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巴爾加斯·略薩於1936年3月28日生於秘魯南部亞雷基帕省(RegiónArequipa,又譯阿雷基帕)省政府所在地亞雷基帕(Arequipa,秘魯第2大城市)市,母親DoraLlosaUreta,父親ErnestoVargasMaldonado。
1937年1歲多時跟媽媽一家人移居玻利維亞的科恰邦巴(Cochabamba),1946年回到祖國秘魯的皮烏拉省(RegiónPiura)省政府所在地皮烏拉(Piura)市,在薩萊西諾學校(ColegioSalesiano)讀書,1947年移居首都利馬,轉入拉薩葉學校(ColegioLaSalle,又譯薩勒學校),1950年到1952年就讀位於利馬的(國立)萊昂西奧·普拉多軍事學校,後來在秘魯皮烏拉市的皮烏拉省國立聖米蓋爾中學(ColegioNacionalSanMigueldePiura)完成中學學業。
1953年入位於利馬的秘魯國立聖馬爾科斯大學(UniversidadNacionalMayordeSanMarcos)雙主修文學與法律,1957年入同校語言學研究所做研究生,1958年中旬以研究尼加拉瓜作家;詩人魯文·達里奧(RubénDario)的學位論文(《闡釋魯文·達里奧的基礎》BasesparaunainterpretacióndeRubénDarío)獲文學(語言學)學位(相當於台灣的語言學研究所文學碩士),同年離開祖國秘魯移居歐洲,曾客居法國(主要在巴黎)、西班牙(主要在巴塞隆納)等國(後來他長期定居英國倫敦)。
1971年巴爾加斯·略薩以研究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博士論文《加西亞·馬爾克斯:弒神者的歷史》(HistoriasecretadeunanovelayGarcíaMárquez:historiadeundeicidio)獲西班牙馬德里大學(UniversidadComplutensedeMadrid)文學哲學博士學位(這個學位是研究文學的哲學博士,不是榮譽頭銜的文學博士,他另有英國倫敦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等多所大學頒授的榮銜,2003年英國牛津大學也授予他榮譽博士頭銜。)
巴爾加斯·略薩幼年在國外長大,青春期就讀軍校,年青時做過銀行職員、新聞記者、編輯、特約撰稿、圖書館編目員等工作。
1955年不到20歲時與舅媽的妹妹胡莉婭·烏爾吉蒂·伊利亞內斯(JuliaUrquidiIllanes,1926年生,玻利維亞人)相戀結婚,1963年離婚。1965年與表妹帕特麗西婭·略薩·烏爾吉蒂(PatriciaLlosaUrquidi)再婚,直到現在。與第2任太太有2個兒子:ÁlvaroVargasLlosa和GonzaloVargasLlosa;1個女兒:MorganaVargasLlosa(小孩順序按出生先後排,2個兒子是哥哥,他的第1個小孩ÁlvaroVargasLlosa生於1966年,也是個作家,第2個小孩生於1967年,小女兒生於1974年)。
巴爾加斯·略薩曾在英國劍橋大學擔任教職(1977年獲聘),也曾在英國倫敦大學(1967年和1969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1975年)、美國哈佛大學(1992年)等校客座教職。多國的許多著名學府和研究院也常邀請他去客座講學與研究。巴爾加斯·略薩現在也擔任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院士。
文學生活
1952年,巴爾加斯·略薩讀軍校中學4年級時,寫下他的第一個舞台劇劇本《印加王的逃遁》。
1953年,他讀皮烏拉省國立聖米蓋爾中學5年級時,由學校同學組團,劇作者本人擔任導演,在皮烏拉市當地劇院舉行《印加王的逃遁》售票公演。這是巴爾加斯·略薩首度導演戲劇,同年,劇本參加秘魯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獲得獎賞。
1957年,以短篇小說《挑戰》(Eldesafío)獲法國的文學獎(PremiodelaRevueFrançaise),受獎助到他從小就想去的法國巴黎旅遊15天。
1959年,他的6個短篇小說(《首領們》Losjefes、《挑戰》Eldesafío、Elhermanomenor、DíaDomingo、Unvisitante、Elabuelo)結成短篇小說集《首領們》,本書是到目前為止讀者能看到的巴爾加斯·略薩還是文學少年時期的作品集,也讓他成為西班牙的雷奧波多·阿拉斯文學獎(PremioLeopoldoAlas)1959年年度得主。
巴爾加斯·略薩以1963年出版的《城市與狗》一書奠定卓著的國際聲譽,這是他的第一本長篇小說,鏇即有超過20種語文的翻譯本在世界各地出版,也很快被秘魯當局查禁,並將1000冊以上的該書在書中故事的主要場景萊昂西奧·普拉多軍事學校廣場焚毀。有評論認為《城市與狗》、《阿爾特米奧·克羅斯之死》(LamuertedeArtemioCruz,墨西哥卡洛斯·富恩特斯CarlosFuentes著,1962年)、《跳房子》(Rayuela,阿根廷胡利奧·科塔薩爾 JulioCortázar著,1963年,中譯本孫家孟譯)、《百年孤獨》(Cienañosdesoledad,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著,1967年)是標誌拉丁美洲文學爆炸(Boom,或譯“勃發”)時期展開的4部里程碑小說,並將巴爾加斯·略薩在內的4位作家稱為主將。
1960年開始寫作的《城市與狗》書稿讓他在1962年得到西班牙SeixBarral出版公司舉辦的簡明圖書獎(PremioBibliotecaBreve,又譯簡明叢書獎或小叢書獎,巴爾加斯·略薩是第1位得主,評論者也將1962年當作拉丁美洲文學爆炸時期的開始年),1963年出版後又成為福明托文學獎(elsegundopuestodelPrixFormentor)1963年年度得主。法國的福明托文學獎(PrixFormentor)得主包括阿根廷作家;詩人博爾赫斯和用英文、法文寫作,獲1969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愛爾蘭作家;詩人撒母耳·貝克特(LuisJorgeBorges與SamuelBeckett,2人於1961年得獎)。
巴爾加斯·略薩1965年發表的長篇小說《綠房子》,讓他成為1967年首屆羅慕洛·加列哥斯國際小說獎(PremiointernacionaldenovelaRómuloGallegos,簡稱PremioRómuloGallegos)得主,委內瑞拉設立的這個文學獎是拉丁美洲文學很高的榮譽,1972年哥倫比亞的加西亞·馬爾克斯以《百年孤獨》成為第2位得主,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是1977年的第3位得主,本獎到1987年為止都是5年頒獎1次(當中還有1982年1次),從1989年這屆起2年頒獎1次,1995年首次頒發給西班牙作家,頒獎範圍擴大到整個西班牙語世界。得獎同年(1967年),《綠房子》也讓他得到祖國秘魯的國家小說獎。
《城市與狗》和《綠房子》讓巴爾加斯·略薩在1963年及1966年先後2度得到西班牙文學批評獎(PremiodelaCríticaEspañ;ola)。
1975年,巴爾加斯·略薩親自將他1973年發表的小說《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搬上大銀幕,小說作者本人編寫電影劇本並與JoséMaríaGutiérrez聯合導演,在多米尼加拍攝,是這部小說第1次改編電影,也是他首度執導電影,同年,他1967年出版的小說《崽兒們》也在墨西哥由墨西哥導演JorgePhons改編成電影,也是在這年,他獲選任為秘魯學院院士(MiembrodelaAcademiaPeruanadelaLengua)。
《城市與狗》和《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出版後都遭到他的祖國禁毀,到1980年代秘魯民主化後才解禁,他自己編導的《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電影版也是1981年才在秘魯國內公開上映。
1976年8月,巴爾加斯·略薩在英國倫敦召開的國際筆會大會中獲選為第41屆國際筆會會長,為出任國際筆會會長的拉丁美洲第1人,1979年他以國際筆會會長身分首次訪問日本,與199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東京、大阪、廣島等地會晤。
1977年,經過授證儀式,他正式出任(真除)秘魯學院院士。同年,他發表《胡利婭姨媽與作家》,極為轟動和暢銷,以他自己和前妻做主角的這部作品也引起劇烈爭議,讓感覺很受傷的前妻寫出《作家與胡利婭姨媽》(中文版尹承東、蔣宗曹、王治權合譯,Vargvitas是Vargas的暱稱;愛稱,書名原文的意思是“小巴爾加斯沒有說的話”)詳盡記述他們的這段婚姻。
1981年,他的長篇小說《世界末日之戰》出版,這本書是他自認寫得最好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排第2位的是1969年出版的長篇小說《酒吧長談》,同年他也發表很受歡迎的劇本《塔克納小姐》。
1983年,他發表喜劇《凱蒂與河馬》,在多國公開上演。
1985年,《城市與狗》在他的祖國秘魯首度改編同名電影,秘魯作家;詩人何塞·渡邊編劇,秘魯導演FranciscoJoséLombardi製片、執導。1986年,由智利導演SebastiánAlarcón在蘇聯第2次改編成電影,片名《美洲豹》(ElJarguar)。FranciscoJoséLombardi於1999年在秘魯執導《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的第2個電影版本,入圍1999年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1986年,他得到西班牙頒發的阿斯圖里亞斯王子文學獎(PremioPríncipedeAsturiasdelasLetras),這個獎是頒發給用西班牙語創作的作家;詩人很高的榮譽,1999年起頒獎對象擴大到全世界的作家;詩人。1990年,美國雪城大學出版他1988年在該校客座教職的講義結集AWriter´sReality(暫譯《作家的真實》),是他目前僅有的一部以英文寫成的著作。
1993年發表的小說《利圖馬在安地斯山》讓他成為行星文學獎(PremioPlaneta)1993年的年度得主,次年西班牙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米洛·何塞·塞拉也獲得本獎,西班牙設立的這個獎與諾貝爾文學獎同屬世界上獎金特別高的文學獎,歐洲貨幣統合前獎金是5000萬到1億西班牙幣,現在獎金達300000歐元。在巴爾加斯·略薩從政競選總統過程中熱心支持協助他的秘魯著名廣電節目主持人;作家;詩人海梅·巴以利於2005年也獲本獎。
1994年3月24日,他奉西班牙國王委任為西班牙皇家學院(RealAcademiaEspañola)院士。
1995年4月23日(這天是塞萬提斯去世的紀念日),他在塞萬提斯的故鄉從西班牙國王手中接過西班牙語文學的最高榮譽塞萬提斯獎,成為1994年年度得主(本獎每年12月評出年度得主,次年4月23日頒獎)。次年得主又是西班牙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米洛·何塞·塞拉,同時創下第一個先獲諾貝爾文學獎再得塞萬提斯獎的先例,以往得塞萬提斯獎前先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西班牙語作家都會變成本獎自動迴避對象,比如1982年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加西亞·馬爾克斯,1990年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墨西哥作家、詩人奧克塔維奧·帕斯則是1981年先得塞萬提斯獎。
1996年,他成為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書展頒發的德國圖書和平獎當年度得主。
1997年5月,巴爾加斯·略薩發表小說方法論《給一位青年小說家的信》(由趙德明翻譯成中文)1書,剖析自己的寫作技法和文學理念與經驗,介紹Catoblepas(本意是1種神話里的怪獸)、連通管(VasosComunicantes)、中國套盒(CajaChina,原意是1種層層疊疊的烤箱,通常用來烤肉)等手法。
1998年3月,他以非小說文集《頂風破浪》的英譯本MakingWaves這部文選成為美國的全國書評獎評論類1997年年度得主,是第一個不是美國公民的外國人得到這個獎項。
2001年,母校秘魯國立聖馬爾科斯大學出版他的大學學位(相當於台灣的碩士學位)論文《闡釋魯文·達里奧的基礎》,並授予他榮譽博士頭銜。
2004年,巴爾加斯·略薩客座英國牛津大學教職,並將部分講義結集為論著《不可能的誘惑》。
2005年,他將1990年發表的文學評論集《謊言中的真實》,以單篇評論分別介紹和討論25位作者的小說或散文,目前只翻譯出該書書序《謊言中的真實》和其中6篇評論,收入同名的巴爾加斯·略薩創作論集中譯本內,這部中譯本另收錄他與巴西記者的訪談紀錄、談他兒童青少年成長過程和早期文學經驗的回憶錄《水中魚》單數章節,均由趙德明翻譯)改編為舞台劇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公開上演,由JoanOllé導演,原著作家兼劇作家本人親自登場與職業演員AitanaSánchezGijón聯合領銜主演,這是巴爾加斯·略薩第1次主演戲劇。
巴爾加斯·略薩自承受到福克納、塞萬提斯、博爾赫斯(又譯波赫士或波赫斯)、司湯達、薩特、福樓拜、海明威、費奧多·陀斯妥耶夫斯基、阿爾貝·加繆、梅爾維爾、大仲馬、亨利·詹姆斯、雨果、聶魯達等的影響,也讀過中國作家魯迅、茅盾、巴金等的作品。
作品年表
主要小說年表
1959Losjefes(《首領們》或《領袖》)
1963Laciudadylosperros(《城市與狗》)
1965Lacasaverde(《綠房子》或《青樓》)
1967Loscachorros(《崽兒們》或《幼崽》)
1969ConversaciónenLaCatedral(《酒吧長談》)
1973Pantaleónylasvisitadoras(《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
1977LatíaJuliayelescribidor(《胡莉婭姨媽與作家》)
1981Laguerradelfindelmundo(《世界末日之戰》)
1984HistoriadeMayta(《狂人瑪伊塔》)
1986QuiénmatóaPalominoMolero?(《誰是殺人犯》)
1987Elhablador(《敘事人》)
1988Elogiodelamadastra(《繼母頌》)
1993LitumaenlosAndes(《利圖馬在安地斯山》)
1997LoscuadernosdedonRigoberto(《情愛筆記》)
2000LafiestadelChivo(暫譯《小山羊的節日》或《奇波的盛宴》或《元首的幽會》)
2003Elparaísoenlaotraesquina(暫譯《天堂在另外的街角》)
非小說年表
1971GarcíaMárquez:historiadeundeicidio(《加西亞·馬爾克斯:弒神者的歷史》,博士論文,整理後出版)
1971Elcombateimaginario.LascartasdebatalladeJoanotMartorell(《給“白臉蒂朗”下戰書》,論著)
1971Lahistoriasecretadeunanovela(暫譯《小說秘史》,論著)
1975Laorgíaperpetua:Flauberty“MadameBovary”(《永遠縱慾》或《無休止的縱慾》,副題名“福樓拜與《包法利夫人》”,論著)
1981LaseñoritadeTacna.Piezaendosactos(《塔克納小姐》,劇本)
1983EntreSartreyCamus(暫譯《薩特與加繆之間》,研究薩特與阿爾貝·加繆的論著)
1983Kathieyelhipopótamo.Comediaendosactos(《凱蒂與河馬》,喜劇)
1983Contravientoymarea(1962-1982)(《頂風破浪(第一卷)》,收錄1962年到1982年隨筆、政論、雜文、講稿等的文集)
1986Contravientoymarea.VolumenII(1972-1983)(《頂風破浪(第二卷)》,收錄1972年到1983年隨筆、政論、雜文、講稿等的文集)
1986LaChunga(《瓊加》或《瓊卡》或《瓊卡姑娘》,劇本)
1990Contravientoymarea.VolumenIII(1964-1988)(《頂風破浪(第三卷)》,收錄1964年到1988年隨筆、政論、雜文、講稿等的文集)
1990Laverdaddelasmentiras:Ensayossobrelanovelamoderna(《謊言中的真實》,評現代小說與散文的論著)
1991CartadebatallaporTirantloBlanc
1991AWriter´sReality(暫譯《作家的真實》,論著,用英文寫成)
1993Elpezenelagua.Memorias(《水中魚》,回憶錄)
1993Ellocodelosbalcones(《陽台上的瘋子》,劇本)
1994Desafíosalalibertad
1996Lautopíaarcaica:JoséMaríaArguedasylasficcionesdelindigenismo(暫譯《文學烏托邦:何塞·馬里亞·阿格達斯與其虛構和想像》,論著)
1997Cartasaunjovennovelista(《給青年小說家的信》,小說方法論隨筆集)
2001Ellenguajedelapasión(暫譯《文學的激情》,論著)
2001BasesparaunainterpretacióndeRubénDarío(《闡釋魯文·達里奧的基礎》,大學學位論文,1958年完成,母校秘魯國立聖馬爾科斯大學UniversidadNacionalMayordeSanMarcos出版)
2004Latentacióndeloimposible(暫譯《不可能的誘惑》,研究雨果的論著)
獲獎經歷
1.1959年,他的小說《首領們》獲西班牙萊奧波爾多·阿拉斯文學獎,這是他首次獲文學獎。
2.1962年,他的小說《騙子們》獲西班牙布雷維圖書館獎。
3.1963年,他的《城市與狗》在西班牙獲批評獎。
4.1967年是略薩文學創作大豐收的一年,他共獲三項大獎:西班牙評論獎、秘魯國家小說獎和委內瑞拉羅慕洛·加列戈斯小說獎。
5.1980年,義大利拉美研究院授給他的小說《胡莉婭姨媽與作家》文學獎。
6.1985年,他的小說《世界末日之戰》獲海明威文學獎,第二年又獲西班牙阿里圖里亞斯王子文學獎。
7.1988年他又獲美洲金質獎章。
8.2000年,巴爾加斯·略薩獲得了第13屆梅嫩德斯·佩拉約國際獎,獎金為800萬比索(約合5萬美元)。該獎專門授予那些進行文學、藝術和科學研究卓有成就的知名人物。
作品賞析
《小山羊的節日》這部長達590頁的小說,再現了多米尼加共和國前獨裁者特魯希略的專治統治,這個被描繪為魔鬼的獨裁者曾對3百多萬多米尼加人施行了極端殘酷的暴政,在他30多年(1930-1961)的專制統治下,整個國家成了人間地獄。小說的作者通過杜撰的一個婦女的所見所聞,再現了拉美最血腥的獨裁統治。這個名叫烏拉妮婭的女子,曾在特魯希略獨裁時期走遍全國,後來到美國生活。但是,為了揭露特魯希略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腐敗統治和累累罪惡,她又冒著生命危險回到了祖國的首都聖多明各。
《胡莉婭姨媽與作家》這部自傳體小說寫的是他與其舅媽的妹妹——胡莉婭姨媽結為夫妻的經歷。當時剛19歲的略薩和32歲的胡莉婭結婚後,生活很幸福,然而由於胡莉婭不能生育,他們後來不得不分手。離婚後的第二年,即1965年,他與其表妹帕特里西亞·略薩結為夫婦。
人生花絮
政治生涯
巴爾加斯·略薩讀大學時參加秘魯共產黨組織的共產主義學習小組(台灣常稱共產主義讀書會),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等思想家的著作,還擔任過指導員,並短期加入秘魯共產黨。1960年代也熱烈支持古巴革命。
巴爾加斯·略薩在秘魯共產黨內化名阿爾貝托同志,他的成名作長篇小說《城市與狗》主要人物“詩人”(這是外號)的原名是阿爾貝托·費爾南德斯,有些評論家認為“詩人”這個人物就是巴爾加斯·略薩的化身。
1987年巴爾加斯·略薩回到秘魯組新政黨FrenteDemocratico(簡稱Fredemo,暫譯“自由運動組織”或“民主陣線”簡稱“民陣”)投入政治,並於1987年8月的第1屆全國代表大會上獲推為1任4年的政黨主席。立場已然右傾,反對時任總統阿蘭·加西亞(AlanGarcíaPérez,已於2006年再度當選秘魯總統)的銀行國有化等政策,主張國營事業私有化(民營化)和全面開放的自由市場經濟。
1989年6月4日在出生地亞雷基帕市正式宣布投入總統選戰,角逐1任5年的秘魯總統大位,1990年的總統大選中,他一度為聲望最高的候選人(當時他和後來專政10年的藤森謙也AlbertoFujimoriFujimori都是首度參選總統)並在1990年4月8日的第1輪投票中得到相對多數的最高票(得票率37%),與名列第2的總統候選人藤森謙也(得票率25%)進入第2輪投票對決,1990年6月10日,藤森謙也以57%的比數勝出(這是藤森謙也首度當選秘魯總統,於同年7月28日宣誓就任)。
他於1990年6月13日離開秘魯到長期僑居的歐洲休息,1991年到1992年間在德國柏林科技學院(Wissdenschaftskolleg)做高級訪問學人,1991年8月,政黨主席改選後隨即交卸黨職。
1993年應聘客座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職,在普林斯頓完成他在德國期間開始撰寫的回憶錄《水中魚》並於同年發表,以其中偶數章節詳盡敘述他1987年到1990年政治活動的過程。
巴爾加斯·略薩於1993年另取得西班牙護照而同時擁有秘魯與西班牙雙重國籍。
2003年,時任秘魯總統亞歷杭德羅·托萊多(AlejandroToledoManrique)一度想找他回國擔任總理,後來在他的建議下,任命他昔日的政黨夥伴梅麗諾(BeatrizMerinoLucero)出任秘魯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總理,梅麗諾於2003年12月卸任。
與台灣關係
巴爾加斯·略薩曾3度訪問台灣。
1977年12月下旬,國際筆會會長任內,他首度應邀來台灣,期間參觀位於台灣台北的中華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並會見時任的中華民國總統嚴家淦(靜波)。
1989年選舉造勢拜會各國政要的旅行中,他應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邀請,於1989年9月29日晚上第二度來到台灣訪問,1989年10月3日,他在時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連戰陪同下會見中華民國時任的李登輝總統。
他這次造訪台灣期間也和台灣企業家及國民黨其他高層會談,對台灣農村成功的土地改革很感興趣,還參訪了位於台灣新竹的科學工業園區。
1989年10月4日中午,他在台灣台北與殷張蘭熙、三毛等台灣作家;詩人餐敘,同日離開台灣,夜間抵達韓國(南韓)訪問,他這次旅行還訪問了日本和新加坡。巴爾加斯·略薩在1993年發表的回憶錄《水中魚》中談到這趟旅程時自稱“受到最精彩的接待是在台灣”。據台灣中華民國筆會幹部齊邦媛教授的說法,巴爾加斯·略薩落選後還來台灣訪問1次。
在他第二度訪問台灣的6天裡,台灣報章連載他的一篇散文隨筆《我的兒子》(中華民國資深外交官陸以正翻譯),是台灣首次翻譯、刊載巴爾加斯·略薩的散文隨筆作品,當時將作者譯為巴加斯·尤薩。
台灣第一次以較詳盡的專文評介巴爾加斯·略薩作品是台灣中華民國國立政治大學教授陳長房1992年發表的〈胸懷八荒的想像:語言魔術師瓦加斯·尤薩(秘魯)〉1文,評析《綠房子》和《酒吧長談》兩部作品,1992年收入《閱讀當代世界文學》1書出版時增補了評介《城市與狗》的部分。台灣介紹巴爾加斯·略薩,除了香港西西、鄭樹森的文章,也有台灣本地的張大春、張淑英、駱以軍、辜振豐等人介紹。
作品進入中國
中國於1979年由中國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趙德明首次撰文介紹巴爾加斯·略薩,並自1980年代初開始組織翻譯巴爾加斯·略薩作品,全部都從西班牙語原文直接譯出。
巴爾加斯·略薩第1部翻譯成中文的作品是他的成名作《城市與狗》(外國文學出版社,1981年,北京),由趙德明(當時用筆名趙紹天)翻譯。
1982年,昆明的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韋平、韋拓合譯的《青樓》和趙德明、李德明、蔣宗曹、尹承東合譯的《胡莉婭姨媽與作家》。《青樓》是巴爾加斯·略薩名作Lacasaverde的第1箇中文版本,孫家孟翻譯的第2箇中譯本《綠房子》也很快在1983年由北京的外國文學出版社出版了。
1983年,南京的江蘇人民出版社初次出版趙德明、段玉然、趙振江合譯的鴻篇巨構《世界末日之戰》。
1986年,孫家孟翻譯的《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由北京的十月文藝出版社首次出版。
1988年,王成家、孟憲臣合譯的《狂人瑪伊塔》(HistoriadeMayta)中文譯本由昆明的雲南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
巴爾加斯·略薩的許多小說《城市與狗》(趙德明譯,寫利馬的秘魯(國立)萊昂西奧·普拉多軍事學校里外的故事,曾2度改編電影)、《綠房子》(孫家孟譯,寫妓院與社區發生的故事,以作者青少年時生長的秘魯皮烏拉省為背景,韋平、韋拓合譯的另1中譯本譯名《青樓》)、《酒吧長談》(孫家孟譯,寫秘魯威權時代利馬市區1家叫做大教堂LaCatedral的也賣咖啡的酒家兼妓院裡的談話)、《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孫家孟譯,寫秘魯軍方在國內熱帶雨林區駐地秘密試辦性服務的故事,勞軍女郎本意只是勞軍康樂活動的女性表演者,在這裡是那批軍中妓女的隱晦說法,曾2度改編電影)、《胡莉婭姨媽與作家》(趙德明、李德明、蔣宗曹、尹承東合譯,寫他和前妻Julia的故事,曾在哥倫比亞改編電視劇;JonAmiel1990年在美國好萊塢改編電影TuneInTomorrow)、《世界末日之戰》(趙德明、段玉然、趙振江合譯,寫巴西反抗軍與政府軍爭鬥的故事)、《狂人瑪伊塔》(王成家、孟憲臣合譯)、《誰是殺人犯》(孫家孟譯,推理小說,寫1個兵PalominoMolero遭殺害的刑案)、《敘事人》(孫家孟譯,寫1個說故事的人的故事)、《情愛筆記》(趙德明譯,言情小說)等都已譯為中文,主要譯者有趙德明、留學秘魯的孫家孟等人,很多部都經過多次再版,翻譯者也盡心多次修訂。
巴爾加斯·略薩也於1994年7月6日偕家眷來到中國首都北京,期間參訪長城等名勝,並於同年7月12日早上在北京與中國西班牙語文學資深譯者趙德明和尹承東會談,並當場口述〈致中國讀者〉(中文版趙德明譯)1文,本文與趙德明記述這次會面的〈巴爾加斯·略薩在北京〉同時收入中國出版的第1部巴爾加斯·略薩文學評論集中譯本《謊言中的真實:巴爾加斯·略薩談創作》,同日全家轉往西安,並在遊歷上海後才回到長住的英國倫敦。
中國吉林省長春市的時代文藝出版社透過趙德明與他的著作權代理人於1996年4月3日達成協定,自1996年起出版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全集,預定出版18卷。
2000年,巴爾加斯·略薩早期的兩部論著《替白臉蒂朗下戰書》(Elcombateimaginario.LascartasdebatalladeJoanotMartorell,1971年發表,朱景冬譯)和《無休止的縱慾》(1975年問世,朱景冬譯)出版中譯本,同時,他的第1部小說集《首領們》(尹承東譯)、非小說文集《頂風破浪》(趙德明譯)、西班牙行星文學獎得獎作品《利圖馬在安第斯山》(李德明譯)的中譯本也出版了。
巴爾加斯·略薩的小說方法論隨筆集《給1位青年小說家的信》中文版在中國經百花文藝出版社與上海譯文出版社先後於2000年和2004年出版(百花文藝版譯名《中國套盒:致一位青年小說家》,新版譯名《給青年小說家的信》),台灣台北的聯經出版公司又於2005年出繁體版本,也題名《給青年小說家的信》。《青樓》、《世界末日之戰》、《愛情萬歲》(《胡莉婭姨媽與作家》的台灣版名稱)等書已在台灣出版繁體版本,台灣出版的巴爾加斯·略薩長篇作品全部都是中國譯本。
在台灣出版多部作品的香港作家西西,撰寫多篇文章評介巴爾加斯·略薩的人和作品,收入《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傳聲筒》等書,可說是在香港和台灣介紹巴爾加斯·略薩的重要推手。
諾貝爾文學獎歷年獲獎作者及獲獎作品
2010年諾貝爾獎名單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 |
生理學|醫學獎:試管嬰兒之父——羅伯特·愛德華茲 |
物理學獎:石墨烯發明者——安德烈·海姆、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 |
化學獎:美國科學家理察·赫克,日本科學家根岸英一、鈴木章 |
文學獎:秘魯詩人、作家——巴爾加斯·略薩 |
經濟學獎:麻省理工大學的彼得·戴蒙德、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克里斯多福·皮薩里德斯、美國西北大學戴爾·莫滕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