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屬名CalantheR.Br.蝦脊蘭屬
描述CalantheR.Br.蝦脊蘭屬,蘭科,蘭目,約100種,分布於除南美洲外的全球溫暖地區(包括中美洲),我國約有40種,長江流域及南部各省區均產之。陸生蘭,有短的根狀莖;莖通常較短且多少變為假鱗莖狀,全部為葉鞘所包;葉數枚,通常較大,乾後變黑色;花葶從葉腋或莖基部側面抽出;花中等大,排成總狀花序;唇瓣下部與蕊柱全部或一部分合生成管狀,基部有距;蕊柱多半較粗短,直立;柱頭有時分為2個,位於距口兩側;花粉塊8,成2群,蠟質,多數具明顯的粘盤。
蘭科(Orchidaceae)的一屬,約150種。多為陸生,原產亞洲和南非,有一個種原產於中美和西印度群島。有些種在旱季落葉。該屬大多數種無假鱗莖,有假鱗莖的種常有大葉。每一花穗上生花多朵,花序直立或稍彎曲。
所屬科蘭科
分布量世界:100種;中國:40種
引種狀況非引種
形態特徵
植株矮小。假鱗莖近圓錐形,粗約5毫米,具2--3枚鞘和2—3枚葉。假莖長約5厘米。葉在花期尚未展開,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9--)12—14(--22)厘米,寬(2.5--)3--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收狹為柄,兩面無毛。花葶從去年生無葉的假鱗莖上抽出,直立,常高出葉層外,被短毛;花序柄疏被3—4枚緊貼的鞘;總狀花序短,長2—5厘米,密生少數至多數花;花苞片宿存,草質,卵狀披針形,長約8毫米,基部上方寬4—5毫米,先端鈍,背面被短毛;花梗和棒狀子房長10—14毫米,被短毛,稍下彎;花白色;中萼片卵狀橢圓形,長9--11毫米,中部寬4—5(--7)毫米,先端銳尖或稍鈍,具5條脈,背面被短毛;側萼片稍斜卵狀橢圓形,與中萼片等大,先端銳尖或稍鈍,背面被短毛,具5條脈;花瓣近匙形,與萼片等長,中部寬3--5毫米,近先端處多少有不等側的縊縮,先端截形並稍具短凸,具3條脈,兩側的主脈常分枝,無毛;唇瓣基部與整個蕊柱翅合生,3深裂,基部具多數肉瘤狀附屬物;側裂片近長圓形或斜卵形;中裂片深2裂;小裂片向外叉開,與側裂片約等大,裂口中央具1個短尖頭;距圓筒形,伸直,長7—8毫米,外面疏被毛;蕊柱長約3毫米,上端擴大,疏被短毛;蕊喙2裂,裂片近長圓形,長約1.2毫米,寬0.6毫米,先端截形;藥帽前端不收狹,先端近圓形;花粉團近棒狀,長約1.5毫米;粘盤小,近圓形。 花期5--7月。產地分布
產廣西西北部至西部(凌雲、南丹、隆林)、貴州(獨山、都勻、銅仁、安龍)和雲南(屏邊、金平、富民、思茅、隴川)。生於海拔750--1300米的山地闊葉林下或山坡陰濕草叢中。也分布於錫金、不丹、印度東北部、越南、高棉和泰國。模式標本采自印度東北部。本種提示
本種區別於三褶蝦脊蘭Calanthe triplicata(Willem.)Ames在於花期葉尚未全部展開,花葶出自去年生落葉的莖上,花瓣先端截形。參考文獻
Calauthe odora Griff,Notul.3:365.1851;Rehb.F.In Walp.Ann.Bot.Syst.6:921.1864;Hook.F,Fl.Brit.Ind.5:853.1890;Mitra,Fl.Pl.East.Ind.1:328.1958;中國高等植物圖鑑5:988.1976;中國蘭花全書139.圖6--7(4,5).1998.--Calanthe angusta Lindl,Fol.Orch.Calanthe 7.1854;Rchb.F,l.C.P.916;Hook.L,1.C.P.849;King et Pantl.In Ann.Bot.Gard.Cal—cutta 8:171.Pl.232.1898;Seidenf.In Dansk Bot.Ark.29(2):12.Fig.2.1975;Averyanov,.Iden.Guide Viemam.Orch.105.1994.--Calanthe angustaLindl.Var.10.Eta Hand.—Mazz.In Anzeig.Akad.Wiss.Wien Math.-Naturv.Kl.Abt.58:95.1921,et in Symb.Sinic.7:1357.1936.--Calanthe shzveliensis W.W.Smith in Notes Bot.Gard.Edinb.13:193.1921.本組概述
Sect.Calanthe----Calanthe sect.Eucalanthe J.J,Smith,Fl.Buit.6:202.1905.---Calanthe sect.Calothyrsus Schltr.In Fedde Repert.Sp.Nov.Beih.1:376.1912. 根狀莖不明顯;假鱗莖圓錐形或卵球形,較少為稍伸長的圓柱形;葉柄在與葉鞘相連線處無關節;花苞片宿存;花通常開放;蕊喙通常2--3裂。 本組模式種:Calanthe triplicata(Willem.) Ames (Orchis triplicata Willem.). 我國有42種,5個變種。亞屬概述
Subgen.Calanthe---Calanthe subgen Eucalanthe Schltr.In Fedde Repert.Sp.Nov.Beih.1:376.1912. 蕊柱無蕊柱足;唇瓣基部與蕊柱翅合生而形成長短不等的管。 本亞屬模式種:Calanthe triplieata (Willem.)Ames 我國有2個組48種5個變種。本屬概述
R.Br.in Bot.Reg.7:sub t.573.1821,nom.conserv. 地生草本。根圓柱形,細長而密被淡灰色長絨毛。根狀莖有或無。假鱗莖通常粗 短,圓錐狀,很少不明顯或伸長為圓柱形的。葉少數,常較大,少有狹窄而呈劍形或帶 狀,幼時席捲,全緣或波狀,基部收窄為長柄或近無柄,柄下為鞘,在葉柄與鞘相連線 處有一個關節或無,無毛或有毛,花期通常尚未全部展開或少有全部展開的。花葶出自 當年生由低出葉和葉鞘所形成的假莖上端的葉叢中,或側生於莖的基部,少有從去年生 無葉的莖端發出,直立,不分枝,下部具鞘或鱗片狀苞片,通常密被毛,少數無毛;總 狀花序具少數至多數花;花苞片小或大,宿存或早落;花通常張開,小至中等大;萼片 近相似,離生;花瓣比萼片小;唇瓣常比萼片大而短,基部與部分或全部蕊柱翅合生而 形成長度不等的管,少有貼生在蕊柱足末端而與蕊柱分離的,分裂或不裂,有距或無 距;唇盤具附屬物(胼胝體、褶片或脊突)或無附屬物;蕊柱通常粗短,無足或少數具短足,兩側具翅,翅向唇瓣基部延伸或不延伸;蕊喙分裂或不分裂;柱頭側生;花粉團 蠟質,8個,每4個為一群,近相等或不相等;花粉團柄明顯或不明顯,共同附著於1 個粘質物上。 全屬約150種,分布於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紐幾內亞島、澳大利亞、熱帶非洲 以及中美洲。我國有49種及5變種,主要產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區。亞族概述
Benth.In J.Linn.Soc.Bot.18:287.1881,"Bletieae". 地生、附生或腐生草本,具假鱗莖或球莖狀假鱗莖,較少僅具根狀莖;假鱗莖具 節,有1至數枚葉。葉螺鏇狀排列或二列,席捲式,摺扇狀,基部常有關節。花葶(或 花序)側生或有時頂生;花數朵至多朵,通常扭轉;萼片與花瓣離生;唇瓣有距或無 距;蕊柱不具或較少具蕊柱足;花葯俯傾;花粉團8個,4個成一群,蠟質,具或不具 花粉團柄,有時有粘盤或粘質物;柱頭凹陷。 本亞族模式屬:Bletia Ruiz et Pavon 共含17屬,分布於全球熱帶地區,向北到達北美洲和亞洲北部。我國有10屬。本族概述:Humb,Bonpl.EtKunth,Nov.Gen.Sp.Pl.1:269.1815.附生或較少地生或腐生草本,偶見攀援藤本;附生種類常有假鱗莖或肉質莖。葉基生或莖生,常為革質、紙質或肉質,罕有草質,少數無葉(腐生種類)。花變化較大;萼片合生或離生;唇瓣有距或無距;花葯以狹窄基部或花絲連線於蕊柱,常俯傾,兩藥室一般密接並藏於藥帽之內,花後常枯萎或脫落;花粉團一般4—8個,較少2個,蠟質或有時粒粉質,具或不具花粉團柄或粘盤,偶見粘盤柄;蕊喙一般位於柱頭上方。本族模式屬:EpidendrumL.共約340屬,全球均有分布,主要見於熱帶。我國有29個亞族含72屬。
亞科概述
地生、附生或腐生草本,具根狀莖、塊莖或假鱗莖。葉莖生或基生,摺扇狀、對摺或具網狀脈,草質至革質。花序(或花葶)頂生或側生;花通常兩側對稱,有特化的唇瓣,少有例外,一般扭轉,具1室子房;蕊柱通常具1枚能育雄蕊;花粉粘合成團塊,稱花粉團;花粉團2--8個,粒粉質或蠟質,其一端常伸出花粉團柄並連線於粘盤,也有直接連線於粘盤或通過粘盤柄連線於粘盤的,較少既無花粉團柄又無粘盤柄與粘盤的;柱頭1或2,凹陷或凸出;蕊喙通常存在,大或小。果實通常為蒴果;較少呈莢果狀。種子通常兩端有延長的翅,較少無翅並有厚的外種皮。本亞科模式屬:OrchisL.共約690餘屬,全球均有分布。我國有4個族,42個亞族共167屬。本科概述
地生、附生或較少為腐生草本,極罕為攀援藤本;地生與腐生種類常有塊莖或肥厚的根狀莖,附生種類常有由莖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質假鱗莖。葉基生或莖生,後者通常互生或生於假鱗莖頂端或近頂端處,扁平或有時圓柱形或兩側壓扁,基部具或不具關節。花葶或花序頂生或側生;花常排列成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少有為縮短的頭狀花序或減退為單花,兩性,通常兩側對稱;花被片6,2輪;萼片離生或不同程度的合生;中央1枚花瓣的形態常有較大的特化,明顯不同於2枚側生花瓣,稱唇瓣,唇瓣由於花(花梗和子房)作180°扭轉或90°彎曲,常處於下方(遠軸的一方);子房下位,1室,側膜胎座,較少3室而具中軸胎座;
除子房外整個雌雄蕊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狀體,稱蕊柱;蕊柱頂端一般具藥床和1個花葯,腹面有1個柱頭穴,柱頭與花葯之間有1個舌狀器官,稱蕊喙(源自柱頭上裂片),極罕具2—3枚花葯(雄蕊)、2個隆起的柱頭或不具蕊喙的;蕊柱基部有時向前下方延伸成足狀,稱蕊柱足,此時2枚側萼片基部常著生於蕊柱足上,形成囊狀結構,稱萼囊;花粉通常粘合成團塊,稱花粉團,花粉團的一端常變成柄狀物,稱花粉團柄;花粉團柄連線於由蕊喙的一部分變成固態粘塊即粘盤上,有時粘盤還有柄狀附屬物,稱粘盤柄;花粉團、花粉團柄、粘盤柄和粘盤連線在一起,稱花粉塊,但有的花粉塊不具花粉團柄或粘盤柄,有的不具粘盤而只有粘質團。果實通常為蒴果,較少呈莢果狀,具極多種子。種子細小,無胚乳,種皮常在兩端延長成翅狀。科的模式屬:OrchisL.
全科約有700屬20000種,產全球熱帶地區和亞熱帶地區,少數種類也見於溫帶地區。我國有171屬1247種以及許多亞種、變種和變型。蘭科是一個進化而複雜的科,至今對科內各類群間親緣關係的了解仍然是十分初步的。在目前已發表的許多蘭科系統中,以R.Dressier(1981,1993)系統較為全面,但該系統對鳥巢蘭族(ridb.Neottieae)的處理是有欠缺的。幸而C.Seidenfaden等人在“TheOrehidsofIndochina”(OperaBot.114:5--502.1992)和“TheOrehidsofPeninsularMalaysiaandSingapore”(1992)中有較合理的處理。本書基本上採用了後者的框架,但將等級作了調整,而對亞族的組成則更多地參考Dressler系統(PhylogenyandClassifica-tionoftheOn:hidFamily,1993)。
本書將蘭科分為3個亞科,蘭亞科之下分4個族。其中蘭族(Orchideae)與萬代蘭族(Vandeae)是比較自然的類群,而鳥巢蘭族(Neottieae)與樹蘭族(Epidendreae)則尚存在不少問題。在許多近代蘭科系統中,上述的4個族均被作為亞科,在亞科之下又有大量的族,在族之下則是亞族。應當說,大多數亞族的建立是比較客觀的。但族的組合則含有相當多的主觀性,甚至是勉強的拼湊。因此,本書避繁就簡,在蘭亞科之下只承認4個族,族之下則包含較多的亞族。這樣不僅簡化了層次,而且更為客觀和實用。當然,這也只是權宜之計,有些問題仍然未能解決,如鳥巢蘭族與樹蘭族的特徵交叉過多,有些亞族較為龐雜等。這裡就不作詳細討論了。這裡要說明的是,本書所提供的“亞科與族的檢索表”和“蘭亞科分亞族檢索表”均系根據國產種類編寫而成的,未必完全符合族與亞族的全面特徵,在使用時務請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