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探究
人們從周一到周五,辛勤工作,把與工作和學習無關的事置之度外。一到雙休日或法定假期,這些被置之度外的事又被提上議事日程。這幾天,把原來建立起來的工作與學習的“動力定型”破壞了。待到假日過後的上班日,必須全身心重新投入於工作,即必須重新建立或恢復已被破壞了的“動力定型”,這就難免出現或多或少的不適應,即所謂“節后綜合症”。
節日心理失調
節后綜合症(Post-holidaysyndrome)對一些平時在高度緊張狀態下工作的人而言,整整幾天不用上班,未必是件舒心的事,尤其是平時常要輪值夜班的基層民警、加班熬夜的領導或負責文字材料的“筆桿子”,突然閒下來無事可做,反而容易出現失落、焦躁不安、抑鬱等不良情緒反應。從心理學角度上講,在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下,人的大腦中樞會建立起一套高度緊張的思維運作模式。如果一下子從高度緊張的狀態中停下來,原來那種適應緊張節奏的心理模式便會突然失去對象物,這時,平日總在逾時工作、覺得沒有個人時間的人們,面對寬鬆的環境反而感到不適應。
這種心理失調,其實也是一種提示信號,平日的工作及生活方式並不利於身心健康,長此以往,很可能因工作緊張、壓力過大而引發各類身心疾病,甚至導致“職業倦怠”等不良心理反應。此時的長假,正是過濾已有的工作方式,嘗試另一種生活心態的時機。親身體會“有張有弛”的生活方式,學會合理安排工作與生活,給疲憊的大腦和身體以不同於平時的新鮮刺激,充電的感覺會讓過度消耗的精神和心靈放一個真正的假期。
出現情況
一些心理脆弱或身心過度疲勞者還可能出現以下情況:外出旅行途中失眠、胸悶、精神緊張等,長時間乘坐飛機、火車、汽車、輪船等而突然產生幻覺等(在擁擠、嘈雜的封閉環境下更易出現)。這是在旅行途中發生的急性暫短精神病性障礙,其臨床表現主要為意識障礙、片段妄想、幻覺或行為紊亂,回家後這些感覺可能重現。要避免此現象,出遊者應注意自我保護,如出遊行程不要安排得過滿過緊,及時休息、補充體能,長時間乘坐一種交通工具時,應每隔一兩個小時就走動走動,活動筋骨、做做深呼吸。
節後抑鬱
與上述節日心理失調相對應的是節後抑鬱。有些人會因從節日的玩樂中突然回到平靜而出現失眠、胸悶、心中空空如也、失落、抑鬱等現象。通俗地說,這是因為人們不能“收心”,無法學會自我調節以適應原有的平靜狀態。要預防這種現象,就要注意心理的平穩過渡,節後及時“找事乾”,避免突然“急剎車”。如果條件允許,採用想像放鬆法也可達到較好的調適效果。
一連幾天的長假結束,許多人都可能會有以下一兩種體驗:假期結束前的一兩晚,想到節日過完馬上就要上班,突然感到心神不定,或是失眠、胡思亂想,無法入睡;腦海里還在回放著節日裡和親朋好友們盡情歡聚的情景,放縱的心情怎么也收不回來;節後兩三天裡總是感到厭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出現抑鬱、失落、煩躁不安等不良情緒;有不明原因的噁心、暈眩、腸胃不適、皮膚過敏、神經性厭食、神經衰弱等反應……也許不僅僅自己有這樣那樣的不適應,身邊的家人可能也有各種與平常不同的反應:老人難以適應突然恢復的清靜日子;孩子無法安心下來為即將開始的學習做準備等等。這就是所謂“節日綜合徵”的典型表現。每當長假、黃金周過後,總有不少人因為節日期間的生活方式與平日相差過大,節後又不注意心理保健和自我調節而出現類似“節日綜合徵”的心理失調錶現。
提不起精神
本是休生養息的長假,不少人卻出現了渾身無力、嗜睡、做事精力無法集中等症狀,其實這都是“節後亞健康綜合症”在作祟。
專家介紹,十一長假過後一段時間,是此類綜合徵發病的高峰期。之所以出現此類綜合徵,其根本原因在於十一期間,人們娛樂玩耍、或外出旅遊、走親探友,休息的時間反而比平時上班時還少,作息時間和規律被打亂,擾亂了生物鐘;加之節日期間飲食無規律,不少人還菸酒無度,暴飲暴食,造成營養搭配不均,身體各器官超負荷運轉,引起功能紊亂,儘管還沒有達到發病的地步,但已經讓人體感到不適了。
長假結束,一旦回到緊張的工作環境中,就容易身心失衡,出現各種亞健康症狀,還容易誘發各種疾病。
熬夜
除夕夜一家人團圓,按照守歲的習俗,這一晚要熬夜迎接農曆新年的到來。熬夜,在春節長假裡幾乎不可避免。一年不見的家鄉好友相邀聚會,觥籌交錯中徹夜長談、K歌,消夜……時間在一片歡樂聲中飛過,不知不覺,你有可能已經連續幾天在過著晝夜顛倒的生活。
而熬夜會造成整個機體的紊亂,上火、便秘、臉上長包、油脂分泌過剩,節後你會發現,很多人不是紅光滿面,氣色會變得不好。牟瑛指出,20歲之前,人體如果熬夜能在第二天馬上恢復,而過了30歲後,熬夜往往需要花好幾天時間才能恢復,恢復期間人體會感覺到很不舒服。
從心理狀態方面來看,侯艷紅指出,忘記晝夜節律,還會引起睡眠障礙,節律的失調也會引起身體疲勞,同時會導致情緒出現問題。當你經過如此高強度興奮點後,又回落到節後相對平靜狀態時,大腦適應狀態不好,情緒也會從一個狀態到另一個狀態,從而出現不適應,引發焦慮狀態、神經衰落,出現不願意走出過節狀態的情緒。
而春季晝夜氣候變化大,容易出現精神症狀的復髮狀態,我們人體針對這種變化在調節時會出現反差,會容易把不穩定的東西調動起來,包括旅途中的疲勞,交流中的過分喧鬧,生活節律的打亂,有人返途中還會爆發不良情緒,影響到節後的生活。
主要症狀
睡眠紊亂
長假玩樂過度,甚至通宵喝酒打牌等,不給身體充分的休息時間。這樣就打亂了人體正常生物鐘,造成植物神經系統紊亂,結果“睡眠紊亂”就會找上門。
對策:過度疲勞引起的“睡眠紊亂”,需趕快採取補救措施。體力性疲勞因運動過度引起,可以通過休息或給身體補充營養得到解除;腦力性疲勞原因多是長時間用腦,大量消耗能量導致大腦血液和氧供應不足,削弱了腦細胞的正常功能,集中表現為頭昏腦脹、失眠多夢等,緩解的方式是讓大腦放鬆休息,可輕輕按摩頭部、散步閒逛或做其他小事分分心、聽聽音樂等;心理疲勞則由過節壓力感造成,應設法減輕心理壓力,嚴重者應趕快去看心理醫生。
恐懼上班
經過連續幾天的吃喝玩樂,好多人到了上班第一天還有些不適應,一些上班一族還出現了焦慮、鬱悶、煩躁等情緒,甚至對上班懷有恐懼的心理。因為在長假裡對自己的休假沒有什麼計畫,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生物鐘已經打亂了。到了上班的時候,生物鐘調節不過來,鬆弛下來的弦一時適應不了緊張繁忙的工作狀態,因而對上班產生了恐懼心理。
對策:可從生活內容到作息時間都作出相應的調整,靜心思考上班後應該做的事,使自己的心理調整到工作狀態上。也可每過幾個小時進行一次慢而深的呼吸,想像好似隨著吐故納新,緊張也離開了身體。同時還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適當的藥物,改善情緒。
神經性厭食
過節往往出現一天不停嘴的現象,吃多了,就容易撐著,引起神經性厭食。
對策:適當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儘量吃清淡一點的飯菜,讓塞滿魚肉的腸胃也歇歇。經常步行、慢跑、做體操、伸展等,做一些使自己心跳加快、出汗的運動,讓自己的身心“動”起來,胃口也會調整到正常狀態。
退潮憂鬱症
在高度興奮、高度熱鬧的節假日過後,又回歸到平靜的、日常的生活,因而感到孤單、抑鬱、無聊等症狀。
調整治療
春節假期已經過去了,大部分人又重新回到工作中。但是,再次走進辦公室的人,往往會發現自己提不起工作的興趣,坐在辦公桌前,卻不想工作,頭昏腦漲,做什麼都心不在焉,總覺得很疲倦,心情也很煩躁。針對這種所謂的“長假綜合症”,專家給出了以下六招有效的調整方法。
補充睡眠
合理安排起居,讓自己的生活有規律,常言說“早睡早起身體好”還是很有道理的,尤其是老年人,肌體調節功能減退,節日期間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規律。
及時清理腸胃
過年吃得豐富,長假後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也不要吃得過於油膩,以免對腸胃造成更大的負擔。定時飲食,多喝茶、多吃水果,多吃新鮮的綠葉蔬菜、稀飯、麵條湯、疙瘩湯、鹹菜等“清火”食品,還可適當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儘量吃清淡一點的飯菜,讓已經“不堪重負”的胃腸得到休息。
調整狀態
假期的最後一天在家好好休息,上班前夕不去參加聚會等容易讓人興奮的活動。可以給朋友打個電話聊聊天,轉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上班後要儘早收心,加強自我調節。降火
不少家庭旅遊歸來最普遍的現象是口乾舌苦、食欲不振,還有的人眼睛發紅、牙痛、口腔潰瘍、嘴角起皰疹等,可以準備茶水和水果。調整情緒,保持心情舒暢,不急不躁,也可以讓“內火”慢慢降下來。
睡前泡腳
睡前用熱水洗腳,按摩腳心足趾對疏通經絡、調整臟腑、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有重要醫療效能,尤其是對神經衰弱、失眠、頭痛等症均有療效或輔助治療作用。
放鬆調整身心
每天工作一段時間後,可通過閉目養神、聆聽舒緩一些的輕音樂、讀書閱報等方式調整身心。
支招提醒
支招
睡子午覺、曬太陽
如何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讓身體儘快恢復呢?
睡子午覺,每天都要敲警鐘,讓自己按時睡子午覺。晚上熬夜了,中午一定要補一覺,晚上11點前上床。”
中醫認為,“子午覺”為養生妙道,在這兩個時間段睡覺對人身體很有好處。午時在上午11點到下午1點之前,從中醫理論來講,是“心經循行的時間”,哪怕起得晚,吃了午飯後,也要小眯一會兒,30分鐘即可,可以讓精力儘快恢復。
子時是指晚上11點到凌晨1點之間,這個時間段是“肝經循行時間”,晚上11點前就寢效果最好,可以減輕營養消耗,增加肝臟血流量,達到養肝的目的。尤其是肝病病人,可以為肝功能修復做好鋪墊。
而陽光,也會成為你調整身體和情緒的一個重要幫手。侯艷紅主任建議,合理接觸陽光,對情緒是有好處的。熬夜可以補覺,但在白天的時候一定要找機會曬曬太陽,而不是晝夜顛倒地過節,白天睡覺晚上瘋玩,否則等假期結束開始工作時,身體會很難調整過來,從而影響假後的工作生活。
提醒
特殊人群春節不可放鬆約束
對於這類特殊人群,節前節中和節後都應該做好準備工作,不能放鬆自己。
糖尿病人在節日期間飲食不能放鬆,節前節後都必須監測血糖。
“經常有糖尿病人節後來跟我說,血糖沒控制住,變高了,這往往是外出飲食時隨心所欲所致。”牟瑛指出,糖尿病人因為要限制過多的脂肪和糖類攝入,因此在春節期間,建議烹調多樣化,以蒸、燉為主,老人食物要細軟容易消化。
儘管糖尿病人要求不要飲酒,但春節假期難以避免的話,飲酒也要適度,建議選擇低度數的紅酒、啤酒,因為一兩高度酒等於一兩主食,高度數的酒會刺激到胰島素的分泌,很容易發生低血糖。
對於糖尿病人來說,最重要的是春節後的元宵節吃元宵,牟瑛強調,如果要吃元宵一定是要少吃,而且是小口小口吃,不能吃快了。建議吃完元宵再吃點高纖維蔬菜,增加膳食纖維攝入。節前如果測血糖波動很大,就不能吃元宵了。
糖尿病人春節期間也不能減少運動,要做到餐後散步半小時到一小時,不能說吃完往那一坐,侃大山打麻將,血糖肯定噌噌往上走。
春節期間攝入的碳水化合物(大米、白面等主食類的)要適量,要攝入優質蛋白和高維生素的食物,特別是蔬果汁,對肝病患者來說是很好的。對於肝病患者來說要求嚴禁菸酒,如果實在不行必須喝酒,要先吃一點東西墊墊肚子,喝完酒多吃水果,可以中和胃酸里的酒精成分。
同時也要注意運動,利於氣血運行。立春了,可以放風箏、散步、打太極拳,每天20-30分鐘就好,微微出汗就可以。
肝病患者還特彆強調睡眠護肝,每天睡好子午覺,建議晚上11點前就上床休息,睡眠好可以減輕營養消耗,增加肝臟血流量,為肝功能修復做好鋪墊。
肝病患者要避免過度焦慮,避免肝火上升,如果要生氣,三分鐘內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
食物調節
紫薯餡南瓜粗糧餅推薦理由:調節情緒
過節期間,氣氛比較熱烈,情緒易激動或緊張,生活節奏較快,為舒緩緊張的情緒,建議適當增加粗糧的攝入,粗糧里富含b族維生素,可以起到滋養神經,調節情緒的作用。
炒紅綠雙絲
推薦理由:提高食慾
節日期間吃的過於油膩會影響胃口,節後不妨吃點兒清淡口味的食物,如素炒胡蘿蔔和芸豆,胡蘿蔔含胡蘿蔔素較豐富,可以提高免疫力,芸豆中也可給身體提供多種維生素。
檸檬水果甜湯
推薦理由:恢復好臉色
吃的過於油膩,過於疲勞,導致精神狀態不佳,而且脫色不好看,這時可多吃些富含vc的食物,如檸檬里含vc就非常豐富,平時可喝些鮮檸檬泡的水,或是檸檬水果甜湯都不錯。
推薦理由:保護腺體
牛肉中富含優質蛋白,西紅柿中含有番茄紅素,屬於脂溶性營養素,採用與牛肉一起燉,不僅提高口感,而且可以提高番茄紅素的吸收率,番茄紅素專門針對腺體抗氧化。
優酪乳水果撈
推薦理由:促進腸道健康
多種水果混合在一起,可以很好地實現食物多樣化,有利於營養素攝入的更全面,而且加入優酪乳也可以攝入一些對腸道有益的有益菌,有助腸道健康,而且優酪乳里含鈣豐富,也可以起到補充鈣的作用。
推薦理由:減少膽固醇
芝麻里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對於降低膽固醇有幫助,可以減少節日期間攝入過多的膽固醇對身體造成的危害;牛奶富含鈣,放在饅頭中攝入起來更加方便。
多吸收負氧離子
因為等同於大自然的小粒徑負離子,這些小粒徑負離子非常容易進入我們的體內,發生一系列生物效應,起到療養保健作用——這也是關注“生態游”的原因。
生態負離子設備釋放出的小粒徑負離子可以調節和改進神經系統及大腦的功能狀態和促進胃液分泌,從而振奮精神、消除疲勞、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睡眠、增加食慾,被稱為一種最自然的健康療法——當然,這是一年365天都可用的。
網友熱議
網友患節后綜合症不捨春節長假 細數“假期餘額”
2014年2月6日是春節長假最後一天,約有1100多萬條微博表達長假惜別之情,這躍居新浪微博話題榜首位。專家表示,不捨長假是節后綜合征顯示出的一種情緒,此時要調整好心態,做好一年規劃,可儘快投入到工作之中。
在網上,不捨大年初七離去的網友很多。徐瑩CARA說:“假期餘額已不足24小時,好難過啊。”在武漢的偏執狂11小姐:最後一天賴床了,爸爸一早就出去買好了早餐。
市優撫醫院心理科主任霍雲翔介紹,人由放鬆休閒進入緊張有序的工作狀態,出現心理落差及身體不適是正常反應,所謂節后綜合征並非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可以理解的負面情緒。他表示,中國有幾千年的農業社會,人們在心理上習慣到正月十五之後才真正過完年,7天長假過後,會有一個心理、生理上的倦怠期。
如何儘快擺脫節后綜合征?他建議,先調整心態,想想新一年的期盼和目標,做好規劃;然後調整生物鐘,生活規律,按時起居,飲食清淡,讓胃腸功能得到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