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安徽建省於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當時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合成,因境內有皖山、春秋時期有古皖國而簡稱皖。
建制沿革
安徽分屬不同的部落(揚越、百濮)和諸侯國。
西周出現了吳國、六國、舒國3個諸侯國。
東周出現了越國、楚國、吳國、蕭國、桐國5個諸侯國。
春秋期間(前770年-476年),分屬宋國、楚國、蔡國、徐國。
秦代實行郡縣制,境內長江以南屬會稽郡、九江郡,以北分屬泗水郡、碭郡、陳郡。
秦末至楚漢相爭期間,增置鄣郡、衡山郡、廬江郡,並為九江、西楚、衡山等諸侯國分領。
西漢,安徽先後分屬為淮南國、廬江國、衡山國、六安國、荊國、 淮陽國、梁國。
東漢,省境長江以南屬揚州,以北屬徐州、豫州。
三國鼎立期間,分屬孫吳、曹魏二國。
東晉時期,淮北地區分屬“五胡十六國”中的劉漢、後趙、前燕、前秦、後秦、後燕等國,常守舊制,仍為徐、豫(含東豫)2個州分領。
南北朝時期,宋、齊、梁、陳均先後收復過淮北地區,領有江南地區,並長期以江淮地區為南北紛爭的戰場。陳朝後期則以長江為限,江淮及以北地區分屬北齊、北周。南朝後期,安徽長江以北先後分屬北朝的北魏、東魏、北齊、北周。
隋統一中國後,境內分置廬江、譙郡、汝陰、淮南、鍾離、戈陽、同安、宣城、新安、歷陽。
唐分中國為十道,安徽分屬河南道、淮南道、江南東道。
五代十國時期,淮北地區先後分屬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南方(含江淮、江南地區)先後分屬吳國和南唐國。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分屬江南東路、京西北路、京東西路、淮南西路、淮南東路5個路。宋室南渡,宋金對峙,金人據有淮北,南宋據有淮南、江南。
元代實行行省制,安徽先後分屬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淮行省。
明朝,屬南直隸,安徽分屬廬州府(合肥)、鳳陽府、安慶府、太平府、池州府、寧國府、徽州府、徐州府、滁州府、和州府、廣德府。
鳳陽府為明朝的陪都明中都。
清初滅南明,廢南京,以南京原轄區域改設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為江蘇(含上海)、安徽二省,安徽省(巡撫衙門駐安慶)轄廬州府(今合肥)、安慶府、徽州府、寧國府、池州府、太平府、鳳陽府、徐州府、廣德府、和州府、滁州府。這是安徽建省之始,取安慶、徽州二府的首字而得名,簡稱“皖”。
太平天國在安徽境內占領區建政是採取省、郡(州)、縣三級管理體制,改清代的府為郡。
中華民國成立後,廢府、州、道,北京政府初期實行省、縣二級管理,今安徽境內碭山、蕭縣仍屬江蘇省,其餘60個縣仍屬安徽省。
民國3年(1914年),碭山、蕭縣屬江蘇省徐海道;長江以北屬淮泗道、安慶道,江南屬蕪湖道。
民國21年(1932年),實行首縣制;10月10日,實行行政專員督察區(專區)制。
抗日戰爭期間,省境建政根據地分屬皖中(江)、淮北、淮南。
日偽、汪偽政權時期,今省境分屬淮海省、安徽省。
解放初期,長江以北分屬皖西邊區、江淮邊區、豫皖蘇邊區。
1949年4月15日,安徽省長江以北地區解放。1949年4月20日,安徽全部解放,設皖北、皖南行署區兩個省級行政區。
1952年8月7日,皖北行署區與皖南行署合併成立安徽省政府,並將省會設在合肥。
1955年4月14日,為了更好治理洪澤湖,安徽的盱眙縣和泗洪縣劃歸江蘇,作為交換,江蘇的蕭縣和碭山縣劃給安徽。
1966年1月,安徽省人民委員會中斷。196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恢復辦公。
1983年,安徽實行市管縣體制,設立合肥、蚌埠、安慶、淮南、蕪湖、馬鞍山、淮北、銅陵8個地級市。
1987年-2000年,增設黃山、滁州、阜陽、宿州、六安、巢湖、亳州市、池州、宣城9個地級市。
2011年8月,撤銷地級巢湖市。設立縣級巢湖市,原地級巢湖市所轄的一區四縣分別劃歸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管轄。
2015年10月12日、12月3日,國務院分兩次批覆同意安徽省銅陵、安慶、六安、淮南四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
行政區劃
主詞條:安徽省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安徽省共有16個省轄市(地級市),7個縣級市,54個縣,44個市轄區,249個街道辦事處,1239個鄉鎮【其中968個鎮,271個鄉(7個回族鄉,1個回族滿族鄉,1個畲族鄉)】。 省政府駐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行政區 | 車牌 | 下轄行政區 |
合肥 | 皖A | 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肥東縣、肥西縣、長豐縣、廬江縣、巢湖市 |
蕪湖 | 皖B | 鏡湖區、弋江區、鳩江區、三山區、無為縣、蕪湖縣、繁昌縣、南陵縣 |
蚌埠 | 皖C | 龍子湖區、蚌山區、禹會區、淮上區、五河縣、固鎮縣、懷遠縣 |
淮南 | 皖D | 大通區、田家庵區、謝家集區、八公山區、潘集區、鳳台縣、壽縣 |
馬鞍山 | 皖E | 花山區、雨山區、博望區、含山縣、和縣、當塗縣 |
淮北 | 皖F | 相山區、杜集區、烈山區、濉溪縣 |
銅陵 | 皖G | 銅官區、郊區、義安區、樅陽縣 |
安慶 | 皖H | 迎江區、大觀區、宜秀區、桐城市、潛山市、懷寧縣、太湖縣、宿松縣、望江縣、岳西縣 |
黃山 | 皖J | 屯溪區、黃山區、徽州區、歙縣、休寧縣、黟縣、祁門縣 |
阜陽 | 皖K | 潁州區、潁泉區、潁東區、潁上縣、界首市、臨泉縣、阜南縣、太和縣 |
宿州 | 皖L | 埇橋區、蕭縣、碭山縣、靈璧縣、泗縣 |
滁州 | 皖M | 琅琊區、南譙區、天長市、明光市、全椒縣、來安縣、鳳陽縣、定遠縣 |
六安 | 皖N | 金安區、裕安區、葉集區、霍邱縣、霍山縣、金寨縣、舒城縣 |
宣城 | 皖P | 宣州區、郎溪縣、廣德縣、寧國市、涇縣、績溪縣、旌德縣 |
池州 | 皖R | 貴池區、青陽縣、石台縣、東至縣 |
亳州 | 皖S | 譙城區、蒙城縣、渦陽縣、利辛縣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安徽地處中國華東地區,經濟上屬於中國東部經濟 區。地理位置東經114°54′-119°37′,北緯29°41′-34°38′。地處長江、淮河中下游,長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東、沿江通海,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鄰江西,北靠山東,東西寬450千米,南北長570千米。轄境面積14.01萬平方千米,土地面積13.94萬平方千米,占全國的1.45%,居第22位。
地形地貌
安徽省平原、台地(崗地)、丘陵、山地等類型齊全,可將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區、江淮台地丘陵區、皖西丘陵山地區、沿江平原區、皖南丘陵山地五個地貌區,分別占全省面積的30.48%、17.56%、9.99%、24.91%和16.70%。安徽有天目-白際、黃山和九華山,三大山脈之間為新安江、水陽江、青弋江谷地,地勢由山地核心向谷地漸次下降,分別由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組成層狀地貌格局。山地多呈北東向和近東西向展布,其中最高峰為黃山蓮花峰海拔1873米。山間大小盆地鑲嵌其間,其中以休歙盆地為最大。
氣候
安徽省在氣候上屬暖溫帶與亞熱帶的過渡地區。在淮河以北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淮河以南屬亞熱濕潤季風氣候。其主要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暖多變,夏雨集中,秋高氣爽,冬季寒冷。安徽又地處中緯度地帶,隨季風的遞轉,降水發生明顯季節變化,是季風氣候明顯的區域之一。
春秋兩季為由冬轉夏,和由夏轉冬的過渡時期。全年無霜期200-250天,10℃活動積溫在4600-5300℃左右。年平均氣溫為14-17℃,1月平均氣溫零下1-4℃,7月平均氣溫28-29℃。全年平均降水量在773-1670毫米,有南多北少,山區多、平原丘陵少的特點,夏季降水豐沛,占年降水量的40%~60%。
水文
安徽省共有河流2000多條,河流除南部新安江水系屬錢塘江流域外,其餘均屬長江、淮河流域。長江自江西省湖口進入安徽省境內至和縣烏江後流入江蘇省境內,由西南向東北斜貫安徽南部,在省境內416千米,屬長江下游,流域面積6.6萬平方千米。長江流經安徽境內400千米,淮河流經省內430千米,新安江流經省內242千米。
安徽省共有湖泊580多個,總面積為1750平方千米,其大型12個、中型37個,湖泊主要分布於長江、淮河沿岸,湖泊面積為1250平方千米,占全省湖泊總面積的72.1%。淮河流域有八里河、城西湖、城東湖、焦崗湖、瓦埠湖、高塘湖、花園湖、女山湖、七里湖、沂湖、洋湖等11個湖泊,長江流域有巢湖、南漪湖、華陽河湖泊群、武昌湖、菜子湖、白盪湖、陳瑤湖、升金湖、黃陂湖、石臼湖等10個湖泊。其中巢湖面積770平方千米,為安徽省最大的湖泊,全國第五大淡水湖。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截至2012年,全省維管束植物3200多種,分屬205科,1006屬,約占全國維管束植物科的60.3%、屬的31.7%、種的11.7%。其中蕨類植物34科、71屬、240種,種子植物171科、938屬。種子植物中裸子植物7科、17屬、21種,被子植物164科、921屬、2900餘種,約占全國種子植物科的51.4%、屬的31.8%、種的12.2%。皖南丘陵山區中保存了豐富的古老科、屬、種孑遺植物。
動物資源
安徽省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截至2012年,有高等植物4245種,占全國種數的14.2%,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6種,二級保護植物25種。脊椎動物44目121科742種,占全國種數的14.1%,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21種、二級保護的70種,世界特有的野生動物揚子鱷和白鰭豚就產在安徽中部的長江流域。
礦產資源
安徽省礦產種類較全,截至2011年,全省已發現的礦種為158種(含亞礦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126種(含普通建築石料礦種),其中能源礦種6種,金屬礦種22種,非金屬礦種96種,水氣礦產2種,探明儲量的67種,煤、鐵、銅、硫、磷、明礬、石灰岩等38種礦產儲量居全國前10位。現已探明煤炭儲量250億噸,鐵礦儲量29.9億噸,銅礦儲量384.9萬噸,硫鐵礦儲量5.64億噸,分別居全國第7位、第5位、第5位和第2位。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8年底,全省戶籍人口7082.9萬人,比上年增加23.7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32.65%,比上年提高1.59個百分點。常住人口6323.6萬人,增加68.8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4.69%,提高1.2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12.41‰,比上年下降1.66個千分點;死亡率5.96‰,上升0.06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6.45‰,下降1.72個千分點。
民族
安徽省屬少數民族散居省份,55個少數民族成分俱全,其中回族、滿族、畲族為我省世居少數民族,現有少數民族人口約50萬人。其中,回族人口較多,約占全省少數民族總人口的93%,居全國第9位。少數民族人口呈“大分散、小聚居”狀分布,沿淮淮北相對集中,沿江江南少而分散,各市、縣(市、區)均有少數民族。
政治
現任領導
現任安徽黨政領導一覽(截止2019年1月) | ||
中國共產黨安徽省委員會 | 書記 | 李錦斌 |
副書記 | 李國英、信長星 | |
省委常委 | 鄧向陽、陶明倫、劉惠、劉莉、孫雲飛、姚玉舟、虞愛華、宋國權、丁向群 、楊征 | |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主任 | 李錦斌 |
副主任 | 沈素琍、謝廣祥、劉明波、李明、沈強、李平 | |
秘書長 | 朱讀穩 | |
安徽省人民政府 | 省長 | 李國英 |
副省長 | 鄧向陽、何樹山、王翠鳳、李建中、張曙光、楊光榮、周喜安 | |
秘書長 | 白金明 |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安徽省委員會 | 主席 | 張昌爾 |
副主席 | 夏濤、李修松、牛立文、肖超英、韓軍、孫麗芳、鄭宏、李和平、鄭永飛 | |
秘書長 | 車敦安 | |
【說明】:以上資料來源於中國經濟網安徽黨政領導人物庫。 |
對外交往
截至2017年9月,安徽與美國馬里蘭州、韓國江原道、白俄羅斯布列斯特州締結為姐妹省州、友好省道、友好省州,安徽省友城關係總數達78對,同時與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多種聯繫,與外國150多個科研院所、產品研發和培訓機構、各類學校等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合作,與外國70多個友好組織建立了交往關係,與東南亞、美洲、歐洲、大洋洲的近200個華僑華人社團組織及500多位僑界知名人士建立了聯繫。
美國 | 馬里蘭州 | 友好省州 | 1980.06.10 |
德國 | 下薩克森州 | 友好省州 | 1984.09.06 |
法國 | 弗朗什-孔泰大區 | 友好省區 | 1987.05.18 |
日本 | 高知縣 | 友好省縣 | 1994.11.08 |
波蘭 | 下西里西亞省 | 友好省際 | 1997.06.08 |
葉門 | 哈達拉毛省 | 友好省際 | 1998.02.17 |
澳大利亞 | 北領地大區 | 友好省區 | 2000.10.23 |
南非 | 林波波省 | 友好省際 | 2000.10.31 |
比利時 | 瓦隆布拉邦省 | 友好省際 | 2002.05.09 |
埃及 | 達卡利亞省 | 友好省際 | 2003.09.02 |
菲律賓 | 新怡詩夏省 | 友好省際 | 2003.09.10 |
瑞典 | 西哥特蘭省 | 友好省際 | 2005.09.28 |
阿根廷 | 拉潘帕省 | 友好省際 | 2006.06.20 |
捷克 | 烏斯季州 | 友好省際 | 2010.07.19 |
俄羅斯 | 下諾夫哥羅德州 | 友好省際 | 2014.07.25 |
墨西哥 | 尤卡坦州 | 友好省際 | 2014.10.13 |
韓國 | 江原道 | 友好省際 | 2015.09.14 |
匈牙利 | 索爾諾克州 | 友好省際 | 2017.06.12 |
白俄羅斯 | 布列斯特州 | 友好省州 | 2017.09.13 |
英國 | 德比郡 | 友好省郡 | 2017.11.09 |
經濟
綜述
安徽是中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能源、原材料和加工製造業基地,汽車、機械、家電、化工、電子、農產品加工等行業在全國占有重要位置。
2018年,初步核算,全年生產總值(GDP)30006.8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0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638.01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13842.09億元,增長8.5%;第三產業增加值13526.72億元,增長8.6%。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9.6:47.5:42.9調整為8.8:46.1:45.1,其中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38.9%,服務業增加值占比與全國差距由上年的9個百分點縮小到7.1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68484元/人,比上年增加6654元/人。人均GDP47712元(折合7210美元),比上年增加4311元 。第一產業
2018年,全年糧食種植面積7316.3千公頃,比上年減少5.5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520.2千公頃,增加1.9千公頃。棉花種植面積86.3千公頃,減少1.8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652.2千公頃,增加24千公頃。稻漁綜合種養面積160萬畝,增長77.8%。淨增“三品一標”農產品1114個。
全年糧食產量4007.3萬噸,比上年減產12.5萬噸,下降0.3%。其中,夏糧1607.5萬噸,減產37.2萬噸,下降2.3%;秋糧2287.1萬噸,增產38.5萬噸,增長1.7%。油料產量158萬噸,增長2.2%。棉花產量8.9萬噸,增長2.9% 。
2018年末全省生豬存欄1356.3萬頭,比上年下降4.3%;全年生豬出欄2837.4萬頭,增長0.3%。肉類總產量421.7萬噸,增長1.6%,其中豬牛羊肉產量269.7萬噸,增長0.9%。禽蛋產量158.3萬噸,增長2.3%。牛奶產量30.8萬噸,增長3.2%。
2018年末全省農業機械總動力6542.7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6%。農用拖拉機231.1萬台,減少0.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311.1萬噸,下降2.4%。農村用電量180.8億千瓦時,增長5.5%。有效灌溉面積4543.4千公頃,新增40.7千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54.8千公頃 。
第二產業
截至2018年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421戶,比上年減少1028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3%,增速居全國第4、中部第1位,創近4年新高。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7.2%,股份制企業增長8.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12.3%。分門類看,採礦業增長0.8%,製造業增長9.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3.9%。
規模以上工業中,40個工業大類行業有32個增加值保持增長。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28.8%,醫藥製造業增長17%,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5.7%,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4%,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3.4%,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12.1%,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10.4%,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7%,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6.8%,汽車製造業增長6%。工業結構持續最佳化,全年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2%,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2.6%;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6.1%,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29.5%,2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工業總產值增長16.6%。
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的主要產品產量中,原煤下降2.3%,發電量增長9.1%,粗鋼、鋼材分別增長6.7%和7.2%,水泥增長1.8%,彩色電視機增長47.7%,家用洗衣機、家用電冰櫃、房間空調器分別增長2.7%、7.2%和3.2%,汽車下降14.4%。新產品中,新能源汽車增長1倍,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下降34.5%,鋰電池增長27.5%,工業機器人增長18.3%,光纖下降25.6%。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448.2億元,增長27.8%,增速為近7年新高。其中,國有企業下降4.7%,股份制企業增長32.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2.6%;中小企業增長34.4%;民營企業增長28.8%。降成本取得實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85.6元,比上年減少0.6元,為近9年最低水平。
2018年末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3980家,比上年增加764家。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6758.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537.1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15894.5萬平方米,增加913.2萬平方米 。
第三產業
2018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100.1億元,比上年增長11.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4%。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731.8億元,增長11.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368.2億元,增長12.9%。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10778.1億元,增長11.5%;餐飲收入1322億元,增長11.8%。全省納入統計的786家開展網路零售業務的限額以上企業,實現網上零售額492.2億元,增長36.1%。
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吃、穿、用類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分別增長13.9%、8.7%和11.1%,糧油類增長6.8%,肉禽蛋類增長14.3%,服裝類增長9.5%,日用品類增長12%,中西藥品類增長13.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2.5%,家具類增長7.3%,通訊器材類增長29.5%,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5.3%,汽車類增長5.9%,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7.5% 。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8年末,全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30.7萬人,比上年增長1.01%。科研機構6018個,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辦機構1390個。從事研發活動人員24.4萬人。全年用於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630億元,增長11.5%;相當於全省生產總值的2.1%。
全省有國家大科學工程5個;有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26個,省重點實驗室152個;有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21家,其中國家級39家。有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個,其中國家級6個。有高新技術企業5403家,其中當年新認定1432家。
全年登記科技成果8213項,其中登記各類財政資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888項。我省科技獎科技成果有:城域量子通信組網技術、面向語音語言新一代人工智慧關鍵技術及開放創新平台、分散式光纖應變測試技術及套用、智慧型化移動微創裝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空天探測光電圖像精細處理技術及套用等。全年受理申請專利207428件、增長17.9%,授權專利79747件、增長36.9%。年末全省有效發明專利61475件。全年輸出技術契約成交額321.31億元,增長28.7%;吸納技術契約成交額354.49億元,增長31%。
2018年末全省有獲得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1293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26個;有產品質量、體系認證機構26個(包含在皖分部、分公司),累計完成強制性產品認證的企業1678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210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446萬台(件)。截至2018年末,累計制定國際標準15項、國家標準2176項,制定、修訂地方標準2379項。有國家地理標誌產品78個、安徽名牌產品1892個。
教育事業
主詞條:安徽教育
截至2018年末,全省有研究生培養單位21個,在學研究生63464人。普通高校110所,普通本專科在校生113.9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2.2%。各類中等職業教育(不含技工學校)344所,在校生75.3萬人。普通高中661所,在校生107.5萬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1.7%。國中2833所,在校生209.2萬人,國中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99.56%。國小7908所,在校生456.8萬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99.98% 。
行政區 | 名單 |
合肥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安徽醫科大學、安徽中醫藥大學、安徽建築大學、合肥師範學院、合肥學院、巢湖學院、安徽新華學院、安徽三聯學院、安徽外國語學院、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安徽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安徽大學江淮學院、安徽建築大學城市建設學院、安徽農業大學經濟技術學院、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肥校區、北京外國語大學合肥校區、天津大學合肥校區 |
蕪湖 | 安徽師範大學、安徽工程大學、皖南醫學院、安徽信息工程學院、安徽師範大學皖江學院 |
蚌埠 | 安徽財經大學、蚌埠醫學院、蚌埠學院、安徽財經大學商學院、安徽科技學院龍湖校區 |
馬鞍山 | 安徽工業大學、安徽工業大學工商學院、河海大學文天學院 |
淮北 | 淮北師範大學、淮北師範大學信息學院 |
阜陽 | 阜陽師範學院、阜陽師範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
淮南 | 安徽理工大學、淮南師範學院 |
滁州 | 滁州學院、安徽科技學院 |
安慶 | 安慶師範大學 |
宿州 | 宿州學院 |
黃山 | 黃山學院 |
池州 | 池州學院 |
銅陵 | 銅陵學院 |
六安 | 皖西學院 |
宣城 | 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 |
亳州 | 亳州學院 |
行政區 | 名單 |
合肥 | 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安徽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安徽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安徽藝術職業學院、安徽財貿職業學院、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安徽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安徽糧食工程職業學院、安徽公安職業學院、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安徽工商職業學院、安徽中澳科技職業學院、合肥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安徽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安徽廣播影視職業技術學院、合肥通用職業技術學院、合肥職業技術學院、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徽商職業學院、安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安徽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院、安徽審計職業學院、安徽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安徽涉外經濟職業學院、萬博科技職業學院、合肥財經職業學院、合肥經濟技術職業學院、合肥信息技術職業學院、合肥濱湖職業技術學院、安徽綠海商務職業學院、合肥共達職業技術學院、安徽長江職業學院、合肥科技職業學院 |
蕪湖 |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安徽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安徽揚子職業技術學院 |
阜陽 | 阜陽職業技術學院、阜陽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阜陽科技職業學院、安徽旅遊職業學院 |
淮南 | 淮南聯合大學、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安徽現代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
安慶 | 安慶職業技術學院、安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桐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安徽黃梅戲藝術職業學院 |
六安 | 六安職業技術學院、皖西衛生職業學院、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 |
馬鞍山 | 馬鞍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 |
宿州 | 宿州職業技術學院、皖北衛生職業學院 |
淮北 | 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安徽礦業職業技術學院 |
蚌埠 | 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蚌埠經濟技術職業學院 |
滁州 |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滁州城市職業學院 |
銅陵 | 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安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池州 | 池州職業技術學院、安徽衛生健康職業學院 |
亳州 | 亳州職業技術學院 |
宣城 | 宣城職業技術學院 |
黃山 | 黃山職業技術學院 |
行政區 | 名單 |
合肥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國防科技大學合肥校區 |
蚌埠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蚌埠校區、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蚌埠校區、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事交通學院蚌埠校區、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士官學校 |
文化事業
2018年末,全省擁有文化館123個,公共圖書館124個,博物館196個(含民營博物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438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0處、合併國保項目2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08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2項,省級名錄478項。年末全省廣播電視台79座。中波發射台和轉播台25座,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84%。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82%。有線電視用戶792.65萬戶。全年出版報紙98種,總印數7.18億份;期刊(雜誌)180種,總印數0.43億冊;圖書10059種,總印數3.22億冊。有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124個,館藏檔案資料3001.48萬卷(件、冊),庫館總建築面積46.96萬平方米。
醫療衛生
截至2018年末,全省有醫療衛生機構24926個,其中醫院1140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3076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605個、其他衛生機構105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衛生院136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891個,村衛生室15317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20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5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20個,衛生監督所(中心)112個。全省衛生技術人員33.4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2.7萬人,註冊護士15萬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3.8萬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32.9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31.2萬張。全年醫療衛生機構共診療3億人次 。
體育事業
2018年,全年在國際國內重大比賽中,安徽省運動健兒共獲得47枚金牌、45枚銀牌、67枚銅牌。全年共舉辦百人以上的民眾體育健身活動3127次,參加活動總人數361萬人次。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約為1.51平方米。
全年體育彩票銷售97.27億元 。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末,全省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人數為1141.5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505.53萬人,全年為14.9萬名失業人員發放了不同期限的失業保險金。全省參加工傷、生育保險人數分別為601.82萬人和586.3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487.76萬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業人口4653萬人,參合率為104%。
2018年末,42.7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80.6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供養37.7萬人。全年民政部門直接救助286.7萬人次,資助參加基本醫療保險403.9萬人次 。
交通運輸
綜述
2018年,全年旅客運輸量6.4億人,比上年下降8.3%;貨物運輸量40.7億噸,增長0.8%。旅客運輸周轉量1206.2億人公里,增長0.8%;貨物運輸周轉量11783.7億噸公里,增長3.2%。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5.1億噸,下降0.2%。全省民航機場旅客吞吐量1360萬人次,增長19.1%,其中合肥新橋機場旅客吞吐量1111.1萬人次,增長21.5% 。公路
截至2016年底,安徽省有高速35條,國道8條。全省公路總里程達19.8萬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通車裡程4543千米,一級公路達2623千米。高速 | 京台高速 | 徐明高速 | 黃祁高速 | 黃塔桃高速 | 徽杭高速 | 寧黃高速 |
寧宣高速 | 安景高速 | 高界公路 | 沿江高速 | 宣廣高速 | 六潛高速 | |
廬銅高速 | 銅黃高速 | 合寧高速 | 合巢蕪高速 | 寧淮高速 | 合安高速 | |
蕪宣高速 | 馬蕪高速 | 六武高速 | 蚌淮高速 | 合六葉高速 | 合蚌高速 | |
阜周高速 | 阜新高速 | 蚌寧高速 | 合淮阜高速 | 周六高速 | 界阜蚌高速 | |
連霍高速 | 滁馬巢高速 | 亳阜高速 | 濟祁高速 | 宿登高速 | 宿揚高速 | |
明巢高速 | 合阜高速 | 徐蚌高速 | ||||
國道 | G104 | G105 | G106 | G205 | G206 | G220 |
G233 | G235 | G236 | G237 | G310 | G311 | |
G312 | G318 | G328 | G329 | G330 | G343 | |
G344 | G345 | G346 | G347 | G529 | G530 |
鐵路
安徽有皖北城際、皖江城際兩大鐵路網,截至2017年10月,全省高速鐵路運營里程達到1403千米,普通鐵路網總里程達到2820千米。 正在建設的高鐵線路:商合杭高鐵、鄭合客運專線、合青高鐵、合安九客運專線。電氣化改造線路:蕪湖至杭州鐵路、皖贛鐵路、寧蕪銅鐵路、符夾鐵路。
高速鐵路 | 京滬高鐵 | 鄭徐高鐵 | 合福高鐵 | 合寧客運專線 |
合武客運專線 | 寧安客運專線 | 商合杭高鐵 | 鄭合客運專線 | |
鄭阜高鐵 | 蕭淮客運聯絡線 | 合安九客運專線 | 合青高鐵 | |
普速鐵路 | 隴海線 | 京九線 | 青阜線 | 阜淮線 |
宣杭線 | 淮南線 | 京滬線 | 阜六鐵路 | |
皖贛線 | 寧西線 | 寧銅線 | 滬漢蓉鐵路 | |
符夾鐵路 | 銅九鐵路 | 合九鐵路 | 宿淮鐵路 |
水運
安徽水運條件優越,長江、淮河、新安江三大川流橫貫省境。全省水域面積廣闊,大小河流有300多條,總長度約1.5萬多千米,通聯全省81%的市、縣,能與9個省市相通。擁有6000多千米內河航道,共有一二類口岸11個、港口16個,其中長江黃金水道400多千米,沿岸的銅陵港、蕪湖港、馬鞍山港都是萬噸級天然良港。2016年,初步統計全省擁有生產用碼頭泊位數1148個,泊位碼頭長度82437米,其中10000噸級及以上泊位數17個。
航空
截至2017年6月,安徽共分布有5個已通航民用機場,分別如下。
軌道交通
截至2018年末,安徽省有一個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為合肥軌道交通,該系統運營線路共有2條:1號線、2號線,運營線路總長52.38千米,運營車站47座。
名稱 | 備註 |
合肥軌道交通 | 已運營(通車時間:2016年12月26日) |
地方文化
綜述
在繁昌縣人字洞發現距今約250萬年前人類活動遺址。在和縣龍潭洞發掘的三四十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和縣猿人”遺址,表明遠古時期已有人類生息繁衍在安徽這塊土地上。
在東至縣發掘了有著安徽“周口店”之稱的距今40萬年年前的華龍洞,在蚌埠發現了距今約7000年雙墩遺址,是淮河中游地區已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是淮河流域早期文明有力證據。安徽及相鄰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約有上千處。
安徽文化主要由淮河文化、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廬州文化等組成。
分類 | 簡介 |
淮河文化 | 淮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根據考古發現,早在舊石器時代,淮河流域就有人類活動。已經發現的遠古時代的文化遺址,就達100多處。 |
新安文化 | 新安文化,隋朝設立新安郡,明代為徽州府,明清之際經濟文化發達,因而產生徽學。 |
皖江文化 | 皖江文化,是以潛山為中心的古皖文化,是江淮文化的發祥地,包含以張英、張廷玉、陳獨秀為代表的政治文化;以京劇、黃梅戲徽劇為代表的戲劇文化;以李公麟、鄧石如為代表的書畫文化;以敬敷書院、省立安徽大學、發達的基礎教育為代表的教育文化;以禪宗二祖、三祖為代表的宗教文化、科技文化、旅遊文化、桐城派文化、新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等。 |
廬州文化 | 以廬州為代表的廬州文化,在人類歷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孕育出廬劇等優秀戲曲。 |
類別 | 項目名稱 | |||
民間文學 | 鞭打蘆花的傳說 | 孔雀東南飛傳說 | 六尺巷傳說 | 老子故事的傳說 |
桐城歌 | 徽州楹聯匾額 | 徽州民謠 | 塗山大禹傳說 | |
皇藏峪的傳說 | 梁山伯與祝英台傳說 | 白牡丹的傳說 | 捻軍歌謠 | |
民間音樂 | 碭山嗩吶 | 五河民歌 | 皖西大別山民歌 | 壽州鑼鼓 |
鳳陽民歌 | 金寨古碑絲弦鑼鼓 | 繁昌民歌 | 銅陵牛歌 | |
淮河鑼鼓 | 貴池民歌 | 石台唱曲 | 九華山佛教音樂 | |
謝郢鑼鼓 | 潛山彈腔 | 徽州民歌 | 齊雲山道教音樂 | |
民間舞蹈 | 棒鼓舞 | 衛調花鼓 | 臨北獅子舞 | 祁門儺舞 |
旱船舞 | 火老虎 | 秧歌燈 | 東至花燈 | |
太和獅子燈 | 肘歌抬歌 | 竹馬燈 | 黎陽仗鼓 | |
雲舞 | 十獸燈 | 無為魚燈 | 板凳龍 | |
戲曲 | 黃梅戲 | 廬劇 | 徽劇 | 泗州戲 |
皮影戲 | 亳州二夾弦 | 推劇 | 南陵目連戲 | |
淮北梆子戲 | 墜子戲 | 含弓戲 | 皖南花鼓戲 | |
曲子戲 | 洪山戲 | 文南詞 | 石台目連戲 | |
白曲 | 淮北花鼓戲 | 嗨子戲 | 雞公調 | |
靈璧琴書 | 門歌 | 鑼鼓書 | 淮北大鼓 | |
扁擔戲 | 清音 | 漁鼓道情 | 梨簧戲 | |
雜技與競技 | 華佗五禽戲 | 晰揚掌 | 埇橋馬戲 | 葉村疊羅漢 |
民間美術 | 吳山鐵字 | 火筆畫 | 蕭縣剪紙 | 望江挑花 |
蕭縣石刻 | 靈璧鍾馗畫 | 鳳畫 | 青陽農民畫 | |
皖南木雕 | 蕭縣農民畫 | 徽派版畫 | 徽州篆刻 | |
傳統手工技藝 | 淮河柳編工藝 | 宿州樂石硯製作技藝 | 豆腐傳統製作技藝 | 舒席製作技藝 |
大救駕製作工藝 | 紫金硯製作技藝 | 太平府銅壺技藝 | 石台油坊榨制技藝 | |
臨泉毛筆製作工藝 | 傳統加工紙製作技藝 | 無為剔墨紗燈技藝 | 徽墨製作技藝 | |
博望打鐵工藝 | 桑皮紙製作技藝 | 徽州漆器製作技藝 | 徽州建築技藝 | |
五城米酒製作工藝 | 徽派盆景技藝 | 滁菊製作技藝 | 安徽茶葉 | |
傳統醫藥 | 新安醫學 | 西園喉科 | ||
民俗 | 花車轉閣 | 洋蛇燈 | 走太平 | 霸王祠三月三廟會 |
琅琊山初九廟會 | 塗山禹王廟會 | 九華山廟會 | 跳五猖 | |
安苗節 | 界首苗湖書會 | 徽菜 | 程大位珠算法 | |
天長孝文化 | 徽州祠祭 | 軒轅車會 | 九曲黃河陣 |
戲曲
安徽被稱為中國戲曲之鄉,安徽戲劇表演藝術歷史悠久,品種較多,名家迭出。地方戲種現存30餘種,影響較大的有黃梅戲、徽劇、廬劇、泗州戲、墜子戲、花鼓燈等。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徽劇是京劇的主要源流之一,池州的儺戲號稱“戲劇活化石”,淮河兩岸流行的花鼓燈被譽為“東方芭蕾”。
文學
安徽古代代表文學是徽文化 、新安理學、道教文化、理學、桐城派、建安文學,桐城派文論體系和古文運動的形成,始於方苞,經劉大櫆、姚鼐而發展成為一個聲勢顯赫的文學流派。新安理學是中國思想史上曾起過重大影響的學派,其奠基人程顥、程頤及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均在安徽新安江畔。朱熹亦自稱“新安朱熹”。理學的奠基人洛陽程顥、程頤和集大成婺源朱熹的祖籍均在安徽歙縣篁墩,故譽為“程朱闕里”。
美術
安徽歷史上有新安畫派、龍城畫派,版畫流派有蕪湖鐵畫、徽派版畫等。新安畫派畫派先驅程家燧、李永昌、李流芳,鼎盛時期主要成員有方式玉、王尊素、吳山濤、王家珍、戴本孝、吳龍、吳田標、雪莊等,新安畫派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方言
主詞條:安徽方言
類別 | 分布 |
徽語 | 皖南徽語徽語是現代漢語中新近被確定的十大方言區之一(也有專家認為是吳語的分支)。皖南徽語主要指舊徽州府及部分毗鄰地區的方言。歙縣、績溪、旌德、屯溪、休寧、黟縣、祁門、寧國(南鴻門鄉等地)、東至縣(東南部木塔一帶)、石台縣(占大區)等地的方言。 |
吳語 | 吳語是現代漢語的十大方言之一。安徽省的吳語主要分布在黃山山脈以北和以東的14個縣市範圍內。其中太平縣、涇縣、石台縣、銅陵、繁昌、南陵、蕪湖縣等地吳語的通用面較廣。 |
贛語 | 安徽省的贛語主要指通用於皖西南大別山南麓和沿江兩岸的安慶市、岳西、潛山、太湖、宿松、望江、懷寧、東至縣、貴池市西部及東南角等8個市縣的方言。當地人傳說,他們的祖先大概是在明初由江西的“瓦西壩”成批遷徙此地定居的。 |
江淮官話 | 安徽省的江淮官話區,包括長江以南的池州、銅陵、蕪湖、宣城、馬鞍山等11個市縣,和淮河以北的懷遠縣,江淮之間的合肥(除長豐縣北部)、滁州(除明光部分地區、鳳陽縣)、六安市(除霍邱、壽縣北部、金寨縣西北部)、淮南(限東部九龍崗、上窯、洛河等地)、安慶(除望江縣、懷寧縣等贛語地區)等縣市。 |
中原官話 | 安徽省淮河以北的淮北、宿州、阜陽、亳州和沿淮以南的鳳陽縣、蚌埠(不含懷遠縣南部)、淮南(不含東部九龍崗、上窯、洛河等地區)、壽縣(北部)、霍邱、金寨縣(西北部)、長豐縣(北部)等市縣的話,均屬中原官話。 |
風景名勝
綜述
截至2017年11月,安徽擁有1處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2處世界文化遺產,2處世界地質公園,5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歙縣、壽縣、亳州、安慶、績溪),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家國家濕地公園,12處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黃山、九華山、天柱山、琅琊山、齊雲山、采石磯、巢湖、花山謎窟、太極洞、花亭湖),11處國家地質公園,11家5A級景區,184家4A級景區,30個國家級森林公園,13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08處省保單位,3161處市縣保單位。
合肥的三國勝跡 | 宿州的楚風漢韻 |
蕪湖的濱江湖影 | 淮南的八公山 |
安慶的皖江文化 | 阜陽的淮河生態 |
蚌埠的淮畔明珠 | 滁州的山水名亭 |
黃山的名山古城 | 六安的革命紅區 |
馬鞍山的江水詩城 | 淮北的隋唐山水 |
宣城的名村古鎮 | 池州的佛教聖地 |
銅陵的銅都風光 | 亳州的曹操故里 |
安徽山多秀麗,且負盛名,其中有黃山市的黃山、齊雲山,合肥的大蜀山、宣城的敬亭山、柏梘山,池州的九華山,淮南的八公山,蕪湖的赭山、丫山、馬仁奇峰,滁州的琅琊山、皇甫山、韭山,宿州的皇藏峪、突山,安慶的天柱山、小孤山,銅陵的浮山,六安的萬佛山、大別山天堂寨,淮北的相山、龍脊山等。
安徽的水兼江河湖,中國第一大河——長江橫穿東西,江面遼闊。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及被稱為東方日內瓦湖——太平湖,皖北第一大湖泊——龍子湖。宿州的黃河故道是安徽的濕地旅遊資源。安徽的名泉極多,有江南第一泉——聖泉、天下第七泉——白乳泉。安徽主要古道有徽杭古道、旌歙古道、徽安古道、徽開古道、徽饒古道、徽青古道。
世界遺產(3處) | 黃山、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大運河(通濟渠-新汴河) |
非物質文化遺產(17項) | 當塗民歌、巢湖民歌、花鼓燈、肘閣抬閣、桐城歌、大別山民歌、徽州民歌、齊雲山道場音樂、鳳陽民歌、碭山嗩吶、無為魚燈、花鼓戲、淮北梆子戲、豆腐傳統製作技藝、孔雀東南飛傳說、老子傳說、靈璧菠林喇叭 |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2處) | 黃山、九華山、天柱山、琅琊山、齊雲山、采石磯、巢湖、花山謎窟、太極洞、花亭湖、龍川、齊山—平天湖 |
主要景區
所在地 | 景區 |
合肥 | 三河古鎮 |
黃山 | 黃山風景區、古徽州文化旅遊區、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
蕪湖 | 蕪湖方特旅遊區 |
池州 | 九華山風景區 |
宣城 | 績溪龍川景區 |
六安 | 天堂寨風景區、萬佛湖風景區 |
安慶 | 天柱山風景區 |
阜陽 | 八里河風景區 |
江畔淮東、秀美滁州 | 西遞宏村 | 天柱山 |
蚌埠龍子湖風景 | 徽風皖韻、靈秀江淮 | 合肥包公園 |
中華藥都 養生亳州 天下道源 人文名城 | 天井湖景區風光 | 采石磯風景區 |
所在地 | 旅遊景點 |
合肥 | 合肥城隍廟、逍遙津、周瑜墓、三國遺址公園、大蜀山、鶴翔湖、天鵝湖、翡翠湖、南艷湖、少荃湖、岱山湖、雙鳳湖、方興湖、瓦蚌湖、北雁湖、王咀湖、巢湖風景名勝區、徽園、包公園、包氏宗祠、袁術古堆墓、合肥大劇院、安徽博物院、六家畈古民居、歐洲風情街、吳復墓石雕群、三河古鎮、李鴻章故居、安徽名人館、清風閣、瑤崗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大陳墩遺址、劉銘傳故居、李鴻章享堂、渡江戰役紀念館、孫立人故居、合肥市野生動物園、紫蓬山國家森林公園、岱山湖旅遊度假區、豐樂生態園、壩上街、淮河路步行街、三孝口、四牌樓、三里庵、小東門、百花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園、五里井、三里街 |
滁州 | 琅琊山風景區、醉翁亭、高郵湖旅遊度假區、高郵湖、明皇陵、吳敬梓紀念館、狼巷迷谷、滁州西澗、清流河、女山湖、碧雲湖、豐樂亭、清流關、白鷺島、皇甫山、滁州長城影視基地、韭山洞、小崗村 |
六安 | 天堂寨、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萬佛湖、大別山莊、橫排頭、銅鑼寨、皖西大裂谷、佛子嶺 |
黃山 | 黃山、齊雲山、西遞宏村、屯溪老街、花山迷窟、徽州古城、潛口、唐模、呈坎、棠樾、新安江山水畫廊、南屏、盧村、白際鄉、湯口鎮、關麓、塔川、漁梁村、太平湖、翡翠谷、牯牛降風景區、芙蓉谷景區、打鼓嶺、雄村景區、新安江濱水旅遊區、潛口民宅博物館、豐樂湖、賽金花故居、東黃山旅遊度假區、宋代瓷窯遺址、九龍峰、木坑竹海、徽州文化園、徽州大峽谷、三溪風景區、鳳凰源、黃山野生猴谷景區、許村、十八道彎、擱船尖、許國石坊、霞坑、協里、漁梁 |
馬鞍山 | 濮塘風景區、甄山寺、靈墟山、李白墓園、朱然陳列館、采石磯、太白樓、雨山 |
蕪湖 | 蕪湖方特、赭山風景區、天門山風景區、鏡湖公園、九蓮塘公園、蕪湖濱江公園、銀湖公園、馬仁奇峰、丫山花海石林、響水澗、蕪湖博物館、徽商博物館、雨耕山、王稼祥紀念園、廣濟寺、中山路步行街、鳩茲廣場、大浦鄉村世界 |
銅陵 | 天井湖、五松山、浮山、葛仙洞、銅陵鐘鳴、江南文化園、護國寺、雲崖寺、大士閣、五里亭、岱鰲山 |
宣城 | 敬亭山、謝朓樓、太極洞、桃花潭、江村、績溪龍川、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王稼祥故居、查濟古鎮、赤灘古鎮、三吳紀念館、障山大峽谷、石佛山、湖村(太極村)、黃田村、徽杭古道、皖南事變烈士陵園 |
池州 | 九華山、杏花村、升金湖、平天湖、牯牛降、南溪古寨、蓬萊仙洞、九子岩、九華天池、大王洞、九天仙寓景區、大曆山、東流古文化區、龍源旅遊度假村 |
安慶 | 天柱山、司空山、巨石山、菱湖風景區、獨秀園、麻塘湖、花亭湖、嬉子湖、龍眠山、大龍山、小孤山、白崖寨、鷂落坪、妙道山、浮山、六尺巷、陳獨秀紀念館、安徽中國黃梅戲博物館、五千年文博園 |
所在地 | 旅遊景點 |
宿州 | 皇藏峪、聖泉寺、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磬雲山國家地質公園、新汴河、龍泉湖、涉故台、垓下古戰場遺址、扶疏亭、車牛返、閔子騫祠、宿州三角洲公園、虞姬文化園、黃河故道濕地自然保護區、永堌古鎮、蕭國古城、王子云故居、中國古鞋博物館、漢墓群、白土古鎮、中國宿州白居易文化園、靈璧奇石文化園、蕭窯遺址、蕭縣城隍廟、蕭縣博物館、鳳山森林公園、費村、朱陳村、陶潛墓、林探花府、蘇邁墓、三仙台、宿州古城牆、梅山森林公園、宿州市植物園、天門寺、金寨文化遺址、虞姬墓、賽珍珠故居、白居易東林草堂遺址、雪楓公園、中國百孝文化園、突山風景區、郭莊知青園、宿州博物館 |
蚌埠 | 淮河文化廣場、珠園、淮畔觀柳、花鼓燈嘉年華、塗山、龍子湖、張公山、雙墩遺址、白乳泉、城西公園、谷陽城遺址公園、胡窪閘風景區、三叉河國家濕地公園、淮北西大門抗戰烈士陵園、許慎文化公園、伯牙墓、嚴氏墓、大鞏山、卞和洞、荊山、禾泉農莊、湖上升明月 |
阜陽 | 八里河風景區、潁州西湖、阜陽生態園、迪溝 |
淮北 | 相山森林公園、龍脊山、清龍寺、南湖、華家湖、臨渙古鎮 |
亳州 | 花戲樓、古井酒文化博物館、華祖庵、天靜宮、柘王宮、曹操公園、新四軍紀念館、鄭店子、萬佛塔、曹操地下運兵道、莊子祠、華祖庵、湯王陵、曹操宗族墓群、亳州市博物館 |
淮南 | 八公山、上窯山、舜耕山、壽縣古城、焦崗湖、龍湖公園、春申君陵園、新四軍紀念林、淮河民俗風情園、臥龍山 |
名優特產
主詞條:安徽菜、安徽茶葉
安徽飲食名目繁多,主要有徽州菜、廬州菜、沿江菜、沿淮菜等,安徽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徽州菜起源於歙縣,績溪的徽幫廚師將它發揚光大。徽菜素以重油、重色、重火功,色香味形俱全而盛行於世。徽菜在烹調方法上擅長燒、燉、蒸。沿江菜盛行於蕪湖、安慶及巢湖地區,它以烹調河鮮、家禽見長,主要由蚌埠、宿州、阜陽、淮北等地地方風味構成,菜品講究鹹中帶辣,湯汁味重色濃,並習慣用香菜佐味和配色。
小刀面(合肥) | 雞絲麵(宿州蕭縣) | 蝦子面(蕪湖) | 板面(阜陽太和) |
牛肉湯(淮南) | 煮乾絲(蕪湖、馬鞍山) | 乾扣面(亳州渦陽) | 燙麵(淮北) |
手擀麵(蚌埠) | 炒麵(安慶) | - | - |
合肥 | 合肥四大名點、來安花紅、巢湖銀魚、三河米餃、吳山貢鵝、合肥龍蝦、醉蟹、包公魚、蝦子面、白雲春毫茶、李鴻章雜燴、鳳尾三球、逍遙雞、熏素鴨、廬州烤鴨 |
蕪湖 | 傻子瓜子、煮乾絲、蝦籽面、無為板鴨、奎湖飄魚、鳩江腐乳、無為送灶粑粑、芥菜圓子、蕪湖蟹湯包、蕪湖刀魚、海螺沙煲、蕪湖臭乾、腰子餅、弋江羊肉、肉蒸飯、奎湖漂魚、蕪湖老鴨湯泡鍋巴 |
蚌埠 | 懷遠石榴、白蓮坡貢米、龍亢泡條饊子、河溜小豆餅、懷遠五岔燒全雞、芡河銀魚、沱湖螃蟹、固鎮花生、白老五炒貨、固鎮石雕茶壺、老任橋牛肉、湖溝燒餅 |
淮南 | 八公山豆腐、淮南牛肉湯、壽縣大救駕、顧橋陳醋、吊瓜子、田家庵老鴨湯、洛河豆餅、金錢餅 |
馬鞍山 | 采石磯茶乾、石臼湖螃蟹、含山紅瓜子、當塗龍蝦、當塗醬菜 |
安慶 | 胡玉美蠶豆醬、墨子酥、柏兆記、江毛水餃、麥隴香、懷寧貢糕、唐家畈大米、霸王鞭黑芝麻、宿松香芽茶葉、柳溪玉葉茶葉、岳西翠蘭、天柱劍豪、馬陵瓜子、涼亭雪棗、長鋪條子、桐城小蘭花茶 |
池州 | 東至麥魚、東至雲尖、石台香芽、貴池大米 |
宿州 | SA湯、符離集燒雞、蕭縣葡萄、蕭縣羊肉湯、碭山梨、帽山蘿蔔、蕭縣石榴、蕭縣水晶梨、蕭縣麵皮、皇藏峪蘑菇雞、蕭國聖桃、蕭縣炒碗 |
阜陽 | 阜陽鹹鴨蛋、太和貢椿、太和櫻桃、荊芥、太和板面 |
六安 | 六安瓜片、金寨板栗、金寨翠眉、大別山木耳、郝圩酥梨、香草、銀魚 |
滁州 | 南譙茶葉、滁菊、琅琊酥糖、黨參、雷官板鴨、管壩牛肉、秦欄滷鵝、大閘蟹、明光綠豆、淮王魚、芡實 |
亳州 | 華佗藥膳、牛肉饃、鍋盔、粉皮、蒙城油酥燒餅、利辛貢饃、蒙城撒湯、渦陽乾扣面、萬壽綢、古井貢酒、白芍、阿膠養血膏、亳菊、渦陽乾扣面、高爐家酒、高爐特曲 |
黃山 | 石耳、竹蓀、黃山毛峰、祁門紅茶、太平猴魁、黃山貢菊、黟縣香榧、三潭枇杷、徽州磚雕、臭鱖魚、毛豆腐 |
淮北 | 龜汁狗肉、口子酒、棒棒茶、魚咬羊、臨渙醬菜、地鍋雞、臨渙燒餅 |
宣城 | 廣德天下第一鮮、績溪一品鍋、宣州板栗、水東蜜棗、青梅、琴魚、桐花魚、敬亭綠雪、涌溪火青 |
銅陵 | 銅陵白姜、銅陵丹皮、銅陵茶乾、銅陵野雀舌、銅陵酥糖、大通小磨麻油、銅陵泡桐、銅陵牡丹 |
著名人物
時期 | 人物 |
古代 | 朱元璋、曹操、管仲、周瑜、華佗、張居正、劉安、劉伶、徐達、朱權、年羹堯、朱棣、朱淑真、朱溫、朱友貞、曹植、曹真、曹丕、楊光先、曹霸、陳摶、老子、莊子、閔子、鮑叔牙、蹇叔、畢昇、朱能、英布、吳敬梓、方以智、曹洪、包拯、桓譚、文翁、桓榮、范滂、左慈、陳阿嬌、陳嬰、周景、陶謙、桓伊、桓溫、左光斗、吳長慶、呂蒙、魯肅、夏侯霸、桓玄、劉惔、馬其昶、陳武、蔣欽、夏侯惇、張樂行、薛綜、戴逵、夏侯淵、夏侯玄、耿詢、陸建章、戴本孝、方臘、胡仔、呂本中、呂祖謙、胡舜陟、湯和、文欽、汪華、李紳、司空圖、崔白、楊行密、吳承恩、羅願、呂夷簡、張孝祥、高太后、張耒、何敬容、汪倫、張籍、杜荀鶴、陳翥、劉長卿、宗杲、李公麟、梁紅玉、魯宗道、吳潛、程敏政、汪機、鄧愈、馬秀英、何震、劉福通、郭子興、胡惟庸、常遇春、馮勝、傅友德、沐英、藍玉、廖永忠、廖永安、薛顯、金朝興、丁德興、李善長、陳德、胡大海、顧時、許國、耿再成、郭英、呂公弼、龔鼎孳、耿炳文、沐天波、仇成、華高、趙普勝、陳德、郭興、馮國勝、吳禎、韓政、程大位、張德勝、王希呂、何文輝、鄭用、陶安、樂韶鳳、齊傑、汪之瑞、戴名世、查士標、蕭雲從、張子明、張英、方苞、胡宗憲、姚鼐、齊之鸞、張潮、劉大櫆、梅文鼎、王貞儀、孫逸、繆大亨、湯鵬、弘仁、曹振鏞、戴震、葉天賜、曹文植、張廷玉、凌廷堪、梅清、劉銘傳、許褚、王蕃、孫家鼐、劉馥、胡雪岩、甘羅、李鴻章、袁大化、曹仁、聶士誠、桓范、丁奉、丁汝昌、龐勛、姚瑩、錢澄之、方士庶、方東樹、巴慰祖、梅庚、汪士慎、汪道昆 |
近代 | 陳獨秀、胡適、張恨水、朱光潛、陶行知、劉開渠、鄧稼先、楊文會、孫立人、孫大光、韓伯棠、周學熙、衛立煌、周馥、吳汝綸、王亞樵、詹天佑、李經方、段祺瑞、徐樹錚、柯慶施、楊月樓、孫多森、戴安瀾、張治中、李克農、黃緯祿、吳谷、葉春善、任新民、許世英、徐謙、葉元龍、葉以群、柏文蔚、陳長庚、楊小樓、馮玉祥、陳延年、王明、陳喬年、皮定均、方先覺、洪沛霖、黃賓虹、劉文典、張曙、許繼慎、趙朴初、洪學智、徐克勤、吳作人、王稼祥 |
當代 | 胡錦濤、吳邦國、李克強、江澤民、汪洋、王克、張平、王勝俊、沈浩、王石、王傳福、祝義才、史玉柱、楊振寧、劉奇葆、張勁夫、王珉、袁貴仁、李從軍、丁士、張凱帆、溫宗仁、江澤林、丁文昌、楊多良、車俊、趙正永、喬傳秀、王偉中、孫大發、胡靜林、李長才、周堅衛、陳運和、趙化勇、蔡雯、嚴陣、公劉、淮君、劉亞洲、崇泉、陸元九、方兆祥、羅世謙、駱惠寧、吳啟英、應祚智、張軍、盧秉恆、樊映川、王國強、江帆、金濤、劉鳳鳴、馮國佩、楊再先、歐家林、高小平、陳敬之、鄭九如、孫鳳城、石金禮、李寶琴、霍桂霞、金明、鹿士彬、嚴鳳英、鄧紅、吳瓊、韓再芬、黃新德、王少舫、張恆、楊俊、李琳、丁玉蘭、吳亞玲、趙普、孫國慶、芮成鋼、尹同耀、張衍華、張懷軍、陳游標、張近東、李文科、釋永信、蔣雯麗、趙薇、李小璐、許嵩、周濤、周禮虎、甘婷婷、蔣夢婕、陳曉、田海蓉、翁美玲、馬蘭、馬東偉、楊誠俊、謝雨欣、張志政、費玉清、韓再芬、湯加麗、蘇禹、董玉峰、餘聲、張遠、陸宏志、陳燃、蔡維燕、成龍、張瑋琪、吳瓊、邰正宵、非行、解曉東、王祖賢、李榮浩 |
安徽省縣以上行政區劃
更多安徽百科知識,詳見微百科:安徽百科 | |
地級市 | 市轄區、縣級市、縣 |
合肥市 | 廬陽區 | 瑤海區 | 蜀山區 | 包河區 | 長豐縣 | 肥東縣 | 肥西縣 | 巢湖市 | 廬江縣 |
蕪湖市 | 鏡湖區 | 弋江區 | 鳩江區 | 三山區 | 蕪湖縣 | 南陵縣 | 繁昌縣 | 無為縣 |
蚌埠市 | 蚌山區 | 龍子湖區 | 禹會區 | 淮上區 | 懷遠縣 | 固鎮縣 | 五河縣 |
淮南市 | 田家庵區 | 大通區 | 謝家集區 | 八公山區 | 潘集區 | 鳳台縣 |
馬鞍山市 | 雨山區 | 花山區 | 金家莊區 | 當塗縣 | 含山縣 | 和縣 |
淮北市 | 相山區 | 杜集區 | 烈山區 | 濉溪縣 |
銅陵市 | 銅官山區 | 獅子山區 | 銅陵縣 |
安慶市 | 迎江區 | 大觀區 | 宜秀區 | 桐城市 | 宿松縣 | 樅陽縣 | 太湖縣 | 懷寧縣 | 岳西縣 | 望江縣 | 潛山縣 |
黃山市 | 屯溪區 | 黃山區 | 徽州區 | 休寧縣 | 歙縣 | 祁門縣 | 黟縣 |
滁州市 | 琅琊區 | 南譙區 | 天長市 | 明光市 | 全椒縣 | 來安縣 | 定遠縣 | 鳳陽縣 |
阜陽市 | 潁州區 | 潁東區 | 潁泉區 | 界首市 | 臨泉縣 | 潁上縣 | 阜南縣 | 太和縣 |
宿州市 | 埇橋區 | 蕭縣 | 泗縣 | 碭山縣 | 靈璧縣 |
六安市 | 金安區 | 裕安區 | 壽縣 | 霍山縣 | 霍邱縣 | 舒城縣 | 金寨縣 |
亳州市 | 譙城區 | 利辛縣 | 渦陽縣 | 蒙城縣 |
池州市 | 貴池區 | 東至縣 | 石台縣 | 青陽縣 |
宣城市 | 宣州區 | 寧國市 | 廣德縣 | 郎溪縣 | 涇縣 | 旌德縣 | 績溪縣 |
(參見:安徽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