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

鄭州大學

鄭州大學(Zhengzhou University)簡稱“鄭大”,位於河南省會鄭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河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作共建高校”,是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11工程”、“一省一校”重點建設高校。學校入選了國家2011計畫 、111計畫 、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及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擁有國家大學科技園,具有自主招生資格。 鄭州大學醫科教育源於1928年的國立第五中山大學,1952年河南醫學院獨立建院,開啟了河南醫學高等教育的先河,1984年更名為河南醫科大學;原鄭州大學創建於1956年,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1961年鄭州師範學院併入,1991年黃河大學併入;鄭州工業大學成立於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屬重點院校;2000年7月,原鄭州大學、鄭州工業大學、河南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鄭州大學。 截至2018年3月,學校主、南、北、東四個校區占地5700餘畝,開設46個院系、114個本科專業;擁有2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0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5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9個工程碩士領域;6個學科(領域)ESI排名全球前1%;教職工5700餘人,專職院士8人;全日制本科生5.4萬餘人,碩士、博士研究生1.9萬餘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建校背景

鄭州大學老校區大門鄭州大學老校區大門
1952年,中國效法前蘇聯進行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擬將一批沿海及東部地區高校遷往中西部,計畫將山東大學遷到鄭州組建新的河南大學,由於種種原因,山東大學未能落戶鄭州,而是搬回到濟南
考慮到河南高等教育的現狀,1954年教育部決定由山東大學、北京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大學等院校負責並提供師資,於河南省會鄭州市設立一所新的大學,此即鄭州大學的開端。

發展演變

鄭州大學

鄭州大學校門鄭州大學校門
1954年9月15日,鄭州大學第一屆新生及教職員工、省市黨政軍領導、高教部代表及兄弟院校領導共千餘人,共慶鄭州大學誕生。
1956年2月,中央高等學校規劃會議上正式確定,在鄭州新建的大學命名為“鄭州大學”,設數學、物理、化學3系,由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嵇文甫任主任,龔依群、王岳為副主任等成員組成籌建委員會。
1956年4月,山東大學總務長、化學系主任劉椽教授先期赴鄭州考察,得到省、市兩級政府的支持,確定在鄭州市建設區的菜王、焦家門、蜜蜂張和兌周四個村征地922畝作為鄭大首期建校用地。一年後大學路西側數、理、化三系的辦公教學樓和大學路的東生活區建成。
1956年8月,報教育部批准,鄭州大學作為教育部直屬大學,數理化三系向全國招生,並由原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先生題寫了校名。
1958年,經省政府要求,由教育部直屬的鄭州大學劃歸河南省,劃歸河南省管理後,開始不斷進行院系調整。
1958年,增設了政治、歷史、中文3個系。
1959年,在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學院、武漢大學等兄弟院校的支援下,鄭州大學增設了土建、機械、水利和電機4個系。
1960年,增設了外語系。
1961年,原鄭州師範學院併入,鄭州師範學院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在開封前營門原游擊衙署成立的河南大學堂中等教育部分以及河南優級師範學堂(後改名開封師範學校)。
1962年,河南省套用物理所併入鄭州大學,鄭州大學地理系併入開封師範學院。
1963年,以鄭州大學土建水利機械電機四係為基礎,組建鄭州工學院。
1991年,黃河大學併入。
1992年,河南體育專科學校併入。
1996年,鄭州大學通過國家“211工程”部門預審,同年6月正式列入國家“211工程”項目院校進行重點建設。
鄭州工業大學
原鄭州工業大學校門原鄭州工業大學校門
1963年,以鄭州大學土建、水利、機械、電機四係為基礎,與河南化工學院合併組建國家化工部直屬的重點院校鄭州工學院,文革期間曾停辦6年。
1973年,河南農業大學糧油工業系(原鄭州糧食學院)併入鄭州工學院。
1978年,鄭州工學院糧油工業系析出,復校為鄭州糧食學院,現發展為河南工業大學。
1996年4月,更名為鄭州工業大學。
河南醫科大學
原河南醫科大學校門原河南醫科大學校門
河南醫科大學可以追溯到1928年,創建時為國立第五中山大學醫科。
1952年10月,全國院系調整,從河南大學分出,更名為河南醫學院,隸屬於中央衛生部,是中國27所首批醫學博士學位授權單位之一。
1958年秋,河南大學醫學院及其第一附屬醫院遷至鄭州新址,其間曾接收鄭州康復五院,改稱第二附屬醫院,後又在其舊址成立兒童醫院,1962年撤銷。
1962年7月,洛陽醫學院撤銷,一部分師生併入。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遭受嚴重損失和破壞,停止招生達6年之久。
1978年,增設預防醫學系。
1981年,成為首批擁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教學科研單位之一。
1983年,增設兒科系。
1984年,定名為河南醫科大學。
1985年,增設口腔系。
1988年,增設醫學檢驗系和衛生管理專業。
1990年,增設藥學系。

合併重組

2000年7月10日,新鄭州大學成立2000年7月10日,新鄭州大學成立
2000年7月10日,原鄭州大學、鄭州工業大學、河南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鄭州大學,時任河南省省長李克強出席大會並宣布新的鄭州大學成立。
2004年2月27日,教育部部長周濟與河南省省長李成玉在省部共建鄭州大學協定書上籤字,鄭州大學正式成為國家教育部與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設重點大學,也由此成為全國第一所省部共建大學。
2007年5月30日,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評估工作,成為教育部本科評估“優秀”高校。
2010年6月,入選首批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名單高校,首批入選專業為土木工程,第二批入選專業為機械工程、軟體工程。
2011年,鄭州大學成為24所中國研究生院院長聯席會擴大高校之一,並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翌年本科生免試推薦碩士研究生比例達到15%。
2012年11月,鄭州大學入選“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首批國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
2016年10月10日,在原鄭州大學創建60周年和嵇文甫先生逝世53周年之際,鄭州大學舉行鄭州大學首任校長嵇文甫先生塑像揭幕儀式。
鄭大首任校長嵇文甫塑像揭幕鄭大首任校長嵇文甫塑像揭幕
2017年9月,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雙一流)”名單。
2017年11月,學校獲評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
2018年3月,鄭州大學由“省部共建高校”升格為首批“部省合作共建高校”,並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序列。
2018年7月7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與鄭州大學合作共建鄭州大學農學院。
2018年8月,鄭州大學“輕量化及功能化高分子成型與模具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111計畫)”。
2018年11月,鄭州大學入選2018年度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
2018年11月,被教育部公示為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8年3月,學校下設46個院系,114個本科專業。

二級學院/直屬系 開設專業
鄭州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金融數學
鄭州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化學、套用化學
鄭州大學物理工程學院 物理學、套用物理學 、測控技術與儀器、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鄭州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
鄭州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生物醫學工程
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化學、包裝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中日合辦)
鄭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工業設計、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鄭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交通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 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地理信息系統、水文與水資源工程、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
鄭州大學化工與能源學院 化學工程與工藝、製藥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熱能與動力工程、環境科學、安全工程
鄭州大學建築學院 建築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方向)
鄭州大學管理工程學院 工業工程、工程管理、電子商務、物流管理
鄭州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學院 工程力學、安全工程
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生物信息
鄭州大學商學院 工商管理、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統計學 、會計學
鄭州大學旅遊管理學院 旅遊管理、市場行銷、音樂表演(空乘方向)、酒店管理
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哲學、社會工作、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
鄭州大學法學院 法學
鄭州大學文學院 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
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新聞學、廣告學、廣播電視新聞學(播音與主持藝術方向)
鄭州大學外語學院 英語、日語、俄語、德語
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思想政治教育學
鄭州大學教育系 教育學、套用心理學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 考古學、歷史學
鄭州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圖書館學、檔案學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校本部) 體育教育
鄭州大學音樂學院 音樂表演、音樂學
鄭州大學美術學院 繪畫、藝術設計、雕塑、書法
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 基礎醫學
鄭州大學臨床醫學系 臨床醫學(五年制)、臨床醫學(七年制)、醫學影像學 、麻醉學
鄭州大學醫學檢驗系 醫學檢驗
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預防醫學
鄭州大學護理學院 護理學
鄭州大學藥學院 藥學、藥物製劑
鄭州大學第一臨床學院 /
鄭州大學第二臨床學院 /
鄭州大學第三臨床學院 /
鄭州大學第五臨床學院 /
鄭州大學口腔醫學院 /
鄭州大學軟體與套用科技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
鄭州大學遠程教育學院 /
鄭州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
鄭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
鄭州大學國際學院 /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中外合作) /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中外合作) /

師資力量

截至2014年9月,鄭州大學共有在崗教職工6000餘人,其中教授721人,副教授1600餘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700餘人。
截至2016年4月,鄭州大學共有專任教師3720人,專職院士10人,“長江學者”5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7人,教授721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800餘人 ;有國家“千人計畫”入選者5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國家級教學名師5人、河南省“中原學者”9人,並有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
截至2018年3月,學校有教職工5700餘人,其中兩院院士、學部委員11人,海外院士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長江學者7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4人、國家“千人計畫”人選7人,教授752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174人 。
中國科學院院士(4人):霍裕平、吳養潔、申長雨、弗朗斯瓦·馬蒂(外籍)
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楊勝利、何季麟、劉炯天、王復明
國家級教學名師(5人,不全):李夢如、師黎、魏新利、關紹康
河南省“中原學者”(9人):韓一帆、劉宏民、單崇新、張建營、申長雨、王復明、常俊標、高丹盈、王立東[22]
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材料科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關紹康)、化工專業基礎課教學團隊(魏新利)、自動控制教學團隊(師黎)、化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唐明生)
雙聘院士名單
姓名 學術稱號 所在學部 備註
姚建銓 中國科學院院士 技術科學部 雙聘、天津大學教授
趙玉芬 中國科學院院士、 俄羅斯國際科學院院士 化學部 雙聘、廈門大學教授
孫燕 中國工程院院士 醫藥衛生學部 雙聘、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
陸士新 中國科學院院士 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雙聘、中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
李季倫 中國科學院院士 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雙聘、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林皋 中國科學院院士 技術科學部 雙聘、大連理工大學教授
崔俊芝 中國工程院院士 土木、水利、建築學部 雙聘、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石鐘慈 中國科學院院士 數學物理學部 雙聘、中科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研究所所長
趙國藩 中國工程院院士 土木、水利、建築學部 雙聘、大連理工大學教授
邱蔚六 中國工程院院士 醫藥衛生學部 雙聘、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余德泉 中國工程院院士 醫藥衛生學部 雙聘、中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
陳俊武 中國科學院院士 化學部 雙聘、中石化(洛陽)公司技術委員會主任
錢旭紅 中國工程院院士 化工、冶金與材料科學部 雙聘、華東理工大學校長
王光遠 中國工程院院士 土木、水利、建築學部 雙聘、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
張改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 農業學部 雙聘、河南農業大學校長
李朝軍 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 全球綠色化學專家 雙聘、加拿大皇家科學院
施一公 中國科學院院士、 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雙聘、清華大學教授
丁奎嶺 中國科學院院士 化學部 雙聘、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
聶建國 中國工程院院士 土木、水利與建築學部 雙聘、清華大學教授
尼克·萊蒙 英國醫學科學院院士 雙聘、英國瑪麗女王倫敦大學癌症研究所所長
陳君石 中國工程院院士 營養和食品安全專家 雙聘、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
詹啟敏 中國工程院院士 雙聘、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
埃里克·弗斯貝格 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雙聘、國際礦物加工委員會主席

學科建設

截至2017年9月,鄭州大學共有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6個,第八批一級學科河南省重點學科46個,第八批二級學科河南省重點學科4個,2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獨立設定的二級學科博士點、5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公布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鄭州大學共有43個參評學科上榜,在全國高校排名第13。其中,7個學科進入B+類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考古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公共管理,全國排位前10%—20%;7個學科進入B類學科:法學、新聞傳播學、數學、土木工程、軟體工程、臨床醫學、藥學,全國排位前20%—30%。

重點學科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3個):臨床醫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
國家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凝聚態物理、材料加工工程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二級學科):中國古代史、有機化學、化學工藝、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第八批河南省重點學科
序號 一級學科名稱 一級代碼 學科門類 級別
1 套用經濟學 0202 經濟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2 法學 0301 法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3 馬克思主義理論 0305 法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4 體育學 0403 教育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5 中國語言文學 0501 文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6 外國語言文學 0502 文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7 新聞傳播學 0503 文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8 考古學 0601 歷史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9 中國史 0602 歷史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10 世界史 0603 歷史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11 數學 0701 理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12 物理學 0702 理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13 化學 0703 理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14 生物學 0710 理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15 生態學 0713 理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16 統計學 0714 理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17 力學 0801 工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18 機械工程 0802 工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19 光學工程 0803 工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20 材料科學與工程 0805 工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21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0807 工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22 電氣工程 0808 工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23 電子科學與技術 0809 工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24 信息與通信工程 0810 工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25 控制科學與工程 0811 工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26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0812 工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27 建築學 0813 工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28 土木工程 0814 工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29 水利工程 0815 工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30 化學工程與技術 0817 工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31 交通運輸工程 0823 工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32 核科學與技術 0827 工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33 環境科學與工程 0830 工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34 城鄉規劃學 0833 工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35 軟體工程 0835 工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36 安全科學與工程 0837 工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37 基礎醫學 1001 醫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38 臨床醫學 1002 醫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39 口腔醫學 1003 醫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40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1004 醫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41 藥學 1007 醫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42 護理學 1011 醫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43 管理科學與工程 1201 管理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44 公共管理學 1204 管理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45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1205 管理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46 音樂與舞蹈學 1302 藝術學 省一級重點學科
47 基礎心理學 040201 教育學 省二級重點學科
48 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 081603 工學 省二級重點學科
49 皮革化學與工程 082204 工學 省二級重點學科
50 作物遺傳育種 090102 農學 省二級重點學科
學科排名
截至2015年12月,鄭州大學共有化學、臨床醫學、材料科學、工程4個學科(領域)ESI排名進入全球前1%。
學位點
一級學科 二級學科 授權類別
法學 博士一級學科授權
馬克思主義理論 博士一級學科授權
考古學 博士一級學科授權
中國史 博士一級學科授權
世界史 博士一級學科授權
數學 博士一級學科授權
物理學 博士一級學科授權
化學 博士一級學科授權
力學 博士一級學科授權
材料科學與工程 博士一級學科授權
信息與通信工程 博士一級學科授權
控制科學與工程 博士一級學科授權
木工程 博士一級學科授權
水利工程 博士一級學科授權
化學工程與技術 博士一級學科授權
軟體工程 博士一級學科授權
基礎醫學 博士一級學科授權
臨床醫學 博士一級學科授權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博士一級學科授權
護理學 博士一級學科授權
公共管理 博士一級學科授權
中國語言文學 中國古典文獻學 博士二級學科授權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化工過程機械 博士二級學科授權
藥學 藥物化學 博士二級學科授權
哲學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理論經濟學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套用經濟學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政治學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體育學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中國語言文學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外國語言文學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新聞傳播學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生物學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科學技術史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生態學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統計學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機械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光學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儀器科學與技術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電氣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電子科學與技術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建築學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交通運輸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核科學與技術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環境科學與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城鄉規劃學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風景園林學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安全科學與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口腔醫學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藥學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管理科學與工程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工商管理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藝術學理論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音樂與舞蹈學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戲劇與影視學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
社會學 社會學 碩士二級學科授權
心理學 基礎心理學 碩士二級學科授權
心理學 套用心理學 碩士二級學科授權
輕工技術與工程 發酵工程 碩士二級學科授權
輕工技術與工程 皮革化學與工程 碩士二級學科授權
作物學 作物遺傳育種 碩士二級學科授權
畜牧學 特種經濟動物飼養 碩士二級學科授權
中西醫結合 中西醫結合臨床
碩士二級學科授權
美術學 美術學
碩士二級學科授權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4個)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基礎醫學 臨床醫學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藥學
護理學 化學 數學 物理學
中國語言文學 世界史 考古學 中國史
法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 材料科學工程 土木工程
化學工程與技術 水利工程 力學 信息與通信工程
控制科學工程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軟體工程 公共管理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核心教學區核心教學區
截至2015年12月,鄭州大學共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6個、全國專業學位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類別3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學中心7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4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4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4門。
截至2015年12月,鄭州大學共先後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9項 。2013年,獲省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一等獎8項;獲全國“挑戰杯”總決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全國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中國機器人大賽冠軍4項、亞軍3項。
國家特色專業(14個):物理學、化學、預防醫學、工程力學、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材料科學工程、通信工程、新聞學、法學、歷史學、行政管理、旅遊管理、金融學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物理實驗中心
校園夜景校園夜景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鄭州大學化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6個):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法學、物理學、歷史學
全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類別(3個):工程碩士(計算機技術)、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以職業經理人為目標導向的旅遊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杜書雲)、“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創新實驗區(宋毛平)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學中心(7個):河南省第五建築安裝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林州建總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衛華集團有限公司、新蒲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中鐵隧道裝備製造有限公司
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化學
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鄭州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2門):有機化學、智慧型控制基礎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4門):材料·人·環境——走進材料科學、基因與健康、中原名寺詩旅、文化差異與跨文化交際[43-44]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4門,不全):材料科學基礎、大學英語、高等數學、工程水文學、流行病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組織學與胚胎學、儀器分析、陶瓷工藝原理、智慧型控制基礎
國家級精品課程(14門)
課程名稱 課程編號 所屬院系 課程類型 課程等級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 1003 文學院 國家級
行政管理學 1004 公共管理學院 國家級
法理學(網路教育) 1009 遠程教育學院(法學院) 國家級
大學英語 1021 外語學院 國家級
市場行銷學(網路教育) 1118 遠程教育學院(商學院) 國家級
儀器分析 1001 化學系 國家級
高等數學 1007 數學系 國家級
材料科學基礎 1000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國家級
陶瓷工藝原理 1006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國家級
智慧型控制 1002 電氣工程學院 國家級
工程水文學 1017 水利與環境學院 國家級
人體寄生蟲學(網路教育) 1119 遠程教育學院(基礎醫學院) 國家級
組織學與胚胎學 1005 基礎醫學院 國家級
流行病學 1008 公共衛生學院 國家級
教學模式
鄭州大學實施“平台+模組+課程群”的課程體系,雙學位、雙專業、輔修的專業培養模式;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共建“盧嘉錫化學菁英班”,由中科院化學研究所牽頭,協同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理化技術研究所、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與學校聯合共建,共建單位將共同參與“盧嘉錫化學菁英班”的學生管理、課程設定、科研實踐等的全部培養過程。

對外交流

校際合作
截至2014年9月,鄭州大學先後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20餘家中國大陸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係,與美國、英國、法國、日本、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芬蘭、烏克蘭等國家和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70餘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
鄭州大學與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德國馬格德堡大學、韓國慶星大學等知名高校聯合招收本科生,還與印度韋洛爾科技大學合作,在印度籌建了第一所孔子學院。
校地合作
鄭州大學與鄭州高新區和相關高校合作建立了河南省國家大學科技園;與200餘家知名企業和地方政府建立了校企、校市合作關係;建設了包括“中英聯合分子腫瘤學研究中心”、“國際磷化學實驗室”、“中法有機磷功能材料國際聯合實驗室”、“中美帕金森病研究和治療中心”等一批中外聯合實驗室和研究中心。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據2015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鄭州大學共有各級、各類科研機構169個,其中有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3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技術研究推廣中心,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9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個河南省高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1個河南省實驗動物中心,1個省部共建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河南省重點社會科學研究基地,9個河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機構級別 機構名稱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 國家橡塑模具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工程實驗室(3個) 網際網路醫療系統與套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重大基礎設施檢測修復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移動醫療技術與服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國家技術研究推廣中心(1個) 國家鈣鎂磷複合肥技術研究推廣中心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 化工安全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 微納成型技術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2個)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 醫藥科學研究院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 材料物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材料成形過程與模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中心(1個) 公民教育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 纖維複合建築材料結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 藥物關鍵製備技術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重點實驗室(9個) 河南省雷射與光電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腫瘤病理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高溫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離子束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肝病藥理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過程傳熱與節能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化學生物與有機化學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工程材料與水工結構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 河南省道路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河南省電磁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河南省高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8個) 河南省高等學校分子醫學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河南省高等學校離子束誘變育種與生物效應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河南省高等學校信息網路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河南省高校臨床醫學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河南省高校食管癌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河南省高等學校高分子材料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河南省高等學校磨具、材料工程及裝備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河南省高等學校套用化學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 生物質資源化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9個) 鄭州大學中原文化資源與發展研究中心 鄭州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
鄭州大學私法研究中心 鄭州大學英美文學研究中心
鄭州大學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心
鄭州大學系統經濟研究所 鄭州大學近現代河南與中國研究中心
鄭州大學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據2015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鄭州大學在近年來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9000多項,其中國家科技攻關、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等國家級項目160餘項,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基金、教育部科技攻關、河南省重大科技攻關、河南省傑出人才創新基金等省(部)級重點項目400多項,獲科研經費近2億元,產出科研成果8500餘項,其中700多項成果通過國家和省(部)級鑑定,800多項成果獲廳(局)級以上科研獎勵,589項成果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獎勵。
“十一五”期間,鄭州大學爭取到的科研經費達12億元,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科基金等國家級項目425項,橫向科研項目1316項目,獲得國家級獎勵4項,在國際知名期刊Science和Nature上發表文章5篇,2005年被SCI收錄論文位居全國高校第28位,被EI收錄論文138篇,發表SCI和EI文章3330篇,申請發明專利698項,與企業簽訂契約1400份,獲得成果轉化費4億多元。全校教師共發表論文1萬多篇,出版著作900多部,被SCI收錄論文數居全國高校第39位,被EI收錄論文數居全國高校第55位。
重大成果舉例
申長雨:主持完成的“橡塑製品成型模具設計中的關鍵力學問題和計算方法”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申長雨:2007年因研製出特殊環境下的高抗衝擊性、防輻射和高光譜透過率的太空人出倉面窗製品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獎勵。
劉敏珊、董其伍:主持完成的“新型高效縱流殼程換熱設備現代設計技術研究與套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趙清香:主持完成的“十二碳二元酸合成尼龍1212工業生產研究”獲杜邦科技創新獎。
高丹盈:申報的《鋼纖維混凝土特定結構計算理論和關鍵技術的研究與套用》成果獲201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劉炯天:主持完成的《多流態梯級強化浮選技術開發及套用》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圖書館圖書館
據2015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鄭州大學圖書館始建於1956年,由原鄭州大學圖書館、原鄭州工業大學圖書館、原河南醫科大學圖書館合併組建而成,共擁有一個新校區中心館和三個老校區分館,總藏書量為713.9萬冊,中外文報刊18325種,其中紙質報刊3325種,另有音像資料11119件,已形成了理學、工學、醫學、文學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館藏資源體系;另外可以檢索、利用的中外電子圖書約249萬冊,中外文電子期刊總計1.5萬種;還有Dialog國際在線上檢索系統,可提供600多個大型專業資料庫的使用。
學術期刊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與社會科學版)》創刊於1960年,為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刊發哲學、政治學、法學、經濟學、社會學、史學、圖書情報學、文學、語言學、新聞學等方面的學術性文章,設有“人學研究”、“環境資源法研究”、“書簡學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等欄目。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
《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是由河南省教育廳主管、鄭州大學主辦的綜合性醫藥衛生類學術期刊,創刊於1957年,設有“特約述評”、“食管癌研究”、“系列研究”、“論著”、“套用研究”和“研究快報”等欄目,入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進入中國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CBMdisc)、中國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CMCC)、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引文分析資料庫(CSTPCD)、中文科技期刊數據(CSTJ)、萬方數位化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資料庫等多種重要資料庫,被美國化學文摘、哥白尼索引等多種權威性文摘期刊摘錄。
《鄭州大學學報(理學版)》創刊於1962年,原刊名為《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為自然科學類綜合性學術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主要刊登理、工科基礎研究、套用研究及綜合評述方面的學術論文;被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萬方數據系統”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並被美國《數學評論》、美國《化學文摘》、德國《數學文摘》、俄羅斯《文摘雜誌》和波蘭《哥白尼索引(IC)》等國際性文摘雜誌收錄或評論。
《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創刊於1980年,原名《鄭州工業大學學報》,是鄭州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雙月刊,該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和《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主要刊登工學各學科基礎理論、套用科學及工程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已經被美國《化學文摘》、《數學評論》、《劍橋科學文摘》、俄羅斯《文摘雜誌》、波蘭《哥白尼索引》、英國《科學文摘》等重要資料庫和文摘固定收錄。
《磷肥與復肥》創刊於1985年,由鄭州大學與中國磷肥工業協會主辦,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首批認定學術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CA)摘錄。
《美與時代》是由鄭州大學主管、河南美學學會和鄭大美學研究所主辦的美學和藝術學學術期刊,被出版署列為“雙效期刊”,進入中國“期刊方陣”(骨幹期刊)。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鄭州大學校徽鄭州大學校徽
鄭州大學校徽由“Z”、“大“、”人“和山峰共同構成,又形象英文第一個字母“A”,頂天立地的巨人形象,蘊函人傑地靈、人才輩出之意,象徵鄭州大學培養出的棟樑之材,山峰象徵學子勇攀高峰的進取精神,第一個字母“A”代表永爭第一。
校旗校旗
鄭州大學校旗採用大紅色和明黃色,這兩種顏色是中國國旗的顏色,用這兩種顏色作為校旗的標準色;紅色代表著積極與活力,黃色代表著高貴的氣質和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

精神文化

校訓
明時風,達治體,文而不弱,武而不暴,蹈厲奮進,竭忠盡智,扶危邦,振貧民。
所謂“明時風”,就是洞悉天下大勢,把握社會發展潮流;
所謂“達治體”,是指要有全局眼光,從整個統治利益出發的考慮問題。
文而不弱,武而不暴,表明純粹的文弱書生也是沒用的,但莽撞更不可取。
蹈厲奮進,竭忠盡智,扶危邦,振貧民,就是最大可能發揮個人對國家人民的智慧和忠誠,扶危濟困。
三風
校風:篤信仁厚,慎思勤勉
教風:博學明德,求實善教
學風:勵學明禮,求真善為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牛書成
黨委副書記、校長 劉炯天
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 李興成
黨委副書記 賈少鑫
紀委書記 許東升
副校長 屈凌波、張倩紅、谷振清、關紹康、韓國河、吳宏陽、趙明皞

歷任校長

鄭州大學首任校長--嵇文甫鄭州大學首任校長--嵇文甫
嵇文甫(1959年—1963年)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鄭州大學首任校長,歷史學系的創始人,中共早期黨員,曾任河南省副省長、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是當代著名的教育家、史學家、哲學家。
樊道遠(1979年—1983年)曾任河南日報社副總編輯、河南省出版局副局長、鄭州大學校長和河南省顧問委員會委員等職。
車得基(1983年—1994年)化學專家,中共河南省第四屆委員會委員,省管優秀專家,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曹策問(1994年—2002年9月)政協河南省第九屆委員會副主席,第六、七、八、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校兼職教授。
申長雨(2002年10月—2012年8月)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傑出青年,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塑膠成型及模具最佳化設計專家,“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獲得者。

知名校友

科教界

李朝軍: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國際綠色化學首席科學家。
戴程鵬:現任美國Tennesse大學教授,獲得全球優秀青年科學家獎。
趙秉志:北京師範大學刑法科學研究院院長,國際刑法學會中國分會副主席。
丁奎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
秦元勛:近現代數學家、兩院院士、兩彈功勳科學家,原黃河大學校長。
吳承業:數量經濟學家,原華僑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中國數量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全國政協委員。
霍秉權: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首批研究宇宙射線、高能物理和核物理研究的傑出物理學家之一。
霍裕平: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電漿物理所所長,中國理論物理界的權威之一。
嵇文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當代著名的教育家、史學家、哲學家。
申長雨:現任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傑出青年,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孫國梁:近代土木工程學家,中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領域創始人、奠基人之一。
聶建國: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
吳養潔: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州大學教授,河南省高等學校套用化學重點開放實驗室主任。
王振民: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彭宗超: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中國應急管理研究基地主任。
海棠花開海棠花開
王楠林:美國物理學會會士,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入選者,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極端條件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
李彬: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育部新聞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鍾香崇:中國科學院院士,無機材料學家,中國耐火材料學科的帶頭人之一。
李傑:同濟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李慶斌:清華大學水電系教授,曾獲教育部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席振峰:北京大學化學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萬有:北京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副院長、教育部和衛生部神經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
雷興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黨委副書記,著名夏商周考古學家
吳潛濤: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黨委書記,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編寫課題組首席專家。
張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博士生導師、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馬建標:天津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曾任吸附分離功能高分子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劉笑盈: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國際新聞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周鴻鐸:中國傳媒大學傳媒經濟研究所所長、網路經濟研究所所長,是中國研究傳媒經濟最早的學者之一。
陳耀:中國社會科學院西部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秘書長;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張友坤: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書記、副所長、研究員,兼任張學良暨東北軍研究會副會長。
潘知常:美學家,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傳媒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劉懷玉: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研究生導師,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教授。
劉培德:武漢大學數學研究所所長,全國泛函分析空間理論組召集人。
陳繼會: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深圳大學研究生部主任。
孫予罕:曾任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所長,國際學術刊物《FULL》編委,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現任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長。
靳德時: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一級註冊建築師,曾任北京城市開發設計研究院(甲級)院長兼總建築師。
楊培增: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車得基:鄭州大學教授、國內著名化學專家,曾任鄭州大學校長。
常俊標:鄭州大學副校長、河南省化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津大學兼職教授。
宋毛平:鄭州大學副校長,河南省高校套用化學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化學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副主任、河南省化學會副理事長。
田均良: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所長兼黨委書記。
校園雪景校園雪景
閻錫蘊: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入選者,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黎占亭: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物理有機研究室主任、課題組長,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入選國家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宋延林: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新材料實驗室主任、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張瑋:美國外科學院院士,美國華盛頓州維基尼亞梅森醫學中心外科博士。
韓新強:美國心臟病學院院士,曾獲得美國心臟學會76屆研討會優秀科研獎,在美國印第安納州瑞德醫院任教授。
校園夜景校園夜景
陳永勝: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國家實驗室高級研究員。南開大學特聘教授,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杜百廉:解剖學家,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中華醫學會河南分會副會長。
楊佳: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
趙保佑: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正院級幹部、研究員、中國社科信息學會常務理事。
李維明:現任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中國殷商文化學會理事。
闞全程:鄭州大學副校長,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
馬保根:河南省人民醫院院長,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
郭學德:中共河南省委黨校副校長、河南行政學院副院長、河南省優秀青年社科專家、兼任河南省法學會副會長,河南省憲法學會會長,鄭州大學法理學專業碩士生導師。
張秉義:河南大學黨委書記。
劉鵬:河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
朱海風: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黨委書記。
張元:河南工業大學校長。
俞海洛:中原工學院院長。
邢瑩:新鄉醫學院黨委書記。
衛世文: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
張國臣:河南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
寧金成:河南政法幹部管理學院院長。
李少蘭:河南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
竇效民:鄭州輕工業學院黨委副書記。
郭正讓:中原工學院黨委副書記。
胡大白:黃河科技大學校長。

黨政界

人民公僕
正部及以上校友 陳全國 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政委,原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 吉炳軒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原黑龍江省委書記、省人大主任 南振中 原新華社總編輯,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宋照肅 原甘肅省委書記,十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直機關 劉貴祥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第一巡迴法庭庭長 劉曙光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 劉光源 外交部涉外安全司司長
張宏喜 原中國駐紐約大使銜總領事 石春先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投資計畫司司長 蘇茂林 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副主任
王金龍 中央黨校信息管理部副主任 史衛忠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訴廳副廳長 楊金海 中央編譯局秘書長
萬永祥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黨組書記、副會長
教師 姜建初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教師) 申長雨 國家知識產權局黨組書記、局長(教師) 張文彬 原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教師)
宋璇濤 貴州省委常委、紀委書記 安東 原陝西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省人大副主任 黃海嵩 原安徽省副省長
郭迎光 山西省副省長 王田海 原雲南省檢察院檢察長 劉俊臣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副局長,原錫林郭勒盟盟長
河南省 王文超 原河南省人大副主任,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 李亞 河南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 李新民 原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王鐵 河南省副省長 蔣篤運 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袁家新 原河南省軍區司令員
丁巍 河南省人大秘書長,原安陽市委書記 郭洪昌 原河南省政府秘書長 余保江 原河南省政協秘書長
黃興維 河南省政協社會法制委主任,原南陽市委書記 化有勛 河南省政協民族宗教委主任,原駐馬店市委書記、濟源市長 喬新江 河南信陽市委書記
梁鐵虎 原河南濮陽市市長,開封市市長 曹存正 原河南漯河市市長 申振君 河南省國資委黨委書記
蘇福功 原河南省旅遊局局、信息產業廳廳長 王照平 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原林業廳廳長,平頂山市市長 郭俊峰 原河南省司法廳廳長
朱長青 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廳長,原食藥監局局長 郭錦洲 原河南省銀監局局長 李庚香 河南省社科聯主席
王建武 河南省水利廳副廳長 侯紅 河南省開封市委書記 周建 原河南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黨組書記
其他省份 朱學慶 廣西梧州市市長 李勤德 廣州市政協副主席 趙中社 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
舒葳韌 貴州省法制辦副主任
在鄭省直屬機關的鄭州大學校友中有正廳級幹部500餘人,副廳級幹部1800餘人,副高以上職稱600餘人。

工商界

牡丹盛開牡丹盛開
張宏江——現任金山軟體CEO,曾任惠普中央研究室主任,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微軟亞洲工程院院長。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IEEE)院士。
竺稼——貝恩資本董事總經理,曾任摩根史坦利投資銀行部的董事總經理及中國業務的執行長。
徐明陽——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李曉鵬——原中國工商銀行總行副行長,現任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監事長。
魏克亮——恆大地產集團副總裁
王莎莉——現任中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公司高級副總經理,同時兼任該公司總法律顧問。
劉嘯東——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美國華爾街上的成功華人金融家。
鮑臣禮——計算機技術藝術家,軟體開發測試專家,微軟西雅圖總部的高級開發測試工程師。
陳向東——北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執行總裁。
計承江——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行長。
孫工聲——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江蘇省分局局長。
焦瑾璞——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負責人。
蔡治建——中國工商銀行青島市分行行長。
王禮平——甘肅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主任。
楊偉強——TCL信息產業集團副總經理,TCL電腦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胡葆森——河南建業集團董事長,入選中國富豪排行榜。
劉傑——國際著名反病毒專家,金山集團技術顧問,北京日月光華軟體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王獻冰——國內知名網路安全專家。
韓家瑋——世界資料庫專家。
何公道——高級系統分析員,國際著名反病毒專家,江民科技技術研發中心總經理。
寧紅濤——原金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現廣東金髮(循環經濟產業園)董事長
侯偉——福建榕基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常務副總裁。
郭戈平——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
李偉——思念食品集團董事長,入選中國富豪排行榜。
李長傑——全國人大代表,金龍精密銅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李海峰——陶瓷藝術大師,金堂鈞窯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松山——華邦製藥董事長。
鄒源——民營企業家、岳華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
皇甫立志——大商集團鄭州地區集團總裁。
李亞平——東方網神的作者,VTTE超級可視磁碟刊物生成器。
趙長升——河南金鵬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大學生創業網總裁。
王勇——中聯信融北京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愛君——深圳航空城董事長,2003年度深圳地產風雲人物,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創始人。

傳媒界

學生生活園區學生生活園區
南振中——原新華社總編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
王保純——光明日報總編室常務副主任、高級編輯。
解國記——《新華每日電訊》總編輯、中國十大報業創新領軍人物。
郭曰方——中國科學報社總編輯,中國科學院機關黨委書記,中科院文聯主席
朱夏炎——河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社長。
賈文皋——河南廣播電視報社總編。
段傳敏——現任南方企業家雜誌社總策劃兼主編、中國行銷資源線上董事長。
周紹成——原河南電視台台長。
馮冠軍——鄭州電視台台長。
左光瀚——東方今報社長。
黃十慶——人民日報社理論部副主任
李長虹——人民日報評論員,高級編輯
張宗堂——新華社國內部記者。隨中國第22次南極考察隊赴南極採訪報導,考察結束後,被評為“優秀南極考察隊員”。
謝登科——新華社中央新聞採訪中心高級記者、經濟採訪室副主任。
張曉華——新華社浙江分社社長。
陳思禹——新華社寧夏分社社長。著名攝影家。
郅振璞——人民日報青海分社社長。
龐新智——大河報總編輯。
仇勇——現供職於《中國新時代》雜誌,副主編。
李穎生——《銷售與市場》雜誌社社長。
劉德璋——河南漫畫研究會會長。
何向陽——河南女作家、文學批評家,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所長,研究員。
孫甜甜——中國國家隊網球隊員,網球世界冠軍。雅典奧運會上女雙金牌。
賈占波——雅典奧運會中射擊男子3×40金牌得主。
李雪英——2012倫敦奧運會58公斤級舉重冠軍。
龐曉戈——河南衛視《梨園春》欄目主持人。
陳薇薇——首屆英雄聯盟中國區冠軍。
郭秋霞——中國廚王。
鄭華俤——歌手,演員
游捷——第八屆《中國魅力型男》冠軍。
陳星——中國思鄉文化流行歌手
陳梟——演員
李東學——演員

獲得榮譽

2018年10月,《中國高校新媒體影響力榜單》發布,鄭州大學排名第九。

2009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一)

在《2009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以280.15分再列榜首,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分別以224.66分、219.14分獲得第2、第3名。至此,在《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已經連續13年位居榜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已經連續10年保持中國大學前三名。2009中國大學評價顯示,浙江大學在科學研究領域以122.01分首次領先北京大學(120.74分)。

2009中國大學法學100強

法學包括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政治學、公安學等5個學科類,共有12個本科專業。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法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4.97%,授予的法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7.63%,法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4.15%。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40110名博士生導師中,有1639名是法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4.09%。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武漢大學
清華大學
吉林大學
復旦大學
中山大學
廈門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
南京大學
南開大學
浙江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
山東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湘潭大學
蘇州大學
雲南大學
暨南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四川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外交學院
重慶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西北政法大學
上海大學
湖南大學
煙臺大學
蘭州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廣西民族大學
黑龍江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天津師範大學
深圳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
遼寧大學
河北大學
山西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湖北大學
安徽大學
揚州大學
南京財經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中南大學
同濟大學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上海財經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南大學
寧波大學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瀋陽師範大學
廣東商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
甘肅政法學院
上海師範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寧夏大學
西北師範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
東北大學
華僑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河北師範大學
海南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西北大學
新疆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浙江師範大學
青海民族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
溫州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東北財經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陝西理工學院
長春理工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河海大學
雲南民族大學

2009中國大學理學100強

理學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天文學、地質學、地理科學、地球物理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力學、電子信息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心理學、統計學等16個學科類,共有31個本科專業。
北京大學
南京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浙江大學
清華大學
復旦大學
中山大學
南開大學
吉林大學
蘭州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廈門大學
武漢大學
四川大學
山東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西北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蘇州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南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山西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雲南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同濟大學
中南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山東師範大學
湖南大學
上海大學
西北師範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東南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福建農林大學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河北大學
浙江師範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揚州大學
河南師範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暨南大學
曲阜師範大學
上海師範大學
河北師範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福州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湖北大學
遼寧師範大學
湘潭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福建師範大學
哈爾濱師範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汕頭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
聊城大學
重慶大學
新疆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天津師範大學
徐州師範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
安徽大學
溫州大學
天津大學
內蒙古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寧波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四川師範大學
黑龍江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東北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山東農業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
遼寧大學

2009中國大學醫學50強

醫學包括基礎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口腔醫學、中醫學、法醫學、護理學、藥學等8個學科類,共有16個本科專業。

河南省高校一覽

鄭州大學 | 河南工業大學 | 河南農業大學 |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 鄭州輕工業學院 |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 黃河科技學院 | 中原工學院 | 河南中醫學院 | 河南財經學院 | 河南大學 | 河南科技大學 | 洛陽師範學院 | 安陽工學院 | 安陽師範學院 | 南陽理工學院 | 南陽師範學院 | 河南城建學院 | 平頂山學院 | 新鄉醫學院 | 河南科技學院 | 河南師範大學 | 信陽師範學院 | 商丘師範學院 | 周口師範學院 | 黃淮學院 | 許昌學院 | 河南理工大學 | 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 | 河南工程學院 |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 | 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 | 河南廣播影視學院 | 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 | 河南檢察職業學院 | 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河南教育學院 | 河南經貿職業學院 | 河南農業職業學院 | 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 | 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廣播電視大學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 | 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 河南新華電腦學院 |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 | 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 | 鶴壁職業技術學院 |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 | 焦作大學 | 焦作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 開封大學 |開封市電子科技專修學校 | 洛陽大學洛陽理工學院 |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 |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 平頂山教育學院 | 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平原大學 |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 |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 | 商丘科技職業學院 | 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 | 嵩山少林武術職業學院 | 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 | 新鄉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 新鄉市教育學院 | 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 | 信陽職業技術學院 | 許昌職業技術學院 | 永城職業學院 |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 | 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 | 鄭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 鄭州工業安全職業學院 | 鄭州華信職業技術學院 | 鄭州交通學院 | 鄭州經貿職業學院 | 鄭州科技職業學院 | 鄭州旅遊職業學院 | 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 | 鄭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 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 鄭州信息科技職業學院 | 鄭州職業技術學院 | 中州大學 | 周口職業技術學院 | 鄭州大學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 河南建築職工大學 | 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 河南職工醫學院 | 河南科技學院 | 新科學院 | 河南理工大學萬方科技學院 | 中原工學院 | 信息商務學院 | 安陽師範學院 | 人文管理學院 | 河南農業大學華豫學院 | 河南財經學院成功學院 | 開封教育學院 | 河南政法管理幹部學院 | 河南衛生職工學院 | 河南建築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大學民生學院 | 河南師範大學新聯學院 | 新鄉醫學院 | 三全學院信陽師範學院 | 華銳學院 | 鄭州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 周口科技職業學院 | 河南省廣播電視大學 | 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 清華IT河南校區第一拖拉機製造廠拖拉機學院 | 鄭州煤炭管理幹部學院 | 河南工業大學化學工業職業學院 | 鄭州大學工學院 | 信陽師範學院 | 南陽理工學院 |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中國211工程大學

地區學校數量所處省市學校
華北地區
30所
北京:清華大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化工大學 | 北京郵電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林業大學 | 中國傳媒大學 | 中央民族大學 | 北京師範大學 | 中央音樂學院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中國政法大學 | 中央財經大學 | 華北電力大學 | 北京體育大學
天津:南開大學 | 天津大學 | 天津醫科大學
河北:河北工業大學
山西: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內蒙古大學
華東地區30所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 | 復旦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上海大學 | 東華大學 | 上海財經大學 | 華東理工大學 | 同濟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江蘇省:南京大學 | 東南大學 | 蘇州大學 | 南京師範大學 | 中國礦業大學 | 中國藥科大學 | 河海大學 | 南京理工大學 | 江南大學 | 南京農業大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山東省:山東大學 | 中國海洋大學 | 中國石油大學
浙江省:浙江大學
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大學 | 合肥工業大學
福建省:廈門大學 | 福州大學
江西省:南昌大學
西南地區10所重慶市:重慶大學 | 西南大學
四川省:四川大學 | 西南交通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 | 四川農業大學 | 西南財經大學
雲南省:雲南大學
貴州省:貴州大學
西藏:西藏大學
東北地區11所遼寧省:大連理工大學 | 東北大學 | 遼寧大學 | 大連海事大學
吉林省:吉林大學 | 東北師範大學 | 延邊大學
黑龍江省:哈爾濱工業大學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東北農業大學 | 東北林業大學
華中地區11所湖北省:武漢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武漢理工大學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華中師範大學 | 華中農業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河南省:鄭州大學
湖南省:湖南大學 | 中南大學 | 湖南師範大學
華南地區6所廣東省:中山大學 | 暨南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 | 華南師範大學
廣西:廣西大學
海南省:海南大學
西北地區12所陝西省:西北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 | 長安大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陝西師範大學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甘肅省:蘭州大學
寧夏:寧夏大學
青海:青海大學
新疆:新疆大學 | 石河子大學
軍事系統3所第二軍醫大學 | 第四軍醫大學 | 國防科技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