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1月1日,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
1月1日,馮玉祥為避開奉軍鋒芒,通電下野。
1月8日,伊本-沙特發動政變,自立為沙特國王。
1月1日,張作霖宣布東三省獨立。
1月,吳有訓在美國《物理評論》上發表論文,為證實康普頓效應提供了主要實驗數據。
2月
2月15日,《良友》畫報創刊。
2月23日,國共兩黨發動民眾討伐吳佩孚。
2月27日,中國生理學會在北京成立。
2月,蘇聯派布勃諾夫率使團來到中國。
3月
3月7日,天津發生大沽口事件。
3月12日,日本帝國主義軍艦駛入大沽口,掩護奉軍進攻天津,炮轟國民軍,被國民軍擊退。16日,日本聯合美、英等8個帝國主義國家向北京政府發出最後通牒,提出撤除大沽口國防工事等無理要求。
3月18日,北京民眾10餘萬人在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的領導下舉行遊行示威,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執政府的賣國罪行。在執政府門前,衛隊開槍鎮壓,造成“三一八”慘案。3月20日,中國共產黨為“三一八”慘案發表告全國民眾書,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打倒段祺瑞,推翻帝國主義、軍閥的統治。天津、上海等地人民群起回響,紛紛舉行集會、示威。
3月20日,蔣介石在廣州製造“中山艦事件”,謊稱共產黨人指揮的中山艦要炮轟黃埔,共產黨要暴動,藉以宣布戒嚴,派兵逮捕和監視共產黨人,包圍省港罷工委員會和蘇聯顧問辦事處。
3月,吳佩孚攻下信陽,萬人死於戰火。
3月,15萬人祭奠黃花崗死難烈士。
4月
4月初,上海名旦小楊月樓赴日演出。
4月15日,裸體模特兒事再起風波。
4月15日,張作霖奉直聯軍從天津進入北京。
4月20日,全國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中共中央在致大會的信中指出,農民運動必須與全國的民族革命運動相結合。同時指出,中國的民族革命運動,非得到農民大眾的參加也不會成功。信中特彆強調,農民運動必須接受工人階級的領導,必須與工人運動相結合。
4月26日,《京報》社長邵飄萍被張作霖下令槍殺於北京。
5月
5月3日,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開學,9月11日結業。這屆農講所由毛澤東任所長,高語罕任政治訓練主任,肖楚女任教務主任,招收來自全國20個省區的300餘名學員,為北伐戰爭中全國農民運動的蓬勃發展準備了幹部。
5月15日,國民黨在廣州召開二屆二中全會,通過整理黨務案,限制中共在該黨的活動。
5月,馮玉祥的國民軍與直軍、晉軍開戰。
5月20日,葉挺獨立團作為北伐先鋒奉命進入湖南,援助被直系軍閥擊敗而擁護國民政府的唐生智,揭開了北伐戰爭的序幕。
6月
6月5日葉挺獨立團攻克湖南攸縣,取得了北伐第一仗的輝煌勝利。
6月6日,蔣介石任北伐軍總司令。
6月28日,張作霖、吳佩孚成為北京的新主人。
6月29日,永利鹼廠首次生產出碳酸鈉含量在99%以上的“純鹼”。遂定以紅三角牌商標,在同年8月於美國召開的萬國博覽會上獲金質獎章。
7月
7月1日,蔣介石下達北伐部隊動員令,宣布其北伐進軍計畫為“先定三湘,規復武漢,進面與我友軍國民軍會師,以期統一中國,復興民族。”並且隨令頒發《集中湖南計畫》,規定從第七軍李宗仁部、第八軍唐生智部、第四軍陳可鈺部進攻長沙,以第四軍朱培德部、第六軍程潛部防備江西。以“各個擊破”為戰略方針,軍中高舉“打倒吳佩孚,妥協孫傳芳,不理張作霖”的旗幟,蔣介石開始了舉師北伐。
7月,為消滅各地軍閥割據勢力,統一全中國而進行的北伐戰爭爆發。
7月4日,國民黨發表為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宣言。9日,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
7月7日,陳獨秀發表《論國民政府之北伐》一文,錯誤地認為北伐時機尚不成熟。他的這種認識,受到黨內批評,也受到國民黨的攻擊。
7月中下旬,大舉北伐的國民革命軍,接連攻占株洲、長沙等地。
8月
8月1日,上海浦東小販陳阿堂索討欠款,慘遭日本水兵毒打致死,引起軒然大波。
8月17日,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集體核心江澤民出生。
8月24日,中國近代實業家張謇去世。
8月,北伐軍奪取汀泗橋。
8月北伐軍攻克賀勝橋。
9月
9月5日,英軍艦“柯克捷夫”號炮擊萬縣,中國軍民死傷5千人,財產損失數千億元,史稱“萬縣慘案”。
9月17日,馮玉祥在綏遠五原誓師,宣布將國民軍改為國民革命軍,全體將士集體加入國民黨,參加北伐。
9月,開明書店出版了《豐子愷漫畫》,是豐子愷以居士風度見稱於世人的隨筆即興式的作品集。
10月
10月1日,應萬國經度聯合測量委員會的邀請,中國指令青島觀象台參加聯測工作。
10月1日,中國首次組織科學代表團,出席在日本東京召開的第三屆泛太平洋學術會議。
10月2日 英國發明家貝爾德在倫敦皇家學會首次演示了電視播送運動物體。
10月10日,北伐軍拿下武昌。
10月10日,中國歷史博物館開館。
10月23日,為配合北伐戰爭,上海工人舉行第一次武裝起義。
10月,馮玉祥率軍攻西安。
11月
11月1日,北伐軍攻陷南昌,孫傳芳主力被殲。
11月4日,廣州省港罷工委員會會址被國民黨右派分子焚燒。
11月14日,張作霖在天津召集各派力量,討論聯合對付北伐軍和馮玉祥國民軍的問題。
12月
12月1日,張作霖身穿大禮服,跪拜祭天,在天津就任“安國軍總司令”。
12月13日,國民黨的黨政聯席會議開始在武漢辦公。
12月,北伐軍攻占福建全境。
12月,戲劇家田漢等人發起創立了南國電影劇社。
出生
3月6日——艾倫·格林斯潘,美國經濟學家
4月26日——伊莉莎白二世,英國女王
6月1日——瑪麗蓮·夢露,美國電影演員(逝世1962年)
6月3日——艾倫·金斯堡,美國詩人(逝世1997年)
8月25日——英格博格·巴赫曼,奧地利作家(逝世1973年)
10月15日——法國哲學家米歇爾·福柯(逝世1984年)
11月25日——李政道,美籍華人物理學家
12月20日——奧托·拉姆多夫伯爵,德國政治家
逝世
2月21日——海克·卡末林·昂尼斯,荷蘭物理學家,超導的發現者
4月26日——邵飄萍,中國記者(出生1886年)
5月16日——馬哈邁得四世,鄂圖曼帝國的最後一位蘇丹(出生1861年)
5月27日——遮打爵士,亞美尼亞裔香港商人。(生於1846年)
6月10日——安東尼奧·高迪,西班牙建築家(出生1852年)
7月26日——費利克斯·埃德蒙多維奇·捷爾任斯基,蘇聯領導人(出生1877年)
10月31日——哈里·胡迪尼,美國魔術師(出生1874年)
12月5日——克勞德·莫奈,法國印象派主要畫家(出生1840年)
12月25日——大正天皇,日本第123代天皇(出生1879年)諾貝爾獎
法國科學家佩林因研究物質結構的不連續性,測定原子量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瑞典科學家斯韋德堡因發明高速離心機並用於高分散膠體物質的研究獲諾貝爾化學獎。
丹麥醫生菲比格因對癌症的研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義大利作家黛萊達因小說《離婚之後》、《灰燼》、《母親》獲諾貝爾文學獎。
法國人白里安因促進《洛迦諾和約》的簽訂、德國人施特萊斯曼因對歐洲各國的諒解作出貢獻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