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塊莖圓球形,直徑10—13毫米。葉l枚,在花凋謝後長出,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質地稍厚,乾後帶綠黃色,心狀卵形,長2.5--3.5厘米,寬2.5--4.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心形,邊緣波狀,具約20條在兩面隆起的粗脈,上面脈上無毛,但在脈間稍被長柔毛;葉柄長2.5--4厘米。花葶高15--26厘米,下部具3—5枚筒狀鞘;總狀花序具(3--)4—10朵花;花苞片線狀披針形,先端稍尖,多少反折,明顯較子房和花梗長;子房橢圓形,長4—5毫米,具棱,具長4—5毫米纖細的花梗;花多少下垂,半張開;萼片和花瓣黃綠色,近等大,線狀長圓形,長14—13毫米,寬2.5—2.9毫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唇瓣白綠色、白色或粉紅色,形狀有一定的變異,長12—17毫米,具紫色脈,內面通常僅在脈上具長柔毛,基部楔形,中部之上明顯3裂;側裂片常為三角形,先端常急尖或截形,直立,圍抱蕊柱;中裂片卵形、卵狀三角形或近倒卵狀四方形,先端鈍或急尖,頂部邊緣多少波狀;蕊柱長6—10毫米。花期5--6月。
用途
塊莖民間藥用,功效同毛葉芋蘭。
產地分布
產台灣、湖北、四川、雲南西部至南部和西藏東南部至南部。生於海拔400—2300米的林下或溝谷陰濕處。尼泊爾、錫金、印度、孟加拉國、緬甸、越南、寮國、泰國、馬來西亞、日本(琉球)、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紐幾內亞島、澳大利亞、太平洋中的一些島嶼也有。模式標本采自太平洋的關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