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烈山區是淮北煤田最早的開發區域,礦產資源開發較早,工業基礎較為堅實。現已探明地質儲量和可供開發的資源有煤、高嶺土、石灰石、鋁、鐵、銅等近20種。年產優質原煤1000多萬噸,高標號水泥200多萬噸,是華東地區重要的煤炭電力建材基地。全區分布國有大中型企業20餘家,民營企業300餘家。目前,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的淮北第二發電廠已併網發電,總投資7億元的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省861重點工程——淮北市500kv變電站項目正在建設中,投資50億元的平山電廠項目已通過初步論證。
發展載體日益完善,外向型經濟發展不斷加快。2001年率先在全市進行工業園區建設,目前已形成了總規劃面積為20多平方公里的“一園五區”(劉莊項目區、吳山口項目區、新蔡項目區、洪莊項目區、寶迪項目區)的發展格局。在加快園區建設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招商引資活動,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十五”期間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73億元,是“九五”期間的1.97倍,年均增長27%,引進各類工業企業52家。結構調整不斷深化,高效農業規模效益逐步提升。全區通過發展養殖業、經果林業、設施農業等高效農業,初步建成為淮海地區有名的“菜籃子”基地。目前,全區擁有萬頭養豬場6家,千頭養豬場35家,年出欄優質商品豬30萬頭;建成節能溫室大棚3000棟,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1萬畝,年產各類新鮮蔬菜2000多萬公斤;石榴種植面積3萬畝,是全國六大石榴生產基地之一,蘋果、梨種植面積2萬畝,棗、杏、花椒等經濟林近1萬畝,年產各類優質水果3500萬公斤;水產養殖體系日趨完善,養殖水面達2萬多畝。
人文自然資源豐富,旅遊經濟初具雛形。擁有西漢竹縣城和唐初諸陽縣城遺址以及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早期裴里崗文化遺址,還有著炎帝出生地的傳說。500多公頃的龍脊山擁用大面積的天然林和眾多景區,傳說是張果老的修煉地;300多公頃的南湖公園2005年被國家建設部首批命名為國家城市濕地公園;400多公頃的化家湖是皖北地區唯一一座中型水庫;洪莊生態園、塔山石榴園、和村萬畝蘋果園生態觀光農業也蓬勃興起。經過幾年的努力,全區基本形成了的“一山兩湖三園”(一山:龍脊山;兩湖:南湖、化家湖;三園:洪莊生態園、塔山石榴園、和村萬畝果園)的旅遊發展格局,逐漸成為周邊地區民眾旅遊、度假、休閒的熱點地區。
資源優勢
烈山區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有煤、高嶺土、石灰石、鋁等10餘種。轄區內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的淮北第二發電廠現已併網發電,全區分布國有大中型煤礦、選煤廠、焦化廠、發電廠、水泥廠等企業集團20餘家,區屬企業100餘家,年產優質原煤1000多萬噸,高標號水泥200多萬噸,是華東地區重要的煤炭電力建材工業基地。
烈山區是皖北地區著名的旅遊風景區之一。占水面6000餘畝,集遊樂、餐飲、住宿為一體的南湖公園,藍天碧水、綠地成蔭,泳場、網球場、垂釣中心、酒樓分布其中,是理想的旅遊、休閒、度假之地。洪莊、吳山口旅遊農業觀光示範園更是人們休閒、垂釣的好去處。烈山區是"中國土地復墾示範區"和"開發性農業示範區"。多年來,烈山區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依靠高科技發展生態、綠色農業,是淮海地區著名的水果、蔬菜、水產基地,尤其以豬、牛為特色的畜牧養殖業更是享譽省內外。
烈山區正以率先實現工業化、率先實現城市化為目標,堅持"硬環境上水平、軟環境創一流"的指導思想,努力建立廉潔高效、運作規範、公開透明、真正與國際接軌的新型管理體制,為經濟健康發展搭建平台,大力實施工業強區工程,全力打造特色工業區、亮麗新城區、養殖示範區和生態旅遊區,推進烈山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協調發展。
經濟概況
工業
烈山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市場為導向,以工業化為核心,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堅持走有烈山特色的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工業化之路。通過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力提高工業企業運行質量,區域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目前,烈山區已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餘家,年創產值近3億元。尤其是華運陶瓷、青島頤豐、東磁鋁業、天貝食品等一批龍頭骨幹企業的入駐,以及陶瓷基地的開發建設極大地提升了烈山的工業化水平。近兩年多來,全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億餘元,園區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綜合服務功能日臻完善,城市流通市場日趨活躍,社會發展更加協調
農業
烈山區按照政府推動、科技帶動、農戶發展的模式,不斷擴大畜牧水產養殖業發展規模,
現已形成生豬、肉牛、水產、肉鴿、肉兔等六大產業。2003年,又大力實施了"百頭母豬"工程,再次掀起全區畜牧養殖新高潮。目前,全區已有萬頭養豬場6家,千頭養豬場21家,奶牛場3家,良種羊繁育中心3家,3萬對種鴿場1家,庭院式的散戶養殖更是星羅棋布,養殖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70%以上。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步伐加快,在科技含量、生產規模、品牌建設、產業化工程、示範帶動等方面又上新台階。2003 年,全區又新註冊"興和"牌蘋果、"順發"牌種豬、"九妹"燙麵等9個特色農產品商標,品牌??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村社會持續穩定,全區農業及農村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局面。
地理位置
烈山區位於淮北市區南郊,下轄烈山、宋疃、古饒三鎮,四個街道辦事處,總面積233.34平方公里,人口24.8萬。
交通便利
烈山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青阜、符夾鐵路在此交匯,連霍、合徐高速公路穿
境而過,又是合徐高速淮北出入口所在地。境內烈山、青龍山、鳳凰山、臥牛山橫亘於東南,形成弧形屏障;老濉河、龍岱河、閘河縱向排列,分布均勻;省道101,五宋公路以及濉淮、濉阜鐵路、礦務局鐵路縱橫交錯。轄區內擁有4處大型鐵運貨場以及皖北地區最大鐵路編組站――青龍山火車站,緊靠青龍山站的年吞吐量達100萬噸的青龍山港是皖北地區最大的內河碼頭。礦產豐富
烈山區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有煤、高嶺土、石灰石、鋁等10餘種。轄區內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的淮北第二發電廠現已併網發電,全區分布國有大中型煤礦、選煤廠、焦化廠、發電廠、水泥廠等企業集團20餘家,區屬企業100餘家,年產優質原煤1000多萬噸,高標號水泥200多萬噸,是華東地區重要的煤炭電力建材工業基地。
旅遊資源
烈山區是皖北地區著名的旅遊風景區之一。占水面6000餘畝,集遊樂、餐飲、住宿為一體的南湖公園,
藍天碧水、綠地成蔭,泳場、網球場、垂釣中心、酒樓分布其中,是理想的旅遊、休閒、度假之地。洪莊、吳山口旅遊農業觀光示範園更是人們休閒、垂釣的好去處。城市建設
2003年,烈山區先後投資600多萬元實施了6000畝荒山開發、2500畝長防林工程以及南湖公園的綠化建設,共栽植各類經濟苗木50餘萬株,綠化苗木6萬餘株,鋪設草坪1.7萬平方米,成活率均在90%以上,全區綠化覆蓋率提高了10多個百分點,達到28.7%,被評為全市2003年度"造林綠化先進單位";投資200萬元完成了加油站搬遷和南湖公園西大門及廣場的設計建設;完善了南湖公園的排污管網建設,確保公園水體不受污染;依法關停了轄區內無證經營、破壞自然資源、污染環境嚴重的小石灰窯、小採石場等,並率先在全市建立了大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對全區大氣質量進行全候監測;投資2026萬元實施了工人村三期改造,新增商業及住宅面積39760平方米;投資200多萬元新建和維修了雷河橋、烈山閘、向陽站等6項水利設施;投資230萬元修建了長達12公里的鄉村道路,極大地改善了全區的交通運輸狀況,為全區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打造了一條綠色通道。2003年,以南湖公園和洪莊農業科技示範園為主體的生態治理工程還被評為"安徽省環境教育基地",並積極申報了聯合國"地球衛士獎"(原聯合國全球500佳)。今天的烈山,藍天碧水、綠地成蔭、品位提高、人氣飆升,正成為最宜人居和投資興業的樂園。
社會事業
計畫生育連續五年在全市計生綜合考評中獲得第一,被授予"全省婚育新風進萬家先進區"和"全國人口與計畫生育法制建設先進集體"等稱號;教育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高。2002年剛恢復建制的淮北七中在2003年聯考中,升學率達81.7%;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科技工作考核再獲全市優秀;全區低保覆蓋面不斷擴大,全年共發放低保金239.1萬元,7萬餘人次享受了低保,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農民素質學校教育教學方式不斷創新,村村設立學校,配備專職教師,定期聘請專業人員授課,努力開創提高全民素質的新路子,村民素質有了較大提高。綜治、信訪工作紮實有效,衛生、民族宗教、殘聯、廣電等其它各項社會事業也取得了長足發展,公安、司法、環保、勞動人事、土地、監察、科技、審計、統計、煤炭等單位也都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全區三個文明協調發展做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新的成績。
行政區劃
2006年3月,烈山區轄5個街道、3個鎮:臨海童街道、前嶺街道、百善街道、任樓街道、楊莊街道、烈山鎮、宋疃鎮、古饒鎮。共43個居委會、84個行政村。
醫療建設
2015年設鄉鎮衛生院5家,規範化建設村衛生室47個,組建全科醫生服務團隊24個,添置救護車5輛、醫療設備12台(套)。建設養老院4所,新增床位500張,新建社區養老服務站19個,新增床位480張;新建擴建公辦敬老院5所,新增床位550張。
文化
截至2013年底,烈山區利用春節前農民工集中返鄉的有利時機,組織2個電影放映隊,在春節前後對全區31個村放映62場公益電影,發揮3個綜合文化站和31個村的文體指導員的指導帶動作用,積極開展健身舞、腰鼓、才藝展示等文體活動。節日期間,區圖書館、文化館、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等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
安徽省縣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 | 市轄區、縣級市、縣 |
合肥市 | 廬陽區| 瑤海區| 蜀山區| 包河區| 長豐縣| 肥東縣| 肥西縣| 巢湖市| 廬江縣 |
蕪湖市 | 鏡湖區| 弋江區| 鳩江區| 三山區| 蕪湖縣| 南陵縣| 繁昌縣| 無為縣 |
蚌埠市 | 蚌山區| 龍子湖區| 禹會區| 淮上區| 懷遠縣| 固鎮縣| 五河縣 |
淮南市 | 田家庵區| 大通區| 謝家集區| 八公山區| 潘集區| 鳳台縣 |
馬鞍山市 | 雨山區| 花山區| 金家莊區| 當塗縣| 含山縣| 和縣 |
淮北市 | 相山區| 杜集區| 烈山區| 濉溪縣 |
銅陵市 | 銅官山區| 獅子山區| 銅陵縣 |
安慶市 | 迎江區| 大觀區| 宜秀區| 桐城市| 宿松縣| 樅陽縣| 太湖縣| 懷寧縣| 岳西縣| 望江縣| 潛山縣 |
黃山市 | 屯溪區| 黃山區| 徽州區| 休寧縣| 歙縣| 祁門縣| 黟縣 |
滁州市 | 琅琊區| 南譙區| 天長市| 明光市| 全椒縣| 來安縣| 定遠縣| 鳳陽縣 |
阜陽市 | 潁州區| 潁東區| 潁泉區| 界首市| 臨泉縣| 潁上縣| 阜南縣| 太和縣 |
宿州市 | 埇橋區| 蕭縣| 泗縣| 碭山縣| 靈璧縣 |
六安市 | 金安區| 裕安區| 壽縣| 霍山縣| 霍邱縣| 舒城縣| 金寨縣 |
亳州市 | 譙城區| 利辛縣| 渦陽縣| 蒙城縣 |
池州市 | 貴池區| 東至縣| 石台縣| 青陽縣 |
宣城市 | 宣州區| 寧國市| 廣德縣| 郎溪縣| 涇縣| 旌德縣| 績溪縣 |
(參見:安徽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