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徐文長故事是重要的機智人物故事,民間文學界素有“北有阿凡提,南有徐文長”之說。徐文長故事產生於明代中晚期,至今綿延不絕。民間口頭創作以歷史人物徐文長的佚事趣聞為基礎,又吸納了大量的機智人物故事類型,日積月累,漸趨豐滿,經民間廣泛流傳,多次收集整理,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故事群,現存篇目約335篇。徐文長其人
徐渭,字文長,明代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曾做過總督胡宗憲的幕僚,為抗擊倭軍出謀劃策。他會用兵,善奇計,文學修養很高,書畫也很出色。徐文長因為機智善辯,愛開玩笑,關於他的傳說、故事流傳甚廣。
故事特點
徐文長故事歷史人物——明代傑出的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戲劇家、有創見的哲學家徐渭(1521-1593)的品行氣質、軼聞趣事為基礎,又廣泛吸納了大量機智人物類型故事,經過越地民間百姓精心編織,反覆錘鍊加工創作出來的。由於縱向傳承和橫向流布,在人們口耳相傳中日積月累,使故事更加豐富,情節更加生動,人物形象更加為百姓所喜愛。它植根於民間,流傳於越地百姓口頭,具有優秀民間文學的一切特徵。概而言之,徐文長故事具有流傳歷史悠久性、流傳地域廣泛性、故事內容豐富性、創作手法多元性、流播方式多樣性等幾個極為鮮明的特徵,可以說它是越地民間文學生存和發展的縮影。
故事背景
徐文長故事以明代中晚期歷史為背景,涉及主人公所處時代相當廣闊的社會生活層面,故事以主人公“聰明才智、幽默詼諧、尖酸刻薄”和“揚善懲惡”為主線,以“愛國愛鄉、親近平民、蔑視權貴、嚴懲貪惡”為核心,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現主人公超人的藝術才華、荒盪不羈的性格和“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品格,本書彙編的212則故事,是從現尚存世的335篇故事篇目(大量流傳民間不計其數的故事還有待今後繼續深入挖掘搶救)中擇優精選的。時間跨度從徐文長出生、少年時代的傳說故事《竿上取物》起,一直說到他的臨終遺言《化千成萬寶中寶》終止。從各個不同角度,譏諷、抨擊、鞭笞那些反面、落後的人物和事件,同時也教育、感化正面形象的勞苦人民大眾,具有濃郁的越文化鄉土氣息和較強的愉悅、教育作用。通過故事,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超凡脫俗、聰明過人的少年徐文長才俊形象;同情平民、呵護百姓的親民形象;蔑視權貴、奮起抗爭的鬥士形象;造詣高深、才華橫溢、獨樹一幟的巨匠級藝術家形象;尖酸刻薄、詼諧幽默的狂狷天才形象;足智多謀、善解疑難的紹興師爺藝術形象等等。
故事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對當時封建社會中的主宰——統治者以及實際上處於統治地位的官吏、地主豪紳、奸商、高利貸者和他們的幫凶走狗,如惡奴、地痞、惡棍、流氓、無賴等,給予無情的揭露、嘲弄、譏諷、鞭笞、打擊和懲罰的故事。
如《青天高一尺》、《為虎作倀》、《賣官橋》、《“天”字詩》、《做媒》、《難倒竇太師》、《一個烏龜一個鱉》、《嫁、嫁、嫁》、《為屠夫脫罪》等。
明清以來,封建統治者把科舉制度作為網羅和培養人才的唯一措施。徐文長早已把這一套看穿了。《吃羅漢豆中秀才》、《考場寫長文》、《紅白詩與酒壺詩》就是明顯的例子。
徐文長故事體現了廣大老百姓的共同願望和心聲,給予了無情揭露、斥責、嚴厲的懲治和鞭撻。如《斗米斤雞》、《魚行店王竹草包》、《一百文錢一隻桃》、《豬玀朝奉》、《利息三兩酒》、《當掉債主的皮袍》、《為一枚銅錢評理》、《十八層地獄不吃肉》、《吃飯不動下巴》、《涼亭比夢》、《兩顆良心一般黑》等。
上述這一類故事,充滿著人民大眾對封建社會強烈的仇恨和勇敢的抗爭精神。雖然在事實上,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現實生活中,人民大眾往往都是處於身受殘酷迫害,遭受百般摧殘和凌辱的。但在徐文長故事中,人民大眾卻都是勝利者,他們滿懷自信,充滿自豪,蔑視權貴,盡情揶揄,最終戰勝對手。閱讀和聆聽這些故事,使人感受愉快和啟迪,受到鼓舞和教育。
第二種類型,是人民大眾自己內部的諷喻和教育的故事。
生活在封建社會的人民大眾,由於受封建意識、傳統思想理念的長期束縛和本身的弱點,大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點和錯誤。徐文長故事中許多人和事,使我們往往能從許多有益的經驗或慘痛的教訓里,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和必須克服的真諦,這正是人民大眾籍此進行自我教育的極好教材。
這類故事的篇目有《一點一豎為民釋嫌》、《盜鐲掀被》、《結交》、《羞走神仙》、《豎蜻蜓》、《遲早三個月》、《警誡白食鬼》、《薯皮生糠治懶病》、《何忍於心》、《說親》等。
這一類故事,在內容上重在啟發、教育人民。在形式上既有傳奇人物,更有接近歷史人物的。但是它是用民眾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理想和願望。民間廣泛流傳這些故事,並不單純為歷史人物徐文長立傳的,而是為了表達民眾自己的意願和心聲,並從中得到啟迪。
第三種類型,是展現徐文長處於青少年時期超凡脫俗、聰明過人的故事。
“自古英雄出少年”。童年時代的徐文長才思敏捷、非同凡響。這在《竹竿取物》、《該當何罪》、《猜帽子》、《難倒竇太師》、《比力氣》、《對課》、《看相》、《巧對難知縣》、《泰山石敢當》、《昌安門比武》等故事中,得到了酣暢淋漓的展現。如在《竹竿取物》中,當伯父將禮物吊於長竹竿,又規定不能橫倒,不能墊高的要求後,且看他“站在一旁,不動聲色,仔細打量,想了一想……接過竹竿,走到水井邊,將竹竿慢慢放到井裡,笑嘻嘻地把禮物從竹竿上取下來。”在上述故事中展現出的徐文長才智過人、聰明伶俐的諸多表現,實質上,是當時社會無數越地青少年優良品行的縮影。
第四種類型的徐文長故事有不少篇幅,有展現其在書畫、詩詞等方面超凡脫俗的藝術才華。如《作詩表清白》、《乘涼書虎軸》、《巧題對聯》、《魁星寺作聯》、《題聯三江閘》、《田水月畫群貓》、《徐文長畫壽桃》等;也有展現其解決疑難問題的智慧和謀略的,如《智殲倭寇》、《智取翡翠鐲》、《懲罰地頭蛇》、《氣死高知縣》、《戲弄黑心人》、《舌戰趙文華》、《壽堂鬥智》、《智賺縣印》等。此外還有一則《山陰勿管,會稽勿收》的故事,膾炙人口,家喻戶曉,成為流傳十分廣泛的成語典故。
第五種類型,則是發生在“箭垛式”機智人物徐文長身上許多尖酸刻薄的故事。
鑒於明清典籍中直接把徐文長說成機智人物類故事文本,迄今尚未發現。但記在別人名下的機智人物故事,這個時期已積累不少;明清時代許多文人野史筆記中一些故事,都屬於機智人物故事範疇。
到了20世界上半葉,許多機智人物故事的敘事類型,紛紛在浙江出現。鑒於歷史人物徐文長的性格特徵,與上述機智人物確實有著許多相似之處,越地民眾對他又比較熟悉,在講述這類故事時,便自然而然地把他當成了“箭垛”,萬箭齊發,將大量可以表達這一類情趣的口頭敘事作品都放在了他的名下了。這一類作品講述徐文長故意作弄別人,甚至自作自受,屬於滑稽幽默故事,有的甚至近乎惡作劇。這類故事,也許確實沒有多大的真實性,而其內容,也是被許多學者認為“其言不雅馴”的俗類。但其本意是在展示故事中少年徐文長的一種反叛的性格,一種向傳統挑戰的姿態,一種嚮往自由的精神,其意義,遠遠超過展示其聰慧這一淺表層次的特點。
相關說明
徐文長故事在經歷了三個多世紀的廣泛流傳。毋庸諱言,其中確有部分低級下流,把肉麻當有趣的材料,也難免有人有意無意地篡改和胡編亂造一些內容,把許多“低級趣味、封建迷信、黃色荒誕”的故事摻雜進來。有人說,這種添油加醋,是別有用心的捏造和誹謗,妄想在徐文長頭上潑髒水,是栽贓、污衊、陷害。持這種觀點的人,可說占絕大多數。他們希望徐文長這個人物純潔、本份、無暇疵。這實際上是把故事中的主人公與歷史人物徐文長混為一談,等同起來了。
機智人物故事是底層民眾的口頭敘事活動。把這樣一大批類型化了的敘事模式依附在誰的名下,往往有著一定的歷史地理方面的原因。在紹興,理所當然地就依附在了徐文長名下。事實上,許多故事在此前也並非徐文長的“專利”,它們早已在別人名下被反覆講述過無數次了。既然如此,徐文長也無非是無數個“箭垛”中的一個而已。這些箭垛式人物的本來面目如何,也就是歷史應該怎樣對他們作出公正評價。在口頭敘事中說徐文長曾經惡作劇,也不能理解為就是在給歷史上的徐文長抹黑,畢竟口頭敘事中的徐文長和歷史人物徐文長是無法等同的。把它說成是統治階級的有意歪曲和捏造,至少我們迄今還沒有見到什麼證據。
民間口頭文學創作有其必然的發展規律,我們就不能對故事中的主人公的言行舉止給予過多的限制和約束。因為,這畢竟是故事中的徐文長,是越地民眾的智慧結晶和天才創造,而不應當與現實生活中的徐文長相比照,搞“對號入座”。
主要價值
徐文長故事的主要價值有:
文學價值:它不僅是民間文學的熱門題材,也是詩歌、散文、小品、電影、戲劇、曲藝等文藝樣式創作、改編的熱門題材。
史學價值:民間相傳的徐文長故事,對於繪畫史、書法史、抗倭史、楹聯史、科舉史、典當史、航運史都有一定的研究價值,並提供可貴的資料。
人文價值,在故事的流傳過程中,將歷史人物徐文長與紹興師爺當地一定的歷史事件、文物古蹟、自然風光、社會風俗結合起來,反映了越地人文和民風民情。對紹興地域文化和民俗學的研究具有較高的價值。
故事選讀
制服林狠心林莊有個大惡棍,有財有勢,又有一身牛力氣,常常橫行霸道,欺壓窮人。誰碰在他的氣頭上,就得吃他一頓拳頭。他常常誇耀說:“天下比我力氣更大的人,再也沒有了。”農民非常痛恨他,稱他為林狠心。但始終沒有辦法制服他。
徐文長那年才十五歲,有一天到林莊他娘舅林老四家去串親戚。村里人知道徐文長聰明伶俐,肯為窮人出氣,就對他講起林狠心的可恨,問他有沒有辦法制服林狠心。徐文長說:“我有辦法。明天,你們給我準備一隻破船,把船板撬開幾塊,然後拼起來停靠在我娘舅家門前,只要看不出船板是撬過的,而且停在那裡不去動它,它不會下沉就行了。然後,你們就去通知林狠心,叫他明天來和我比力氣。”村里人聽了他的話,都興高采烈地去準備了。
有幾個人就故意跑去和林狠心說:“老相公,有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叫徐文長,明天要和你比力氣。村里人個個都說他是神童,力大無窮,大家猜想你老相公不敢去和他比呢!”林狠心氣得直蹦高,高聲大喊:“看我明天去收拾這小子吧!”
第二天一早,林老四家門前站滿了人,連對河的稻田邊也擁擠著不少男女老少。大家要看看這十五歲的少年怎樣和林狠心比力氣,一會兒,林狠心駕著他那隻收租船來了。他一身打手的打扮,頭上圍著頭巾,腿上裹著綁腿,還穿著一件有護心鏡的上衣哩!他一到就大喊大叫起來:“快叫那小子出來嘗嘗老子拳頭的滋味!”
這時,徐文長慢慢地從屋裡走了出來,他站在林狠心身旁,個子顯得那么矮小,人們不禁都為他捏一把汗。林狠心耀武揚威地看了徐文長一眼,把拳頭一揚說:“你就是那個不怕死的徐文長吧!看看老子的拳頭!”但徐文長卻只淡淡地說:“先得講個條件,我才和你比力氣。”
林狠心摩拳擦掌,惡狠狠地說:“隨你什麼條件!如果我輸給你,你要多少金子銀子,你自己講吧!如果你輸給我,我看你這窮小子是拿不出錢的,你就給我做一輩子奴才吧!一輩子就別想要我一個工錢!”
“金子銀子不是我所稀罕的。”徐文長嚴肅地說,“如果我輸給你,就照你說的辦!但是,你如果輸給我,得依我的條件,以後不準欺侮鄉親們,如果你打他們一拳,我就還你十拳。”
林狠心看看這斯文瘦弱的少年,滿不在乎地隨口應道:“好,好!就這么辦吧!”
比力氣開始了。徐文長指著石板上一個正在爬行的螞蟻,向林狠心喊道:“狠心,人家說你力大無窮,你能一拳把這螞蟻打死嗎?”
“那還用說,看我打死它。”林狠心舉起拳頭猛地向石板上打了下去,打得整塊石板震盪起來,林狠心自己也手破血流,嗷嗷叫痛。可是螞蟻仍然若無其事地在石板的凹凹里爬行。徐文長哈哈大笑說:“真是有名無實的傢伙。”林狠心滿面羞愧,不服氣地說:“那么看你的吧!”徐文長慢條斯理地說:“當然,你這點力氣是無法打死它的。我么,只要用一個小指就可以把它打死。”說著他伸出右手的一個小指一捺,螞蟻就被捺得粉碎了。徐文長向大家宣布,第一次戰勝了林狠心。人們無不喝采。
接著,徐文長走到一堆麥稈旁,指著麥稈說:“我能隨手把一束麥稈扔過河去。而你,林狠心,怕一根都扔不過呢!”於是,他拿起一束麥稈來,只一扔就扔過了那條橫在門前約兩丈寬的小河。隨手把一根麥稈交給林狠心說:“看你的吧!”林狠心接住麥稈,拚命用力一扔,只見那根麥稈軟悠悠地隨風飄到河裡。這時,只聽見人們一片掌聲,第二次比賽林狠心又失敗了。
這時林狠心垂頭喪氣,狼狽不堪。而民眾都歡呼雀躍,高興得不得了。
徐文長挺起胸膛,捲起一隻袖管,高聲叫道:“你這狠心的惡棍,你敢再來和我作最後一次比賽嗎?如果你真的力大如牛的話,那么試試看,誰能把船兒用力按到河底里去!?
林狠心雖已喪失信心,但是他還不甘示弱。心想:也許我使出力氣來能把船按到河底去的。於是,他走近河邊,跳進船艙,捲起兩隻袖管,使勁地在自己那隻船艙里按著,按了半天,船身吃水也還是那么深。這時,他已使盡全身力氣,再也無法把船按到河底去。
徐文長看了暗暗發笑,他走近河邊,用一隻手把那隻準備好了的船一按,撬過的船板就裂開,水灌進來,只一會兒船就沉到河底去了。林狠心當下嚇得面如土色,連忙駕著船兒溜走。這時,四面八方的觀眾一齊擁了過來,高高地舉起聰明的徐文長,歡呼勝利。
故事之二
青天高一尺山陰知縣高雲要調到寧波去做知府了。這可不得了,全縣所有的土豪劣紳都來送行,有的送掛軸,有的送彩旗,有的送食品,有的送金銀。徐文長聞訊後,送了一幅軸子,上面寫著五個大字:“青天高一尺”。高知縣高興極了,他想:徐文長是有名的書法家,這五個大字可給我增了不少光!
告別宴會那天,來了許多客人。高知縣把徐文長贈的軸子高掛在堂前,洋洋得意地向大家介紹說:“這是名家徐文長送給我的。你們看,寫得多好!他稱讚我比青天還高一尺哪,哈哈!”
有些人很氣憤,徐文長竟給這種貪髒枉法的官僚捧場。有的還特地去責問他:“徐先生,你怎么也會給高知縣捧場?要知道這人在山陰當知縣,不知颳去這兒多少地皮!你怎么稱他是‘青天’,還恭維他是‘青天高一尺’呢?”
徐文長聽了,哈哈大笑說:“正因為我們山陰縣的地皮被他刮低了一尺,所以我才給他寫上‘青天高一尺’五個大字!”大家聽他這么一說,這才恍然大悟,都放聲大笑起來。
徐文長的話傳到高雲耳朵里時,他已經在寧波任知府了。這位高知府只好紅著臉,把高高掛在堂前的這幅軸子取下來。不過,從這以後,“刮地皮貪官高雲”的名聲卻傳遍了寧波城,街談巷議,家喻戶曉了。
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首批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 苗族古歌 | 布洛陀 | 遮帕麻和遮咪麻 | 牡帕密帕 | 刻道 | 白蛇傳傳說 | 梁祝傳說 | 孟姜女傳說 | 董永傳說 | 西施傳說 | 濟公傳說 | 滿族說部 | 河西寶卷 | 耿村民間故事 | 伍家溝民間故事 | 下堡坪民間故事 | 走馬鎮民間故事 | 古漁雁民間故事 |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 譚振山民間故事 | 河間歌詩 | 吳歌 | 劉三姐歌謠 | 四級生產調 | 瑪納斯 | 江格爾 | 格薩(斯)爾 | 阿詩瑪 | 拉仁布與吉門索 | 畲族小說歌 | 青林寺謎語 |
第二批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 八達嶺長城傳說 | 永定河傳說 | 楊家將傳說 | 堯的傳說 | 牛郎織女傳說 | 西湖傳說 | 劉伯溫傳說 | 黃大仙傳說 | 觀音傳說 | 徐福東渡傳說 | 陶朱公傳說 | 麒麟傳說 | 魯班傳說 | 八仙傳說 | 禿尾巴老李的傳說 | 屈原傳說 | 王昭君傳說 | 炎帝神農傳說 | 木蘭傳說 | 巴拉根倉的故事 | 北票民間故事 | 滿族民間故事 | 徐文長故事 | 嶗山民間故事 | 都鎮灣故事 | 盤古神話 | 邵原神話群 | 嘎達梅林 | 科爾沁潮爾史詩 | 仰阿莎 | 布依族盤歌 | 梅葛 | 查姆 | 達古達楞格萊標 | 哈尼哈吧 | 召樹屯與喃木諾娜 | 米拉尕黑 | 康巴拉伊 | 汗青格勒 | 維吾爾族達斯坦 | 哈薩克族達斯坦 | 珠郎娘美 | 司崗里 | 彝族克智 | 苗族賈理 | 藏族婚宴十八說 | 童謠 | 桐城歌 | 土家族梯瑪歌 | 雷州歌 | 壯族嘹歌 | 柯爾克孜約隆 | 萬榮笑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