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唐氏綜合症就是21三體綜合徵,也稱作:先天愚型、伸舌樣痴呆等。簡記作:DS。因染色體異常,涉及許多基因,臨床表現 為多器官、多系統異常,故稱之為“綜合徵”。唐氏綜合症綜合徵即Down綜合徵(DS),又稱先天愚型(OMIM#190685)為染色體結構畸變所致的疾病,患者核型為47,XX(XY),+21,產生原因是卵子在減數分裂時21號染色體不分離,形成異常卵子。21三體的形成與母親的年齡增高(35歲以上)和年齡過小(20歲)以下有關,與父親年長也有關。本病發生幾乎波及世界各地,很少有人種差異。椐統計染色體異常在新生兒中的發生率為5-6/1000,唐氏綜合症約為1/750,絕大多數病人屬隨機發生,但隨母親年齡的增長其發生率隨之升高,一般母親年齡35歲以上,患兒的出生率可高達1/350。以往這類疾病的產前診斷唯有通過做羊水或絨毛檢查,而這些方法因費時長,費用高,操作麻煩,故只能局限於部分高危孕婦。另椐統計約80%的胎兒染色體疾病發生在普通孕婦中,這是因為這一人群的生育絕對值超過高危人群,因此從優生的角度對其進行產前診斷 同樣不能忽視。而實際情況是對於這一人群的產前診斷部門至今無力承受,最終使這一人群成為優生的盲區。1988年血清標記篩查方法的產生從根本上改變了上述疾病產前預防上的動局面。
臨床特徵
唐納氏綜合症患兒的主要特徵為智慧型低下、體格發育遲緩和特殊面容。且常呈現嗜題和餵養困難。隨著年齡增長,其智慧型低下表現逐漸明顯,動作發育和性發育部延遲。眼距寬,鼻樑低平,眼裂小,眼外側上斜,有內毗贅皮,外耳小,硬齶窄小,舌常伸出口外,流涎多;身材矮小,頭圍小於正常,骨齡常落後於年齡,出牙延遲且常錯位;頭髮細軟而較少;四肢短,由於韌帶鬆弛,關節可過度彎曲,手指粗短,小指向內彎曲2-5。皮膚紋理特徵有:通貫手,aid角增大;第4,5指箕撓增多;腳拇指球脛側弓形紋和第5指只有一條指褶紋等。
患兒在出生時即已有明顯的特殊面容,且常呈現嗜題和餵養困難。隨著年齡增長,其智慧型低下表現逐漸明顯,動作發育和性發育部延遲。約30%患兒伴有先天性心臟病等其他畸形。因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種感染,白血病的發生率也增高10~30倍。外生殖器的發育通常無明顯異常,但在男性可有隱睪。睪丸中有生精過程,但精子常減少,性慾下降,尚未見有生育者。女性患者通常無月經,但有少數能妊娠和生育。有報導25名女性患者生育了27名子女。理論上,其子女約1/2應為患者,但實際上,患兒與非患兒之比為10:17。
患者的平均壽命只有16.2歲。50%的患兒在5歲前即死亡。其他年齡組的死亡率比一般人群高5—6倍。只有8%的患者活過40歲,2.6%活過50歲。患者的壽命通常取決於有無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和消化管畸形以及抗感染能力的降低程度,因為這些正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此外,患者白血病的發病率為普通人群的15倍,這也是患者死亡原因之一。如存活至成人期,則常在30歲以後出現老年性痴呆症狀。
發病率
人群出生髮病率:1/700~1/900。相當於每20分鐘就有一個唐氏兒降生。
偶然發生率:在新生兒全部的染色體疾病中,唐氏兒占95%左右。唐氏綜合症具有隨機性、事先毫無徵兆,沒有 明顯的家族史,即使健康夫婦也可能生出唐氏兒。而且,各個年齡段的孕婦,均有出生唐氏兒的幾率。統計表明20%唐氏兒由年齡小於35周歲的孕婦所生;80%的唐氏兒由年齡大於35歲的孕婦所生。
據估計我國目前大約有60萬以上的21三體綜合症患兒,按目前的出生率中國平均20分鐘就有一例21三體綜合症患兒出生,中國每年出生的唐氏綜合症患兒將達27000例左右.
蘇聯遺傳學家達拉森科和魯夏諾娃對一些科學家的意見作了歸納:一些人如斯特爾等認為,這是內分泌紊亂造成的,特別在一些年齡偏大的婦女中;另一些人的假說認為,主發是藥物、食物和飲水中的化學物質,引起了生殖細胞中染色體的異常。他們發現,在美國中部21三體綜合症的發生率與水中氟的濃度有關。
遺傳機率:唐氏兒的遺傳機率為1%,其中88%來自於母親,僅有3%來自於父親。
中科恆業研究開發和生產的DS系列“胎兒缺陷早知道”膠體金免疫層析血清試劑引導卡是專業定量檢測母血標記物,或運用“中科恆業產前篩查檢測系統”軟體計算出孕婦是否是DS高危的檢測試劑。該試劑具有經濟、簡便、對胎兒無損傷等特點,在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已作為孕婦常規檢查項目廣泛普及。孕婦在14——19孕周可以到相關檢測中心抽取2ml靜脈血檢測。
“唐氏綜合症患兒”是由攜帶遺傳基因的染色體數量出現異常而造成的,發生具有偶然性、隨機性,每一對健康夫婦都不能排除這種潛在危險,發生毫無徵兆,沒有家族史、沒有明確的毒物接觸史。“唐氏兒”在生產時可能有新生兒窒息或死亡;在嬰兒期,不會喝奶,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因高燒而夭折,即使成活通常也為先天性智力障礙,且常伴有先天性心臟病、小頭、兔唇、裂齶、無肛等多種先天性畸形。該病目前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唐氏綜合症是一種最常見的導致先天痴呆的常染色體三體徵。它是由於第21號染色體比正常人多了一條所引發的,故又稱“21三體綜合徵”。“唐氏兒”通常為先天性中度智力障礙。其特徵主要表現嚴重的智力低下,智商(IQ)多為20~60,只有同齡正常人的1/4~1/2。它有獨特的面部和身體畸形,如小頭,枕部扁平,項厚,眼裂小,外側上斜,內眥深,眼距寬,馬鞍鼻,口常半開,舌常口外,手指短粗,掌紋有通貫,小指內彎等。50%合併先天性心臟病、消化道畸形、白血病等。
其他臨床疾病
唐納氏綜合症患者除了伴有出生時的先天性疾病外,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它疾病如感染性疾病、白血病等都會有比正常人高的發生率。約30%患兒伴有先天性心臟病等其他畸形6。因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種感染,白血病的發生率也增高10~30倍。如存活至成人期,則常在30歲以後出現老年性痴呆症狀。研究表明早老年性痴呆(AD)和21號染色體有著密切的關係7。現已經研究出和先天愚型發病病因以及臨床症狀形成有關的相關基因均定位在21q22帶8。如過氧化物歧化酶-1基因(SOD1)定位在21q22.1上,甘氨醯胺核甘酸合成酶(PRGS)基因定位在21q22.1;而定位在21q22帶上的癌基因(ETS-2)也是先天愚型患者白血病發生率高的原因之一。早發性家族性AD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其基因定位在21q21-q22.1。精確定位在21q22.3上的澱粉狀蛋白β(A4)在先天愚型發病中也起重要的作用。也有研究表明大約有90%的患者有比較明顯的聽力喪失9。唐氏綜合症患者伴隨有器髒畸形變異的幾率也較高,但並非所有併發症都會出現,也有完全沒有併發症的例子。
消化器官畸形,如先天性食道閉鎖症,十二指腸狹窄,鎖肛等。
先天性心臟病,患病比率高達40%,尤其是心內膜不全比例較高,通常如果不進行早期治療會有致命危險。
白內障,患病率為2%
急性白血病,患病率為1%
環軸間接不穩定性,患病率2-3%
甲狀腺疾病,患病率3%
點頭癲癇,患病率10%
一時性骨髓異常增生症
眼異常,由角膜,水晶體異常引發近視,遠視,亂視等
浸出性中耳炎,容易在內耳積蓄液體引發耳炎,影響聽覺
細胞遺傳學
按照細胞核型可以分為以下幾種:21三體型/標準型(95%),異位型(2.5%-5%)和嵌合型(2%-4%),其它如雙重三體和21部分三體等2-4。
1.21三體型/標準型:核型為47,XX/XY,+21。這類先天愚型占已全部病例的95%。主要原因是由於配子生成過程中(主要是母方)發生了21號染色體不分離,而雙親外周血淋巴細胞核型都正常。研究表明21三體型先天愚型患者80%是由於其母親生殖細胞在減數分裂時發生不分離的結果。一般認為母親懷孕時年齡大增加子代先天愚型的比例。
2.嵌合型(mosaicism,mos):核型為46,XX或XY/47,XX或XY,+21。此類先天愚型占已報導的2.7%。本型是因受精卵在早期分裂過程中染色體不分離所引起,臨床表現隨正常細胞所占百分比而定。臨床表現一般比21三體型輕;如果三體型細胞數很少,則表型可與正常人無異,一般嵌合體細胞占9%以上才出現臨床表現。此外也應注意嵌合體中除了正常細胞和21三體嵌合外可能也有21三體和其它異常細胞之間的嵌合,如47,XY,+21/47,XY,+19或47,XY,+21/45,XO,46,X,+21/47,XX,+21,48,XXY,+2113。發生原因是不分離現象在受精卵的卵裂過程中。
3.易位型:常見的有相互易位(reciprocaltranslocation),羅伯遜易位(Robertsoniantranslocation)和同源染色體之間發生易位而形成等臂染色體(isochromosome)。以羅伯遜易位最常見。
羅伯遜易位是指發生在近端著絲粒染色體的一種相互易位,亦稱著絲粒融合,其21號染色體長臂易位到另一近端著絲粒染色體上。易位型先天愚型占4.8%,臨床症狀同21三體型。發生的原因大多數是由於親代生殖細胞形成時發生了易位,其中以D/G易位最常見,D組中以14號染色體為主14,即核型為46,XX(或XY)-14,+t(14q21q),少數為15號。也有部分患者的親代之一是平衡易位攜帶者,核型為45,XX/XY,-14,-12,+t(14q21q),二代的發病風險顯著提高。另一種為G/G易位,是由於G組中兩個21號染色體發生著絲粒融合,形成等臂染色體t(21q21q),或一個21號易位到一個22號染色體上,t(21q22q),較少見2-4。
4.雙重三體:21三體綜合症患者合併其它異常的染色體。例如48,XXY,+21。這種類型比較罕見。
5.21部分三體:近年來發現由於易位而產生的21部分三體亦可以導致先天愚型,其臨床症狀和21三體一樣。還發現如果易位多餘的21號染色體片段含有21q22帶,就會發生先天愚型。多餘的片段中不含有此片段,就不會發生。所以21q22帶可能是導致先天愚型的關鍵片段。
目前研究發現在21號染色體上的關鍵片斷包括:DSCR(基因定位在21q22.3)15,DSCR2(基因定位在21q22.3)16,DSCR3(基因定位在21q22.2)17,DSCR4(基因定位在21q22.2)18,D21S55(基因定位在21q22.2)19。
病因分析
典型的唐納氏綜合症幾乎都是新發生的,與父母的核型無關,它是減數分裂時不分離的結果。不分離可以發生在第一次減數分裂,也可以發生在第二次減數分裂。在男性,減數分裂終生都在進行,精子是由精原細胞通過生精過程不斷產生的,或者說是“新鮮的”。而在女性,出生時所有的卵細胞都已經過第一次減數分裂而處於休止期或核網期直到排卵。因此,卵母細胞長期接受內外環境因素的影響,並自身不斷老化。這些都可能導致不分離的發生,
也可以解釋何以高齡母親易生產先天愚型患兒。典型的21三體只有極少一部分是遺傳的,即由於母親是三體徵的患者。除此以外,不能排除某些表型正常的母親實際是嵌合體,只是異常的細胞比例很少,如僅見於某些組織或卵巢。而卵巢中的三體細胞可能導致出生三體患兒。這種情況有可能存在的間接證據是,10%患兒的母親有皮紋異常。因此,儘管她們的其他表型正常,但卻可能是潛在的嵌合體,而她們的子女有可能獲得額外的染色體。可見,要證實或否定嵌合體是相當困難。患者若為男性,不能生育,因此沒有遺傳給下一代的問題。
嵌合型的21三體患者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細胞系,它們是合子後有絲分裂不分離的結果。如果第一次卵裂時發生不分離,就會產生47,+21和45,-21兩種細胞系。而後一種細胞是很難存活的。因此,導致嵌合體的不分離多半發生在以後的某次有絲分裂,而所有嵌合體內都有正常的細胞系。兩個細胞系所占的比例在各組織中並不相同,通常異常細胞百分比在成纖維細胞中比在血細胞中高。有文獻報導,一名患者血細胞中未發現三體細胞,而在成纖維細胞中卻有17%為三體細胞,這說明三體細胞在各種組織中受到選擇壓力不同。嵌合體也可能是21三體的異常合子發生不分離的結果,即一個細胞株失去了一個21號,而返回正常,另一個細胞株仍為21三體。
易位型的21三體徵患者細胞中有一條不平衡易位的染色體。後者通常由於一條D組或G組染色體與21號染色體長臂通過著絲粒融合(羅式易位)而成。q21q易位中55%是新發生的,45%是由於雙親之一有平衡易位。21qGq易位則幾乎全部(96%)是新發生的,由遺傳而來的僅占4%。各種易位的遺傳學後果不同。Dq21q平衡易位的攜帶者通過減數分裂可以形成6種配子,而受精後除不能發育者外,可以產生正常胎兒、易位型三體患兒及平衡易位攜帶者三種胎兒。因之,檢出平衡易位攜帶者的雙親具有重要的意義。實際上,除母親年齡外,對典型的21三體的病因因素所知甚少,有效地預防限於妊娠後進行產前診斷。近年發現生育21三體兒的母親在妊娠期血甲胎蛋白含量增高,似可以作為一種篩查預防手段。對易位的21三體,可以在妊娠前或婚前對雙親進行檢查,並加以指導。
21qGq易位大多數是新發生的。21q22q和21q21q兩種易位的遺傳學意義不完全相同。如果雙親之一為21q21q攜帶者,那么就沒有可能娩出表型正常的胎兒,因為他們只能產生三體或單體的合子。21q21q易位的遺傳學後果與Dq22q相似,只是前者更多通過父親傳遞而後者更多由母親傳遞。
遺傳諮詢
估計唐納氏綜合症再發的風險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各種類型的21三體的復發風險不同。對於典型的21三體來說,已經
有一個患兒並不增加再出生一個患兒的風險,至少在理論上是如此。因此,如果已經檢查雙親的核型都正常,沒有什麼理由勸告他們不再生育,或過份加重已有疑慮。然而,確實已報導過一些家族有二個以上的典型三體徵患者。有的已證實雙親(通常是母親)之一是嵌合體,儘管三體細胞所占的比例不高;有的則發現其他染色體的易位。不過,多數家庭卻找不到合理的解釋。為此,曾提出了一些假設。如生殖細胞為嵌合型、家族性的不分離傾向等,但所有這些假設都有待證實。因此,要估計典型的21三體的復發風險相當困難,而各作者提出的風險率也不盡相同。一些作者假定,如母親在30歲以前已分娩一人三體患兒,復發的風險為1-2%,而30歲以後與同齡者比較,風險率不再增高,總之,對於已生產一個典型的三體患兒的雙親,諮詢醫師能做到的是應儘可能通過染色體檢查排除他們是嵌合體。大約1/2的病例是新發生的,另外1/2則是由於雙親之一有平衡易位引起的。前者復發的可能性很小,而平衡易位導致的再發風險則可以根據實經驗估計。Dq21易位攜帶者若是母親,分娩易位型患兒的風險為10-15%(有些作者認為是16%),如為父親,則風險為5%或更小些。21q22q易位的情況與之大體相同,但易位染色體由父方傳遞的百分比較D/G易位為多,有一些資料表明風險率在10%以下。21q21q平衡易位攜帶者的後代100%均是三體徵患兒。攜帶者不宜生育。
治療
21三體綜合徵沒有相應的治療方法。在循環期併發症無法進行外科治療的幾十年前患者平均壽命只有20歲左右,現在如果對其並發的畸形進行治療能保持患者的身體健康狀態,而且平均壽命已經增加到50歲左右。甚至有的患者還通過努力完成了四年制大學學業。另外,早期的養育護理有助於患者的發育。唐納氏綜合症沒有根治的方法。康復的目標是通過代償和替代的方式,解決日常生活自理方面的一些問題。
1.預防患兒出生對可能分娩21一三體綜合徵的高危孕婦,通過採集絨毛或羊水,套用細胞遺傳學方法,進行細胞培養,染色體顯帶核型分析確定診斷。隨著細胞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引物原位DNA合成(PRINS)技術已開始在產前診斷中研究和套用。通過產前診斷,可預防患兒出生。
2.藥物治療目前尚無特殊、確切的藥物治療方法。可選用某些促進腦細胞代謝和營養的藥物,諸如腦活素、谷氨酸、γ一氨酪酸、胞二磷膽鹼等,但不能根本上解決疾病的治療。
3.護理和訓練目前,對21一三體綜合徵雖還不能有效治療,但經細心照料和適當訓練,有可能使病人得到進步和提高。
4.對症治療患兒由於存在先天異常,同時容易繼發和並發各種感染或疾病,應根據每一患兒的情況、進行適當治療。
產前篩查
唐納氏綜合症產前診斷技術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問世,通過羊膜腔穿刺等技術診斷胎兒是否患21三體綜合徵。由於技術本身具有一定的難度和風險,而孕婦面廣量大,同時21三體綜合徵也是具有一定的發病率等各個方面的原因,因此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的主要對象是生育過患兒、35歲以上高危孕齡的孕婦,或曾有特殊致畸物接觸史的孕婦等對象。目前不少國內外研究學者通過廣泛深入的研究,提出用孕母血清標記物篩查21三體綜合徵。確定的指標有4個:即妊娠早、中期孕婦血清甲胎蛋白(入FP)、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游離雌三醇(UE3:)、妊娠相關血漿蛋白A(PAPP-A)。
如果達到表中指標,即可篩查21三體綜合徵。不少資料證實,利用3個指標(AFP、HCG、UE3)結合孕婦年齡和遺傳風險評估,在孕早、中期約有60%一70%21三體綜合徵胎兒被檢出。較多研究認為,用上述3個指標和2個指標(AFP和HCG)篩選出患病胎兒的比例無顯著差異。值得一提的是PAPP-A的診斷價值日漸重視,可作為一項重要指標用於早期篩查。目前常用AFP和HCG兩聯法,對妊娠15周一18周孕婦進行產前篩查。大約有12%一15%的孕婦、經篩查後會被歸為懷21三體綜合徵高危人群。要做進一步的羊水檢查以便確診。許多已開發國家如美國、英國、法國及荷蘭等:都已正式推廣母血生化法來產前篩查21三體綜合徵,這種篩查配合產前診斷、可以防止大約65%的21三體綜合徵患兒出生20。
同時也有研究表明聯合母親年齡、妊娠前三個月胎兒頸半透明度(nt)、母親血清中的游離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在妊娠前三個月進行的妊娠相關血漿蛋白-a(papp-a)檢查是非侵入性檢查中篩查21三體的最有效方式21。中國香港研究人員也指出用羊水細胞進行聚合酶鏈式反應(amnio-PCR)代替細胞遺傳學的方法對孕婦進行產前篩查,對早期發現21三體綜合徵可以獲得很好的檢查結果22。
來自Drexel大學醫學院的RonaldWapner等人在妊娠期前三個月中就對8216名孕婦進行了血液化驗和超聲檢查。經過研究後,他們提出“妊娠前三個月對孕婦進行檢查,可以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隱私,更好的檢測結果,也能夠使孕婦做出更安全的選擇”並且可以檢出至少79%的唐氏綜合徵患兒23。YangYH等也提出用CD45和CD71分選母親外周血可以得到胎兒細胞,通過GPA-immunostainingFish技術(用針對21號染色體的探針)檢測胚胎的nRBCs(nRBCs幾乎不存在在母外周血中)也可以檢測出21三體綜合症,是一個非侵襲性的、快速和比較精確的方法24。
孕婦年齡與唐氏綜合徵的發生密切相關。孕婦年齡與胎兒唐氏綜合徵發病風險為:
年齡風險20歲1/1400
25歲1/1100
30歲1/1000
35歲1/380
38歲1/175
40歲1/110
42歲1/65
45歲1/30
產前診斷適應範圍
1.35歲以上的孕婦,婦女年齡在35歲以上,卵子容易老化或染色體發生畸變,所以胎兒患先天性畸形或先天愚型的可能性比35歲以下的婦女高好幾倍,甚至幾十倍。另外,男性年齡超過55歲,由於精子的老化或染色體畸變,胎兒也可能發生先天畸形或先天愚型。
2.已生過先天性痴呆兒的孕婦,先天性痴呆一般是染色體異常所致,如果第一個孩子染色體異常,生第2個孩子有10%的可能性仍是染色體異常。
3.有習慣性流產史、早產、死胎、死產的孕婦,其胎兒均可能有染色體異常。這是由於夫妻一方或雙方細胞核染色體異常,遺傳給胎兒,而染色體畸變的胎兒有90%會發生流產、早產、死胎。
4.已生過代謝病兒的孕婦如苯丙酮尿症、白化病等患兒的孕婦,如再次懷孕,生同樣病兒的幾率約為25%。
5.家庭中有伴性遺傳病史的孕婦
6.妊娠前3個月用過致畸藥物的產婦
妊娠早期,如果孕婦長時間、大劑量服用可的松、已烯雌酚等激素類藥或其他藥物,如苯海拉明、撲爾敏等,大約有20%的胎兒可發生畸形,做產前診斷是優生的一個必要措施。
7.妊娠前3個月內有病毒感染史的孕婦
如風疹、流感、帶狀皰疹等病毒感染時,可傳染給胎兒,使胎兒發生先天性心臟病、耳聾、白內障、肝脾腫大、唇裂等。有關研究資料表明,痴呆兒中,有20%是妊娠期間發生了病毒感染所致。因此,有這種情況的孕婦,也應做產前診斷。
8.任何關注胎兒健康的孕婦
唐氏綜合徵是高發性(發病率約為1/800),偶發性(任何孕婦均有可能生出唐氏綜合徵嬰兒)疾病,無法事先預防。有條件的關注胎兒健康的孕婦應在懷孕早中期進行唐氏綜合徵篩查。
產前篩查意義
唐納氏綜合症,是胎兒先天缺陷中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其主要特徵為嚴重的先天性智力障礙、特殊的面容、並常伴有各種先天性畸形,其出生率約占活產新生兒的1/700-1/800,據估計中國目前大約有60萬以上的唐氏綜合徵患兒,按目前的出生率中國平均每20分鐘就有一例唐氏綜合徵患兒出生,中國每年出生的唐氏綜合徵患兒將達2萬7千例左右。十年就累積26萬病人,造成高達650億的社會呈逐年上升趨勢,為此,儘可能的大面積的減少這類患兒的出生,使中國優生優育的國策得到落實,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為了提高中國人口素質,為了千千萬萬家庭的幸福,為了每一對夫婦都有一個健康美麗、聰明可愛的小寶寶,在中國廣大遺傳專家和婦產科專家的強烈呼籲下,國家計生委和衛生部於2000年正式啟動了“出生缺陷干預工程”此外,由於唐氏綜合徵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患兒的出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眾多的不良影響。據美國的報導(Conley,1985),1985年美國社會撫養一個病人所需的費用約為14萬美元,到90年代已達到20萬美元左右,中國每出生一例唐氏綜合徵患兒將給社會造成25萬元左右的經濟負擔,每年政府將支付675000萬左右的經費用於患兒的醫療、生活和社會救濟,同時對患兒的家庭造成長期沉重的精神負擔和經濟壓力,對中國和上海地區的人口素質、國民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穩定和發展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由此可見,唐氏綜合徵已成為影響中國國民經濟發展和出生人口素質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在產前發現唐氏綜合徵胎兒,防止和降低唐氏綜合徵胎兒的出生,是當前圍產優生和產前診斷的重要任務。
目前儘管國內對35歲以上的孕婦,以及其它的一些高危孕婦常規要求進行羊水細胞染色體檢查,對於產前檢出唐氏綜合徵胎兒,防止這類胎兒的出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於羊膜腔穿刺有一定的創傷性,可引起流產,同時需要一定的技術設備條件、花費時間較長、費用較大,不可能在所有的孕婦中廣泛開展。其次,即使一些具有羊膜腔穿刺適應症的高危孕婦,由於對羊膜腔穿刺可能會造成流產的恐懼心理,拒絕接受羊水染色體檢查,因此,近20年來唐氏綜合徵的出生數仍然居高不下。
多年來,受傳統醫學教育的影響,中國一直把>35歲的孕婦作為高危人群,直接進行羊水、臍血穿刺或絨毛膜取樣進行唐氏綜合徵產前診斷,但是這種使用了幾十年的方法為創傷性檢查,不僅給孕婦造成痛苦,而且容易導致流產,更主要的是經過已開發國家近5-6年大面積篩查結果表明,傳統意義上>35歲的高危人群並不存在,80%的唐氏綜合徵發生在<35歲的孕婦當中,而且隨著城市環境污染的加重,如受病毒感染、化學藥物、放射性輻射、口服避孕藥、老化現象等均會造成唐氏綜合症的可能,中國目前唐氏綜合徵孕婦的年齡下降,患兒例數上升也證明了該疾病與其它單基因遺傳病的不同之處,即是偶發的、任何人群都有可能。為此,普通孕婦開展大面積產前篩查已成為我國遺傳學家共同努力的目標。另外,由於羊水染色體檢查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以往僅對35歲以上及有其它高危因素的孕婦按常規要求作羊水染色體檢查,而這部分的孕婦僅占整個孕婦人群的5%左右,即使全部做產前羊水染色體檢查,僅能防止20%的唐氏綜合徵胎兒的出生,另有80%的唐氏綜合徵胎兒發生於不屬高危但占孕婦人群95%的普通妊娠婦女中。因此,如何做到產前診斷普通孕婦中的唐氏綜合徵胎兒,為了防止和降低唐氏綜合徵胎兒出生率的關鍵所在。
目前西方國家普遍開展了唐氏綜合徵產前母血篩查。據英國的報導,實行唐氏產前篩查計畫以來,唐氏綜合徵患兒的出生數下降了將近50%。如何做好唐氏綜合徵的產前篩查和診斷,有效防止和降低該類胎兒的出生,對於提高中華民族出生人口素質,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穩定都是十分必要的。
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在唐氏綜合徵篩查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作用有:(1)各種血清篩查是以孕齡為基礎,AFP、uE3、hCG和抑制素-A均隨孕齡的增加而變化,故必須用超聲來確認孕齡。(2)由於唐氏綜合徵胎兒往往伴有宮內生長遲緩和畸形,超聲檢查可直接發現這些異常。(3)唐氏綜合徵還有一些特殊的表現,如張力減退,粗短頸和近端肢體骨短小。研究認為某些異常可早在孕8~14周時發現,現分述如下。
1、頸部半透明厚度(nuchaltranslucency,NT):在中孕及晚孕期,胎兒頸部水囊狀淋巴管瘤(nuchalcystichygromas)或頸部水腫與染色體異常有密切關係。Cullen等報導了145例頸部水腫胎兒中有52例(36%)有染色體異常,其中三體綜合徵占43例。而44例水囊狀淋巴管瘤中33例(75%)有染色體異常。因而,有必要在孕早期檢測有否頸部水腫作為染色體異常的標記。以5MHz探頭於腹部作探測,先找到胎頭的矢狀切面,測胎兒頭臀長度以及頸椎部位皮膚與頸椎軟組織間的最大透亮厚度,此為NT。探測時切勿將羊膜誤作為胎兒皮膚。
Nicolaides等對孕10~14周的孕婦進行了827次胎兒NT測定,其中51例胎兒NT厚度為3~8mm,其中18例(35%)為染色體異常,均為三體徵,都發生在35歲以上;而776例胎兒NT厚度為0~2mm者,有10例(1%)為染色體異常,其中4例為三體,6例為47,XXY、47,XXX及嵌合型者。
至中孕期時,胎兒NT可發展為兩方面:(1)水囊狀淋巴管瘤,往往為Turner綜合徵的體徵,是由於頸部淋巴管囊過度膨脹所致。(2)水腫胎兒的早期症狀。水腫胎兒發病原因是多方面的,三體占了多數,其餘為胎兒心血管、肺部畸形、骨骼發育不全、宮內感染或其它代謝及血液、器官功能紊亂等。
目前,在臨床上不再用頸部水腫或水囊狀淋巴管瘤這些名稱,而用NT(頸部透明度)來表示觀察結果。在染色體正常組中,大部分增厚的NT在孕20周時會自然消失。
孕10~14周時,>80%的三體胎兒的頸部半透明厚度增加。Zimmermann等對孕婦年齡25~44歲,孕10~13周的1151例進行超聲篩查,在23例染色體異常胎兒中有9例NT>3mm。Jauniaux等發現,66.7%的病例NT超過95百分位數。Martinez等對553例孕10~13周孕婦篩查,以NT≥3mm作為分界線,534例正常胎兒中有19例NT≥3mm,19例染色體異常胎兒中11例NT>3mm,檢出率為57.8%,特異性為96.4%。以3mm為分界線,21、18、13三體的檢出率高達80%,假陽性4%~5%。
2、胎兒頭臀長度(CRL):唐氏綜合徵的宮內生長遲緩可有兩種不同的表型,取決於多餘的染色體從雙親的來源。如來源於父方,則生長良好,胎頭大小比例正常。而來源於母方,就會出現嚴重不對稱的生長遲緩。Jauniaux等報導,孕早期62.5%(10/16)的唐氏綜合徵胎兒的CRL低於第5百分位數。提示,CRL可作為唐氏綜合徵孕早期篩查項目之一。
3、臍動脈搏動指數(umbilicalarterypulsatilityindex,UAPI):Martinez等還發現,在534例染色體正常的胎兒孕10~13周時有26例UAPI超過第95百分位數;19例染色體異常胎兒中有11例UAPI超過第95百分位數;檢出率為57.8%,特異性為95.1%。臍動脈血流檢測間接地提供了一個可靠的胎兒胎盤循環灌注狀況方法。這個研究提示,UAPI可作為早期唐氏綜合徵篩查的一個指標。染色體異常時UAPI升高的原因還不清楚。可能與胎盤形成不足和滋養葉表面剝離有關。染色體異常的胎兒常常有早期功能改變和形態發育異常,主要出現在高流產率及早期宮內生長遲緩的胎兒。
4、胎心率:Jauniaux等還發現,在13例21三體染色體異常胎兒中有4例早期(孕10~14周)胎心率低於第5百分位數(30.8%)。而Jauniaux等在1996年的報導中發現21三體胎兒的平均心率明顯高於正常胎兒。胎心率增加的原因可能與心臟發育延遲及心臟畸形有關。心動過緩可能與胎兒發育不良及胎兒死亡的先兆有關。
育標選擇
70年代後期,英國學者在套用AFP產前篩查NTD的過程中發現懷有唐氏綜合徵胎兒孕婦的血清中AFP濃
度下降,到80年代後期Wald等報導唐氏綜合徵孕婦血清中uE3濃度降低、hCG濃度增高。AFP、uE3和hCG能夠分別預測胎兒唐氏綜合徵的危險機率,結合這三項指標可以提高預測胎兒唐氏綜合徵的準確性,1999年Haddow等報導了結合母親年齡,套用AFP、uE3和hCG三項指標產前篩查唐氏綜合徵的有效性,採用三項指標進行產前篩查唐氏綜合徵在英美等國得到了廣泛套用。此後,人們發現套用游離的βhCG(freeβhCG)取代完整的hCG(intacthCG)篩查的結果更好,一些實驗室取消了E3的測定,而套用二項檢測指標即AFP和βhCG進行產前唐氏綜合徵篩查。目前,美國的一些實驗室傾向於套用三項篩查指標,,而英國則套用二項篩查指標為主,兩者的篩查準確率均在60-70%之間,差異不大。因此,從篩查的經濟角度看,採用二項篩查指標即AFP和βhCG進行篩查即可,增加一項指標篩查費用顯然要增加,然而篩查的準確性並無明顯提高。儘管80年代後期,唐代綜合徵的產前篩查在歐美國家得到了廣泛套用,但至今尚無統一的篩查策略。以英國為例,1994年大約有50%的妊娠婦女進行了唐氏綜合徵的產前篩查,一些地區對所有的孕婦進行篩查;一些地區僅限於某一年齡階段的孕婦作篩查;另一些地區則對要求作篩查的孕婦進行篩查。就70年代後期,英國學者在套用AFP產前篩查NTD的過程中發現懷有唐氏綜合徵胎兒孕婦的血清中AFP濃度下降,到80年代後期Wald等報導唐氏綜合徵孕婦血清中uE3濃度降低、hCG濃度增高。AFP、uE3和hCG能夠分別預測胎兒唐氏綜合徵的危險機率,結合這三項指標可以提高預測胎兒唐氏綜合徵的準確性,1999年Haddow等報導了結合母親年齡,套用AFP、uE3和hCG三項指標產前篩查唐氏綜合徵的有效性,採用三項指標進行產前篩查唐氏綜合徵在英美等國得到了廣泛套用。此後,人們發現套用游離的βhCG(freeβhCG)取代完整的hCG(intacthCG)篩查的結果更好,一些實驗室取消了E3的測定,而套用二項檢測指標即AFP和βhCG進行產前唐氏綜合徵篩查。目前,美國的一些實驗室傾向於套用三項篩查指標,,而英國則套用二項篩查指標為主,兩者的篩查準確率均在60-70%之間,差異不大。因此,從篩查的經濟角度看,我們認為採用二項篩查指標即AFP和βhCG進行篩查即可,增加一項指標篩查費用顯然要增加,然而篩查的準確性並無明顯提高。
就中國尤其西北地區實際情況而言,出生人口仍較西方國家為高,唐氏綜合徵的發生率亦居高不下,同時由於西北地區經濟較落後,地區面積大,生活環境惡化,優生優育知識貧乏,使人們對羊膜腔穿刺和絨毛染色體檢查存在一定的恐懼心理而使用孕婦年齡分為高危和正常人群。美國380萬孕婦統計資料示以35歲作區別點DS檢出率只有31%,有69%DS兒是在孕婦年齡小於35歲的人群中。因此,單用年齡這一個指標不是一個好的篩查指標。我們認為應對所有年齡階段的妊娠婦女進行產前篩查,經篩查確定高危人群後,對這部分高危孕婦應勸其作羊水染色體檢查進一步確診是否懷有唐氏綜合徵胎兒,確診者及時終止妊娠,以期降低上海地區唐氏綜合徵的出生率。
1984年發現DS組母血清AFP(MSAFP)低,AFP低是一個獨立的因素。並不受母年齡的影響,單獨用MSAFP0.5MOM為標準,檢出率(DR)=20%,假陽性率=5%,提示年齡雖不是高危而AFP低了,DS兒的風險率升高了;年齡雖是高危而AFP高時,DS兒的風險率降低了。95-100%的無腦畸形和70-90%的脊柱裂都能檢出,是有效的NTD產前篩查法。母血AFP測定數值在妊娠15-22周時,更可信任,此指標原是用以檢出胎兒神經管畸形的,妊期太早,用以篩查NTD無效,在妊娠9-11周時,用以作DS篩查可能有意義。
HCG是胎盤滋養層細胞分泌的,其β亞基是具有特殊性的胺基酸順序,有不同於其他激素的免疫學特性,檢測可以避免交叉反應,更能反應胎盤功能及胎兒狀況,FREEHCGβ在妊早期濃度升高很快,妊8周達最高峰,後逐漸下降,至18周維持在一定水平,唐氏綜合症胎兒母血FREEHCGβ呈現上升趨勢。
懷孕時,母血清FREEHCGβ水平是總HCG水平的1%,HCG新陳代謝的清除和失活首先在細胞內進行,HCGβ亞基的44-45位置肽連線處被斷開,形成鋸齒狀FREEHCGβ基因,被認為是妊娠期間控制HCG生物活性的最重要物質。
懷有DS兒的孕婦其血清FREEHCG水平呈強直性升高,平均MOM值為2.3-2.4MOM。十幾年來,國際上已相繼找到了多個Downs血液標記物,其中包括甲胎蛋白(AFP)、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妊娠特異性糖蛋白1(SP1)、游離雌三醇(μE3)、尿抗中性粒細胞鹼性磷酸酶(UR-NAP)、妊娠相關性蛋白A(PAPP-A)、抑制素A(lnhibin-A)、癌胚抗原125(CA-125)等。各國學者經過廣泛的研究,從檢測效果與節約醫療經費方面綜合考慮、普遍推崇二聯或三聯法。二聯法最常用的標記物為AFP+hCG、三聯法最常用的標記物為AFP+hCG+μE3或AFP+hCG+PAPP-A。但μE3的Downs診斷價值已被否定,而PAPP-A要適合於孕早期(8-10周),與前兩項的檢測期不同步。由於我國孕婦孕期保健時間一般開始於懷孕三個月左右,從經濟、有效等方面綜合考慮,中國優生科學協會副會長高錦升指出,最適合我國國情的篩查策略是,對所有孕中期血清進行AFP+hCG二聯檢測法,對陽性孕婦進行染色體確診。
為配合實施國家計生委推出的“出生缺陷干預工程”,回響“中國寶寶健康宣言”,引進美國QikTechDiagnosticsLaboratorics產品,開展大面積的唐氏綜合症篩查工作。
隨著克隆技術在診斷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常用的方法有免疫酶聯法、免疫螢光法、金標法等。在國外進行臨床驗證和篩查初期,由於受傳統醫學觀念的影響,早期也把孕婦年齡等因素作為一個高危人群考慮而加以重點對待,用免疫螢光法或免疫酶聯法判讀AFP和hCG濃度,把數據列入電腦,然後同時輸入孕婦的年齡等數據,最後判讀結果、得出一個唐氏綜合徵風險預測機率,但經過3-4年的套用發現採用這種方法而得出的結果,其敏感性(檢出率)僅為65%,而假陽性達15%,還不如金標法的敏感性(檢出率)75%,假陽性為50%。為此,美國遺傳家通過大量對比研究證實:
(1)唐氏綜合徵為偶發性疾病,傳統觀念上的高危人群並不存在,重點輸入這些數據只會影響結果判讀。
(2)免疫螢光法或免疫酶聯法具有定量的優點,但操作步驟複雜,質量控制相對困難,大面積篩查情況下出現的誤差機率增加,而金標法由於無上述因素的影響,同時質控容易,使其檢出率和敏感性高於常規免疫螢光法和免疫酶聯法,從1997年開始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在篩查唐氏綜合徵時,均推廣使用金標法。
20世紀90年代未,著名的QikTechDiagnosticsLaboratorics研製出一步快速半定量的金標DS篩查專用試劑,並進行生產。產品在經過大量臨床使用後,已在世界一些國家(包括中國)申請了專利,其篩查敏感性已達到了80%,假陽性僅為4%,是迄今為止,篩查DS綜合症產品里最可靠的試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