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臨泉,古稱沈地。
公元前1042年,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載被封於此,建沈(子)國。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寢縣,西部置平輿縣。漢改為寖縣,同時在西部置鮦陽縣,在今鮦城置鮦陽侯國。
東漢永建元年(126年)封劉顯為阜陽侯,置阜陽侯國;還置有平輿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褒信縣置瀋州,把原褒信縣分為鮦陽縣和沈丘縣。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在今縣東南部置高塘縣,六年廢,入汝陰縣。
唐朝貞觀元年(627年)廢鮦陽、沈丘兩縣交入汝陰縣。
唐朝神龍二年(706年)分汝陰復置沈丘縣仍屬潁州。
北宋屬京西北路順昌府管轄。
明初,廢沈丘縣,降為沈丘鎮,入潁州,屬鳳陽府。
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成立安徽省,沈丘鎮屬安徽省潁州管轄。
民國三年(1914年),安徽淮北設淮泗道,臨泉地方屬淮泗道阜陽縣。
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存縣,臨泉仍屬阜陽縣。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9月,析阜陽縣西鄉設立新縣,因縣城瀕臨泉河,故名臨泉縣,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月正式成立臨泉縣,駐地沈丘集,屬安徽省第七專員公署。縣下設三個區。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改屬安徽省第三行政督查區。
民國三十六年至民國三十八年(1947年-1949年)分置臨泉、泉南、泉陽3縣和臨泉市,統規豫皖蘇區四地委、四專屬所轄。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將臨泉、泉南、泉陽3縣和臨泉市撤銷,恢復舊臨泉縣界,成立新的臨泉縣。
1952年起屬安徽省阜陽專區。
1971年起臨泉縣屬安徽省阜陽地區。
1996年起屬安徽省阜陽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臨泉縣轄5個街道、21個鎮、2個鄉, 395個行政村(居、社區), 縣政府駐城關街道。
城關街道 | 呂寨鎮 | 姜寨鎮 |
邢塘街道 | 單橋鎮 | 廟岔鎮 |
田橋街道 | 長官鎮 | 黃嶺鎮 |
城東街道 | 宋集鎮 | 白廟鎮 |
城南街道 | 張新鎮 | 關廟鎮 |
楊橋鎮 | 艾亭鎮 | 高塘鎮 |
鮦城鎮 | 陳集鎮 | 土陂鄉 |
譚棚鎮 | 韋寨鎮 | 陶老鄉 |
老集鎮 | 迎仙鎮 | |
滑集鎮 | 瓦店鎮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臨泉縣位於黃淮平原的西南端,安徽省的西北部。 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14°50′~115°31′,北緯32°35′~33°09′之間。 東、東北、東南分別與潁州區、潁泉區、阜南縣相鄰,西、西北、西南分別與河南省的平輿縣、項城市、新蔡縣接壤,南與河南省的淮濱縣隔洪河相望,北靠界首市和河南省的沈丘縣。縣境東西最寬62公里,南北最長68公里, 總面積183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臨泉縣位於淮北沖積平原西南部,海拔高度31~40米,地勢平坦,由西北向東南微傾。其地貌成因形態類型有河間平地和河漫灘兩類。河間平地:是臨泉縣主要的地貌單元,分布於廣大的河間地區。地形平坦、開闊,由第四紀上更新世河流堆積的青黃雜色亞粘土組成;河漫灘:分布於洪河、泉河兩側,低於河間平地2~5米,寬約1公里,地面平坦,微向河床傾斜。由第四紀全新世黃泛堆積的綜紅色亞粘土、亞砂土及棕黃-淺黃色亞砂土、粉砂組成。
氣候
臨泉縣屬大陸性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寒而多雨,冬乾而少雪,夏熱而雨水充,秋爽天氣晴朗。 按平均氣溫>22℃為夏季,<10℃為冬季,介於10~22℃之間為春、秋季。四季長短懸殊較大,常年3月26日入春,長56天;5月21日入夏,長113天;9月11日入秋,長61天;11月11日入冬,長135天。
水文
臨泉縣河流密布,交通便利。南臨洪河,北依泉河,中有谷河、潤河、延河、流鞍河自然河道穿境東流,又有臨艾河、界南河人工河道橫貫南北。臨泉縣河流屬淮河水系,境內分4個小水系。
泉河水系,泉河(古稱“小汝水”,又稱“潁河”)發源於河南省,全長236公里,流域面積5222平方公里。境內長54、7公里,流域面積966平方公里。
谷河水系,谷河,源於姜寨集南小朱莊。東南過田橋口入河南省新蔡縣,過土橋到王老莊又入縣境,過焦橋閘到冢子灣,北納雙港溝,南流經謝新橋、謝老橋(雙貞石橋),再東南經興隆橋、魏堰橋,東流經高堰橋到趙橋入阜南縣境,經公立橋、苗寺到中村崗匯入蒙河。全長112公里,總流域面積846平方公里。境內長47、5公里,流域面積397平方公里。經1964年治理為三年一遇標準。
潤河水系,潤河,源於常灣鄉楊土屯,東南流經王老莊、樊窪、曹橋、老集、土陂集到大劉莊東南,東流入阜南縣境,經二郎廟橋、田集,東南到潁上縣潤河集入淮河。全長174公里,總流域面積1293、8平方公里。境內長34公里,流域面積330平方公里。1958年從老集以下到與阜南縣接界處,已經截彎取直,開挖為界南河,東南流經阜南縣入谷河。老集以上尚有18公里。境內主要支流有五指溝、腰酒溝、李集溝、崔寨溝、邢港。
洪河水系,洪河,發源於河南省方城縣東部小史店。北流經葉縣的莫莊折轉東流經舞陽三里店入西平縣,經呂店東南流過楊莊,東北流經西平縣城北過京廣鐵路,經老王坡過五溝營北,穿郾城縣城東南角,折向東南入上蔡縣,經塔橋南流入平輿縣,經後劉東流至廟灣折向南流經楊埠入新蔡縣,過常灣東南流經新蔡縣城東北,再東南經頓崗至馬灣沿本縣邊境,曲折南流,過黑龍潭轉向東流,經石板橋、回龍灣,過魏台子出境入阜南縣,至葛寨南入淮河。總流域面積12380平方公里。境內長10、69公里,流域面積162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止2014年末,臨泉縣土地總面積183877.30公頃,其中:農用地143775.19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78.19%;建設用地37197.1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0.23%;其他土地2904.9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58%。
農用地,臨泉縣耕地123436.1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7.13%;園地227.5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12%;林地5112.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78%;其他農用地14998.63 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8.16%。
建設用地,臨泉縣建設用地總面積為37197.16公頃,其中:城鎮用地3557.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93%,農村居民點用地30836.2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6.77%。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設用地2024.15公頃,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1.10%。
其他土地,臨泉縣其他土地總面積2904.95公頃,其中:水域2897.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58%;自然保留地7.35公頃,占其他土地總面積的0.00%。
礦產資源
臨泉縣境內已探明有多種地方礦藏,包括金屬礦產資源和非金屬礦產。金屬礦產資源主要是鐵礦,已發現具成礦條件的鐵礦床2處,埋藏深度1511-1556米,分別在油店橋和陶老,二者均處在調查評價階段。非金屬礦產主要是用粘土礦,礦產資源儲量已探明粘土資源儲量2191.86萬噸。
植物資源
臨泉縣境內有林木60餘種,藥用植物80餘種,花卉近80種,還有其他野生植物近40種。
動物資源
臨泉縣境內動物包含獸類、禽鳥、魚蟲等有百餘種。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臨泉縣全縣戶籍人口229.8萬人,其中,常住人口163.1萬人。戶籍人口中,男性人口119.0萬人,女性人口110.8萬人;城鎮戶口21.1萬人,鄉村戶口208.7萬人。
民族
臨泉縣主體民族為漢族,少數民族主要有回族、滿族、苗族、壯族、彝族、傣族、蒙古族、達斡爾族。
政治
縣委副書記、縣長 | 梁永勤 |
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 劉峰 |
副縣長 | 常利華、葛金海、符國風、段保衛 |
領導信息統計截至2018年6月,參考資料來源
經濟
綜 述
2017年,臨泉縣地區生產總值(GDP)19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6年增長8.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2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49.4億元,增長9.3%;第三產業增加值69.5億元,增長12.0%。全縣三次產業結構由2016年的40.3:24.8:34.9調整為37.7:25.9:36.4,第一產業比重比2016年下降2.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比重比2016年分別提高1.1和1.5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7年,臨泉縣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9.37萬公頃,比2016年增加779公頃,其中小麥種植面積10.24萬公頃,比2016年減少966公頃。油料種植面積0.93萬公頃,減少4382公頃。棉花種植面積780公頃,減少291公頃。蔬菜種植面積4.1萬公頃,增加164公頃。
2017年,臨泉縣全年糧食總產量118.9萬噸,比2016年增加2.2萬噸。油料產量1.84萬噸,下降22.8%。棉花產量1163噸,下降28.3%。
2017年,臨泉縣全年肉類總產量15.99萬噸,比2016年增長1.7%。禽蛋產量3.3萬噸,增長0.6%。水產品產量1.1萬噸,增長8%。
2017年,臨泉縣農業機械總動力137.93萬千瓦,比2016年下降17.86%。農用拖拉機2.86萬台,增長0.31%。農用排灌動力機械13.1萬台,與2016年基本持平。聯合收穫機3922台,與2016年基本持平。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7.9萬噸,下降2.4%。地膜使用量938噸,增長1.5%。
第二產業
2017年,臨泉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1家,全年實現總產值190.3億元,比2016年增長12.6%,實現增加值40.6億元,增長10.2%。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實現產值102.3億元,增長15.9%;重工業實現產值88億元,增長8.9%。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實現產值10.5億元,增長8.3%;集體企業實現產值0.6億元,增長2%;股份制企業實現產值177.3億元,增長12.5%;合資企業實現產值1.8億元,增長58.9%。從產品銷售情況看:產銷銜接良好,產品累計銷售率達97.2%,較2016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
2017年,臨泉縣規模以上工業中,25個行業大類,23個行業保持增長,增速超過10%的有19個行業。年產值超10億元的5個行業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15.7%,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增長11.2%,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4.4%,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20.2%,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0.8%。
2017年,臨泉縣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7.8億元,比2016年增長50%。主營業務收入168.9億元,增長26.8%。
2017年,臨泉縣全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1.5億元,比2016年增長8.1%。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總產值21.53億元,增長10.98%;利潤0.95億元,增長4.44%。房屋建築施工面積70.68萬平方米,減少29.70%;房屋竣工面積 39.52萬平方米,減少5.01%。
第三產業
2017年,臨泉縣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6億元,比2016年增長12.4%。其中,限上貿易業零售額30億元,增長17.4%。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中,從消費地區看,城鎮消費旺盛。城鎮累計消費28.3億元,增長18.3%,鄉村累計消費1.7億元,增長7%。從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居於主導。2017年全縣共實現商品零售額28.7億元,增長17.5%,餐飲業實現營業收入1.3億元,增長16.9%。主要商品中,糧油、食品類增長27.9%,飲料類增長19.2%,菸酒類增長9.7%,服裝鞋帽針紡織類增長93.4%,日用品類增長67.8%,家電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2.2%,中西藥品類增長8.6%,家具類增長54.6%,汽車類增長9.6%。
2017年,臨泉縣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0644萬美元,增長32.6%。進出口總額中,出口額占比大,增長快,帶動作用明顯。全年累計實現出口額9705萬美元,占進出口總額的91.2%,增長38%;實現進口額939萬美元,下降5.7%。2017年實際使用外資331萬美元,較2016年增加223萬美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臨泉縣有普通中學72所,專任教師5964人,在校生10.4萬人。國小269所,專任教師8076人,在校生15.1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4所,專任教師434人,在校學生1.4萬人。2017年教育支出16.6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22.4%。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臨泉縣有影劇院3個,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量17.5萬冊,廣播人口覆蓋率100%,電視人口覆蓋率100%。
醫療事業
截至2017年末,臨泉縣有醫療機構床位數5862個,衛生機構技術人員5412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355人。全年用於醫療衛生支出達12.3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16.6%。
科技事業
截至2017年末,臨泉縣共有專業技術人員15131人,其中農業技術人員246人。全年專利授權數191件。
社會保障
2017年,臨泉縣共有養老機構64個,床位6270張。全縣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13萬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97萬人,失業保險參保3.0萬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19.4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97.9萬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6944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69306人。
基礎設施
2017年,臨泉縣完成城區供熱等13個專項規劃、楊橋等8個重點鎮建設規劃。投入34.9億元,新建續建市政道路39條85.9公里,霞光大道、幸福路、前進路東西延竣工通車。新增綠化面積174萬平方米,建成綠道35公里;完成阜臨河、臨艾河等5條城市水系治理;城東、城西兩座供水加壓泵站即將完工;水墨園、育才河公園等竣工開園。棚戶區改造完成征地拆遷220萬平方米,紫薇苑等5個安置區共4227套安置房分配入住。楊橋等16個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整治和省級中心村郭溝村通過評估驗收。
交通運輸
公路
臨泉縣境內有阜臨、臨鮦、臨新、臨艾、臨南、臨界公路。 阜新高速公路,路線東起阜陽四十鋪互通立交,接合淮阜高速公路阜陽南互通立交,全線經過阜陽市潁州區、阜南縣、臨泉縣境內,西至臨泉縣廖莊,接河南新蔡至化莊高速公路,是合淮阜高速公路向河南省方向的延續。境內長度25.52公里,途經臨泉縣土陂、老集、范興集、楊小街、宋集鎮、陳集鎮等六個鄉鎮,在該段分別設一個進出口(臨泉南)和一個服務區(廖莊),結束臨泉縣無高速公路的歷史。
鐵路
鄭阜高鐵,在臨泉縣設臨泉站。2016年上半年,鄭州至阜陽高鐵初步設計方案,正式通過中國鐵路總公司和河南、安徽兩省政府的批覆。鄭阜高鐵阜陽段全長64公里,經界首、臨泉、潁州3個縣市區,設界首南、臨泉、阜陽西3個車站,其中界首南、臨泉兩個車站為新建車站。臨泉站位於臨泉縣城東、楊橋鎮西,距臨泉縣城區10公里左右。
數據
截至2017年底,臨泉縣公路里程2671公里,增長7.4%。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10.4萬輛,比2016年增長1.96%。公車由2016年末的8路增長到11路,年末實有公共營運汽車549輛,計程車536輛。
歷史文化
古蹟遺址
老丘堆,位於縣城西1千米流鞍河南岸。又叫沈子墓,相傳聃(丹)季載受封於沈,死後埋葬於此。這裡是新故事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是原始社會的一個村落。已被國務院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費子街遺址,在涎河匯入泉河西岸的楊橋集費子街村。屬大汶口文化晚期、龍山文化早期的遺址。
崗上遺址,在黃嶺集東北1千米處的崗上村頭。屬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在上術三處遺址出土的文物中,有石器、陶器、骨器、蚌器,但是沒有發現青銅器,表明當時社會尚處於氏族公社會時期,還沒有產生剝削和私有制。
沈子國古城,位於臨泉縣西500米處的古城址。早在西周初年,周文王的第十個兒子聃季載被封於沈地,在此建立了沈子國,其後,聃季載的子孫們在此繁衍生息。
鮦陽古郡,在鮦城鎮北郊,因面臨鮦水之陽而得名。鯛陽早在兩漢、魏、晉時就曾兩次設郡。一次在南朝封宋永初元年(420年)元月,劉裕廢東晉稱帝,改國號宋,將新蔡郡設在鯛陽。30年後,又將郡移至汝南。另一次在南朝宋升明三年(479年)四月,蕭道成廢宋,改號齊,將新蔡郡改為北新蔡郡,仍設在鮦陽。
畢卓墓位於臨泉縣鮦城鎮1千米處,高4米,周長80餘米。墓內分為正室、後室、西室、東室。全為青磚構造,墓磚上刻有鳥斑紋。畢卓為東晉鮦陽人,曾任吏部郎。因嗜酒如命,醉盜鄰家釀酒而傳笑古今。1958年,本地民眾掘墓取磚,曾挖出很多五銖銅錢和一隻酒壺,及一“吉人夫人”的磚刻。
長官清真寺位於臨泉縣長官集南首。建於明朝萬曆元年(1573年),已有420餘年歷史,那時作為長官店回民禮拜場合。大門樓吊掛一橫匾,上書“古清真寺”;二門樓橫匾“率由理門”;北課堂匾額“主敬存誠”;大殿明柱上有春聯:“仔細主無影形憑萬物作證;參造化非高遠獨一理在心”。1983年縣政府撥專款重建大殿6間,南課堂6間,北課堂5間及大門樓和二門樓。
古木
千年銀杏樹位於臨泉縣城西古城址處。銀杏樹、古城址、老丘堆並稱為臨泉三大古蹟。樹高30餘米,胸圍8米。九棱十八丫、本十二枝杈,已有兩千多年的樹齡,仍枝葉茂盛。此樹已列為省重點文物維護樹木。
老枸桔樹位於臨泉縣鮦城鎮古鮦陽城遺址處。相傳為元朝末年上將察罕鐵木爾在鮦陽城建花圃時所植,已有660餘年的前史。高3米多,上部骨幹老死之後再抽新乾,新乾身後又發新乾,而今所發新枝,仍綠葉茵茵。
革命遺址
育才閣位於臨泉縣長官集中間的涎河南岸。是革命烈士張蘊華於1929年任長官小黌舍長時所建。那時,他組織有學生會、窮漢會、夜校等,提出“扒寺院,打神像,興私塾”的標語,率領學生、教員和窮漢先後扒失落7座寺院,建成育才閣後,他在大門上寫一別春聯:“豎起兩根硬骨頭;誓與土劣拚死命”。在二門上寫一副春聯:“有什麼思維說什麼話;做一番事業盡一番心”。育才閣有上、中、下三層,共16間。第一、二層為教室,第三層僅一間,仿義大利式修建。
魏野疇烈士陵寢位於臨泉縣老集東首界南河東岸。魏野疇原為中共皖北特委書記,1928年4月9日依據中央“八·七”會議精神,組織和發起了有名的阜陽“四·九”起義。但因為預備任務不成熟,起義歸於失敗。魏野疇率部撤離阜陽,星夜兼程向西南轉移,路過老集時被仇敵殺戮於界南河畔。1988年,縣政府闢地在魏野疇犧牲處建造陵寢。陵寢分兩局部,前面為陵寢景色區,遍植松柏、花圃。後面為烈士墳場,墓前立有墓碑。陵寢大門兩帝旁有“四·九舉義旗名垂千古;皖北灑碧血光照後人”的春聯。
劉鄧大軍匯合留念碑位於臨泉縣在韋寨中黌舍園內。1947年8月間,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出,揭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由計謀防護轉為計謀抨擊的序幕。在大別出施行計謀再睜開時期,劉伯承司令員帶領的後方批示所於12月轉出大別出,來蒞臨泉的韓老家。1948年2月24日,鄧小平政委帶領的前方批示所自負別出轉出,來到韋寨,與劉伯承帶領的後方批示地點分別75天后成功匯合。1991年縣政府撥款在此立碑留念。
肘閣抬閣
“肘閣”、“抬閣”,被列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肘閣源於馱閣,抬閣源於肘閣,明朝中期臨泉楊橋、長官就有肘閣、抬閣團隊演出,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臨泉的肘閣、抬閣演出的節目較多,技巧與難度並重,流傳保留的肘閣節目有:《劉全進瓜》、《孫悟空盜桃》、《天女散花》、《秦香連》、《困同台》、《吳鳳嶺 》、《戲牡丹》。抬歌節目有:《回荊州》、《 游 西 湖 》、《怒打鎮關西》、《哪叱鬧海》、《二喬比美》等。
建國後,臨泉的肘閣、抬閣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與創新,活動區域從本鄉鎮及附近地方,輻射到周邊縣境,阜陽市、阜南縣、界首市及河南省新蔡縣、淮濱、平輿、商丘等地。演出團隊從2個增加到 8 個,演員由100人增加到近1000人。
地方特產
黃嶺大蔥,臨泉黃嶺一帶,盛產大蔥,名經霜蔥,葉青肉厚,莖長白嫩,莖部外有淡紫色薄皮相護,耐嚴寒,抗霜凍,愈寒而愈肥,久藏而不爛壞。黃嶺大蔥主要用於調味,氣香四溢,可壯食慾,助消化,和脾胃,提精神。黃嶺鎮大蔥種植歷史悠久。
牛莊穿心蓮,穿心蓮莖方節顯,綠色枝葉均對生,質脆易啐味極苦,全棵入藥,清熱解毒,消除腸道疾病,可以制穿心蓮片劑,也可以提取穿心蓮內脂制針劑,穿心蓮桿子也可以加入各種飼料中,預防腸道等疾病。
韋寨“三粉”,“三粉”即“粉面、粉皮、粉條”,韋寨地區加工三粉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韋寨因盛產粉條而被譽為“三粉之都”。其年產量最高時可達數千噸。韋寨地區一產的冬粉是純紅芋粉,色澤白亮,柔韌耐煮,口感爽滑。
流鞍河大閘蟹,臨泉縣流鞍河400公頃水面已全部開發養蟹,河蟹當年平均個體重150克以上,最大個體達到500克。流鞍河所產的成蟹個大、色好、蟹黃多。
風景名勝
鷺鳥洲省級濕地公園,“鷺鳥洲”濕地公園獲批省級濕地公園(試點),是臨泉縣“4321”重點林業工程,占地面積215300平方米,水體面積63733平方米,總投資約2000萬元。公園內的觀鳥塔、木棧橋、親水平台、觀景道路、迷你果園、花語迴廊、濕地野營地、農耕體驗園等景點已修建完成,是親水、親鳥、不擾鳥的自然景觀。
歷史人物
季載,西周初期人,周文王第十個兒子。他受周成王之封,在今臨泉縣古城子建立了沈子國,子孫以地為氏。由於他辦事認真,善動腦筋處理各種難事,因此取得了很大的政績。
姜子牙,呂氏,姓姜名尚,字子牙,又稱太公望,西周開國的功臣。是一位政治家兼軍事家。姜尚在治理自己的封國時,順應民俗,革除陋習,發展工商漁鹽事業,人民都歸順到齊國,使齊國強盛起來,他著有兵書《六韜》。
沈郢,東周是時人,是聃季載的後代。他高潔的品格很受後世之人敬佩。
養由基,春秋楚(今屬地該縣楊橋)人,有“神箭手”之稱。“百步穿楊”說的就是他的故事。
畢卓,字茂世,東晉鮦陽(今鮦城)人,少年時豁達豪放,很有才華。當上了行止秉正、統帥有方的溫嶠將軍的平南長史,協助溫嶠做了很多有益之事,直至死去。國畫大師齊白石曾有《畢卓盜酒》畫作,並題:“宰相歸田,囊中無錢。寧可為盜,不肯傷廉。”
韋仲魁,字象時,清朝道光年間迎仙店北仁和寨人。武解元,26歲時錄為武進士。18歲時進京應方試,隨後從軍,因帶領軍隊在雲貴一帶戰績卓著,極受清廷讚賞,被授為“雲貴協鎮孝督”要職。後因胞弟在家鄉勾結土匪而受到牽連,清廷派人追查,他含冤自殺。當地百姓在昆明城西山腳下為他建廟碑,作為紀念。
連登榜,清朝鹹豐年間鮦城鎮東南連莊人。他原為教書先生,為人耿直,富有民族氣節。鴉片戰爭後,領導當地農民組成起義軍,與清廷官吏鬥爭。
張蘊華,該縣長官鎮人。他自幼天資聰敏,勤學好問,性格剛強,體貼窮人,富有正義感。他民國六年(1917年)縣高小畢業後,考入阜陽省立第六中學。受到了新文化,新思想的薰陶。參與組織五四運動,聲討軍閥摧殘教育、屠殺受國學生罪行等活動。
呂霞光,該縣呂寨旅居法國的著名畫家、古董鑑賞家、收藏家。
李文漢,該縣長官鐵佛人。他畢業於上海美專。20歲即獲蔡孑民畫獎金。1965年至1968年;連續四年榮獲“中日書法交流展”的特別獎。李文漢曾多次返回故鄉,來往于海峽兩岸,促進文化事業交流,促進台灣的早日回歸。
安徽省縣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 | 市轄區、縣級市、縣 |
合肥市 | 廬陽區| 瑤海區| 蜀山區| 包河區| 長豐縣| 肥東縣| 肥西縣| 巢湖市| 廬江縣 |
蕪湖市 | 鏡湖區| 弋江區| 鳩江區| 三山區| 蕪湖縣| 南陵縣| 繁昌縣| 無為縣 |
蚌埠市 | 蚌山區| 龍子湖區| 禹會區| 淮上區| 懷遠縣| 固鎮縣| 五河縣 |
淮南市 | 田家庵區| 大通區| 謝家集區| 八公山區| 潘集區| 鳳台縣 |
馬鞍山市 | 雨山區| 花山區| 金家莊區| 當塗縣| 含山縣| 和縣 |
淮北市 | 相山區| 杜集區| 烈山區| 濉溪縣 |
銅陵市 | 銅官山區| 獅子山區| 銅陵縣 |
安慶市 | 迎江區| 大觀區| 宜秀區| 桐城市| 宿松縣| 樅陽縣| 太湖縣| 懷寧縣| 岳西縣| 望江縣| 潛山縣 |
黃山市 | 屯溪區| 黃山區| 徽州區| 休寧縣| 歙縣| 祁門縣| 黟縣 |
滁州市 | 琅琊區| 南譙區| 天長市| 明光市| 全椒縣| 來安縣| 定遠縣| 鳳陽縣 |
阜陽市 | 潁州區| 潁東區| 潁泉區| 界首市| 臨泉縣| 潁上縣| 阜南縣| 太和縣 |
宿州市 | 埇橋區| 蕭縣| 泗縣| 碭山縣| 靈璧縣 |
六安市 | 金安區| 裕安區| 壽縣| 霍山縣| 霍邱縣| 舒城縣| 金寨縣 |
亳州市 | 譙城區| 利辛縣| 渦陽縣| 蒙城縣 |
池州市 | 貴池區| 東至縣| 石台縣| 青陽縣 |
宣城市 | 宣州區| 寧國市| 廣德縣| 郎溪縣| 涇縣| 旌德縣| 績溪縣 |
(參見:安徽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