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安徽理工大學有兩個源頭。
源頭一:
1945年,安徽省立蚌埠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建立,校址設於蚌埠。1947年,安徽省立蚌埠高級工業職業學校遷至淮南,更名為安徽省淮南工業專科學校。
1949年,安徽省淮南工業專科學校更名為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
1955年,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升格為合肥礦業學院。
1956年,合肥礦業學院遷至合肥。
1958年,合肥礦業學院更名為合肥工業大學。
源頭二: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業部洪山煤礦工業學校建立,校址設于山東淄博洪山(今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內)。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業部洪山煤礦工業學校遷至安徽淮南,更名為淮南煤礦學校。
1958年,淮南煤礦學校升格為淮南煤礦學院。
1962年,淮南煤礦學院部分遷往濟南併入山東煤礦學院(今山東科技大學),其餘部分在原校址設立淮南煤礦學校。
合成一條線:
1971年,合肥工業大學地質、採礦系成建制遷往淮南,與淮南煤礦學校合併為淮南煤炭學院。
1981年,淮南煤炭學院更名為淮南礦業學院。
1993年,華東煤炭醫學專科併入淮南礦業學院。
1997年,學校更名為淮南工業學院。
2000年,化工部淮南化校併入淮南工業學院。
2002年,淮南工業學院更名為安徽理工大學。
省部共建
2014年10月30日上午9點,安徽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舉行共建安徽理工大學簽約儀式,自此,安徽理工大學步入省部共建大學行列。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6年7月,安徽理工大學設地球與環境學院、能源與安全學院、土木建築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理學院、外國語學院、醫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測繪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體育部等17個院、部和繼續教育學院,共開設69個本科專業。
學科建設
截至2016年7月,學校擁有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5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5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有工程管理碩士和工程碩士2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7個。擁有8個省級重點學科,獲批2個省學科建設重大項目。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環境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和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礦業工程、土木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機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礦業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工程管理碩士和工程碩士
教學建設
截至2014年6月,安徽理工大學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26門;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省級特色專業5個,省級教改示範專業4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
勘測工程、安全工程、地質工程、土木工程、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
省級特色專業:
測控技術及儀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礦物加工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
省級教改示範專業:土木工程、地質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
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學科專業:採礦工程、安全工程
國家級精品課程:通風安全學
省級精品課程: 爆破工程、通風安全學、電磁波與電磁場、公共關係學、彙編語言、流體力學、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防治、火工品設計原理、材料力學、計算機網路、起爆器材、臨床免疫學與免疫檢驗、高分子化學、土力學、電路理論、土質學與土力學、模擬電子技術、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基礎、醫學免疫學、翻譯理論與實踐、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理論力學、地質學基礎、有機化學、高等數學、工科化學
師資力量
截至2014年7月,學校有在職教職工近2000人,其中:雙聘院士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2人,專任教師1386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98人。
學校擁有一支教學水平較高、師德良好、創新能力強的師資隊伍和一批由省部級拔尖人才、學科帶頭人、中青年骨幹教師組成的優秀學術創新群體。學校是安徽省和周邊地區高層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重要基地。
交流合作
截至2014年6月,安徽理工大學與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波蘭、日本、韓國、烏克蘭、越南、菲律賓等國家的有關高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派遣人員到國外進行講學、訪問、攻讀學位、開展科技合作,同時互派學生留學。常年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來校講學和進行學術交流。
2010年安徽理工大學與韓國國民大學、大田大學簽署了校際交流合作及互派留學生協定,舉辦了“2010國際採礦論壇”、第22屆全國高校安全工程專業學術年會等,進一步拓展了國際交流與合作。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4年6月,安徽理工大學建有安徽省現代礦業工程重點實驗室、煤礦安全高效開採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礦山地下工程教育部研究中心等9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45個研究所。
國家工程實驗室:煤礦生態環境保護國家工程實驗室(與淮南礦業集團聯辦)、煤礦深井建設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與中煤礦山建設集團聯辦)
省部級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6月,安徽理工大學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60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計畫”、“863計畫”、國家科技支撐計畫等13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17項;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2項,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61項。
截至2011年12月底,安徽理工大學各類縱向項目結題與驗收(鑑定)情況良好,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通過基金驗收3項;教育部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項目1項;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結題1項;安徽省科技攻關計畫重大科技專項項目驗收1項;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重點項目驗收1項;安徽省科技攻關計畫項目、安徽省國際科技合作計畫項目各結題1項;安徽省高校省級自然科學重點研究項目鑑定15項;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結題5項;安徽省高校省級自然科學一般研究項目結題9項。
2011年該校作為專利權人申請專利248件,獲得授權專利78件,其中發明專利15項,分別較2010年的29項和2項增加168.96%和650%。該校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608篇(第一輪統計),較2010年1404篇(全統計)增加14.53%;其中SSCI、SCI、EI收錄341篇,較2010年的143篇增加138.46%。出版論著和教材45部,較2010年的28部增加60.7%。
學術資源
安徽理工大學圖書館:
安徽理工大學圖書館始建於1945年,1993年和2000年原華東煤炭醫學專科學校和淮南化學工程學校圖書館先後併入,由此形成本部圖書館、北區圖書館、西區圖書館。目前,三個圖書館總建築面積為4.48萬㎡。閱覽座位6400個。各閱覽室和書庫全部開架服務,實現了藏、借、閱一體化服務。自修閱覽室的周開放時間為108.5小時,數位化資源24小時開放。
2011年末,圖書館各類文獻資源總量達到355.38萬冊,其中紙質書刊143.04萬冊;中外文資料庫31個:包括中國知識資源總庫、萬方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SD外文資料庫、EBSCO等數字資源。圖書館還面向重點學科,自建了3個特色資料庫。
學術出版中心:
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編輯部2007年9月更名為安徽理工大學學術出版中心,是校直屬機構,由學校直接領導。本中心現有人員6人(其中兼職1人),主任:姚多喜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術出版中心負責編輯出版安徽省教育廳主管,安徽理工大學主辦的《安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和《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兩種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一種非公開發行刊物《礦業科學技術》。
文化傳統
校徽
安徽理工大學校徽整體結構為圓形。是由MinerPick(礦工用的鎬)、Key(鑰匙)、中英文校名以及學校創辦時間(1945)組成。
MinerPick(礦工用的鎬)既反映了安徽理工大學的歷史沿革、發展脈絡和特色學科,又象徵著安徽理工大學全校師生在新的歷史形式下勤懇務實、刻苦奮進的開拓精神。
Key(鑰匙)既寓意打開智慧大門和知識寶庫的工具,也代指學習思考的方法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淮南煤炭學院發展為安徽理工大學,相信不僅是學科建設的發展和名稱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教學科研理念的更新和變化。
安徽理工大學校名中文標準字型是從已故趙朴初先生的手書中集字而成,英文名稱是由英文大寫Roma字型修飾規範而成。
校訓
團結奮進博學奉獻
校歌
安徽理工大學校歌由淮南藝術劇院院長陸志堅創作的《大學無疆》作為校歌歌詞,由著名作曲家孟文豪對校歌進行譜曲。
歌詞:淮水泱泱,淮山蒼蒼,北挽黃河,南攜長江;求真務實,追求卓越,志存高遠,天道路長。
安徽理工大學我的驕傲,濟世偉業,大學無疆。天地為師,乾坤朗朗,我是芬芳,你是翅膀;
團結奮進,博學奉獻,艱苦創業,成就文章。安徽理工大學我的驕傲,濟世偉業,大學無疆。
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郭永存
黨委副書記、校長:王其東
黨委委員、常委、副校長:鄭明東
督導員:張明旭
副校長:葉醒獅
黨委副書記:王洪
副校長:劉澤功
副校長:王其東
副校長:孟祥瑞
紀委書記:周峰
知名校友
政界
吳吟: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局副局長謝廣祥:安徽省政府副省長
葉青:原煤炭工業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國家經委副主任,神華集團董事長
王鶴齡:安徽省政協副主席
任啟興:原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主席
毛光烈:浙江省政府副省長
趙岸青: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
張古江:河北省委組織部副部長
高登榜:中共蕪湖市委書記
程安東:原陝西省委副書記、省長、黨組書記。
邵桂芳:原山東省人民政府秘書長,副省長兼山東大學黨委書記
高祀仁:原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區聯絡辦公室主任
濮洪九:原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第一副會長,中國國際商會煤炭行業商會會長,中國煤炭學會理事長
項勤: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龔烈航:解放軍理工大學少將
學界
彭蘇萍:中國工程院院士袁亮:中國工程院院士
楊仁樹: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長
牛維麟: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兼紀委書記
程樺:安徽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桂和榮:宿州學院黨委書記
楊裕官:煤炭工業合肥設計研究院院長
柏立田:煤炭工業合肥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申寶宏: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副院長
胡千庭:重慶煤炭科學研究院院長
企業界
陶應澤:廣東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李新保:中煤第五建設工程集團總經理
孔祥喜:淮南礦業集團總經理
龔乃勤:皖北煤電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汪永茂:安徽恆源股份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