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區

潘集區

潘集區為安徽省淮南市市轄區。原名古溝區,1980年改為潘集區。潘集區地處黃淮平原南端,南瀕淮河,北臨茨淮新河,東與懷遠縣接壤,西與鳳台縣毗鄰。截至2012年,潘集區幅員面積600平方公里,下轄1個街道、9個鎮、1個民族鄉;有戶籍人口為44.8萬人。2012年,潘集區地區生產總值為130.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96.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9.3億元,增長11.0%。潘集區名優特產主要有潘集酥瓜、蘆集綠豆圓等,著名人物主要有程安東、幸勝標等。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潘集區境,先秦時期,屬州來國,後被楚國所滅。

秦代,置下蔡縣,先後屬泗水郡、九江郡。

漢朝,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國廢,下蔡縣屬沛郡。

隋代,仍置下蔡縣,屬淮南道。

潘集區人民政府潘集區人民政府

唐朝,為下蔡縣,屬穎州。

宋初為壽州,屬淮南西路;政和六年(1116年)壽州升為壽春府,下蔡為府治。

元代,下蔡縣隸屬安豐路。

清代,初屬鳳陽府。雍正十年(1732年)置鳳台縣;同治四年(1865年),移縣治於下蔡,隸屬鳳陽府管轄。

民國三年(1914年),屬淮泗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直隸安徽道;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區,隸屬壽縣專員公署;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屬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區,隸屬阜陽專員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後,於1972年9月,鳳台縣的高皇、古溝、潘集、泥河、夾溝等5個公社和安徽生產建設兵團所屬的二道河農場劃入淮南市;1972年12月,設定古溝區;1980年10月,古溝區更名為潘集區。

行政區劃

潘集區轄1個街道、6個鎮、4個鄉、1個民族鄉:田集街道、高皇鎮、平圩鎮、架河鎮、泥河鎮、潘集鎮、蘆集鎮、夾溝鄉、祁集鄉、古溝回族鄉、賀疃鄉。共有16個社區居委會、161個村委會。

田集街道2004年9月由田集鄉和袁莊街道撤銷合併而成。是潘集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瀕架河鄉,北依泥河。2010年12月架河鄉撤鄉建鎮。轄11個社區和11個行政村,區域面積52平方千米,人口8.2萬(其中農業人口3.8萬)。

平圩鎮轄16個村,面積達49.21平方千米,總人口3885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00人。

潘集鎮位於潘集區政府所在地西北部,國家大型煤炭生產基地潘三礦、潘北礦座落境內。全鎮總面積57.8平方千米,轄17個村,167個村民組,34239人。

高皇鎮位於潘集區的東部,與淮南市區隔河相望,轄區面積近70平方千米,全鎮25個行政村,257個村民小組,54277人。

泥河鎮位於潘集區東北部,東與夾溝鄉毗鄰,南與古溝回族鄉隔泥河相望,西與潘集鎮搭界,北與懷遠縣接壤。全鎮擁有15個行政村,65個自然莊,214個村民組,另轄2個社區,總面積4996公頃。總人口36566人,城鎮人口10051人,鄉村人口26505人。

蘆集鎮位於潘集區西北部,與鳳台縣毗鄰,面積67平方千米。轄17個村委會、3個居委會,總人口53091人,其中農業人口37771人,非農業人口15320人。

架河鎮全鎮土地總面積45平方千米,總人口2.82萬人,轄11個村委會,134個村民小組。

夾溝鄉位於淮南市潘集區的東北部,東鄰泥河,南接平圩鎮,北連蚌埠市懷遠縣,全鄉轄15個行政村,18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9257人(農業人口29182人),土地面積56.44平方千米。

祁集鄉位於潘集區東南部,東鄰平圩鎮,南與八公山區隔河相望,西與架河鄉交界,北與古溝回族鄉接壤。全鄉總面積33.4平方千米,轄8個行政村,35個自然莊,119個村民小組,4950戶,2.2萬人口。

賀疃鄉位於淮南市潘集區西北部,北與蒙城縣、懷遠縣隔河相望,西與鳳台縣接壤。全鄉所轄14個行政村,96個自然莊,2.89萬人,總面積66.94平方千米。

古溝回族鄉位於潘集區的中部。成立於1994年9月,掛牌於1995年初,全鄉總面積42.6平方千米。轄12個行政村,其中太平村為民族村。全鄉總人口3萬人,回族民眾近6000人,主要集中在太平村,溝北、聶圩、新河等村散聚有部分回族民眾。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潘集區位於淮南市北部,在淮河北岸。南依淮河與八公山區隔河相望,東面和北面與懷遠縣毗鄰,西北以茨淮新河與蒙城縣交界,西枕裔溝與鳳台縣接壤。幅員面積60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潘集區地處淮北平原,屬河間淺窪平原,地勢呈西北東南向傾斜,海拔20米-24米,對高差4米-5米。

氣候

潘集區為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14.3℃-16℃,年降雨量937毫米,年均相對濕度76%,年日照時數2279.2小時,無霜期224天。

河流水系

潘集區境內河流屬淮河水系。淮河由東環九里灣進入區境。河流主要有淮河、茨河、泥河、顧高新河、架河、泥黑河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2年,潘集區戶籍人口為44.8萬人。其中,男性人口23.6萬人,女性人口21.2萬人。2012年出生7132人,出生率為15.9‰;死亡4253人,死亡率為9.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4‰。

民族

潘集區是以漢族為主的市轄區。少數民族主要是回族,分布於古溝回族鄉太平村,溝北、聶圩、新河等地。

經濟

綜述

2012年,潘集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0.7億元,比2011年增長1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6億元,增長6.0%;第二產業增加值96.8億元,增長15.2%;第三產業增加值19.3億元,增長11.0%。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1.2:74.1:14.7。

第一產業

潘集區農業科技園潘集區農業科技園

2012年,潘集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2.32億元,比2011年增長6.4%。糧食播種面積77.8萬畝,其中小麥播種面積36.9萬畝,水稻播種面積35.1萬畝;糧食總產達35.08萬噸,其中小麥產量14.91萬噸,水稻產量19.24萬噸。蔬菜播種面積13.7萬畝,產量達22.6萬噸,其中食用菌產量1.1萬噸。生豬出欄9.44萬頭,牛出欄1.36萬頭,羊出欄4.62萬隻,家禽出欄472.5萬隻。肉類總產量1.88萬噸,禽蛋產量2.19萬噸。水產養殖面積達4.98萬畝,水產品產量1.54萬噸。

第二產業

2012年,潘集區實現工業增加值90.3億元,比2011年增長15.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90.1億元,增長16.0%。實現建築業增加值6.57億元,比2011年增長9.2%。地方三級以上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20483萬元,增長23.3%;房屋建築施工面積5.3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5.3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潘集體育館潘集體育館

2012年,潘集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04億元,比2011年增長17.2%。其中,限上商貿企業實現零售額5.13億元,增長25.6%。進出口總額達到1347.3萬美元,增長101.0%,其中出口1248.3萬美元。至2012年末,金融機構存款餘額67.0億元,比年初淨增20.2億元,增長43.2%;貸款餘額79.8億元,比年初淨增26.1億元,增長48.6%。

社會事業

教育

潘集區四小潘集區四小

2012年,潘集區有各類學校113所,專任教師3141人。在校學生32931人,畢業生9464人,招生7645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1%,國小畢業生升學率92.8%,國中畢業生升學率19.5%。

衛生

2012年,潘集區有衛生機構18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6個,衛生防疫站1個,婦幼保健站1個。醫院、衛生院床位1150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101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10.8‰,嬰兒死亡率8.7‰,產婦住院分娩比例達到100%。

交通

截至2010年,潘集區境內鐵路有淮阜鐵路、潘謝鐵路,公路有淮潘公路、225省道、潘姬公路、陶唐公路、賀羅公路等。其中,位於平圩鎮東南端的淮南淮河大橋,是淮河上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

風俗民情

花鼓燈藝術

潘集採蓮燈潘集採蓮燈

花鼓燈是分布於淮河流域的一種以舞蹈為主要構成部分的綜合性藝術形式。潘集區處在花鼓燈流行區域的腹地和中心地帶。2008年12月,夾溝鄉(今夾溝鎮)被文化部命名為“首批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淮南市農民文化節

淮南市農民文化節原為潘集區夾溝鄉農民文化體育節,創辦於1984年,2009年更名為淮南市農民文化節,每年4月20日舉辦。

潘集採蓮燈

採蓮燈起源於明朝時期,是流行於淮河沿岸的一種民間舞蹈藝術形式,尤以架河、王巷、廖家灣等村鎮為甚。2010年5月,被安徽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名優特產

潘集酥瓜

潘集酥瓜又名羊角酥,產於淮南市潘集區。瓜呈羊角形,瓜皮白綠色,瓜肉綠色,瓜瓤桔紅色。2013年11月,由國家質檢總局組織的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專家審查會召開,專家組對潘集酥瓜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報審查予以通過。

蘆集綠豆圓

蘆集綠豆圓又稱“小豆圓”、“糊蝦圓”,為“淮河三豆”之一。原料主要選取優質天然綠豆,經去殼、磨將等八道工序,以純植物油精緻而成。

著名人物

程安東

幸勝標幸勝標

程安東(1936- ),1955年畢業於遼寧省阜新煤礦學校(今遼寧工程技術大學),198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高級工程師。曾任陝西省省長,省委副書記等職。

幸勝標

幸勝標(1948-),潘集區蘆集鎮人,少將。1964年入伍,1965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6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戰士、班長、連政治指導員、營副教導員、師政治部宣傳科幹事、團副政委、67軍師政治部主任、集團軍政治部主任、山東省軍區副政委等職。

風景名勝

新四軍紀念林景區

八公山八公山

新四軍紀念林景區位於淮南市東部,總面積43333平方米,是一處集紀念、教育、休閒於一體的旅遊景區。

八公山

八公山位於淮南市,距市區約15公里,是集遊覽、觀光、休閒、人文歷史和地質地貌為一體的綜合型風景旅遊區。1998年8月開發建設景區,2001年9月15日對外開放。

臥龍山風景區

臥龍山風景區位於淮南市境內,距市區15公里,是集遊覽、觀光、休閒、人文歷史為一體的綜合型風景旅遊區。面積10餘平方公里。有龍窩泉、姐妹泉、元女泉、青石匣、御史碑、聖旨牌坊、千里坂子、跑魚窩等20多處景點。

(潘集區境內沒有風景名勝,以上為潘集區周邊區縣的景區)

政府工作

日前,記者在採訪中獲悉,潘集區採取“望、聞、問、切、治”等五種方式杜絕錯報和漏報,確保2014年計生家庭特扶資格確認工作順利實施。

“望”——按照上年度全區特扶對象人數統計分析數據,區人口計生委初步測算2014年全區應新增特扶對象人數和手術併發症人數,要求鄉鎮(街道)計生辦具體工作人員直接深入到各個行政村,根據村民登記表或選民登記表進行特扶和手術併發症對象的排查和上報。

“聞”——潘集區在全區開展人口計生集中服務活動,通過電視、廣播、人口學校、村務公開欄和人口文化大院等形式,大力宣傳特扶和淮南市農村計畫生育家庭獎勵制度等有關政策,印製《淮南市計畫生育利益導向三項制度》宣傳單20000份,免費發放給育齡民眾,讓廣大民眾清楚明了。

“問”——由各鄉鎮(街道)組織往年的特扶對象和手術併發症扶助對象召開座談,進一步了解和摸排符合條件的特扶對象。日前,區人口計生委利用兩天的時間,組織四個小組,對鄉鎮(街道)申報的特扶對象進行核查和確認。

“切”——潘集區對今年申報人數較少的鄉鎮(街道)深入到行政村專題調研,採取面對面的方式,對村級計生專乾進行政策解讀和培訓,幫助剖析原因,查找和解決問題,確保特扶對象資格申報和確認工作的圓滿完成。

“治”——潘集區對計畫生育手術併發症三級以上人員全部納入特別扶助制度範圍。三級併發症人員給予每人每月不低於100元的扶助金,二級併發症人員給予每人每月不低於200元的扶助金,一級併發症人員給予每人每月不低於300元的扶助金。

安徽省縣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