和保護,能向後人展示我國絲綢的輝煌歷史。她開發的宋錦奧運會福娃郵票的新產品,堪為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又一典範,這種織錦郵票,也成為世界郵票史上的一項首創。
中國傳統手工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
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 | 界首彩陶燒制技藝 | 石灣陶塑技藝 | 黎族原始制陶技藝 | 傣族慢輪制陶技藝 |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制 |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 | 耀州窯陶瓷燒制技藝 | 龍泉青瓷燒制技藝 | 磁州窯燒制技藝 | 德化瓷雕塑燒制技藝 | 澄城堯頭陶瓷燒制技藝 |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 | 宋錦織造技藝 | 蘇州緙絲織造技藝 | 蜀錦織造技藝 | 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 | 土家族織錦技藝 | 黎族傳統棉紡織染繡技藝 | 壯族織錦技藝 | 加牙藏族織毯技藝 | 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 | 苗族蠟染技藝 | 白族扎染技藝 | 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 | 客家土樓營造技藝 | 景德鎮傳統瓷窯作坊營造 | 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 | 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 | 蘇州御窯金磚製作技藝 | 苗族蘆笙製作技藝 | 玉屏簫笛製作技藝 | 陽城生鐵冶鑄技藝 | 南京金箔鍛制技藝 | 龍泉寶劍鍛制技藝 | 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 | 蕪湖鐵畫鍛制技藝 | 苗族銀飾鍛制技藝 | 阿昌族戶撒刀鍛制技藝 | 保全族腰刀鍛制技藝 | 景泰藍製作技藝 | 聚元號弓箭製作技藝 | 明式家具製作技藝 | 拉薩甲米水磨坊製作技藝 | 萬安羅盤製作技藝 | 雕漆技藝 | 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 | 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 | 廈門漆線雕技藝 | 成都漆藝 | 茅台酒釀製技藝 | 瀘州老窖酒釀製技藝 | 紹興黃酒釀製技藝 | 鎮江恆順香醋釀製技藝 | 武夷岩茶 | 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 | 鉛山連四紙製作技藝 | 皮紙製作技藝 | 藏族造紙技藝 | 維吾爾族桑皮紙製作技藝 | 竹紙製作技藝 | 湖筆製作技藝 | 徽墨製作技藝 | 歙硯製作技藝 | 榮寶齋木版水印技藝 | 雕版印刷技藝 | 金陵刻經印刷技藝 | 德格印經院藏族雕版印刷 | 制扇技藝 | 劇裝戲具製作技藝 | 樺樹皮製作技藝 | 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 | 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 | 瀏陽花炮製作技藝 | 黎族鑽木取火技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