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長距蝦脊蘭【種拉丁名】:Calanthe sylvatica (Thou.) Lindl.
【海拔】:800-2000
【中國植物志】:18:301
【組中文名】:蝦脊蘭組
【組拉丁名】:Sect.Calanthe
【亞屬中文名】:蝦脊蘭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 Calanthe---Calanthe subgen Eucalanthe Schltr.
【屬中文名】:蝦脊蘭屬
【屬拉丁名】:Calanthe
【亞族中文名】:擬白及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 Bletiinae Benth.
【族中文名】:樹蘭族
【族拉丁名】:Trib.Epidendreae Humb,Bonpl et Kunth
【亞科中文名】:蘭亞科
【亞科拉丁名】:Subfam Orchidoideae
【科中文名】:蘭科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綱中文名】:單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ORCHIDACEAE
形態特徵
植株高達80厘米,無明顯的根狀莖。假鱗莖狹圓錐形,長1--2厘米,基部粗1厘 米,具3--6枚葉,無明顯的假莖。葉在花期全部展開,橢圓形至倒卵形,長20—40厘 米,寬達10.5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收狹為柄,邊緣全緣,背面密被短柔毛; 葉柄長11--23厘米。花葶從葉叢中抽出,直立,粗壯,長45—75厘米,中部以下具2 枚緊抱花序柄的筒狀鞘;總狀花序疏生數朵花,其下具數枚苞片狀葉;花苞片宿存,披 針形,長1—1.8厘米,近基部寬5—8毫米,先端急尖,密被短柔毛;花梗和子房長達 3.5厘米,有時子房稍呈棒狀,密被短毛;花淡紫色,唇瓣常變成橘黃色;中萼片橢圓 形,長18—23毫米,中部寬6—10毫米,先端銳尖,具5—7條脈,背面疏被短柔毛; 側萼片長圓形,長2—2.8厘米,中部寬6--9毫米,先端急尖並呈短尾狀,具5—7條 脈,背面疏被短柔毛;花瓣倒卵形或寬長圓形,長15—20毫米,中部以上寬9—12毫 米,先端稍鈍或近銳尖,具5條脈,其兩邊外側的主脈分枝;唇瓣基部與整個蕊柱翅合 生,3裂;側裂片鐮狀披針形,長約5毫米,基部寬1.5--2毫米,向先端變狹,先端 稍鈍;中裂片扇形或腎形,寬1—1.5厘米,先端凹缺或淺2裂,裂口中央略有凸尖, 前端邊緣全緣或具缺刻,基部具短爪;唇盤基部具3列不等長的黃色雞冠狀的小瘤;距 圓筒狀,長2.5—5厘米,上下等粗或中部以下稍變粗,伸直或稍弧曲,末端鈍,外面 疏被短毛;蕊柱長5毫米,上端擴大,近無毛;蕊喙2裂;裂片斜卵狀三角形,長0.7 毫米,先端銳尖;藥帽在前端稍收狹,先端截形;藥床寬大;花粉團狹倒卵球形,等 大;長約2毫米;粘盤小,近長圓形。 花期4—9月。產地分布
產台灣(台北、南投、台東等地)、湖南(地點不詳)、廣東(羅浮山、英德、信宜、茂名、仁化、增城、乳源、翁源)、香港、廣西北部和東南部(容縣、融水)、雲南東南部至南部(河口、屏邊、勐臘)和西藏東南部(墨脫)。生於海拔800--2000米的山坡林下或山谷河邊等陰濕處。
也分布於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日本、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至南部非洲和馬達加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