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

1902年

1902年是平年,是農曆壬寅年(虎年),同時也是清光緒二十八年,日本明治三十五年,越南成泰十四年,布爾戰爭結束的一年。

基本信息

大事記

1月

1902年1902年

布爾戰爭結束。
1月3日,英、日兩國結成同盟,共同反對俄國。美國則於2月3日照會俄國,反對道勝銀行壟斷東三省的經濟權益。德國法國也都直接間接表示反對。2月12日,俄國接到清政府拒絕簽訂銀行契約的通知。沙俄被迫讓步。
1月18日慈禧太后第一次撤簾露面,召見各國駐華使節。
1月28日,卡耐基華盛頓研究所成立。
1月28日,第二松花江大橋竣工。
1月30日,日本與老牌強國英國訂立同盟條約,其主要內容是保護雙方在中國和韓國的現有利益,其矛頭直指俄國,並進一步暴露出吞併中國的野心。 

2月

2月1日,清廷準許漢滿通婚。
2月8日,1902年2月8日,繼《清議報》後,梁啓超創辦的《新民叢報》(半月刊)在日本橫濱正式出版發行。

3月

3月6日皇家馬德里成立。
3月14日,中東鐵路俱樂部圖書館在大直街開辦。

4月

4月8日,沙俄政府代表雷薩爾與清政府代表王文韶在北京簽訂了中俄《交收東三省條約》。該條約的最後簽訂,經歷了漫長的討價還價的過程。
4月26日,章太炎在東京組織"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藉機鼓吹種族革命,孫中山則應邀出任大會主席。革命領袖和革命教父的聯手,為1905年的同盟會成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參會的很多人,也成為了同盟會骨幹。

5月

5月8日——馬提尼克島上的培雷火山爆發,三萬多人遇難。
5月8日——英國人李提摩太山西巡撫岑春煊共同創辦山西大學堂
5月12日 中東鐵路管理局辦公樓在大直街動工修建。
5月12日,伊朗伊斯蘭什葉派領袖、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最高領袖霍梅尼出生於距伊朗宗教聖地庫姆56公里的霍梅恩小鎮。
5月20日——古巴獨立。
5月21日--張之洞創立湖北師範學堂

6月

6月30日 傅家店,哈爾濱及中東鐵路沿線流行霍亂傳染病(直至10月8日。全線染病者:中國人3,123人,俄人1,365人。死亡:中國1,945人,俄人695人。死亡率:中國人62.28%,俄人50.91%)。

7月
7月17日——卡里而發明了空調。
8月

8月9日愛德華七世被加冕為英國國王
8月22日,台北時間 11點發生在中國新疆阿圖什北部科克塔木東南托蓋山南側喀拉翁庫爾附近的8.2級地震,是該區域有記載以來最大的一次地震。
8月,南京兩江優級師範學堂成立,校址在南京北極閣下,它是國內最早開設圖畫手工科的學校。時下的師範教育,分優級、初級兩級。優級師範即高等師範,培養的師資係為中學以上的教師。而這所兩江師範是單獨的優級師範,規模較大,學生最多時達六七百人。
9月

9月29日——美國百老匯第一個劇場開始營業。
10月

10月20日 興安嶺隧道竣工。

出生

1902年站癢圖1902年站癢圖

2月8日——德王內蒙古王公1966年逝世)
2月10日——沃爾特·豪斯·布拉頓,美國物理學家1987年逝世)
3月7日——海茨·烏曼,德國電影演員1994年逝世)

6月27日——趙忠堯,物理學家、教育家。我國核物理、加速器、宇宙線研究的先驅者和奠基人之一(1998年逝世)

8月22日——萊妮·里芬斯塔爾,德國電影導演和演員(2003年逝世)
8月28日——周培源中國物理學家(1993年逝世)
9月21日——艾德華·伊凡普理查,英國人類學家1973年逝世)
9月23日——蘇步青,中國數學家(2003年逝世)
10月18日——帕斯庫爾·約當,德國物理學家(1980年逝世)

11月2日——陽翰笙,中國當代著名劇作家、文藝理論家(1993逝世)

11月2日——胡風文藝理論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1985年逝世)

11月26日——羅榮桓,中國元帥1963年逝世)
12月28日——沈從文,中國文學家(1988年逝世)
吳學周,中國化學家(逝世1983年

逝世

左拉(1840-1902)法國作家,自然主義創始人,1872年成為職業作家,左拉是自然主義文學流派的領袖。19世紀後半期法國重要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自然主義文學理論的主要倡導者,被視為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遺產的組成部分。

諾貝爾獎

物理:亨德里克·安通·羅倫茲和彼得·齊曼
化學:赫爾曼·埃米爾·費歇爾
生理醫學:羅納德·羅斯
文學特奧多爾·蒙森
和平:埃利·迪科門和夏爾萊·阿爾貝特·戈巴特

歷史記載

中國教育會成立
光緒二十八年(1902)三月,蔡元培、蔣智由、章太炎、黃宗仰、林獬等在上海發起組織中國教育會,以便借辦教育之名,鼓吹革命。同年冬,中國教育會正式成立於上海,蔡元培被推為會長。該會下設教育、出版、實業三部,揭櫫其宗旨為“編訂教科書,改良教育,以為恢復國權之基礎。”會員總計一百餘人。該會為收容南洋公學退學青年,曾創辦愛國學社(南京陸師學堂退學學生亦來就學)、愛來女校、鏡今書局、軍事講習會、同川學堂、女子俱樂部,編輯過《中國白話報》。該會的常熟支部辦有後塔國小,同里支部辦有自治學社。該會員亦經常為《蘇報》撰稿,還曾在張園組織演說,進行革命宣傳活動。光緒二十九年(1903)五月,《蘇報》案發生後,該會重要成員章太炎被捕,會長蔡元培逃離上海,該會的活動基本停頓。
愛國學社成立
光緒二十八年(1902)夏,上海南洋公學(交通大學的前身)第五班學生貝壽同等五十餘人,因抗議校方壓制言論自由,鬧退學風潮。退學學生百餘人派代表請求中國教育會辦學。中國教育會遂於十月十七日,在上海泥城橋福源里設立愛國學社。蔡元培任總理(校長),吳稚暉為學監,章太炎、黃炎培、蔣智由、蔣維喬等擔任義務教員。鏇又在登賢里成立愛國女校。學社學生分尋常、高等兩級,學制均為兩年。尋常學級的課目有倫理、算學、物理、化學、國文、心理等。學務由學生聯合會自治(分全部學生為若干聯,每聯約二三十人,聽學生自行加入某聯)。學社創有《學生世界》雜誌。光緒二十九年(1903)三月,在日本東京組建的拒俄義勇隊,致電上海愛國學社回響其拒俄鬥爭。該社本擬在上海組織拒俄義勇隊,但缺乏軍事教員,四月,南京陸師學堂亦鬧學潮,林礪、章士釗等四十餘退學青年到上海,加入愛國學社,愛國學社遂按拒俄義勇隊的改名組織軍國民教育會,增加軍事訓練課程。五月,《蘇報》案發,章太炎被捕,蔡元培等出逃,愛國學社被解散。
青年會成立
光緒二十八年(1902)冬,留日學生秦毓鎏、張繼、葉瀾、董鴻偉、汪榮寶、周宏業、馮自由、陳獨秀等在東京籌建反清革命團體。他們原擬仿義大利獨立前的反抗組織“少年義大利”,取名“少年中國”,後為避免清朝當局的注意,仍寓少年中國之意,取名青年會。該會會約第一章即表示,“以民族主義為宗旨,以破壞主義為目的”,顯露了鮮明的反清革命色彩。該會初創時有會員二十餘人,多數是早稻田大學的學生。他們編撰了《法蘭西革命史》、《中華民族志》等書籍,鼓吹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是留日學生中第一個具有革命傾向的小團體。青年會成立不久,即在留日學生中取代了勵志會的地位。次年,各省學生紛紛成立同鄉會,並創辦期刊雜誌,很多青年會會員被舉為幹事、編輯員。在拒俄運動中,該會大多數會員參加了拒俄義勇隊。

1902年1902年

中俄簽訂《交收東三省條約》
從光緒二十六年(1901)十一月開始的中俄交收東三省談判,因列強幹涉暫時中止。《辛丑條約》簽訂後,八國聯軍陸續從北京撤走,交收東三省事宜再次提上日程。但此時原先談判的主要參與者楊儒、李鴻章相繼逝去,清政府遂派外務部會辦大臣王文韶負責與俄國交涉。俄國一再製造藉口,拒不從東北撤兵。後由於中國人民的激烈反抗,英、美、日等國以利害衝突,也出面干涉,迫使俄國不得不作出撤兵的姿態。光緒二十八年(1902)三月初一日,俄國駐華公使雷薩爾與清外務部總理大臣奕劻、會辦大臣王文韶在北京簽訂《交收東三省條約》。條約共四條,規定俄國將東三省歸還中國;俄軍自簽字起十八個月內分三批撤離東三省;俄軍撤離前,清政府不在東北“另添練兵”,撤退後,清政府將在東北駐軍人數“隨時知照俄國”;俄方交還山海關、營口和新民廳沿線鐵路後,清政府應給予“賠償”。次年三月,俄國在第二期撤兵期滿時,不僅違約不撤,反而增派軍隊,並照會清政府外務部,提出進一步侵略東北的七條無理要求。接著,俄國沙皇又任命阿列克塞也夫為遠東總督,將東三省劃歸其統治。由此激起中國人民轟轟烈烈的拒俄運動,日本與俄國對東三省的爭奪也愈益激化。
清政府頒《奏定學堂章程》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12月,清政府任張百熙京師大學堂管學大臣,並命他裁定學堂章程具奏。光緒二十八年(1902)7月12日,張百熙進呈《京師大學堂章程》、《考選入學章程》、《高等學堂、中學堂、國小堂章程》以及《蒙學章程》各一份,共六件,候旨頒行。這些章程對辛丑年以後清政府設立的各級各類學堂的學制、入考方式、教學內容等,做出一些系列規定,是中國近代學堂教育體系整體設計的最初方案。進呈當日,即由清政府頒行,被稱為欽定學堂章程。
清政府宣布翰林須入京師大學堂肄業
光緒二十八年(1902)11月2日,清政府宣布自下一年會試開始,凡一年授職翰林院修撰、編修者,二、三年改翰林院庶吉士,用部屬中書者,皆必須入京師大學堂分門肄業。“必須領有卒業文憑,始咨送翰林院散館”,以備錄用。知縣簽分到省,也必須入各省課吏館學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