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定義
運用救護知識和技能,對各種急症、意外事故、創傷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施行現場初步緊急救護的人員。
職業簡介
從事的主要工作內容
(1)對常見急症進行現場初步處理;
(2)對傷員進行通氣、止血、包紮、骨折固定等初步救治;
(3)搬運、護送傷病員;
(4)現場心肺復甦;
(5)在現場指導民眾自救、互救;
(6)開展民眾性現場救護知識普及培訓。
職業概況
現場救護是我國現有急救醫療服務體系(EMSS)中的薄弱環節,也是與已開發國家存在差距的關鍵所在。現場救護及時,處置恰當,能為後續的救治打下良好的基礎,並減少併發症,降低死亡率和病殘率。醫療救護員能在及時的現場救護過程中起到“挽救生命、減輕傷殘”的關鍵作用。近年來,我國各種意外傷亡事故有所增加。意外事故已成為社會人口的第4位至第5位死因,且為45歲以下青壯年致死、致殘的首要原因。意外傷亡曾被稱為現代社會被忽視的“疾病”,不僅危及生命,更因其致殘率高(嚴重創傷達36.1%),傷後潛在壽命損失大,醫治創傷所需的費用高,嚴重影響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經濟發展,是當今我國乃至全球嚴重的公害。在發生各種急症、意外事故、創傷和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等情況下,現場救護極為重要。嚴重創傷患者從受傷開始至得到有效救治的這段“黃金時間”,決定了絕大部分傷員的愈後狀況。一個健全的院前急救系統是確保傷者能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救治的前提,這就要求在重視急診與急救專業人員培養及民眾性救護普及教育的同時,亦要十分重視醫療救護員的職業教育。但是,醫療救護員的職業培訓還是一個空白,這直接影響到院前急救的成功率。
大多數歐美國家從事院前急救的人員,大致有急救技術員(EMT)和急救醫士(EMT-P)兩類。高中畢業後經6周左右初級救護專業(基礎生命支持,BLS)培訓後即可獲得EMT資格,可到救護站、消防隊等部門從事相應的工作;高中畢業經半年左右的急救專業培訓,即可獲得EMT-P的中級職稱,亦可從事相應的工作。這樣,由EMT和EMT-P在救護車或消防車上服務,較之配置急救醫師更為合適。
國家將醫療救護員確立為職業,並進一步規範和提高醫療救護人員的職業能力,對於有效保障我國廣大人民民眾的生命安全有著重要意義。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所需醫療救護員的絕對數將是巨大的。目前我國達到一定規模的急救中心就有130多個,急救站點數千個,對醫療救護員需求量超過10萬名。需要配置醫療救護員的部門有城市120急救中心(站),城市119、110、122,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廣大農村的鄉鎮衛生院,旅遊景點、游泳場(館)等以及電力、鐵路、大型生產企業等都需設定醫療救護崗位,配備醫療救護員。醫療救護員的市場需求潛力很大。
茅志成所著圖書
內容簡介
本書是醫療救護員職業技能培訓教材,全書分4篇22章共約100萬字。其主要內容包括醫學基礎知識及救護基本技能,醫療救護員對常見急性病症、呼吸心臟驟停、創傷、意外傷害及災害事故的現場初步緊急救護知識,以及與醫療
救護員相關的職業道德與法律法規知識等。
本書內容精練,形式新穎,科學性和實用性強,供各級培訓機構的學員參加培訓、考核使用,也適用於基層醫護人員及紅十字救護員的現場救護培訓教材及參考書。
目錄
第一篇緒論
第一章我國急診醫療服務體系現狀
第二章醫療救護員的作用及意義
第三章現場醫療救護的基本原則
第二篇人體結構與功能
第一章概述
……
產生背景
意外傷害在現代社會中時有發生,煤礦產業坑道塌方事故、交通事故、火災、公共衛生事件等都危及生命。根據一項統計,近五年,我國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每年以10%%的速度遞增,意外事故已成為社會人口的第四至第五位死因,且為45歲以下青壯年致死、致殘的首要原因。意外傷亡被稱為現代社會被忽視的“疾病”。而恰當的現場救護,能為後續的救治創造良好的基礎,並減少併發症,降低死亡率和病殘率。“這一切促使了第361行——醫療救護員這個職業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