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商丘廣播電視大學
1977年,商丘地區農業學校創建;
1997年,商丘地區農業學
校更名商丘市農業學校;
1985年,河南省廣播電視大學(商丘分校)創建;
1994年,河南省廣播電視大學(商丘分校)改建為商丘廣播電視大學;
商丘市財經學校
商丘縣一高更名為商丘市二中;
1983年,商丘市二中更名商丘市職業高中;
1986年,商丘市職業高中更名商丘市職業中專;
1994年,商丘市職業中專更名商丘市財經學校;
商丘文化藝術學校
1958年,商丘專區戲曲訓練班創建;
1959年,商丘專區戲曲訓練班更名為開封專區戲曲學校;
1970年,開封專區戲曲學校更名為開封地區戲曲學校;
1976年,開封地區戲曲學校停辦;
1976年,商丘地區五七藝術學校復校;
1978年,商丘地區五七藝術學校更名為商丘地區戲曲學校;
1993年,商丘地區戲曲學校更名為商丘地區文化藝術學校;
1997年,商丘地區文化藝術學校更名為商丘文化藝術學校;
商丘農業機械化學校
1973年,商丘地區農業機械化技術學校創建;
1979年,商丘地區農業機械化技術學校更名為商丘農業機械化學校;
商丘地區農幹校
1984年,商丘地區農幹校創建(合署);
商丘市體育運動學校
1975年,商丘地區體育運動學校;
1997年,商丘地區體育運動學校更名商丘市體育運動學校;
商丘市商業學校
1978年,商丘地區商業學校創建;
1997年,商丘地區商業學校更名商丘市商業學校;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
2001年,商丘廣播電視大學、商丘財經學校、商丘市農業學校合併升格為商丘職業技術學院;
2003年,商丘財稅學校、商丘市工業學校、商丘商業學校、商丘市體育
運動學校、商丘文化藝術學校併入商丘職業技術學院;
2007年10月,學院被教育部、財政部批准為“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立項建設單位;
2010年6月,該校通過國家示範院校項目建設驗收,成為全國百所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之一;同年10月,又被國務院確定為“商丘市地方政府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建設主體院校。
學校概況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的全國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始建於2001年,為國務院確定的“商丘市地方政府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建設主體院校,全國百所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之一,河南省具有單獨招生資格的七所高職院校之一。學院地處豫、魯、蘇、皖四省交界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重要的鐵路、公路、民航等綜合性交通樞紐,三商之源·華商之都——商丘市。設有軟體學院、計算機系、機電工程系、經貿系、生物工程系、語言文學系等11個院系部。
校容校貌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是在原商丘財經學校圖書館的基礎上整合商丘農業學校、商丘商業學校、商丘工業學校等文獻資源建設的市校合一圖書館。
圖書館建築面積24155平方米 ,各類藏書137萬餘冊。現開設有社會科學書庫兩個、 自然科學書庫兩個、工具書庫一個、市直機關書庫一個、教工閱覽室一個、電子閱覽室三個、報刊閱覽室兩個、過刊閱覽室一個和自修大廳等閱覽座位總計3200多座;有同方知網經濟管理、理工、農業、電子與信息、文史哲、教育社科共6個專輯的CNKI系列期刊全文資料庫、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報紙全文資料庫及自建專業資料庫 。圖書館全體工作人員恪盡職守,團結拼搏,全力踐行“讀者至上”的辦館宗旨和“優秀圖書、優質服務、優美環境”的服務承諾。在市委、市政府和院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圖書館先後獲得了“國家863計畫數字圖書館示範工程”、“全國職業技術學院CNKI數字圖書館示範單位”、“區域自動化圖書館建設示範合作館”等榮譽稱號。
辦學條件
辦學宗旨
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專業建設為龍頭,以內涵建設為重點,走產學結合的發展道路,創特色,建名校,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辦學指導思想;堅持“立足商丘,著眼河南,面向全國,依託商丘市位於豫魯蘇皖結合部的區位、交通和產業優勢,培養高技能人才,創辦一流職院”的辦學定位。
院系設定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現設有軟體學院、經貿系、機電工程系、計算機系、園林食品加工系、生物工程系、語言文學系、體育與藝術系、動物工程系、汽車與建築工程系、五年制大專部等11個教學系(院、部)和1個成人教育學院,開設有軟體技術、會計電算化、食品加工技術、畜牧獸醫、園林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機械製造與自動化、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旅遊管理等40個專業。其中作物生產技術、園藝技術、畜牧獸醫、食品加工技術專業為中央財政支持建設的國家示範專業。
師資力量
學院有教職工1289人,專任教師69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教師212人;博士、碩士生224人;“雙師素質”教師546人。學院教師結構合理、實踐能力強,不僅具有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過硬的實踐技能和豐富的教學經驗,還具有為社會提供專業技術培訓和服務的能力。
建有省、市高技能人才庫。年均列支3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招聘、引進與培養專業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從企業聘請技術人才和能工巧匠擔任專業課和實踐指導教師,建設了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學院教師承擔國家、省、市級教科研課題127項。其中,獲國家級教科研成果獎2項,獲省(部)級教科研成果獎29項,市(廳)級教科研成果獎73項,出版著作、編寫教材138部,在CN刊物上發表論文2,636篇,獲專利6項。
管理特色
步步發展:逐年加大投入,用於購置實驗、實訓和實習設備。建有機械加工中心、食品加工中心和軟體設計開發室等各類校內實驗實訓室(車間)186個,教學儀器設備總值7980萬元;建有校外實習基地112個;建有市、院共用的數位化圖書館1個,各類藏書86.6萬冊,各類中外文期刊、報刊1200餘種;實驗實訓樓、文體館、餐廳、學生公寓樓等教育、教學、生活設施齊全,能同時容納15000人在校學習和生活。
注重實踐:強化實驗、實訓、實習三個關鍵環節,把職業能力培養貫徹始終。實踐教學占整個教學時數的50%以上,校內生產性實訓占實訓總時數的50 %左右,畢業生至少有半年時間到校內外實習基地或用人單位頂崗實習。學生的職業技能培訓全部由“雙師素質”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承擔。
重視人才:學院十分重視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積極開展校企合作,以“相互支持、共謀發展”為原則,創建了校企雙贏的“產學研一體化”培養模式。
學生管理:加強管理隊伍建設,推行了獨具特色的院領導聯繫系(院)、中層領導聯繫班級制度,構建了科學規範的管理網路。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建有“年輕人文學社”等學生社團50多個;自辦《年輕人社刊》等內部刊物13種;學院有超過60%的學生參加了社團,培養了學生綜合素質,形成了“勤奮、博學、篤行、創新”的學風及“愛國、愛校、求真、求知”的優良校風。學生集體和個人獲省級及其以上獎勵100多項。其中,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河南賽區競賽一等獎2個,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2個,藝術系學生表演的《盜仙草》劇目獲全國戲曲大賽梅花金獎,機電系學生姚根亮的“地月雙球”桌式工藝品獲國家專利。
學院十分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積極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開展就業指導和服務。學院加入了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網路聯盟,創建了遠程網路招聘室,在全國建立了180多個就業基地,形成了畢業生就業網路,實現了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及時互動、無縫對接。每年都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請大中型企業單位來校參加人才招聘會。學院畢業生平均首次就業率90.50%,社會用人單位總體滿意率達95%以上,在河南省高職高專院校中名列前茅。2004、2005、2006連續三年被評為省畢業生就業與指導工作先進單位。
所獲榮譽
學院的辦學成績和辦學特色得到了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讚揚,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表彰和社會各方面的好評,贏得了很好的社會聲譽。學院先後獲市(廳)級以上獎勵和榮譽稱號45項,其中,國家級6項,省級9項。《中國教育報》、《中國職業技術教育》、《河南日報》、《河南教育時報》、《大河報》、《商丘日報》、《京九晚報》以及省、市的各大電視台都對學院的辦學成績進行了多次報導。
學院的快速發展得到了國家、省、市領導的關心和支持。2003年12月,胡錦濤總書記在原河南省委書記李克強、省長李成玉的陪同下到商丘視察,並親臨學校實習基地——河南科迪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豫東花卉有限公司。教育部原副部長張保慶、省委書記徐光春、省人大副主任王明義、省政協主席王全書、副省長王菊梅、省教育廳廳長蔣篤運等領導先後到學院視察指導工作,對學院的辦學經驗給予肯定,並在全省同類院校中進行推廣。商丘市委、市政府把學院建設列為市重點建設工程,並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全力支持。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根據2015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有1個河南省級研究中心。
河南省級研究中心(1個):河南省車輛診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06年至2015年,該校教師共發表學術論文3068篇;取得市廳級以上科研獲獎成果482項,其中省部級獎勵32項;市(廳)級以上結項鑑定項目190項。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根據2015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圖書館圖書館藏書143萬冊,中外文紙質、電子期刊8000種。有同方知網經濟管理、理工、農業、電子與信息、文史哲、教育社科共6個專輯的CNKI系列期刊全文資料庫、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報紙全文資料庫及自建專業資料庫 。
學術刊物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於2002年創刊。
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雙月刊。該刊為“中國期刊協會”會員單位、“中國人文社科學報學會”會員單位,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全文版)》、《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萬方資料庫—數位化期刊群等重要資料庫。
該刊曾獲全國首屆《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獎;首屆全國高職院校優秀學報;第二屆全國高職院校優秀學報;全國高職高專優秀學報一等獎;2011年全國高職高專學報“三優”評比中入選“中國高職高專核心期刊”。
發展前景
學院充分發揮作物生產技術、園林技術、食品加工技術、畜牧獸醫等專業的優勢,積極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企業(行業)職工崗位培訓、下崗職工就業培訓、科技服務等。先後在商丘及周邊地區10多個(縣、市)區的50多個鄉(鎮)開展了科技服務,傳授實用技術,幫助農民致富。特別是學院在商丘廣播電視總台開辦的《豫東田園》專題欄目,對農民開展廣播講座和技術諮詢服務,深受農民歡迎,受益人數達3萬多人。由畜牧系教師組成的動物重大疫情處置現場專家組和學生組成的動物重大疫情處置預備隊,為經營者挽回經濟損失1,000多萬元;聯合開發的豬“高熱病”綜合防控、純中藥防霉技術和中藥“增蛋寶”等,經推廣使用,深受養殖企業(戶)歡迎。軟體學院與北京日月光華軟體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的“註冊表修復技術”等軟體成功投放市場,取得了100多萬元的經濟效益。機電系教師研製的煤礦瓦斯電子檢測儀,被商丘永煤集團、神火集團採用,為兩大中國企業五百強集團的安全生產作出了貢獻。
為借鑑已開發國家高職辦學經驗,2004年學院與法國第戎大學技術學院簽訂了合作辦學協定,雙方互派訪問人員,在學生聯合培養方面進行了實質性合作。與法方計算機系合作開發多媒體技術專業課程1門,生物系葡萄專業課程2門,遴選相近專業的學生組成留法預備班,進行專業培訓和法語培訓。第一、二批留法學生已赴法學習。學院與武漢大學簽訂了研究生聯合培養協定,在教育教學研討、學生聯合培養、師資培訓、資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取得顯著成效。
文化傳統
校徽
一、此標誌為商丘業技術學院校徽。
二、其主色調以藍色為主,代表該校是莘莘學子吸取知識的海洋
。
三、中間是“Z”字變形:
1、寓意職業院校的縮寫;
2、像打開的書本,寓意學生從中吸取知識的營養;
3、像展開的翅膀,寓意著該校展翅飛翔,奔向燦爛輝煌的明天。
四、中間藍色圓心,表示著該校的發展正蒸蒸日上,外面的藍色圓環包含著中間的圓心,寓意著我院和諧發展,師生團結奮發,拼搏進取的精神。
校徽設計主體:標誌著該校猶如朝陽般充滿生機,擁有強大的生命力。
校訓
德能並舉,知行合一
該校抓住職業教育的特點,注重培養學生的品行和專業能力,講求專業知識和實踐結合。
學院精神
艱苦創業,無私奉獻,開拓進取,爭創一流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黨委書記 | 劉樹紅 |
黨委副書記、院長 | 劉合行 |
黨委副書記 | 朱占峰 |
黨委委員、副院長 | 龐進生 |
黨委委員、副院長 | 張慎舉 |
黨委委員、副院長 | 陳哲 |
黨委委員、副院長 | 董克林 |
黨委委員、副院長 | 蔣曉雷 |
黨委委員、副院長 | 劉永建 |
黨委委員、工會主席 | 張瑞玲 |
黨委委員、紀檢書記 | 劉全永 |
相關新聞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總結“質量年” 啟動 “特色年”
2013年4月12日,商丘職業技術學院舉行“質量年”活動總結暨“特色年”活動啟動動員大會。
據悉,該院自2011年以來施行“三步走”戰略。2011年為“管理年”,2012年為“質量年”,2013年是“特色年”。2012年的“質量年”活動是學院為鞏固“管理年”活動成果,進一步推進學院由規模發展向內涵發展轉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學院核心競爭力而開展的。在活動中,該院紮實推進“教學水平評比”工作,認真開展“科學發展論壇”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管理工作質量、師資隊伍建設質量、科研工作質量、招生就業工作質量、幹部隊伍建設質量、後勤服務工作質量和安全穩定工作質量,取得了一系列的豐碩成果,達到了預期目標。
會上,該院院長劉合行提出2013年“特色年”活動的總體目標和具體任務是:以“科學謀劃、統籌發展、打造特色、樹立品牌”為基本思路,建設一批特色專業,形成一套有效的教育、管理、服務特色機制,樹立一批教育、管理、服務特色典型,培養一批就業創業優秀人才,促進學院教育、教學、管理、服務的優質化,著力打造特色高職院校和品牌示範院校。院黨委書記劉樹紅要求全院教職員工要從根本上認識特色建設的重大意義,各部門要根據自己的工作實際,認真學習活動方案,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形成人人重視特色建設、人人參與特色建設的良好局面,通過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教風和學風,有力推進學院“特色年”活動的建設,從根本上提高學院的辦學實力與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