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信息
種中文名:碧玉蘭種拉丁名:Cymbidiumlowianum(Rchb.F.)Rchb.F.
國內分布:產雲南西南部至東南部(盈江、龍陵、滄源、綠春、勐臘、勐海、景洪、金平)。生於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岩壁上,海拔1300--1900米。
國外分布:緬甸和泰國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緬甸。
海拔:1300-1900
命名來源:[Gard.chron.n.s.11:332.1879]
中國植物志:18:205
組中文名:大花組
組拉丁名:Sect.Iridorchis(Bl.)P.F.Hunt
亞屬中文名:大花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Cyperorchis(Bl.)SethetCribb
屬中文名:蘭屬
屬拉丁名:Cymbidium
亞族中文名:萼足蘭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CyrtopodiinaeBenth.
族中文名:樹蘭族
族拉丁名:Trib.EpidendreaeHumb,Bonpl.etKunth
亞科中文名:蘭亞科
亞科拉丁名:Subfam.Orchidoideae
科中文名:蘭科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綱中文名:單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ORCHIDACEAE
產地分布
分布於雲南西南部至東南部(盈江、龍陵、滄源、綠春、勐臘、勐海、景洪、金平、思茅(東山)、綠春、文山、金平等縣)。緬甸和泰國。海拔下限750海拔上限1900附生於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岩壁上
形態特徵
附生植物;假鱗莖狹橢圓形,略壓扁,長6-13厘米,寬2-5厘米,包藏於葉基之內。葉5-7枚,帶形,長65-80厘米,寬2-3.6厘米,先端短漸尖或近急尖,關節位於距基部6-9厘米處。花葶從假鱗莖基部穿鞘而出,近直立、平展或外彎,長60-80厘米;總狀花序具10-20朵或更多的花;花苞片卵狀三角形,長約3毫米;花梗和子房長3-4厘米;花直徑7-9厘米,無香氣;萼片和花瓣蘋果綠色或黃綠色,有紅褐色縱脈,唇瓣淡黃色,中裂片上有深紅色的錨形斑(或V形斑及1條中線);萼片狹倒卵狀長圓形,長4-5厘米,寬1.4-1.6厘米;花瓣狹倒卵狀長圓形,與萼片近等長,寬8-10毫米;唇瓣近寬卵形,長3.5-4厘米,3裂,基部與蕊柱合生達3-4毫米;側裂片上被毛,尤其在前部密生短毛;中裂片上在錨形斑區密生短毛,邊緣齧蝕狀並稍呈波狀;唇盤上2條縱褶片肥厚,從距基部7-9毫米處延伸到中裂片基部下方,上面生有細毛;蕊柱長2.7-3厘米,向前彎曲,兩側具翅,腹面基部有乳突或短毛;花粉團2個,三角形。花期4-5月。
保護級別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第10屆亞太蘭花大會在中國重慶開幕。此次蘭花大會共評出兩個特別金獎,分別是:由日本名古屋國際蘭花大會組委會永田治彥選送的微中子碧玉蘭“龍袍”,和由中國雲南大理盪山州選送的蓮瓣蘭“素冠荷鼎”。此間,一株名為“素冠荷鼎”的蓮瓣蘭估價1500萬人民幣,成為此次蘭花大會上的“天價”蘭花。
熱帶蘭屬植物
熱帶蘭泛指分布於低緯度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具有明顯的氣生根和附生習性的蘭科植物和部分地生種蘭科植物。這類植物大多具有色彩艷麗的大型花朵,並且利用其發達的氣生根附生於熱帶雨林的樹幹,樹枝或林下枯木和岩石上,同時通過裸露在外的氣根吸收水分和營養,故被人們稱之為氣生蘭或附生蘭,這類蘭花在西方人士所廣泛喜愛,故國人稱之為“洋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