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鳳台早期屬徐、揚二州(淮北為徐,淮南為揚)之境。
西周,屬青揚二州(青、揚以淮為界)之境。
春秋,時為州來國,後被楚國所滅,為楚之州來城。周簡王二年(前584年)秋8月,吳入州來。周景王七年(前538年)楚冉丹城州來。周景王十六年(前529年)吳滅州來,季札封延陵後轄州來城,故名延州來。周敬王二十七年(前493年)冬十一月,吳把蔡昭侯由河南新蔡遷都於州來,遂改名為下蔡。歷經昭侯、成侯、元侯、侯齊五代,歷時47年。
戰國時,蔡世家侯齊四年(前446年),楚惠王滅蔡,蔡侯齊亡,下蔡仍屬楚地。
秦代,秦滅楚後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置下蔡縣,屬泗水郡,九江郡。西楚時項羽立英布為九江國王,下蔡屬九江國。
西漢,漢初高帝五年(前202年)立淮南國,下蔡淮南國。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國廢,為九江郡,下蔡縣屬沛郡。
東漢俱屬九江郡。
三國時,屬魏國的淮南郡。
晉初下蔡屬淮南郡。晉末南北分裂,戰事頗繁,縣境來去無常,又在縣境內設定了很多屯兵的城戍。南北朝時,下蔡屬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置下蔡郡。
隋代,開皇初下蔡郡廢,仍置下蔡縣,屬淮南道。
唐代,武德四年(621年)於縣置渦州,為州治。武德八年州廢,仍為下蔡縣,屬穎州(今阜陽)。
五代十國,下蔡屬潁州(今阜陽),南唐、後周因之。周世宗顯德四年(957年)三月,攻克壽州(今壽縣),世宗以其難以攻克,逐將壽州移治於下蔡,降為防禦州並恢復其軍為忠正軍,原壽州為壽春縣(今壽縣)。
宋代,北宋下蔡為壽州,屬淮南西路,政和六年(1116年)壽州升為府,名為壽春府,下蔡為府治,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府廢。南宋與金劃淮為界,下蔡為金之壽州,壽春為宋之壽州,故有“南北壽州”。
元代,下蔡縣隸屬安豐路。
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壽春縣、安豐縣、下蔡縣廢,併入壽州。在下蔡鎮設巡檢司。
清壽州屬鳳陽府。雍正十年(1732年)兩江總督尹繼善呈奏清延批准,於壽州北分設一縣,添知縣一員,典史一員,分疆而理,因縣北有鳳凰山而得鳳台縣名。雍正十一年正式分置,與壽州同城治理(縣衙設在今壽縣城東北角)。同治四年(1865年)冬移縣治於下蔡,隸屬鳳陽府管轄。
中華民國初,廢州府,縣直隸安徽省。民國三年(1914年)6月屬淮泗道(道尹駐鳳陽)。民國十七年(1928年)8月,廢道,直隸安徽道。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0月,屬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區,隸屬壽縣專員公署。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屬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區,隸屬阜陽專員公署。抗日戰爭勝利後屬淮南專員公署。
1949年1月12日,鳳台縣解放,劃屬阜陽專員公署。
1977年1月20日,劃屬淮南市管轄。
1999年11月毛集設立正縣級建制“淮南市毛集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成為淮南直管。
2006年,撤銷夏集鄉,設立夏集鎮。
2010年,撤銷焦崗鄉,設立焦崗湖鎮。
2013年10月1日,將鳳台縣的李沖回族鄉整建制和城關鎮淮河以南的蘆塘、西魏、淮豐、勝利、拐集、燈塔、山趙、夏灣、淮濱、黑龍潭10個社區(即鳳台經濟開發區)正式劃歸淮南市八公山區管轄(2013年12月31日省政府批准同意上述調整)。
2013年末,鳳台縣面積894平方千米,人口64.2萬人,轄8個鎮、8個鄉、1個經濟開發區,36個社區,213個行政村(含經濟開發區、李沖回族鄉數據)。毛集實驗區面積201平方千米,人口12.93萬人,轄毛集鎮、夏集鎮、焦崗湖鎮,5個社區、38個行政村
2014年12月26日,正式撤銷丁集鄉,設立丁集鎮。2015年7月1日,將八公山區的李沖回族鄉、鳳台經濟開發區及管理的社區正式劃歸鳳台縣管轄(淮[2015]66號)。
2015年10月9日,經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銷鳳台縣劉集鄉設立劉集鎮,鎮政府仍駐劉集村。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鳳台縣下轄11個鎮:城關鎮、新集鎮、顧橋鎮、岳張集鎮、朱馬店鎮、大興鎮、丁集鎮、桂集鎮、鳳凰鎮、楊村鎮、劉集鎮,5個鄉:古店鄉、尚塘鄉、關店鄉、錢廟鄉、李沖鄉,213個行政村,32個社區。鳳台縣政府駐城關鎮鳳城大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鳳台縣位於安徽省中部偏北,淮河中游,東臨淮南市區,北依亳州市利辛縣、蒙城縣,西接潁上縣,南隔淮河與壽縣相望。縣域呈東南、西北斜形,介於北緯32°33′—33°、東經116°21′—116°56′之間,南北長50千米,東西寬約42千米,總面積1100平方千米。縣城距首都北京直線為810千米,距省會合肥111千米,距淮南市區30千米。
地形地貌
鳳台縣境內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40至19.45米不等,地面自然比降為1/7000至1/10000。由於河流變遷,互動沉積,以及歷次黃、淮泛的侵蝕和堆積,加之人為活動的影響,形成“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點。淮河以北,地面平闊;沿淮河和西淝河兩岸,由於歷次汛期漲水而沉積泥沙,形成了0.5至2千米的“河漫灘涂”(即低洼灣地)。西淝河與淮河接口處,因汛期受淮水洪峰頂托倒灌向西南泛濫,並反覆沖刷,使河面擴展增寬淤淺,形成董峰湖河口灣地。因淮河泛濫土地化積物的包圍阻隔,形成了典型的焦崗湖“牛軛潮”窪地。焦崗湖以南為自然堤,系經常泛濫的淮水攜帶泥沙沉積而形成的緩崗。淮河南岸與江淮丘陵銜接,局部為石灰岩殘丘,山脊自東向西,為剝蝕構造的低山丘類型。
氣候特徵
鳳台縣地處淮河中游,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是冷暖空氣交匯頻繁地區,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四季分明,夏冬長,春秋短,光照充足,受季風影響明顯。降水年際變化較大,季節分配不均,釀成局部洪澇乾旱。無霜期較長,4至9月份東南風和西南風較多。
溫度根據1949年至1985年氣象資料記載,全縣年平均溫度為15.1℃。1月份最冷,月平均溫度為1.1℃;7月份最熱,月平均溫度為28℃。溫差年均較差為26.9℃。極端最高氣溫為1959年8月24日的41.1℃;極端最低氣溫為1969年1月31日的-21.7℃。
水文概況
河流
淮河:發源於河南省桐柏山的固廟,流經河南、安徽、江蘇。幹流長1000千米。淮河由陸家溝向東入縣境,經喬口孜、方家坎孜向北,經壽塘關向西,經硤山口、西淝河入淮口而折北後向東,經姚澗湖、黑龍潭北行,經九里灣折向東出境入淮南市潘集區境。境內流程33.32千米。
永幸新河:人工河流。界於茨淮新河與西淝河之間,西北自尚塘鄉的王橋向東南入淮,全長42.63千米。
西淝河:發源於河南省鹿邑縣安平集西溫渡口,向東南流經亳縣、渦陽、太和、阜陽、利辛至邵樓村入縣境,由硤山口入淮。境內流程45.2千米,流域面積410平方千米。
茨淮新河:人工河流。由阜陽縣茨河淮鋪改道向東,經阜陽、利辛、蒙城、鳳台、淮南、懷遠入淮河。全長134.2千米,流域面積7127平方千米。
港河:自徐莊與永幸新河交匯處起,向東南經顧橋折南至港河閘入西淝河。境內全長28千米,流域面積110平方千米。
架河:自關店鄉小周莊,向東南流經丁集鄉東部和清明孤堆西部,再經劉巴集東部入城北湖後入淮河。全長29.4千米,流域面積278平方千米。
黑河:原名黑濠溝,或稱黑泥河。是西淝河、茨淮新河之間的一條支流。它發源於蒙城縣郭集南部,向東進入縣境內的大興集,即一分為二,南流為泥河,北流為黑河。黑河東流古路崗入懷遠縣境,全長54千米。縣境內黑河段,上自關店,下至焦莊,過境長23.8千米。
泥河:又稱東泥河或黑泥河。源自鳳台縣米家集西部,與黑河相交,向東南流經武集折南,經淮南市潘集區境內入淮,全長50千米。
湖泊
焦崗湖:舊稱椒水,為沙河故道。位於縣城西南15千米,南濱淮河,北近西淝河。水域東西長10千米,南北寬5千米,湖底高度海拔16.5米。流域面積569平方千米。
金溝湖:位於縣城西北38千米處,原為西淝河右側的河曲帶,金溝自北穿湖流入西淝河。民國初年,金溝湖屢遭黃泛淤淀,到1949年已成為沼澤地。
姬溝湖:古稱雞水,位於縣城西北20千米處,為港河入西淝河處下游的河口段,南北長7千米,東西寬度南首1千米,北首0.6千米,面積為18400畝。建國初期,湖水面積為400平方千米。1956年築淝左堤,將湖一分為二,建有港河閘,上游水面7000餘畝,下游部分已作耕地。
花家湖:位於縣城西北10千米處,為西淝河下游的一個河灣帶。東西長7千米,南北寬1.5至3千米,水域面積23000畝。
城北湖:舊稱十一家湖,位於縣城北3千米處。湖域南北長5千米,東西平均寬度0.5千米,水域面積3800畝。
土壤類型
鳳台縣耕作土壤19個土屬,以黃土、坡黃土、白黃土、淤土、黑土、青白土田、淤坡黃土等為主,共占全縣耕作土壤的89.9%;其中黃土面積最大,為610945畝,占42.8%。較好的土種有坡黃土田、老城坡黃土、油黑土、青白土、白黃土田、兩合土、淤坡黃土、淤心兩合土、容淤白黃土、砂礓黃土田、淤土等,占全縣耕作土壤的25%。多分布在城郊、桂集、顧橋、馬店、丁集、張集、毛集等鄉。較差的土種有飛沙土、蒙沙兩合土、壤心淤礓黃土、沙心淤底兩合土、沙土、沙身淤、新積黃土、淤身兩合土等,面積為69864畝,占全縣耕作土壤面積的4.9%。
自然災害
鳳台縣主要自然災害是旱、澇,其次是蟲、霜。災害次數,旱大於澇,災害程度,澇大於旱。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鳳台縣地表水總量239.2億立方米,可利用量為4.36億立方米。降水及徑流量自北向南遞增,隨降水量多少而產生豐水年或枯水年。據縣水文資料統計,年平均降水量905.2毫米,年平均徑流量深296毫米,徑流總量為3.22億立方米。儲於河、溝、塘、渠之中約1億立方米,可供利用。
鳳台縣屬淮河水系。流徑縣境的有淮河、茨淮新河、西淝河三大河流,另有港河、架河、泥河、黑河、永幸新河5條小河。有焦崗湖、姬溝湖、城北湖、花家湖4個湖泊,面積為46.33平方千米。有大溝25條,總長207.99千米;中溝363條,總長773.6千米;乾渠750條,支渠10000條,總長723千米。全縣總計水面16.76萬畝,占總面積的10.8%。境內小型河、塘、湖、溝、渠縱橫交錯,形成水利排灌網路。
植物資源
喬木:主要有槐樹、刺槐、白楊、臭椿、梧桐、苦楝、川楝、香椿、水杉、柳、榆、檀、桐、棗、杏、桃、梨、蘋果、黃連木、梓、烏桕、橡、李、梅、柿、櫻桃、廣玉蘭、白玉蘭等。
灌木:主要有千頭柏、匐地柏、雪松、紫玉蘭、狹葉山胡椒、木瓜、野山楂、紫穗槐、野薔薇、紫荊、牛奶子、野花椒、夾竹桃、枸杞子、扶桑、石榴、葡萄、繡球、枸骨、冬青、一葉秋、連翹、金絲桃、九里香等。
花卉:主要有白玉蘭、萬年青、茉莉、桂花、玫瑰、海棠、菊花、山海棠、野菊、梅花、水仙、迎春、仙人掌、美人蕉、牡丹、吊蘭、蘭草、含笑、山茶、繡球花、瑞香、月季、櫻花、木芙蓉等。
藥材:主要有苦參、紅參、紅花、柴胡、丹參、百部、遠志、紫花地丁、生地、貝母、白芍、白朮、白頭翁、蘆根、白茅根、車前草、過冬青、菖蒲、土枸杞、白花菜子、紫蘇、牽牛花、川楝子、水紅花子、冬瓜子、小茴香、杏仁、火麻子、銀杏、槐米、赤豆、芡實、白扁豆、石榴皮、無花果、木瓜、掛金燈、鳳眼草、陳皮、小薊、大薊、茵陳、蒲公英、仙鶴草、馬鞭草、浮萍、魚腥草、蘿蔔地丁、馬齒莧、半枝蓮、蘇梗、夏枯草、蒼耳草、含羞草、野蕎麥、豬秧秧、燕麥草等。
動物資源
禽:境內常見鳥類共20餘科60餘種。主要有:喜鵲、黃鸝、灰喜鵲、棕背斑鳩、燕、大雁、鷹、鵪鶉、畫眉、杜鵑、啄木鳥、麻雀、寒號鳥、貓頭鷹、鶴、雁門鴿、山麻雀、八哥、相思鳥、呱呱鳧、喳呼狼、叫天子、黃雀、打狗雕、蒼鷺、銀喉、長尾山雀、紅眉水鴝、大嘴烏鴉、秧雞、野鴨、白頭翁、赤肚長嘴雀、竹桔子、百舌子、鐵頭兔等。
獸:主要有狐狸、刺猥、蝙蝠、野兔、松鼠、黃鼠狼、田鼠、家鼠等。
魚:常見的有鰱魚、草魚、鯽魚、鯰魚、黃鱔、泥鰍、刀鰍、條魚、黑魚、赤眼鱒、銀魚、肥王魚、鱖魚、顎針魚、鰻鱺魚、蝦虎魚、鯿魚、非洲鯽魚、刀鱭魚、麥穗魚等。
昆蟲:有瓢蟲、蝗蟲、金龜子、地老虎、蚜蟲、天牛、食心蟲、金針蟲、松毛蟲、天蛾、卷葉蟲、蜻蜓、蟋蟀、蚊蠅、蚱蜢、狗蠅子、豆天蛾、螟蟲、放屁蟲、青蟲、黑殼蟲、臭蟲、屎殼螂、牛虻、螞蟻、螳螂、蛆蛀、蚰子、金殼螂、老水牛、豌豆象、黃螢、吸漿蟲、馬蜂、草蜂、蝴蝶、撲燈蛾、螢火蟲、蟬、舟蛾、螟蛾、蜈蚣、粉蝶、蜘蛛、蠍、蠶、螻蛄、甲蟲等。
此外,還有水產類動物蚌、螺、龜、蟹、蝦等,兩棲類動物青蛙、蟾蜍等,爬行類動物蛇、晰蜴、壁虎、土鱉子等。
礦產資源
鳳台縣礦藏資源豐富,經普查勘探表明,以煤為主,兼有其他多種礦藏資源。
煤炭:境內煤儲藏量達100億噸。主要分布在王集、花家湖、八里塘、張集、桂集、丁集、顧橋、馬店、城關和大山等地。
磷礦:境內儲藏量為180萬噸。主要分布在淮河東岸山區和劉集鄉等地。1953年起正式開發利用。
紫砂石:境內儲藏量為70萬噸。主要分布在淮河東岸山區。尚未開發利用。
高嶺土:境內儲藏量為3000萬噸。主要分布在淮河東岸山區,可作耐火原料。
石灰岩:分布在縣境山區,礦層長達10公里,儲量豐富。可生產400號、500號水泥,並可燒制石灰等建築材料。
石英石:分布在境內黃土山一帶,儲量較大。
錳礦:分布在大山鎮的淮磷、張莊東南山上,儲量不大,呈雞窩狀。
鐵礦:分布在縣城東南的太平山、獅子山、馬家窪等地,儲量不大,呈雞窩狀,不易大規模開採。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末,鳳台縣戶籍人口為63.4243萬人(不含李沖、開發區),比2015年增加了15384人,其中城鎮人口11.1309萬人;總人口中男性人口33.6124萬人;女性人口29.8119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分別為53.0%、47.0%;出生人口17877人;死亡人口1308人。常住人口58.9000萬人(人口抽樣調查數據)。
2016年鳳台縣人口數及其構成 | ||
指 標 | 年末數 (人) | 比重 (%) |
年末戶籍人口 | 634243 | |
其中:城鎮人口 | 111309 | 17.5 |
其中:18歲以下 | 155954 | 24.6 |
18—34歲 | 172849 | 27.3 |
35—59歲 | 207742 | 32.8 |
60歲及以上 | 97698 | 15.4 |
民族
鳳台縣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回族、苗族、侗族、布依族、羌族、瑤族、水族、土家族等25個少數民族。
經濟概況
綜述
2016年,鳳台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1.1033億元,比2015年增長4.8%,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32.5964億元,增長2.2%;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35.5271億元,增長4.1%;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62.9798億元,增長7.7%。全縣三次產業結構由2015年的13.4:60.0:26.6調整到14.1:58.6:27.3。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0.7%。第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41.9%,拉動經濟成長2.0%。
2016年鳳台縣地區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 ||
指 標 | 絕對數(萬元) | 增長速度(%) |
地區生產總值 | 2311033 | 4.8 |
農林牧漁業 | 344128 | 3.2 |
工 業 | 1170560 | 3.8 |
建築業 | 186302 | 5.9 |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89533 | 2.2 |
批發和零售業 | 130609 | 6.1 |
住宿和餐飲業 | 55967 | 7.4 |
金融業 | 92177 | 16.2 |
房地產業 | 43923 | 2.6 |
營業性服務業 | 82410 | 12.8 |
非營業性服務業 | 115384 | 4.6 |
第一產業 | 325964 | 2.2 |
第二產業 | 1355271 | 4.1 |
第三產業 | 629797 | 7.7 |
固定資產投資
2016年,鳳台縣固定資產投資在庫項目320個,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5.1811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11.4%,其中完成500萬元以上投資180.9505億元,增長10.4%;房地產開發投資24.2306億元,增長19.5%。500萬元以上項目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11.9968億元,增長468.2%,第二產業完成投資58.8892億元,下降8.0%,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10.0645億元,增長14.7%。完成工業投資58.8892億元,下降8.9%,其中製造業完成投資37.1861億元,下降2.6%。
財政收支
2016年,鳳台縣完成財政收入36.0130億元,增長2.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2.3695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27.8%。在全部財政收入中,增值稅增長70.9%;營業稅下降37.9%;企業所得稅增長2.0%。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6.0364億元,增長5.5%,其中醫療衛生和計畫生育支出4.3303億元,增長25.9%,占財政預算支出的12.0%;教育支出6.7972億元,增長17.8%,占財政支出的18.9%;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5.0951億元,增長2.9%,占財政支出的14.1%;城鄉社區事務支出3.0850億元,下降35.8%。
人民生活
2016年,鳳台縣從業人員工資總額34.3238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11.5%;從業人員平均工資58369元/人,下降4.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13元,增長7.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85元,增長7.5%。
第一產業
2016年,鳳台縣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34.4128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3.2%。
2016年鳳台縣主要農產品產量 | ||
產品名稱 | 產量(噸) | 比2015年增長(%) |
穀物 | 594903 | -1.5 |
#小麥 | 290313 | 7.2 |
水稻 | 302025 | -8.7 |
棉花 | 12 | -66.7 |
蔬菜及食用菌 | 350906 | 12.4 |
肉類 | 47586 | 6.5 |
禽蛋 | 25398 | 9.8 |
水產品 | 32520 | 5.0 |
種植業
2016年,鳳台縣穀物播種面積84804公頃,同比2015年增長4.2%,穀物總產59.4903萬噸,下降1.5%,其中:小麥播種面積43937公頃,增長5.7%,總產29.0313萬噸,增長7.2%;水稻播種面積40080公頃,增長2.5%,總產30.2025萬噸,下降8.7%。油料播種面積1249公頃,產量4906噸,增長75.0%,棉花播種面積9公頃,產量12噸,下降66.7%。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10477公頃,產量35.0906萬噸,增長12.4%。
畜牧業
2016年,鳳台縣完成肉類總產量47586噸,同比2015年增長6.5%,其中豬肉產量24706噸,增長0.9%。禽蛋產量25398噸,增長9.8%。
漁業
2016年,鳳台縣水產品產量32520噸,同比2015年增長5.0%。
農業基礎
截至2016年末,鳳台縣農業機械總動力90.7萬千瓦,比2015年增長4.1%;農用拖拉機44219台,播種機6087台,水稻直播機275台,水稻插秧機1033台,化肥深施機1462台;農機耕作面積85.3千公頃,機播面積68.6千公頃,機收面積79.7千公頃,農用運輸車2204輛。農村用電量38894萬千瓦小時,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47436噸,農藥使用量3144噸。
第二產業
工業
截至2016年末,鳳台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6戶,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5.7298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3.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集體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6642萬元,增長17.8%;股份制工業完成增加值94.6285億元,增長1.4%。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增加值75.4187億元,增長1.8%。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原煤3019.8萬噸,下降12.0%;發電量138.0969億千瓦時,下降0.01%;服裝業675.8萬件,下降15.3%;麵粉62.5628萬噸,下降12.7%;大米38.3118萬噸,下降21.4%,水泥233.3萬噸,下降3.3%。
2016年鳳台縣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 ||
指 標 | 增加值(萬元) | 比2015年增長(%) |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 957298 | 3.7 |
#輕工業 | 125039 | -0.7 |
重工業 | 832258 | 3.8 |
集體企業 | 6642 | 17.8 |
股份制企業 | 946285 | 1.4 |
#國有控股 | 754187 | 1.8 |
新建企業 | 24693 | 277.1 |
大中型工業企業 | 680228 | 1.0 |
2016年鳳台縣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 |||
產品名稱 | 單位 | 絕對數 | 比2015年增長% |
原煤 | 萬噸 | 3019.8 | -12.0 |
磚 | 萬塊 | 392292 | 17.3 |
大米 | 萬噸 | 38.3 | -21.4 |
麵粉 | 萬噸 | 62.6 | -12.7 |
飼料 | 萬噸 | 7.4 | 7.7 |
發電量 | 萬千瓦小時 | 1380969 | -0.01 |
建築業
2016年,鳳台縣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8.6302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5.9%,全縣13家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實現總產值10.0839億元,增長2.9%。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6年,鳳台縣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總額達70.7076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11.8%。人均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0522元,較2015年增加了869元。年末限上商貿企業104家,完成限額以上商貿企業零售額22.5156億元,增長13.2%。
對外經濟
2016年,鳳台縣完成進出口1.1026億美元,同比2015年下降9.6%。實際利用外資3740萬美元,增長17.5%。
郵電通信
2016年,鳳台縣完成郵電業務收入3.9732億元,同比2015年下降5.5%,其中電信業務收入3.2564億元,下降8.8%。年末行動電話用戶47.5040萬戶,增加60233戶。每百人擁有行動電話70.7部。年末網際網路用戶達81562戶,比2015年末淨增6099戶。
金融業
截至2016年末,鳳台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52.3558億元,比年初增加28.2463億元,增長12.6%,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63.0236億元,增加21.3676億元,增長15.1%;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37.2966億元,增加2.0105億元,增長5.7%。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81.9467億元,增加46.9145億元,增長34.7%,其中,住戶貸款44.16億元,增加91881萬元,增長26.3%;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137.7867億元,比年初增加37.7264億元,增長37.7%。各項貸款中境內短期貸款94.8758億元,增加35.9951億元;境內中長期貸款82.3232億元,增加11.3268億元。
2016年末鳳台縣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餘額及增速 | ||
指 標 | 年末數(萬元) | 比2015年末增長% |
各項存款餘額 | 2523558 | 12.6 |
其中:住戶 | 1630236 | 15.1 |
非金融企業 | 372966 | 5.7 |
廣義政府 | 520334 | 10.3 |
各項貸款餘額 | 1819467 | 34.7 |
其中:住戶 | 441600 | 26.3 |
非金融企業及機構團體 | 1377867 | 37.7 |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6年,鳳台縣科技經費投入5370萬元,同比2015年增長3.9%,申請專利417件,其中發明專利338件;授權136件,其中發明專利67件。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家,5家;培育省高新技術培育企業13家,新建企業研發機構30家。年末有縣以上質監系統內產品質量檢驗機構1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3900台(件)。有國家地理標誌產品1個、安徽名牌產品6個。
教育事業
截至2016年末,鳳台縣學校數255所,其中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所,普通中學32所,國小110所,幼稚園110所。在校學生數11.2241萬人,其中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518人,普通中學31567人,國小55324人,幼稚園22729人。專任教師6088人,其中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14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2255人,國小專任教師2860人,幼稚園專任教師819人。全縣教育經費投入67972萬元,增長17.8%。全縣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國小畢業升學率100%,國中畢業升學率85.1%,高中畢業升學率95.1%。
2016年鳳台縣學校基本情況(單位:所、人) | |||||
指 標 | 學校數 | 畢業生 | 招生 | 在校生 | 專任教師 |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 2 | 1159 | 1447 | 2518 | 114 |
高中 | 10 | 2951 | 2517 | 8139 | 537 |
國中 | 22 | 7904 | 7795 | 23428 | 1718 |
國小 | 110 | 7696 | 10317 | 55324 | 2860 |
幼稚園 | 110 | 10338 | 13255 | 22729 | 819 |
特殊學校 | 1 | 3 | 13 | 103 | 40 |
文化事業
截至2016年末,鳳台縣擁有藝術表演團2個,文化館(站)17所、圖書館1個20家公共電子閱覽室、243家農家書屋。圖書藏書量5.8萬冊次,電子圖書25萬冊。“兩館一站”、農家書屋、電子閱覽室全部免費開放。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數位電視2萬戶,模擬電視1萬戶。舉辦或組織參加省、市級比賽總計18場次。
醫療衛生
截至2016年末,鳳台縣共有醫療衛生服務機構321家,其中縣級醫院2家,鄉鎮衛生院1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家,社區衛生站和村衛生室234家,個體診所68家。其中非營利性醫療機構128個,營利性醫療機構26個。全縣衛生系統職工1301人,其中縣級醫院711人。鄉鎮衛生院755人。在職醫療衛生技術人員1186人,其中縣級醫院676人,鄉鎮衛生院475人。高級職稱11人,中級職稱183人,初級職稱730人。鄉村醫生685人,平均每個村衛生室3人。各類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837人,註冊護士887人。全縣醫療機構擁有病床數1340張,縣人民醫院380張,縣中醫院260張,鄉鎮衛生院590張,其他醫療機構110張,每千人病床數為1.99張。2016年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53.0984萬人,參合率101.8%;適齡兒童第一類疫苗接種率90%以上,完成接種劑次13.2183萬劑次。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率100%。全年醫療衛生和計畫生育支出4.3303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25.9%。
勞動就業
截至2016年末,鳳台縣單位從業人員58156人,同比2015年減少2111人,其中,第二產業34404人,減少2254人;第三產業22802人,增加174人。年末從業人員工資總額34.3238億元,年平均工資58369元/人。全縣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962個,較2015年減少125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
社會保障
截至2016年末,鳳台縣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34.26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9610人;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人數63355人;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人數58557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33242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53.0984萬人。有4969人參加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有10878人參加了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供養人數5028人。
社會福利
截至2016年末,鳳台縣有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數23個,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床位數2400床。
環境保護
截至2016年末,鳳台縣有森林面積9324公頃,森林覆蓋率10.6%,活立木總蓄積量1044554立方米。年末全縣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21440噸,煙(粉)塵排放量2082噸,污水處理廠4座,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達到99.1%;全縣有垃圾處理站19個,城區4個;全縣空氣品質平均優良天數為290天,占全年比例為80.6%。
交通運輸
交通
截至2016年末,鳳台縣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實現增加值8.9533億元,比2015年增長2.2%。
運輸
截至2016年末,鳳台縣擁有民用汽車52573輛,同比2015年增長5.8%,其中私人汽車44842輛,增長5.6%。全縣完成貨物運輸量960萬噸,下降7.7%。貨運周轉量17.06億噸千米,下降0.8%。完成客運量1286.6萬人次,客運周轉量3.3830億人千米。
2016年鳳台縣全社會貨物運輸量及增長速度 | |||
指 標 | 單 位 | 絕對數 | 增 量 |
一、貨運量 | 萬噸 | 960 | -80 |
#公路運輸 | 萬噸 | 708 | -40 |
水路運輸 | 萬噸 | 252 | -40 |
二、貨運周轉量 | 萬噸千米 | 170600 | -1351 |
#公路運輸 | 萬噸千米 | 36757 | -351 |
水路運輸 | 萬噸千米 | 133843 | -1000 |
歷史文化
孤堆寺古村落遺址
位於馬店鄉利民村孤堆寺,南距港河85米,北距運糧溝9米。屬新石器時代至西周時期。遺址為1高台,面積38平方米,高4米,破壞嚴重。出土有大量鹿角、鬲足等。
趙家孤堆
位於夏集鎮立新村,南距夏集2里。為唐代遺址。孤堆高出地面7米,東西長70米,南北長55米,早年已被盜。曾出土有青石床,床面刻有周文王與八駿馬圖案。
陳集孤堆
位於夏集鎮陳集村。時代不詳。東西長70米,南北長60米,高約6米,地表遍布磚瓦片和蚌殼。
李圩孤堆
位於楊村鄉李圩村,西距港河100米。時代不詳。南北長98米,東西長32米,高3米,部分墓磚已外露,相傳解放前曾被盜。
孫叔敖墓
位於毛集鎮梁庵村,北距鳳潁公路120米。時代戰國(楚)。1952年,被當地民眾掘毀,出土有石墓門、陶器等,現已夷為平地。在地表採集有墓磚、陶片等。
謝郢墓
位於劉集鄉謝郢村,南距淮河40米。時代西漢。1982年12月,由省文物研究所清理,出土繩紋陶罐2件。
孤山墓
位於劉集鄉東南3里,孤山山腰間朝陽處,東距淝河大堤35米。時代東漢。1984年農民開山發現,由省文物所發掘,出土文物40餘件。
風景名勝
鳳台[中國縣份] | 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 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淮南市八公山區內。206國道可達。距淮南市區約15千米。是集遊覽、觀光、休閒、人文歷史和地質地貌為一體的綜合型風景旅遊區。1998年8月開發建設景區,2001年9月15日對外開放。景區整體規劃面積120餘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區面積為18.85平方千米。大小40餘座山峰起伏疊障,蒼松迭翠,雄奇靈秀,淮河流經群山之北,曲折環繞而東下。淝河沿山南麓注入淮河。1600年前的淝水之戰,便發生於此,留下了八公山下“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的典故。 |
鳳台[中國縣份] | 壽唐 關 位於縣城南3千米,三峰山東1千米處,又叫過街樓、梳妝檯。現為鳳台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壽唐關始建於五代。當時南唐兵被後周困於壽州,南唐元帥石景達來援,據八公山與後周對峙。後周為對付南唐援兵,建壽唐關。此關青磚砌成,長20米,寬3.6米,高4.5米,上覆磚石。關口呈拱形,可通車馬,為古代鳳台通往壽縣要塞的關口。兩側是懸崖峭壁,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至今雄關猶存。壽唐關還曾依山勢建有城牆、重樓、重屋、釧鼓樓等樓台亭閣,今均廢,尚有遺址可見。 |
鳳台[中國縣份] | 黑龍潭 在縣城東0.5千米處,位於淮河東岸的紫金山下。山勢直出淮河中流,奇山峭壁,山曾萬狀。壁下十幾米有大洞,可容百餘人。壁前水極深,為黑龍潭,潭有泉,深數十丈。每遇淮水漲落,潭壁水花四濺,潭中不停發出“咣咚、咣咚”的迴響,景色甚為壯觀。那響聲一直被傳為是棲息在洞中的龍嘯聲。黑龍潭的夜景更為迷人,空中點點繁星和地上的萬家燈火匯於潭水中,畫面層次深遠相交,山林建築的倒影時動時靜,時而傳來三兩聲水嘩,更襯托出夜幕下黑龍潭的靜謐、神秘。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歐陽修兩次路經此地,面對黑龍潭美景,遂吟七絕一首:“紫金山下水長流,嘗記當年此共游。今夜東風吹客夢,清淮明月照孤舟。”大文豪蘇軾,來到黑龍潭,寫成傳世之作《壽春李定卿餞城東龍潭上》。 |
鳳台[中國縣份] | 硤山 口 位於縣城西南約5千米處。為長淮第一硤。被稱作長淮津要的東、西兩硤石各高60米。陡如斧削,隔淮河對峙,相距500多米,扼制著淮河上、下游的水上交通。硤山口因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魏、蜀在此爭戰。南北朝時,東晉與秦軍大戰,這裡是重要的軍事津要。硤石山古有4城,一在東硤石,一在西硤石迤西微平處,俗名城子,山西北隅尚有遺址。一在禹王山腰,一在長山北麓,連同四城,相距不及5里。4座古城堡久廢,今西硤石頂只剩下一座清代建的四角涼亭,名為慰農亭。涼亭古樸典雅,亭額上有“慰農亭”三字,亭兩旁的石柱上刻著一幅清光緒年間鳳台知縣顏海手書對聯:“選勝值公餘,看淮水安瀾,硤山拱秀;繫懷在民隱,願春耕恆足,秋稼豐登。”亭前行數步即為硤石陡壁,陡壁西側懸崖上有摩崖石刻《築城記》。 |
鳳台[中國縣份] | 茅仙洞 位於縣城南3.5千米處的三峰山南坡半山腰中。洞門高約5尺,進深達10餘丈。漢成帝年間,茅盈雲遊朝仙,路經此地,見景色絕佳又有深洞修煉,便留下隱身修道。不久,他的兩個在京都做官的哥哥也辭官來到這裡學道。兄弟3人一邊學道,一邊辟路伐木,建造宮觀,茅仙洞之名由此而得。民國24年(1935年),道教門徒蘇理純、蘇宗善廣為化緣,集資重修殿堂,改名清天觀。現存茅仙洞,清天觀坐落在山坡上一片300多平方米的平台上,正門的拱門頂上刻著清代書法家汪以道手書的“清天觀”3個大字。 |
鳳台[中國縣份] | 州來八景之——千年皂角樹 硤山口位於鳳台縣城西南7華里處,東、西硤石各高60米,兩岸相距500多米,臨淮處壁如斧削,十分險峻,淮水由東南緩緩而來,在此急轉向北,復而東去,形成一道獨特景觀。在西硤石頂上有一座清光緒年間建造的“慰農亭”,亭西側的古皂角樹是淮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省考古專家考證,這棵皂角樹距今已有1000餘年樹齡,樹幹三人合圍,老乾虬枝,民眾稱之為“神樹”,與慰農亭合併成為“州來八景”之一。 |
著名人物
甘茂,下蔡(今安徽鳳台)人。戰國中期秦國名將。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鳳台)人。三國時期吳國著名武將。
呂夷簡,字坦夫,今安徽鳳台人。宋仁宗時任宰相,是宋代名相之一,也是宋代著名政治家。
呂公著,字晦叔,今安徽鳳台人人,呂夷簡之子,元祐初年,拜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與司馬光同心輔政。
呂祖謙,字伯恭,呂夷簡七世孫,南宋婺州(今浙江金華)人,原籍安徽鳳台。人稱東萊先生。與朱熹、張栻齊名,同被尊為“東南三賢”,“鼎立為世師”,是南宋時期最著名的理學大家。他所創立的“婺學”,也是當時最具影響的學派。
廖運澤,字彙川,鳳台縣廖家灣(現屬淮南市田家庵區)人,父廖鴻文,別字子賓,為同盟會會員,1908年參加過熊成基領導的新軍起義。歷任民革第三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四至六屆中央委員,民革江蘇省委會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江蘇省參事,江蘇省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江蘇省政協副主席,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
廖運周,鳳台縣廖家灣人(現屬淮南市田家庵區)。1926年入黃埔軍校第五期。1927曾加入過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北伐戰爭和南昌起義。後做兵運工作,任壽縣學兵團教育副官。參加阜陽和正陽關武裝暴動,任鮑剛師的連長、參謀,參加發動蕪湖兵變,任抗日同盟軍第二師九團團長,國民黨軍獨立第四十六旅七三八團團長。抗日戰爭時期,任一一○師六五六團團長、三三○旅旅長、一一○師副師長、師長。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炮兵學校校長兼黨委副書記,吉林省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黃埔軍校同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