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大事記
1月
1月1日,清廷頒布調查戶口章程。1月2日,攝政王載灃命軍機大臣、外務部尚書袁世凱開缺回籍。
1月5日,哥倫比亞承認巴拿馬獨立。
1月16日,歐內斯特·沙克爾頓發現地球磁南極。
1月30日,西班牙在哈設立領事館。
2月
2月1日,第二次萬國禁菸會在上海召開。2月17日,清廷命各省正式成立咨議局,籌辦各州縣地方自治,設立自治研究所。
3月
3月5日 哈爾濱、阿城、賓縣等地農民掀起搶鹽運動。3月8日——美國伊利諾斯州芝加哥市婦女舉行示威遊行,要求男女平等權利。
3月12日,四川革命黨人佘英、熊克武於廣安起義,起義失敗。
4月
4月春,美國大力士奧皮音到上海表演技藝,與河北武術家霍元甲較技,轟動上海。4月30日,安徽強烈要求清廷收回銅官山礦權。
5月
5月7日,上海裕慎絲廠女工數百人擁至公堂,要求向資方追還所欠工資。5月11日,西藏亞東、江孜、噶大克開埠設關。
5月11日,雲南宜良、阿迷連續地震。
5月15日,于右任在上海創辦《民呼日報》,館址在公共租界。
5月15日,學部奏準變通中學課程,奏準變通初等國小堂章程。
6月
6月6日,寧紹商輪公司向福州船政局購買新輪抵滬。7月
7月,英商立德樂在四川建立“華英煤鐵公司”,任意劃地,廣插標竿,激起公憤。終將各礦賣給江合公司。8月
8月14日,僅開辦3個月的《民呼日報》被迫停刊。9月
9月4日,中日簽訂《間島協約》。日本在華利益擴大,美國表示不滿。9月15日,清廷以泄漏機密、有礙交涉為罪名,封禁《北京國報》、《中央大同日報》兩館。
9月15日,福州風火大災,死傷數千人。
9月28日,清廷從外務部奏,建游美肆業館於清華園,是為清華大學前身。
10月
10月2日,中國自建的京張鐵路通車,主持修建者為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全長380華里。10月3日,于右任再創《民呼日報》。
10月4日,張之洞去世。
10月5日,兩廣總督袁樹勛與日領事訂立東沙島協定,日本承認該島為中國領土。
10月19日,廣州大風為災,傷死多人。
10月30日,孫中山自倫敦赴美國籌款。
10月,中國邁出民主第一步:各省咨議局開首界常會。
11月
11月13日,柳亞子、陳去病、高旭等19人在蘇州虎丘創立南社。11月19日,《民呼日報》僅出版48天又被封,引起上海轟動。
12月
12月,迫於山東民眾的壓力,山東巡撫以34萬兩銀的代價,將山東五礦礦權贖回。12月,16省咨議局代表齊集上海,決定30日赴京請願。
本年度
本年,湖北省洪水泛濫,災區廣達30餘縣,災民近300萬人。本年,“上海日報公會”成立。
本年,霍元甲在上海創建精武體操學校。
本年,旅美華僑馮如製成中國第一架飛機,標誌著中國航空事業的開始。
本年,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於大連誕生。
彼得·德魯克
彼得·德魯克(PeterF.Drucker,1909.11.19~2005.11.11),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於1909年生於維也納,祖籍為荷蘭,後移居美國。德魯克家族的先人在17世紀時從事書籍出版工作。德魯克的父親為奧匈帝國負責文化事務的官員。母親是率先學習醫學的婦女之一。德魯克從小生長在富裕文化的環境之中,其1979年所著的自傳體小說《旁觀者》對其成長曆程作了詳細而生動的描述。彼得·德魯克在管理界是受人尊敬的思想大師。
唐君毅
唐君毅(1909-1978)中國現代學者,哲學家、哲學史家,現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出身書香門第,幼承庭訓,接受過良好的舊學教育。曾就讀於中俄大學、北京大學、畢業於中央大學哲學系。青年時代頗受梁啓超、梁漱溟、熊十力學術的影響。曾任教於華西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任過江南大學教務長。木谷實
木谷實(1909-1975)傑出的日本圍棋手。6歲開始學習圍棋,在15歲就成為專業初段,於1926年,棋正社向日本棋院挑戰的“院社對抗戰”中一口氣連勝十場,一戰成名,被稱為“怪童丸”。1937年,28歲的木谷實從東京移居平冢,開設木谷道場。培養了大竹英雄、石田芳夫、趙治勳、加藤正夫、武宮正樹、小林光一、小林覺等諸多圍棋一流高手。柯靈
柯靈(1909-2000.)中國電影理論家、劇作家、評論家,原名高季琳,筆名朱梵.、宋約。原籍浙江紹興,生於廣州。陸儼少
陸儼少(1909-1993)又名砥,字宛若,齋號“就新居”、“晚晴軒”等,上海嘉定人;1927年考入無錫美專學習國畫,同年從王同愈學習詩文、書法;次年師從畫家馮超然;並結識吳湖帆,遍游南北勝地;1947年舉辦個人畫展;新中國成立後任上海畫院畫師,1957年錯劃成右派,“文革”中遭迫害;1979年任浙江美術學院教授、浙江畫院院長等職;先生善繪雲水,其山水多浩淼,雲蒸霧靄,變化豐富;兼作人物、花鳥;他通過各種技法之探討,在自己的作品中突破地進入了新的表現層次:勾雲、勾水、大塊留白、墨塊等等特殊技法是其獨特風格的成功創舉。朱麗安娜
朱麗安娜JulianaLouise(1909-2004)荷蘭女王(在位期:1948年9月-1980年4月讓位),現任女王貝婭特麗克絲的母親,一生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美蘇冷戰等世界重大事件、在位期間,發展經濟,致力於荷蘭王室“平民化”,解決社會不平等,使荷蘭成為歐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深受荷蘭人民的廣泛的擁戴。李先念
李先念(1909-1992)前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全國政協主席,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他畢生奮鬥,為中華民族獨立和中國人民解放,為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贏得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崇敬和愛戴。伊利亞·卡贊
伊利亞·卡贊(1909-2003)希臘裔美國著名戲劇和電影導演,是一個卓越的批評現實主義電影家,被喻為美國最偉大的導演之一。以《推銷員之死》、《欲望號街車》等影片聞名遐邇。他從上世紀30年代起在劇場發展,曾經執導過不少百老匯巨作。他的創作風格獨具特色,導演的電影深受觀眾的喜愛。1999年被授予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劉長春
劉長春(1909-1983)中國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第一人,擅長短跑,他的技術特點是步頻快、步幅大、動作向前性好。1927年底就讀於東北大學體育系,1932年畢業。同年7月8日,冒著生命危險從上海出發,衝破日本侵略者的封鎖,成功參加了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10屆奧運會,成為第一位正式參加奧運會的中國運動員。1936年再次代表中國參加在柏林舉行的第11屆奧運會,因旅途顛簸、恢復不及時,兩次參加奧運會均未能進入複賽。屈伯川
屈伯川(1909-1997)中國著名學者、教育家、中共黨員,1909年11月出生於四川省瀘縣,1934年赴德國留學,1937年獲得德國化學工程博士學位。逝世
孫家鼐
孫家鼐,大學士農曆十月卒(1827年)馬亮
馬亮,成都將軍農曆十月卒楊士驤
楊士驤(1860-1909),官任直隸總督農曆五月卒。赫爾曼·閔可夫斯基
赫爾曼·閔可夫斯基HermannMinkowski(1864-1909)德國數學家,猶太人,四維時空理論的創立者,曾經是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老師。赫爾曼·閔可夫斯基少年時期就在數學上表現出極高的天賦,被稱為神童。當時閔可夫斯基兄弟三人在哥尼斯堡十分有名。伊薩克·阿爾貝尼茲
伊薩克·阿爾貝尼茲AlbenizIsaac(1860-1909)作曲家,1860年生於西班牙東北部卡塔羅尼亞的坎普洛爾東。童年時起便顯示出驚人的鋼琴演奏天賦,並在4歲的時候在巴塞隆納首次公開演出。兩年後,他的母親帶他到巴黎跟巴黎音樂學院當時著名的鋼琴教授馬蒙特爾學習了九個月。馬蒙特爾曾希望阿爾貝尼茲進入音樂學院學習,但由於阿爾貝尼茲的年齡太小隻得作罷。在返回西班牙的途中,阿爾貝尼茲舉行了幾場音樂會,並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作品——MarchaMilitar。劉鶚
劉鶚(1857-1909)清末小說家,其代表作《老殘遊記》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雲摶、公約。後更名鶚,字鐵雲,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鴻都百鍊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淮安楚州)。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李光(龍川)之後,終生主張以“教養”為大綱,發展經濟生產,富而後教,養民為本的太谷學說。他一生從事實業,投資教育,為的就是能夠實現太谷學派“教養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堅韌不拔,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1841-1909)日本首相,在哈爾濱遭到朝鮮革命烈士安重根暗殺身亡,日本近代政治家,長洲五傑,明治後三傑,明治九元老中的一人,日本第一個內閣首相,第一個樞密院議長,第一個貴族院院長,首任韓國總監,明治憲法之父,立憲政友會的創始人,四次組閣,任期長期七年,任內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使日本登上了東亞頭號強國的地位。不過從本質上上說,他在日本統治集團里還算是文治派。張之洞
張之洞(1837-1909)中國晚清洋務派人物,字孝達,號香濤、香岩,又號壹公、無競居士,晚年自號抱冰。漢族,清代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對洋務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綱領的一個總結和概括;毛澤東對其在推動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方面所作的貢獻評價甚高,曾說過“提起中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四大名臣”。賴漢英
賴漢英(1813-1909)太平天國天官副丞相,洪秀全妻弟,清廣東花縣九間鄉四角圍村或炭步賴屋人,初於廣西行商並行醫,與堂弟賴文鴻、賴文光五人共同參與1851年金田起義,1852年底帥領太平軍水師自武昌攻占南京,夏官副丞相,太平天國初期將領,帥曾天養與林啟榮同任西征先鋒,攻占江西全境僅南昌久攻不下,召回天京,授予刪去儒經、改革文化工作。再賦領軍北攻占揚州,後太平天國失敗回花縣隱居,孫中山憶幼時聽聞老太平軍善說太平天國起義故事者,可能是賴漢英;賴漢英與妻湯氏同葬於炭步四角圍五馬嶺,再遷葬於今址炭步鎮民主水庫左側。赴京請願
光緒三十四年(1908)六月,清政府頒布《各省咨議局章程及議員選舉章程》。宣統元年(1909)初,攝政王載灃又詔示重申“預備立憲”宗旨,命令各省在年內成立咨議局,並開革了幾位阻礙立憲的官吏。立憲派人士感到興奮,紛紛熱衷於咨議局議員的選舉活動。九月初一日,各省咨議局宣告開會。與此同時,江蘇省咨議局議長張謇發表《請速開國會建設責任內閣以圖補救書》。極言清政府若不速開國會,將導致眾叛親離,立憲派只能“袖手旁觀”,眼看著革命黨推翻清王朝。他要求務必縮短預備立憲時間,於宣統三年召開國會,組成責任內閣,準許召開臨時國會,並呼籲各省組織起來聯合請願。隨後,江蘇咨議局致函各省咨議局,請各局推派代表齊集上海,洽商進京請願問題。十月初,江蘇、直隸、奉天、吉林、黑龍江、山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福建、廣東、廣西等十六省咨議局代表五十五人陸續到達上海。十月十五日,代表聚於預備立憲公會事務所,舉行“請願國會代表團談話會”。眾推福建咨議局副議長劉崇佑主持會議,前後集會磋商八次,決定組成三十三人的“請願國會代表團”,舉江蘇方還、湖南羅傑、奉天劉興甲及劉崇佑為幹事,赴京請願。南社成立
宣統元年(1909)十月初一日,南社在蘇州虎丘正式成立。先是光緒三十三年(1907)七月初七日,青年愛國詩人陳去病、吳梅、劉三等十一人在上海愚園聚會,商定成立神交社,倡議社員繼承明末復社文人的傳統,積極參與反清鬥爭,並開始醞釀成立南社。起名南社,援引“鍾儀操南音,不忘本也”之意;當時清王朝的中心在北方,起南社之名,亦有反對北方清政府之意。南社的發起人為陳去病、高旭、柳亞子,主要活動中心在上海。南社成立時,即定下宗旨:直接配合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以詩文“鼓吹新學思潮,標榜愛國主義”,宣傳推翻封建專制的清王朝,為建立民主共和國而鬥爭。南社初建時,有社員十七人,十四人為同盟會會員,後又大都參與編輯革命報刊活動,因此南社有同盟會宣傳部的別稱。次年,該社出版《南社》雜誌,選編社員的作品,每年出二至三集,分詩、詞、文錄三部分。到辛亥革命前期,南社發展到二百餘人,集中了這一時期活動於東南各地的愛國青年文人。南社成員在政治思想上,明確擁護民族革命,反對清王朝統治。在文學上,於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和翻譯文學都有建樹,其成員柳亞子、陳去病、高旭、蘇曼殊、馬君武、周實、寧調元、吳梅都是頗有知名度的文化人。南社成員在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詩歌創作及評論,他們都激烈地反對清末文壇上的宋詩派、同光體、漢魏六朝派、中晚唐派、常州詞派和桐城派等舊文學,反對當時文壇一度出現的擬古主義和形式主義傾向,對近代文學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在京請願
宣統元年(1909)末,各省咨議局代表“請願國會代表團”組成後,江蘇咨議局議長張謇在上海設宴餞行,要代表“秩然秉禮、輸誠而請”,“設不得請,至於三、至於四、至於無盡,誠不已,則請也不已”。十二月,全體代表齊集北京,初六日,代表赴都察院,遞上由直隸咨議局議員孫洪伊領銜署名的請願書,書謂“(開國會事)若更徘待之九年,九年之中,患機叵測”。要求“期以一年之內,召集國會”。代表們還遍謁親貴大臣,進行遊說。書上十餘日,清政府下諭詔,僅對請願之舉說了句“具見愛國悃忱,朝廷深為嘉悅”,而以籌備既未完全,國民知識又未劃一為由,斷然拒絕代表請求,堅持照原定九年期限,循次籌備。汪精衛謀刺
宣統元年(1910)十二月十八日,同盟會會員熊成基謀刺從歐洲考察回國的貝勒載洵,事未成而被捕遇害。宣統二年二月中旬,同盟會會員劉恩復、謝英伯、陳自覺、朱述堂、高劍父、程克等在香港組織支那暗殺團,以暗殺清廷要員為目的。同盟會南方支部書記汪精衛自宣統元年後,對支部工作不甚熱衷,而孜孜於暗殺活動,認為只有冒險成功,才能“挽回黨人的精神”,使“灰心者復歸於熱,懷疑者復歸於信”。宣統二年(1910)春,他致信孫中山、黃興,寫下“雖流血於菜市街頭,猶張目以望革命軍之入都門”豪言壯語,並不顧孫、黃等人勸阻,執意與黃復生(樹中)、喻培倫(雲紀)策劃炸死宣統皇帝之父攝政王載灃。由於他們的預謀被北京當局偵破,三月初七日,黃復生、汪精衛等被捕,清政府認為殺一二人亦難阻革命,不如慢慢軟化,遂判處黃等終身監禁。諾貝爾獎
物理:古列爾莫·馬可尼和卡爾·費迪南德·布勞恩化學:威廉·奧斯持瓦爾德
生理和醫學:埃米爾·西奧多·科歇爾
文學:塞爾瑪·拉格洛夫
和平:奧古斯特·貝爾納特和保羅·德康斯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