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樂

配樂

配樂一般是指在電影、電視劇、記錄片、詩朗誦﹑話劇等文藝作品中,按照情節的需要配上的背景音樂或主題音樂,多是為了配合情節發展和場景的情緒, 起到烘托氣氛的作用,以增強藝術效果。配樂的製作有以樂器、聲樂、樂團或電子音樂等方式製作。

基本信息

簡介

多媒體音樂配樂

多媒體技術 是90年代計算機領域中相當熱門的技術之一,它標誌著90年代計算機發展的時代特徵,並預示著二十一世紀計算機發展方向。多媒體是一個處理和提供聲音、圖像、文字、動畫等多種信息形式,在多種信息形式之間建立邏輯連線,並集成為一個具有互動能力的計算機系統。在目前國內市場上多媒體領域包括網路Flash與視頻廣告、企業多媒體光碟、多媒體教學光碟、電腦廣告片、行動電話音樂等套用領域。在多媒體技術中,音樂無疑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

電影配樂之—New age

New Age <新世紀> 又指The Aquarian Age (水瓶座時代),西方神秘學認為現在是一個轉型期,正準備進入「水瓶座時代」。「水瓶座」象徵人道主義;人類由追求社會的、物質的、科技層面的進步,將演進到注重「心靈」、「精神」層面的探索,找到超越人種、膚色、民族、國籍以及宗教派別的人類心靈的共通點,認知人類的「同源性」和「平等性」,從而達成四海一家與和平的遠景。

New Age Music作為20世紀純音樂的最大發現,來自於一種可以帶來內在平靜的審美觀點。通常來說,它們是一些帶著新世紀哲學理念的和諧與非破壞概念的唱片,它們可以鼓舞精神上的超脫和生理上的治療,其中一些唱片既能給我們以藝術上的享受,又能給我們以精神上的恢復,更有一些音樂家,通過他們特別設計的音波和“無污染構思”音樂理念來使聽者的精神境界升華。

新世紀音樂是新世紀哲學的對應,它包容從現代輕鬆音樂一直到冥想型靈魂探索音樂。

新世紀音樂採用電子樂器,包括西方與非西方的樂器,及偶爾的歌唱,創造緩和的鏇律來適應現代生活快節奏。

為尋求精神治療和超越,新世紀音樂人時常借用非西方音樂的元素--就像新世紀哲學對非西方哲學的吸收一樣。

一般認為新世紀音樂(New Age Music) 於70年代興起,至80年代中逐漸成熟。1973年,一群多半是素昧平生的音樂工作者,因在舊山舉辦的The San Francisco Festival in Honor of Comet Kohoutek而得以交流。這次音樂節讓音樂工作者,如Joel Andres、 Steven Halpem 等人發現即使他們從前末曾交流及合作,但大家的音樂創卻有許多共通之處。他們的音樂同時是以冥想與心靈層面為出發點而創作,由於這種音樂風格跳脫過去人類所有的音樂型態,於是人們將這種音樂定名為「新世紀」。

New Age 早期的音樂形態是以環境音樂 (Ambient Music) 為基礎演變而成。也有人稱環境音樂為自然音樂、綠色音樂等。New Age Music錄製過程大多以自然聲響及鏇律構成,其音樂形態受風行於70年代後期的Fusion (融合音樂,即爵士樂和搖滾樂結合的風格) 樂風所影響,因此New Age Music會如Fusion Music一樣,在音樂當中加進了電子合成音效,如使用回音、電子樂的迴響(Reverb)以及其他利用空間創造出的聲音技巧,營造極其優美的曲風,模擬幻化的空間質感。

80年代之後, 許多年輕樂手 (搖滾派/融合派) 放棄了電子音樂的華而不實,重投Acoustic (即以傳統自發聲樂器演奏)。人們開始放棄了物質世界的追求,投向追求理性自然的生活,追尋心靈的滿足。因此80年代中期,以尋求心靈與自然滿足的New Age Music發展已經逐漸成熟, 不僅延續修身的冥想,並且不斷加入重視環保、闡揚人文思想、關懷世界的理念,因而奠定它自成一派的寬大視野。

1994年來自德國「謎」(Enigma)樂團推出了一張充滿新世紀色彩的葛利果宗教音樂,在全球創下千萬張的銷售量,奠定 New Age 的地位,和古典樂、流行樂鼎足而立於咤當今樂壇。在當時,可謂音樂界最大的震撼,音樂界人士都認為新世紀音樂的時代終於來臨了。

以寧靜、安逸、閒息為主題的New Age Music ,純音樂作品占的比重較多,有歌唱的占較少。New Age Music可以是純以傳統自發聲樂器演奏的,也可以是很電子化的,重點是營造出大自然平靜的氣氛或宇宙浩瀚的感覺,洗滌聽者的心靈,令人心平氣和。New Age Music 很多時與音樂治療有關,不少New Age Music 說可以治病,也有不少與打坐冥想有關,這與New Age 思潮哲學有莫大關係。New Age Music通常被視為頗為中產階級的音樂,Windham Hill 是最具代表性的New Age 唱片公司,New Age 代表樂手有Enya(恩雅)、George Winston、 William Ackerman 、Yanni 、Kitaro(喜多郎) 等等。

New Age的特點:

合音 (Harmony):

New Age Music的基礎是合音與和諧音,並非僅用大和弦而不用小和弦,但會摒棄部份爵士與搖滾的發音方式,以避免不和諧與不悅耳的樂音。New Age所用的和聲大部分是相當和諧的,不協和音在New Age中使用甚少。這也是為何New Age聽起來與人非常祥和之感的原因。

鏇律 (Melody):

New Age Music突破既有作曲方法,不以傳統上對音階的思考模式為限,而是組成新的、不見得能立即朗朗上口的鏇律。New Age的鏇律與流行樂完全不同,其即興演奏的味道很濃。聆聽者不僅很難記住鏇律,而且更不知道鏇律會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終止。這也就是New Age音樂結構賦予大家極大想像空間的原因之一。

節奏 (Rhythm):

New Age Music根本不強?#123;以打擊樂器或休止符所建立的節奏感。New Age的節奏很多是存在於音樂自然的律動與音符的強弱之間。其實,大部分New Age之所以要屏棄傳統的節奏,是因為有了鼓、貝司與打擊樂器,音樂形態就會被限制死了,而New Age是自然而自由的,有著風一般的流線姿態。

因此,一方面拜電子音樂技術所賜,可以輕易製作出無停頓的樂音;另一方面,New Age Music以不強?#123;節奏的作曲方式,營造特殊的空間感與意境。

音色 (Timbre):

New Age Music避免使用刺耳與急促的聲音,因為那會增加音樂的壓力與張力,也因此小提琴、小號、電子吉他、合成敲擊樂器等較不適用於表現New Age Music。New Age的音色是透明的、神秘的,充滿朦朧氣氛的。老實說,聽New Age到深處時,最大的享受之一便是音色的變幻。

音質 (Texture):

空間感是New Age Music的一個重要的面向,New Age Music也曾有「空間音樂」(space music) 之稱,其同時指涉音樂所表現出的質材感、與意圖引發聆聽者去達到的狀態。

除了這音樂的五大要素之外,New Age最大的魅力就是賦予聆聽者一個極大的想像空間,你可以不受形式限制,自由地在無限的想像空間中馳騁。

New Age的分類:

1部落 (Techno Tribal)

2 精神音樂 (Spiritual)

3 太空音樂 (Space)

4 器樂獨奏 (Solo Instrumental)

5 自助音樂 (Self-Help)

6 新古典 (New Classical)

7 電子新世紀 (New Age Electronic)

8 原聲新世紀 (New Age Acoustic)

9 民族混合 (Ethnic Fushion)

10 現代器樂 (Contemporary Instrumental)

11 氣氛音樂 (Atmospheres)

New Age Music中常見的表演型態:

(一)器樂演奏:

包含器樂獨奏(Solo Instrumental)、新古典樂派(Neo-classical)、新原音樂

派(New Acoustic)等。

New Age Music的知名品牌,如Windham Hill與Narada等等,大多是靠錄製這類音樂專輯起家的,其後形成一股風潮,新世紀音樂家們紛紛以這種「印象派」風格進行創作,甚至從民謠中取得靈感,以鋼琴、吉他、居爾特豎琴及德西馬琴(hammered dulcimer)等樂器來進行表演。雖然有些作品確實是推陳出新,且往往能牽動人心,但也有多二流樂手投機地搭上這股風潮,創作出如同「裝飾用壁紙」一般的作品,導致這類音樂一時聲名狼借。但還是有許多樂手仍然在此領域創作不輟。

當代許多演奏家都受過嚴謹的古典音樂訓練,卻又不願屈從現代古典樂風對於理智的、無調性的作曲形式之強調。這些樂手儘管對音樂的詮釋皆有獨到之見地,但古典音樂對他們而言仍是重要的靈感來源。就當代演奏形式的音樂(contemporary instrumental music)的脈絡而言,新古典音樂是指任何受到古典音樂影響的音樂類型;或者是以重新編曲的方式演奏古典音樂(巴哈、帕海貝勒與德布西的作品似乎是最受歡迎的改編對象),或者是把巴洛克、古典的、浪漫樂派的、印象樂派的音樂因素予以重組,都可以稱為新古典樂派。

新原音樂派則是混合著bluegrass鄉村音樂與爵士樂,聽了可使人精神為之一振的音樂類型;專輯中通常都使用曼陀鈴琴、小提琴、斑鳩琴及原音吉他等民謠風樂器。這類音樂家的行家功力就展現在他們拓展音樂領域的能力之上:除了傳統音樂家因循故技

的角色之外,他們的才華每每會在即興表演與複雜的爵士合音中淋漓盡致地呈現。

(二)環境音樂:

這類音樂除了稱作環境音樂(Ambient Music),也有人稱它為自然音樂、綠色音樂、芬多精音樂等,現在因為盛行於仕女水療(SPA)與渡假中心冥想室,竟也有人稱它為SPA音樂。

事實上「環境音樂」這一名詞是由Brian Eno所創立,使用回音、電子樂的迴響(Reverb)以及其他利用空間創造出的聲音技巧,把這些都當成營造氣氛與聲音環境的音樂要素,早期環境音樂大多屬無調性實驗音樂(Atonal Experimental Music),其中許多作品曲目時間很長,但這段時間內的音樂內涵與音色的變化上卻是極其細微,例如單調重複而冗長的火車聲與飛機起飛的聲音。但現在一般所謂的環境音樂卻有其更廣泛的定義,包含透過環境音「取樣」(Sampling)、結合音樂而創作出的優美曲風,有如在鳥叫蟲鳴山風水潺中演奏。甚至有許多音樂工作者已經發展出一種能力,能夠模擬大自然中的聲音、企圖複製聽者對於空間與時間的感覺。

(三)電子合成:

包含激進的電子樂派(Progressive Electronic)與電子─原音樂派(Electro-Acoustic)、科技─原始部落音樂(Techno-tribal)。

各種不同類型音樂的出現,往往述說著科技本身的發展。這類的音樂家已經不僅僅是用取樣與電子合成的方式來複製音效,他們傾向於改變聲音原有的音質,有時會轉換成根本無法辨認的狀態。有些人會創造出特有的聲音,而不使用現代合成樂家已經創造

出來的現成聲音。電子樂在這類的創作中,與原音樂器扮演了相等的角色;特別是,他們通常以合音或回音等等方式來演奏原音樂器,對演奏者的技藝可是一大挑戰。這種音樂在「聆聽」、「思考」與「感覺」等方面為我們開啟了新視野,提供一種空靈靜謐的新空間感;但令人擔憂的是,某些激進電子樂派的創作者對科技本身的崇拜,往往會棄絕了藝術表演中最真誠的性靈與心神,而流於技術的賣弄。

談到科技─原始部落音樂,其實也可說是「民族風融合音樂」的變形。這種音樂理念,在那些使用電子樂器、注重音效的音樂家之間,已漸形成一股風潮。其內涵是將人類最原始的音樂表演方式與現代科技的樂器、設備予以結合。來自於非洲、澳洲與南北

美洲的原始部落鏇律和樂器,配合著細緻的電子音效,是這種音樂的最大特色。這種音樂創作類型的困難之處在於:創作者如何以既有的技巧與敏感度,將兩者予以完美結合,否則聽來既不如富有人文精神的世界音樂,又不能呈現電子樂的華麗精緻,而成為只是抄襲著古老音樂文化的廉價作品。

(四)人聲演唱:

人聲(Vocals)一般都是結合新古典樂與電子樂做演出,也有部份全人聲表演,其概念多半是將人聲視為一種天然的樂器,而在New Age的領域中,擔綱演唱的多半是悠揚的女聲或清純的童音,聽起來有如依偎在母親的懷裡,甜美自適。例如風靡全球的愛爾蘭之星恩雅(Enya)、克蘭納德主唱莫雅(Maire)、有英國恩雅之稱的妮琪貝瑞(Nic

ci Berry)等。就連唱腔如夢似幻的百老匯音樂劇高音女伶蕾貝卡(Rebecca Luker),

也出過如新古典樂風的詠嘆調專輯「天籟詩篇1、2」(AriaⅠ、Ⅱ)。

代表音樂家:雅尼,久石讓,班得瑞,神秘園,喜多郎,姬神,神思者,賈鵬芳,凱文科恩,馬連休恩,女子十二樂坊,恩格榪,恩雅等

配樂人

國內知名配樂人:郭文景、譚鏇、何訓田、郝鋼一、趙季平、三寶、李戈、王備、林海、鄧偉標、盧小旭

港台知名配樂人:黃沾、顧嘉輝、雷頌德、胡偉立、金培達、袁卓凡、范宗沛、小蟲、陳光榮、左宏元、陳勛奇、鮑比達、黃英華、麥振鴻、黃邦賢、蔡志展、駱集益、周志華、曾志豪、吳欣叡、林坤信、陳冠銘

日本知名配樂人:神思者、喜多郎、和田熏、久石讓、川井憲次、坂本龍一、梅林茂、岩代太郎

歐美知名配樂人:約翰·威廉士、漢斯.季默、埃尼奧·莫里康內、詹姆斯·紐頓·霍華德、范吉利斯、譚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