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信息
種中文名:紅花隔距蘭
種拉丁名:Cleisostomawilliamsonii(Rchb.F.)Garay
海拔:300-2000
命名來源:(中國高等植物圖鑑)[Bot.Mus.Leafl.HarvardUniv.23(4):176.1972]
中國植物志:19:324
組中文名:齒蕊組
組拉丁名:Sect.Mitriformia
屬拉丁名:Cleisostoma
亞族中文名:指甲蘭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AeridinaePfitz.
族拉丁名:Trib.VandeaeLindl.
亞科拉丁名:Subfam.Orchidoideae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門拉丁名:ORCHIDACEAE
形態特徵
植株通常懸垂。莖細圓柱形,長達70厘米,粗3—4毫米,分枝或不分枝,具多數互生的葉,節間長1—2.5厘米。葉肉質,圓柱形,伸直或稍弧曲,通常長6—10厘米,粗2—3毫米,先端稍鈍,基部具關節和抱莖的葉鞘。花序側生,斜出,比葉長,通常分枝,花序柄基部具2—3枚短鞘,花序軸纖細,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密生許多小花;花苞片小,卵狀披針形,長約2毫米,先端急尖呈鑽狀;花梗和子房纖細;長5毫米;花粉紅色,開放;中萼片卵狀橢圓形,舟狀,長2.2毫米,寬約1.5毫米,先端圓形。具3條脈;側萼片斜卵狀橢圓形,長2.5毫米,寬1.5毫米,基部貼生在蕊柱足上,先端鈍,具3條脈;花瓣長圓形,長2.2毫米,寬1毫米,先端鈍,具[條脈;唇瓣深紫紅色,3裂;側裂片直立,舌狀長圓形,向前伸,先端鈍,兩側邊緣多少內折;中裂片肉質,狹卵狀三角形,上面中央具l條縱向的脊突,脊突位於距口前方隆起呈三角形;距球形,兩側稍壓扁,粗約2毫米,末端凹人,具不明顯的隔膜,內側背壁上方的胼胝體呈T字形3裂,其側裂片近角狀,短於或幾乎等長於中裂片而稍向下彎曲;中裂片較粗壯,基部2淺裂並且密布乳突狀毛;蕊柱長2毫米,具長約2毫米的蕊柱足;蕊柱翅在蕊柱上端兩側各具1枚齒狀附屬物;藥帽前端不伸長,先端截形並且具寬的凹缺;粘盤柄寬卵狀三角形或鐘形,粘盤近新月形。花期4---6月。
產地分布
生於海拔300—2000米的山地林中樹幹上或山谷林下岩石上。分布於不丹、印度東北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模式標本產於印度東北部。
藥品介紹
藥 名:紅花隔距蘭
功 效:清熱解毒。
主 治:用於咽喉腫痛。
性味歸經:苦、辛,寒。入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9一15克,水煎服。外用:煎湯後,含漱。
別 名:樹蔥(雲南玉溪)
考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