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白花石豆蘭
海拔:300-1400
命名來源:(台灣植物志)[Bot.Mag.Tokyo 49: 668. 1996]
中國植物志:19:247
組中文名:無假鱗莖組
組拉丁名:Sect.Aphanobulbon
亞族中文名:石豆蘭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Bulbophyllinae Schltr
別名:非豆蘭、假豆蘭
形態特徵
植株叢生。根狀莖直立,纖細,很短,與葉柄一起被數枚膜質鱗片狀鞘。根束生, 細而彎曲,無假鱗莖。葉通常3—5枚呈蓮坐狀或稍偏向一側而叢生於根狀莖上,質地稍厚,橢圓形或長圓形,長2—3.5厘米,中部寬5—8毫米,先端鈍並且稍凹人,基部收狹為長1—3毫米的柄。花葶纖細,直立,圓柱形,不高出葉外;長15—25毫米,總 狀花序通常具2朵花,花序柄纖細,基部被2枚鞘;花苞片卵狀披針形,比花梗連子房稍短;花直立,淺黃白色,半張開;中萼片長圓形,凹的,長4—5.5毫米,中部寬約 1.5--2毫米,先端銳尖,具3條脈;側萼片斜三角形,與中萼片約等長,基部寬3毫 米,先端銳尖,基部貼生在蕊柱足上,具3條脈;花瓣很小,長橢圓狀匙形,長2—3 毫米,中部寬約0.6毫米,先端鈍,基部稍收狹,邊緣全緣,具1條脈;唇瓣黃色,直 立,中部以上稍向外下彎,長橢圓形,長約2.5毫米,先端銳尖,基部與蕊柱足末端連線而形成關節,兩面無毛,邊緣全緣,唇盤具3條脈;蕊柱很短,具長約2.6毫米的蕊 柱足;蕊柱齒三角狀銳尖;蒴果紡綞形,長1.1厘米,中部粗3.5毫米,果柄纖細,長約2毫米。 花期5—10月。
生存環境
生於海拔300--1400米的山地密林中樹幹上。模式標本采自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