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內容
(1)檢測舊輪胎是否可以翻修;
(2)胎體打磨;
(3)胎體修補;
(4)胎體噴膠漿;
(5)煉膠;
(6)胎面膠預硫化;
(7)胎體與預硫化胎面膠貼合成型或胎體繚繞膠料成型加工;
(8)翻新輪胎硫化;
(9)成品檢驗。
職業概況
近年來,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礦山機械行業以及航空事業的迅猛發展,對各種輪胎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目前中國輪胎年產量僅次於美國,成為位居世界第二的輪胎生產大國。
中國是橡膠資源匱乏的國家, 70%靠進口,橡膠行業面臨著資源緊缺,原材料漲價的困境。中國60%的橡膠用於輪胎生產。據統計,2005年中國輪胎的產量為2.6億條,產生的廢舊輪胎約1.3億條。這一數字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長,預計2010年1年就將產生廢舊輪胎2億多條。翻新一條舊輪胎所消耗的原材料和能源只相當於生產一條同規格新輪胎的20%-30%,價格僅為新輪胎的20%~50%左右,而翻新輪胎的性能與新輪胎基本一致,有些甚至超過了新輪胎。輪胎翻修行業的發展、人才素質的提高對降低運輸成本、保護環境、節約橡膠資源和促進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設有著特殊的意義。
目前中國有輪胎翻修與循環利用企業約2000餘家,以小型企業、民營企業和鄉鎮企業為主,遍布全國各省市和區縣,其中以廣東、四川兩省的廠家較多。行業從業人員30餘萬人,其中工人約27萬人,占職工總數的90%。在27萬工人中,半數以上人員為農民工。長期以來,企業的生產設備和產品質量水平普遍偏低,生產環境差,行業對外開放的整體力度不大。近年來,特別是2005年國務院關於"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兩個檔案(國發[2005]21號和22號)發布以來,中國輪胎翻修與循環利用行業得到快速發展。2005年全國輪胎翻修量已超過900萬條,比上一年增長12.5%,當年為國家節約橡膠資源9.67萬噸,碳黑4萬噸,胎圈鋼絲1.5萬噸,鋼絲簾線3.8萬噸,帘布1.5萬噸,合計節約人民幣37.8億元。與此同時輪胎翻修質量和設備自給率也有了很大提高,翻新輪胎產品開始進入國際市場。
儘管中國輪胎翻修與循環利用行業近年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與歐美等已開發國家,甚至與馬來西亞、印尼等一些開發中國家相比,尚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在這些國家,輪胎翻修行業得到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國民的廣泛認同。他們不僅有先進的技術、成熟的管理經驗、規範的市場環境,而且為培養合格的從業人員,建立了實用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例如在汽車工業和職業教育發達的德國, 輪胎機械與硫化工是一個獨立的職業。企業和學校根據聯邦經濟部和勞動部制定的教學大綱對學生進行雙元制職業教育,中職階段學制為3年,高職階段學制為1-2年。在德國的輪胎翻修企業有90%以上的工人接受過3年以上的培訓。德國正是由於有了高素質的一線實用人才,才保證了產品的高質量。
在中國,尚無一所中、高等職業學校開設與輪胎翻修相關的專業。在大學教育中,此類教育被列入與化工有關的專業中,主要教學內容是工程和設計。行業也還沒有針對企業職工的職業教育培訓機構,沒有建立相應的職業標準。 由於基礎工作薄弱,給企業的培訓、考核及人事、勞資制度的改革帶來一系列的困難。因此,學習國外先進的職業教育和培訓的經驗,規範輪胎翻修從業人員的工作主要職責,把教育與培訓工作逐步納入標準化、制度化的軌道,對提高行業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進而促進行業的大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職業現狀
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日前剛頒布了一批新的職業,“輪胎翻修工”是其中之一。勞動部門表示:輪胎翻修工這個職業將越來越受到重視,薪酬水平也會逐年提高。記者立即聯繫了市內的多家汽車維修中心,希望能找到一位“輪胎翻修工”進行採訪。出人意料,許多維修中心都表示:沒有“輪胎翻修工”。
舊輪胎能“死而復生”,新技術催生新職業
一說到翻新輪胎,一些市民就會聯想到“黑窩點”里加工的輪胎。這只是把廢舊的輪胎經過表面處理,冒充新胎。真正的“翻修工”是讓舊輪胎“死而復生”的人。他用機器設備和工具對舊輪胎進行打磨、貼合、硫化等處理,重新恢復其功能。一條合規格的翻新胎,如果合理使用,經過翻修工的手可以翻新1—3次。也就是說,輪胎翻修工能給一條輪胎幾次”生命“。他們主要通過“熱翻”和“冷翻”兩種方法,加工的原料都是廢舊輪胎。翻修工將舊胎表面的橡膠刮光,再用熱橡膠覆蓋表面合成新胎。這是“熱翻”,其技術簡單,投入不大,一般的農民工就可以勝任。這樣生產出來的翻新胎是新胎價錢的1/3,卻存在著嚴重的質量問題。因為新舊兩種橡膠的粘合不穩定,輪胎高速運行過程中新的橡膠會整塊脫落,成為高速公路的安全“殺手”。“冷翻”則是翻新質量較穩定的一種工藝。同樣將舊胎表面的橡膠刮光,使用機器進行硫化處理後得到新胎。新技術催生了新職業,所以勞動保障部門將其定為新職業。但因冷翻對工人的技術要求高,已不是一般的農民工可以應付,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化學知識,這才是真正的“輪胎翻修工”。
尚沒有真正意義的“輪胎翻修工”
據了解,中山市的許多大貨車、大客車都在使用“翻新胎”,但為什麼多家維修中心卻說沒有“翻修工”呢,這一行業在中國尚屬空白嗎?
從全國來看,目前有輪胎翻修與循環利用企業約2000餘家,以小型企業、民營企業和鄉鎮企業為主。行業從業人員30餘萬人,其中工人約27萬人,占職工總數的90%。在27萬工人中,半數以上人員為農民工。2005年以來,我國輪胎翻修與循環利用行業得到快速發展。與此同時輪胎翻修質量和設備自給率也有了很大提高,翻新輪胎產品開始進入國際市場。在一些漸成規模的企業,積累了一定技術、經驗的“輪胎翻修工”成為搶手貨。
“輪胎翻修工”有望成為循環經濟“猛將”
隨著科學技術進步,世界各國積極開闢廢舊輪胎綜合利用新途徑。尤其是近些年來,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日益增強,利用廢舊資源培育新型產業,實現經濟可持續性發展成了世界各國的共識。目前廢舊輪胎的綜合利用途徑有翻新、原形改制、熱能利用、熱分解、再生膠、膠粉等。
“香餑餑”成燙手“山芋”
隨著經濟的發展,汽車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報廢舊胎處理將會成為一個大問題。現在本市許多汽車維修中心已與一些生產廠家或回收點掛鈎,將舊胎進行統一處理。但仍有許多舊胎被當成垃圾扔掉,它當中被磨損的橡膠只占三成,還有七成就被白白浪費掉。既然存在空白,那一行業應該是個“香餑餑”吧。雷總卻認為:前景雖然可觀,但如果沒辦法解決三個問題,輪胎翻修業將難繼續壯大。“香餑餑”就會成為“燙手山芋”。首先是胎源不足,翻新的舊胎不能有洞或者曾經修補過。很多輪胎是嚴重磨損後才報廢,也沒有固定的回收體系。目前主要由進城打工的農民自發收購,人們對輪胎翻新再利用的觀念淡薄。其次,技術、設備落後於已開發國家。再者,翻新輪胎的質量沒有統一的國家標準,對使用安全造成影響。萬一技術不過關,對環境保護將會造成很大的污染。
職業前景
據統計,2005年中國產生的廢舊輪胎約1.3億條。這一數字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長。翻新一條舊輪胎所消耗的原材料和能源只相當於生產一條同規格新輪胎的20%-30%,價格僅為新輪胎的20%-50%左右,而翻新輪胎的性能與新輪胎基本一致。輪胎翻修行業發展前景廣闊,人才素質亟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