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期綜合徵

經期綜合徵

經期綜合徵是指在經期或行經期前後發生的下腹部疼痛,常伴隨有噁心、嘔吐、腹瀉等,嚴重的可出現面色蒼白、手腳冰冷、冷汗淋漓等症狀,並伴隨月經周期反覆發作。多見未婚或未孕的女性,往往生育後就會減輕或消失。

簡介

經期綜合徵經期綜合徵
月經,是成熟女性的“鐘擺”,一般沒有什麼不適。但也有少數女性除可出現心煩失眠水腫腹痛腰痛等一般反應外,還可能發生下列“怪病”。 在月經出現煩躁、頭痛、易怒、失眠、情緒不穩定等一系列症狀,而在月經後又消失者,叫經期緊張征。此類症狀多見於35歲以上婦女,或伴有不孕症、月經不調。有少數病人症狀較重,影響工作和生活。

經期緊張征的病人,一般在月經來潮前2到3天開始出現症狀,行經後症狀明顯減輕,或者完全消失。常見的症狀有精神緊張、神經過敏、煩躁易怒或優郁、全身無力、容易疲勞、失眠、頭痛、思想不集中等。嚴重的還有手、足、臉浮腫。腹壁及內臟水腫而出現腹部脹滿感,胃腸黏膜水腫出現腹瀉或軟便,盆腔水腫出現下腹墜脹或疼痛,乳房水腫而脹痛。水腫明顯時體重比經期前增加許多。

症狀表現

經期綜合徵經期綜合徵
1、月經疹:每逢月經來2-3天皮膚瘙癢、出現皰疹、起紅斑或發生紫癜等。皮疹多發生於顏面、前胸、後背及四肢等部位,隨著月經結束,皮疹和瘙癢症狀便不治自愈。對月經疹和瘙癢較重、影響睡眠者,可服用賽庚啶撲爾敏等脫敏藥。

2、經期牙痛:有的人在月經前一兩周內,秘涼拌菜或喝冷飲時,便會發生瞬間劇烈牙痛,頃刻即止。這是因為在月經周期前,牙髓和牙周黏膜血管因重量影響而擴張充血、當牙本質受到冷的刺激後則發生陣痛。此病並非牙疾患,故無需治療。

3、經期頭痛: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在月經期間,女性體內雌激素與孕酮分泌的失調是經期頭痛的根本原因。口服麥角胺咖啡因、谷維素或服用元胡止痛片、加味逍遙丸均有一定效果。

4、經期口唇皰疹:這是月經期機體的抗力降低、體內潛伏皰疹病毒活動有關。常在經前1-2天至行經2-3天內發生,以口唇多見,亦見於眼瞼、鼻孔周緣、陰唇邊緣,可用桑樹汁塗擦,不要搔剝,以免引起繼發感染。

5、經期鼻塞:每至月經出現鼻塞症狀,究其緣由,是鼻腔粘上皮與女性生殖器官之間存在著生理方面的聯繫。卵巢激素的變化可使鼻黏膜發生充血、腫脹和滲液,從而導致鼻塞。可用鼻通或滴鼻淨點鼻,每日3-5次。

6、經期咯血:有的婦女在行經前3-4天或經期也可能發生咯血,待月經乾淨後即不藥而愈。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經期咯血是因體內雌激素顯著變化而引起地氣管血管充血,滲透性增加的緣故。治療這種月經病,可在醫生指導下肌注黃體酮。

7、月經期美尼爾氏症:此病中年婦女多見,月經來潮時突然眩暈,耳鳴、視物鏇轉、噁心欲吐,一般只需臣床休息,眩暈嚴重者可適當用鎮靜劑及少量利尿藥。

8、月經期心律失常:以早搏、心動過速、心動過緩、阿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多見。症發時注意多休息,適量服用鎮靜藥。

病因

經期綜合徵經期綜合徵
(1)雌、孕激素比例失調:可由雌激素水平相對過高,孕激素水平相對不足引起;也可能由於組織對孕激素的敏感性失常所致。正常情況下,孕激素促進遠端腎小管鈉和水的排泄,而雌激素則通過腎素、血管緊張素Ⅱ、醛固酮系統使水鈉瀦留,故雌、孕激素比例失調可引起體重增加等徵象。

(2)維生素B6不足:維生素B6可促進體內過多的雌激素的清除,緩和情緒和行為。缺乏維生素B6的話就有可能引起經前綜合徵。

(3)精神因素:部分患者精神症狀突出,情緒波動,精神緊張等均可使原症狀加重。

(4)內啡肽學說:由於內啡膚水平的變化可影響精神、神經因素,靜脈內給內啡肽可增加催乳激素濃度。動物實驗也表明,給予內啡肽後抗利尿激素增高。而內啡肽抑制劑鈉絡酮作用於內啡肽受體後可改變黃體生成激素的分泌,且β-內啡肽隨月經周期而變化,故提出經前期緊張綜合徵,是黃體期內啡肽濃度改變所致。

診斷

經期綜合徵經期綜合徵
主要依靠了解病人病史家族、家庭史。由於許多病人有情緒障礙及精神病症狀,故要特別注意這方面的情況。現在臨床主要根據下述3個關鍵要素進行診斷:①在前3個月經周期中周期性出現至少一種精神神經症狀,如疲勞乏力、急躁、抑鬱、焦慮、憂傷、過度敏感、猜疑情緒不穩等和一種體質性症狀,如乳房脹痛、四肢腫脹、腹脹不適、頭痛等;②症狀在月經周期的黃體期反覆出現,在晚卵泡期必須存在一段無症狀的間歇期,即症狀最晚在月經開始後4天內消失,至少在下次周期第十二天前不再復發;③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病人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凡符合上述3項者才能診斷PMS。

Mortola(1992)提出了定量(按症狀評分)的診斷標準。他通過3年時間,前瞻性調查分析了170例PMS婦女及無症狀對照組,發現PMS在情緒、行為、舉止方面最常見症狀12種、最常見的體質症狀10種,它們依次為:疲勞乏力(反應淡漠)、易激動、腹脹氣及四肢發脹、焦慮/緊張、乳房脹痛、情緒不穩定、抑鬱、渴求某種食物痤瘡、食慾增加、過度敏感水腫、煩躁易怒、易哭、喜離群獨處、頭痛、健忘、胃腸道症狀、注意力不集中、潮熱、心悸及眩暈等。每種症狀按嚴重程度進行評分:有輕微症狀,但不妨礙正常生活評1分;中度症狀,影響日常生活,但並未躺倒或不能工作評2分;重度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無法勝任工作評3分,分別計算卵泡期(周期第三~九天)及黃體期(周期最後7天)7天的總分。診斷PMS的標準為:①黃體期總分至少2倍於卵泡期總分;②黃體期總分至少>42分;③卵泡期總分必須40分應考慮病人為其他疾病。這一方法雖然煩瑣,但不致誤診。總之純粹的PMS,在排卵前必存在一段無症狀的間歇期,否則須與其他疾病(僅在月經前症狀加劇)進行鑑別。

PMS的症狀均非PMS所特有,因而常需與其他疾病鑑別,尤其要與精神病疾患鑑別。首先要注意症狀有無周期性出現這一特點,如忽視症狀的周期性及經前期出現這一特點,PMS就容易與通常的精神焦慮及抑鬱症相混淆,後者在月經周期的3個階段(卵泡期排卵期及黃體期)症狀相同,嚴重程度缺乏規律性改變。其次通過卵泡期有無症狀存在這一特點與周期性加劇的慢性疾病相鑑別,如常遇見的特發性、周期性水腫,它是一種好發於女性的不明原因水腫,其特徵是周期性腫脹及焦慮情緒發作,標誌著水電解質平衡失常(醛固酮分泌增加)。與PMS鑑別的依據是它在整個月經周期均可出現症狀,而在月經前症狀加劇。套用過多利尿劑可能加重症狀,以轉內科診治為宜。又如復發性大抑鬱症月經前加劇,就難以與PMS鑑別。因此凡具有與PMS同時出現的精神障礙病人,均應首先由精神病學專家診斷,排除精神病後再按照PMS進行治療。

治療

經期綜合徵經期綜合徵
由於本病病因及發病機理還不清楚,還缺乏特異的、規範的治療方法,主要是對症治療。因而,首先明確症狀的主要方面,因人而異,對症施治,包括2個方面:①是針對病人的心理病理因素,通過衛生宣教,使病人了解出現症狀的生理知識,以協助病人改善對症狀的反應,再通過調整日常生活節奏、加強體育鍛鍊,改善營養,減少對環境的應激反應等方法以減輕症狀;②是藥物治療,套用調整中樞神經系統神經介質活性藥物,以消退心理、情緒障礙,或套用激素抑制排卵以消除乳房脹痛等嚴重PMS症狀。為便於臨床參考,仍按控制主要症狀的治療方案分述如下:

(一)加強衛生宣教:使病人認識到PMS是育齡婦女的普遍現象,通過一系列生活方式的調整和簡單的藥物治療,就可獲得緩解,從而消除病人對本病的顧慮和不必要的精神負擔,使在症狀出現前有心理上的準備和採取下列一些生活營養等方面的預防措施。

(二)補充礦物質及維生素:已廣泛用於治療PMS。每日服用Ca1000mg,Mg360mg可改善黃體期的負性情緒、水瀦留及疼痛,可是其作用機理並不了解,治療效果亦有很大差異。有病人治療後症狀顯著改善,有些則完全無效。

(三)糾正水瀦留:由於缺乏實驗證實,PMS病人體內確有液體瀦留,故不必要立即給予利尿劑。減少食鹽攝入,補給鈣、鎂礦物質後,症狀未見改善,或在黃體期體重增加>2500g,則可給予利尿劑—螺內酯(安體舒通)25mg,日4次,於周期第十八~二十六天服用。鉀排出量少,不需補鉀,且不易發生依賴性。除減輕腫脹感,降低體重外,還可緩解精神症狀,包括昏睡嗜眠抑鬱憂傷

(四)乳腺脹痛:用奶罩托起乳房,減少含咖啡因的飲料攝入和口服避孕藥有助於緩解症狀。最經濟且副反應較少者,為口服甲地炔諾酮(gestrinone),它是一種具有雄激素及抗E、P特性的合成19-去甲甾體。通過阻斷乳腺的E受體,消除乳腺的周期性改變,可有效地減輕乳房脹痛及觸痛,並可消散乳腺結節或縮小結節體積。副反應主要是由其雄激素特性所引起的痤瘡等。重症病人可套用丹那唑。

發病機理

經期綜合症
(一)液體瀦留:醛固酮激素過高引起全身性液體瀦留,常被用以解釋PMS的形成。已知孕酮可以阻斷醛固酮對腎小管作用,而有利於尿鈉的排出,但孕酮引起鈉的丟失,導致醛固酮代償性增加,加之孕酮在月經後半期轉化為脫氧皮質酮等鹽皮素的活性加強,而使月經前醛固酮分泌增多,在行經前達峰值,因而黃體期醛固酮排出增加系生理性,藉此以維持血漿鈉水平的穩定,並且對PMS病人血漿醛固酮水平測定結果也未發現與對照組有明顯差異,不支持上述學說。

(二)由於PMS症狀的廣泛性及互不聯繫的特點,還有套用安慰劑或接受精神、心理治療有較好療效。不少學者提出,精神社會因素引起身心機能障礙這一病因學說Parker綜合許多學者意見,認為個性及環境因素對PMS症狀的發生極為重要,症狀的出現反映病人內心存有未能解決的矛盾衝突。追溯病人生活史,常有較明顯的精神刺激遭遇,如童年時期的不幸經歷和精神創傷、父母家庭不和、學習成績低劣、失戀等,可能都是產生經前情緒變化的重要因素。

(三)催乳素(PRL)排出量增多:近年圍繞PRL排出量增多為PMS重要病因因素這一問題發生重大爭論。血漿PRL濃度有晝夜節律性,以睡眠時水平最高,每個人日與日之間也有顯著波動。在排卵期PRL水平達峰值,黃體期PRL平均水平高於卵泡期。有些PMS病人血PRL平均濃度在整個月經周期中均高於健康婦女,尤其在經前期更為顯著。套用溴隱亭治療以抑制PRL分泌,症狀獲得明顯緩解。黃體期PRL水平升高可伴隨孕酮排出量下降或FSH/LH水平下降等,在理論上支持PRL水平增高在某些方面與PMS形成有關。可是正常及PMS病人間多數未見PRL水平有明顯差異。PRL對滲透壓的調節作用在動物比較顯著而在人類則影響不大,可能僅作用於乳腺,影響其局部滲透壓的平衡使乳房脹大、觸痛。此外,高PRL血症婦女很少有PMS症狀。套用溴隱亭治療,僅減輕乳房症狀,而對其他症狀療效不顯著等,使PRL排出量增多學說還缺乏可靠有力證據。

(四)卵巢甾體激素比例失常:多年來PMS的激素病因學說集中在雌激素(E)、孕激素(P)比例失調或戒斷反應等方面。因為PMS的情感、行為及體質等方面的特徵性症狀,固定發生於月經周期的黃體期。症狀出現與黃體的發育相平行,因而構想有一些誘發因素產生於黃體,主要可能由於中、晚黃體期孕酮水平下降或導致E/P比值的改變。可是近年許多研究並未發現PMS病人卵巢激素的產生與代謝有異常情況。PMS病人卵巢甾體的平均水平與正常人並無差異。PMS病人均有正常的生殖功能,並不影響生育能力亦可證明其卵巢激素處於正常平衡狀態。

(五)神經介質—神經內分泌系統平衡失常

1.內啡肽(β-endorphin,β-EP)學說:實驗研究證實β-EP參與正常婦女月經周期中GnTH分泌的調節。它通過下丘腦間接抑制LH的分泌。這種抑制作用並受卵巢激素的影響。已知β-EP在腦內的活性水平,以月經期及早卵泡期最低,及至黃體期其活性處於峰值。

2.5-羥色胺(serotonin,Sr)學說:已知Sr這一神經介質在情緒及行為障礙發生方面起介導作用。給猴小劑量降低Sr功能藥物後,即可引起實驗動物行為的改變,因而提示Sr代謝異常與PMS發病可能有一定聯繫。有報導,PMS病人在月經周期最後10天全血中的Sr含量明顯低落,而對照組從中黃體期開始Sr水平升高,從而使兩組的Sr含量在月經周期的中、晚黃體期及月經前期有明顯差異。通過色氨酸負荷試驗(50mg/kg)發現,兩組病例在卵泡期、中黃體期全血的Sr含量固定增加,及至晚黃體期和月經前期對照組仍持續升高,而PMS病人卻下降。表明在月經前這一階段PMS病人的Sr能神經系統發生缺陷,對刺激的反應性產生變異。

綜上所述,PMS發病原因雖然還不很明確,但通過近年的深入研究,PMS的發病誘因可能產生於黃體的E2、孕酮及(或)它們的代謝產物。由於它們的周期性改變,通過神經介質的介導(它們包括β-EP、5-Sr,甚至還有γ-氨基丁酸、腎上腺素能神經系統),而影響腦內某些區域功能,形成精神神經內發泌障礙,產生眾多、涉及多系統的症狀。外周血內卵巢甾體激素水平在PMS病人雖仍在正常範圍,但它並不反映中樞神經系統內的水平,它對中樞神經介質的影響仍與健康婦女不同。預測神經介質學說,可能圓滿解釋PMS多因素、異原性障礙這一特點。

臨床表現

經期綜合徵經期綜合徵
有關PMS症狀多達150餘種,但每一病人並不都具備所有徵狀,各人有各自的突出症狀,嚴重程度亦因人因時而異,並非固定不變,但症狀的出現與消退同月經的關係則基本固定,為本病特點。生育力和孕產次與PMS無關聯。病期持續長短不一,症狀嚴重需治療者病期較長,約有40%病人病期持續1~5年。10%可持續10年以上。

典型症狀常在經前1周開始,逐漸加重,至月經前最後2~3天最為嚴重,經後突然消失。有些病人症狀消退時間較長,漸漸減輕,一直延續到月經開始後的3~4天才完全消失。另有一種不常見的類型,即雙相型,有兩個不相聯結的嚴重症狀階段,一在排卵期前後,然後經一段無症狀期,於月經前1周再出現典型症狀,以往稱之為經間期緊張,由於其臨床症狀及發病機理與本病一致,實際為PMS的特殊類型。

(一)精神症狀:包括情緒、認識及行為方面的改變。最初感到全身乏力、易疲勞、睏倦、嗜睡。情緒變化有兩種截然不同類型:一種是精神緊張、身心不安、煩躁、遇事挑剔、易怒,微細瑣事就可引起感情衝動,乃至爭吵、哭鬧,不能自制;另一種則變得沒精打采,抑鬱不樂,焦慮、憂傷或情緒淡漠,愛孤居獨處,不願與人交往和參加社交活動,注意力不能集中,判斷力減弱,甚至偏執妄想,產生自殺意識。

(二)液體瀦留症狀

1.手足眼瞼水腫:較常見,有少數病人體重顯著增加,平時合身的衣服變得緊窄不適。有的有腹部脹滿感,可伴有噁心、嘔吐等腸胃功能障礙,偶有腸痙攣。臨床經期可出現腹瀉尿頻。由於盆腔組織水腫、充血,可有盆腔附脹、腰骶部疼痛等症狀。

2.經前頭痛:為較常見主訴,多為雙側性,但亦可為單側頭痛,疼痛部位不固定,一般位於顳部或枕部,伴有噁心嘔吐,經前幾天即可出現,出現經血時達高峰。頭痛呈持續性或無誘因性,時發時愈,可能與間歇性顱內水腫有關,易與月經期偏頭痛混淆,後者往往為單側,在發作前幾分鐘或幾小時出現頭暈、噁心等前驅症狀。發作時多伴有眼花(視野內出現閃光暗點)等視力障礙及噁心、嘔吐。可根據頭痛部位、症狀的嚴重程度及伴隨症狀,進行鑑別。

注意事項

國小生女性經前期綜合症的形成也與不良的社會、心理有極顯著的關係,如家庭暴力、父母離異、遭受性騷擾、學習困難、驚嚇等。它可能在月經初潮開始時就產生,也可能在正常的月經周期內因不良刺激而產生。此外,經前期綜合症的嚴重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人而異的,這不但取決於心理應激的適應能力,也取決於當時的體驗和心理內容。

經前期綜合症是一種明顯的心身相關的疾病,因此,本病可採用心理治療為主輔以藥物治療的綜合方法。實踐證明,父母及家庭成員對經前期綜合症女孩的心理支持(包括體貼、安慰、引導等),能顯著地減輕其病症反應。特別在孩子的月經期,父母應滿足其心理上的合理需求,融洽親子感情。破損型家庭的家長或長輩更要注意講究與孩子的溝通技巧,以撫慰其心靈的創傷,從而有效地促進國小生身心健康發展。

當代常見綜合症

科技化的生活出現了眾多的“綜合症”。 當今的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勢必對軀體和精神狀況產生不良影響,如不注意調節,導致心理失衡,使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則抵禦疾病的能力明顯下降。反覆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疾病。
拖延症
恐剩症
恐夏症
虛構症
聖誕綜合症
大腦肥胖症
考試綜合症
家庭高尚病
考后綜合征
疲勞綜合症
頸肩綜合症
假日綜合症
夜餐綜合症
熬夜綜合症
便當綜合症
時間綜合症
肝肺綜合症
戀母綜合症
電腦綜合症
長假綜合症
節后綜合症
經期綜合徵
論壇綜合症
信息綜合症
電視綜合症
快遞依賴症
鏡子綜合症
動物恐懼症
職業倦怠症
三電綜合症
政績焦慮症
網聊依賴症
大自然缺失症
秘書依賴症
考前焦慮症
教材潔癖症
購房焦慮症
開學綜合症
衣領綜合症
宇宙綜合症
辭賦綜合症
手機恐懼症
巴黎綜合症
親密恐懼症
聯考后綜合症
雷爾氏綜合症
美尼爾綜合症
唐納氏綜合症
帕金森綜合症
經前期綜合症
辦公室綜合症
建築物綜合症
絕經期綜合徵
手足口綜合症
IT虛榮綜合症
蹭涼綜合症
職業倦怠症
假前綜合症
世界盃綜合症
LIMA綜合症
人身變換症
學者綜合症
廣場恐懼症
彼得·潘綜合症
閩希豪生綜合症
快樂木偶綜合症
倖存者綜合症
假期綜合症
飛機綜合症
格斯特曼綜合症
司湯達綜合症
壞訊息綜合症
被愛妄想症
假期綜合症
偏側空間失調症
時差綜合症
雙曲綜合症
空巢綜合症
春天綜合症
真命天女症
名人經濟綜合症
手機上網綜合症
世界盃後遺症
周一綜合症
女超人綜合症
辦公樓綜合症
大雄-胖虎綜合症
道林格雷綜合症
高大罌粟花綜合症
MUNCHHAUSEN綜合症
搜尋依賴症
科塔爾綜合症
耶路撒冷綜合症
不寧腿綜合症
阿斯伯格綜合症
外地口音綜合症
卡普格拉妄想症
第歐根尼綜合症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
盆底痙攣綜合症
蒙被過暖綜合症
辦公易怒綜合症
重複使力傷害症
格林巴利綜合症
胸廓出口綜合症
愛德華氏綜合症
健康食品痴迷症
健康食品痴迷症
電腦視覺綜合症
假期失憶症
經濟艙綜合症
微笑抑鬱症
年末抑鬱綜合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