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家庭中,我們需要具備基本的家庭道德乃至美德,譬如負責任、有擔當、忠誠、寬容、謙遜、犧牲、奉獻……美德往往在家庭遇到危機的時候煥發出驚人的能量,然而美德也常常被持有人當作武器、投資,去要求、要挾它的受益人。 常把自己的奉獻提在嘴邊的人並藉以要挾自己的家人便具有這種家庭高尚病。
在道德上充滿優越感的人,無不迷戀著這種優越感的附加物——道德快感。“我”自己是否合乎道德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違背了我們普遍信奉的道德準則,你不道德、你是齷齪的,“我”渺視你,從而獲得道德上的優越感,似乎自己高尚了起來。
家庭這個社會的最小單元里,甚至也能看到道德優越者的身影。 他們常常抱怨自己為家庭所作的貢獻。
丈夫自詡頂樑柱,為家庭的繁榮昌盛立下了汗馬功勞。責任感、有擔當、男人氣概……所有男人在家庭中的美德都被他自動標榜在身上。他的一言一行,甚至小小的神態,都在說明一個事實:我是一個好丈夫,我盡了我所有的責任。 而妻子也不輸於丈夫:我任勞任怨、洗補縫漿、相夫教子,女人無才便是德,我還有德有才,我履行了在家庭應當承擔的所有責任和義務,我是一個偉大的妻子和母親。 父母對孩子:我們生了你,養育著你,我們竭盡所能為你鋪就最好的前程,甚至犧牲了自己的生活,我們是最偉大的父親和母親。 子女對父母:我像雛鳥反哺一樣孝敬你們,耐著性子聽你嘮叨,帶你看病,照顧起居,我做到了中國人最傳統的“孝為先”。
家庭里的道德優越者,是那種把社會普遍道德對家庭角色的要求扮演得很好的人,這本來是好事。但他們常常過於強調這一個“好”,把分內之事當成義外之功。“多”出來的優越感,自然要求更多的回報。於是,作為頂樑柱的丈夫,把妻子忙前忙後視為理所當然;妻子則要求丈夫以做牛做馬回饋自己;父母要求子女完全按照自己的設計行動……
道德,往往成為夫妻搶占家庭話語權的武器——因為我符合家庭美德、我很高尚,所以你們要聽我的。占據了道德的制高點,即使搶不來話語權,至少也有了壓人一頭的本錢。
分類
具有家庭高尚病的人:一類是為了鞏固自己在家庭中的一把手地位,在家裡是拿主意的那個人。
他們有一個特點,凡事都要追求完美,以自己為行為典範。如果把家庭比成一個小世界,那他們就一定要是這個世界的核心,因為“我對這個家貢獻最大”,而其他家庭成員在貢獻度和能力上都次於自己,所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才是最正確的。當這個理由成立後,他必定凡事親力親為,付出許多心血的同時,也要求家庭回應足夠多的回報,比如服從、聽話等。
他們的意願是好的,但執行的方式粗暴。“履行責任和義務者,應當享受更多的權利”,權利和義務的關係不僅成立於法律,也被搬到家庭關係的處理中,成為自己的“道德”原則。一旦家庭回報沒有到達自己的預期(如對方堅持自己的意見,拒絕認可自己的決定等),就產生“我被辜負、我不被理解”等委屈心理,對家庭其他成員感到失望,最終用道德這柄有力武器去脅迫別人認同自己的標準,按照自己擬定的“最好安排”行事。家人也許會暫時屈服順從,但心裡的不滿同樣會積攢。
另一類是夫妻雙方各有付出也互不相讓時,相對弱勢的一方急於尋找心理平衡為自己鼓氣。
我們俗稱“補短板”,就是抬高自己在道德上的優勢來提高自信、獲得安全感,最終讓自己在爭鬥中不會落後。
此外,中國人羞於直接表達真實需求,害怕被拒絕的尷尬,而指責對方的道德缺陷就能賦予自己“先下手為強”的勇氣,用一個堅強的面孔就能獲得想要的東西,這是一種策略,但害大於利。
很多夫妻在爭吵時,也會把自己的委屈痛苦放大,直接忽略對方曾經的付出:你對我關心不夠!你不愛我!你不管孩子(老人)!你只關心自己!泛泛的罪名直指對方在家庭、婚姻道德上的缺失,期望引起對方的愧疚感,從而讓步。這種“給別人定罪、消化自身委屈(傷痛)”的做法,比飲鴆止渴更可怕,它把本該是平等互愛的家庭成員關係,直接變成了競爭/敵對關係。
而最特殊的情況,是把道德鍛成一把雙刃劍,借傷害自己去傷害愛你和你愛的人。“傾訴讓我們軟弱,但在道義上站穩腳的傾訴讓人堅強”,將自己沉浸在處於道德優勢那一刻的情緒中,不願面對已經改變的現實。這是一種病態的自虐心理——傷人的同時,更重溫到傷己的快感。這種快感不只來自自身的攻擊,更有社會輿論代表的道德觀代表的外界助力。
如何避免
家庭的穩定和諧必然需要道德:諸如夫妻間的忠誠、信任、不離不棄等。婚姻治療師和顧問更是把夫妻二人間的寬恕、理解和關係修復,當成一種新技巧來提高保全婚姻的可能。背負感情創傷的人也自動用寬恕、容忍來換取婚姻的完整。
然而,道德需要是基於人的發展完善的需要,是對自我完善中道德因素的追求,它表現為堅持某種道德信念,踐行某種道德行為的願望和理想,表現為個人道德意識和活動的自覺態度和自律精神。男人女人在家庭當中應當具有的美德,應當是發自內心的信服、願意踐行,而不是用來勒索他人。
而我們看到較多的,恰恰是一方將自己擺在道德制高點上,俯視另一方;或是將“美德”作為投資,獲取對方更多的回報。很多在丈夫出軌後選擇原諒丈夫的女人,卻無意中在用女人的“美德”在粉飾自己的脆弱:瞧,我多么善良大度,我多么隱忍堅強,我做出了多大的犧牲,所以,你,失足的羔羊,有理由用一輩子來回報我的隱忍與犧牲。
道德一旦成為綁架的繩索,讓另一方透不過氣來,逃離就不可避免。用美德作工具換取情感的人,往往失去更多的情感。
不論何時我們仍然倡導夫妻間、父母子女間要有愛,要有責任,要有一切合乎傳統與現代的倫理道德,但是,那一定是發軔於愛,終止於愛,沒有任何附加條件。 更不是隨時掄起它,伺機為自己謀取利益。 將道德作為武器的目的有很多種,它在傷害家人的同時,也是對家庭中已經存在的問題的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