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National Defence University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DU,PLA)是中國最高軍事學府,中國人民解放軍唯一的一所高級契約指揮院校,直屬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擔負著培養陸、海、空軍指揮幹部,地方省級領導幹部及中央國家機關部以上負責幹部,並從事有關戰略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問題的研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和各總部的決策起諮詢作用的任務。學校坐落在首都北京,由主院和研究生院組成。總占地面積2482.5畝。學校教學力量雄厚,教學、科研和生活設施齊備。藏書130萬冊、現代化的電化教學設備、《國防大學學報》和出版社等為教學科研提供了有利條件。學校設有研究生院,培養軍事學、哲學、法學、經濟學博士、碩士研究生。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人總結教訓,決定組織武裝起義,建立人民軍隊。創造紅軍的同時也揭開了人民軍隊創辦軍事學校的序幕。
1927年9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地區。在剛剛站穩腳跟之後,就於11月下旬親手在江西省寧岡縣礱市的“龍江書院”創辦了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軍官教導隊。為部隊和地方武裝培養了急需的軍事指揮員,這實際上是人民軍隊初創時期的“高級指揮學校”。
1928年4月,朱、毛紅軍井岡山會師後,成立了紅四軍軍官教導大隊。後來,隨著戰爭形勢變化,紅軍相繼創辦了隨營學校、紅軍學校、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紅軍大學校等,為紅軍的發展壯大培養輸送了大量指揮幹部。
1929年3月,以其為基礎,成立了隨營學校。
1930年,改稱紅軍學校。
1931年,黨中央抽調紅三軍團參謀長兼隨營學校校長鄧萍和原
蕭克院長與到訪的羅伯特·加德中將合影留念
蕭克院長與到訪的羅伯特·加德中將合影留念
紅八軍軍長何長工等紅軍著名將領籌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31年11月25日將紅軍學校正式命名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
1932年將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學校。
1933年9月,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大學校。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中央蘇區各紅軍學校進行整編後組成幹部團,緊隨黨中央和軍委機關行動。
1936年6月1日,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成立。
1937年1月20日,隨著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改稱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進入解放戰爭時期,抗大總校及分校遵照黨中央、中央軍委的部署,相繼改建為戰略區軍事政治大學。
1946年11月,華東軍事政治大學成立。
1948年5月,華北軍政大學成立。
1949年7月,華東軍區軍事政治大學成立。
新中國成立後,以華東軍區軍事政治大學、華北軍事政治大學為基礎,1951年1月在南京組建了軍事學院。以後,又在北京先後組建了政治學院和高等軍事學院。
1969年2月,中央軍委決定在高等軍事學院、軍事學院、政治學院的基礎上,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
1977年11月,中央軍委決定撤銷軍政大學,恢復軍事學院、政治學院和後勤學院。
1985年,為了適應解放軍建設指導思想的戰略轉變,培養綜合性的高級領導幹部,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決定,將軍事學院、政治學院、後勤學院合併,組建國防大學,鄧小平親筆題寫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校名。
1986年1月15日,國防大學召開成立大會。1986年9月1日,國防大學舉行首期開學典禮。
1995年,中美兩所國防大學簽署了校際交流備忘錄,兩校間的交流更加頻繁和深入。
2017年,軍隊“脖子以下”改革開啟後,原解放軍藝術學院以“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新名稱亮相。以西安政治學院為基礎成立國防大學政法學院,部署在西安;以南京政治學院、武警政治學院為基礎成立國防大學政治學院,部署在上海;以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為基礎成立國防大學參謀學院,部署在石家莊;以解放軍藝術學院為基礎成立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部署在北京;以後勤指揮學院、裝備學院指揮專業、採辦專業為基礎成立國防大學後裝保障學院,部署在北京。

學術研究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校史館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校史館
國防大學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為指導,以軍委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為依據,以教學和科研為中心,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取得了大批教學、科研成果,其中,獲全軍學術成果獎有100餘項。學院積極貫徹“一個目標,三個堅持”的教學指導思想,即:以培養政治上合格的適應國防現代化建設和未來戰爭要求的高級人才為目標,堅持培養“通才”;堅持“高、新、寬、深”的教學內容;堅持以自學為主,實行研究式、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形成了綜合性、研究性、開放性的辦校特點。學校實行各軍兵種軍事、政治、後勤幹部混合編班,統一施訓。重視提高學院的獨立思考、創造性思維、科學管理、巨觀決策、謀略指揮諸種能力。學校堅持對國內外開放,積極進行學術交流,力求把現代軍事理論、科學技術的最新訊息、最新成果運用於教學。
教學工作,主要設定以馬克思主義及其在當代中國的新發展、軍事高科技與軍事變革、國家安全和軍事戰略、綜合演練等主幹課加若干輔助課為主的課程內容。著力構建由政治理論、戰爭與戰略理論、作戰理論、國防和軍隊建設理論、現代軍事科技與武器裝備運用理論等學科群組成的新型學科體系。實行研究式、啟發式、開放式教學,問題前導式、大課講授、小班研討、案例教學相結合,開發運用戰略、戰役指揮訓練模擬系統,力求把最新信息、最新研究成果運用於教學。
科研工作,適應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和軍事鬥爭準備要求,圍繞打得贏、不變質兩大歷史性課題,著眼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與時俱進,創新和發展軍事與政治理論,同時緊密跟蹤研究世界軍事、政治熱點問題和重大事件,為培養高素質新型高級軍事人才服務,為中央、國家和軍委、總部決策提供諮詢,為部隊建設和軍事鬥爭準備提供理論支持。

辦學條件

職能任務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培養高素質新型高級軍事人才為根本任務,以研究解決軍事變革和軍事鬥爭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為牽引,充分發揮高級軍事人才培養、軍事理論創新、為軍委總部決策提供諮詢、國防教育和中外軍事交流的作用。著眼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適應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和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要求,努力培養具有堅定政治信仰、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複合型知識結構、領導建設信息化軍隊和指揮信息化戰爭能力的高素質新型高級指揮人才、高級參謀人才、高級理論研究人才,同時培養軍隊院校領導幹部,承擔部分地方高中級幹部有關國防建設的培訓任務;緊跟國家安全形勢和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發展變化,瞄準國家和軍隊的重大戰略需求,著力回答解決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和軍事鬥爭準備的重點難點問題,為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提供人才保證和理論支持。

組織機構

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編制行政領導機構、教學科研機構、學員管理機構。行政領導機構,編有訓練部、政治部、校務部、科研部。教學科研機構,編有戰略、戰役、馬克思主義理論、信息作戰與指揮訓練、軍隊建設與軍隊政治工作、軍事後勤與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下設若干教研室、研究所、中心。共有哲學、法學、經濟學、軍事學、教育學5個學科門類;教授、研究員和副教授、副研究員280餘名,博士生、碩士生導師150餘名。學員管理機構,設定國防研究系、基本系、進修系、研究生院、防務學院。每年培訓、輪訓全軍高中級軍官2000餘人,外軍高中級軍官近300人。1985年以來,共培養了高中級軍官和地方高中級幹部13000餘名,外軍高中級軍官800餘名。

政治工作

國防大學東門國防大學東門
堅持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學校各項建設的首位,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使之真正進入教材和課堂,進入思想和工作。鑄牢軍魂意識,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的指揮。加強黨委、支部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充分發揮堅強領導核心作用和戰鬥堡壘作用。實施“名師工程”,建設“三位一體”的教研隊伍,增強學校人才隊伍的生機與活力。創建文明校園,大力宣揚先進典型。做好老幹部工作,多做實事好事。重視隱蔽戰線鬥爭,確保全校的政治安全和高度穩定。

院系設定

截至2017年,國防大學設八個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軍事管理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聯合作戰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聯合勤務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國際防務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研究生院

教學建設

國防大學設定有契約的戰役指揮、軍事思想和軍事理論、國防研究、院校教育管理、軍事與政治理論和研究生教育等10餘個專業。其中“國防研究系”國防研究專業主要培訓軍隊正軍職以上領導幹部和地方省級領導幹部及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委正司局級以上負責幹部,學制半年以內。“基本系”契約戰役指揮包括兩個方向。指揮培訓班:培養全軍軍以上單位指揮幹部,學制1年;參謀培訓班:培養全軍軍以上機關現職參謀人員,調學對象:軍以上機關營職(含)以上參謀、幹事,學制1年,畢業後,學員適合在軍以上機關擔任業務部門的領導職務。基本系師資培訓班:培養全軍中高級指揮院校的軍事教員,調學對象為全軍指揮與技術院校大學本科應屆畢業生,學制為2年,畢業學員適於擔任高級指揮院校的軍事教員,科研單位的研究人員。進修系調學對象:正師職以上軍事、政治、後勤指揮幹部;全軍院校校長;省軍區系統正師職以上領導幹部;中級指揮院校軍事教員和軍事理論研究人員,學制半年以內。研究生院共設13個專業,主要培養具有碩士、博士水平的指揮人員、理論研究人員和教員。招生對象:大學本科畢業並經軍隊指揮院校培訓,在軍隊任職2年以上的連職以上幹部,學制2年半至3年,畢業學員適於從事指揮工作,軍以上機關工作,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
國防研究系:國防研究班,招收軍隊軍職以上、國家機關司(局)級以上和地方省級領導幹部,學制2個半月;戰略班,招收軍隊軍職以上領導幹部,學制4個月。參謀班招收全軍和武警部隊軍以上機關參謀人員,學制半年;中青年領導幹部培訓班招收全軍和武警部隊副師職和正團職領導幹部,學制2年;參謀骨幹培訓班招收全軍和武警部隊軍以上機關參謀人員,學制2年。進修系:負責輪訓全軍和武警部隊正師職以上軍、政、後、裝指揮幹部和省軍區、軍隊院校領導幹部,以及軍事思想、戰略、戰役、外軍研究人員和教員,學制3個月以內。研究生院:招收具有學士學位、碩士學位或同等學歷並經軍隊中級指揮院校學習,在部隊任職一年以上的幹部,培養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指揮幹部和高級理論研究人才,學制2年半至3年。防務學院:招收外軍將、校級軍官,其中外國軍官高級進修班,學制5個月;防務研究班,學制1年;國際問題研討班,學制1個月。
2014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防務學院領導介紹,授予61名外軍學員軍事碩士學位,進一步增進了外軍學員對中國軍事職業教育的認可。同時,也標誌著解放軍對外培訓向國際軍事職業教育邁進一步,是解放軍對外培訓改革的重要步驟。

合作交流

堅持開放辦學,先後接待90多個國家、1300多個代表團組、12000多名外國軍隊和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來訪;先後組成400多個國防大學代表團、專家教授代表團和學員代表團組出訪,到過30多個國家進行考察,同時安排900多名教研人員出國留學、講學、參加學術會議;並分別與4個國家的高等軍事院校建立正式校際關係,與10多個國家的高等軍事院校保持經常聯繫,與140多個國家軍隊有交往。國防大學已成為解放軍對外交往的重要視窗。新世紀新階段,國防大學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軍委批轉的國防大學改革與發展的《報告》,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努力為建設符合時代要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和解放軍特色的綜合性聯合指揮大學而不懈奮鬥。

文化傳統

校訓
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校長:鄭和
政委:吳傑明中將
副校長:周愛民中將、肖天亮中將、石忠武少將
政治工作部主任:王希明少將
教育訓練部部長:鄭雲華少將

歷任校長

張震上將張震上將
01.張震上將(1985.11---1992.10) 1985.11校黨委副書記1990.04校黨委書記

02.朱敦法上將(1992.10---1995.07) 1992.10校黨委書記

03.邢世忠上將(1995.07---2003 .01 ) 1995.07校黨委書記

04.裴懷亮上將(2003.01-2006.08)

05.馬曉天上將(2006.08——2007.09)

06.王喜斌上將(2007.09——2013.07)

07.宋普選中將(2013.07—— )

08.張仕波上將(2014.12---2017.06)
09.鄭和中將(2017.06-)

歷任政委

01.李德生上將(1985.11---1990.04) 1985.11校黨委書記

02.張震上將(兼,1990.04---1992.10) 1990.04校黨委書記

03.李文卿上將(1992.10---1995.07) 1992.10校黨委副書記

04.王茂潤上將(1995.07---2001.06) 1995.07校黨委副書記

05.趙可銘上將 (2001.07---2007.09) 2001.07校黨委副書記

06.童世平上將 (2007.09---2009.12) 2007.09校黨委副書記

07.劉亞洲上將(2009.12----2017.01)2009.12校黨委副書記
08.吳傑明中將(2017.01----)

歷任副校長

01.劉凱中將(1985.11---1987.10) 1985.11校黨委常委

錢抵千中將錢抵千中將

02.錢抵千中將(1985.11---1989.01) 1985.11校黨委常委

03.張霖中將(1985.11---1990.04) 1985.11校黨委常委

04.袁俊中將(1988.02---1992.11) 1988.02校黨委常委

05.馬偉志中將(1990.04---1994.12) 1990.04校黨委常委

06.侯樹棟中將(1990.04---1997.12) 1990.04校黨委常委

07.黃玉章中將(1992.11---1993.12) 1985.11校黨委常委

08.王厚卿中將(1992.11---1998) 1992.11校黨委常委

09.胡長發中將(1993.12---1999) 1993.12校黨委常委

10.楊國屏中將(1994.12---1996.02) 1994.12校黨委常委

11.何道泉中將(1996.04---1997.) 1996.04校黨委常委

12.高金鈿中將(1997.10---) 1997.10校黨委常委

13.張興業中將(1998---) 1998-校黨委常委

14.毛鳳鳴中將(1998---2000.09) 1998-校黨委常委

14.葛振峰中將(2000.09---2001.02) 2000.09校黨委常委

15.陳章元中將(2000.09---) 2000.09校黨委常委

16.王文榮少將(2002.01---)1995.08校黨委常委

17.王西欣少將(2011.12---)

歷任副政治委員

李曼村少將李曼村少將

01.李曼村少將(1985.11---1988.02) 1985.11校黨委常委

02.陳煐中將(1985.11---1990.04) 1985.11校黨委常委

03.李文卿中將(1990.04---1992.11) 1990.04校黨委常委

04.趙叢中將(滿族)(1990.06---1994.12) 1990.04校黨委常委

05.劉存康中將(1992.11---1994.12) 1990.04校黨委常委

06.董宜勝中將(1994.12---1999.07) 1994.12校黨委常委

07.趙可銘中將(1996.01---2001.06) 1996.01校黨委常委

08.譚乃達中將(1999.07---2001.07) 1999.07校黨委常委

09.李殿仁少將(2001.---) 2001.校黨委常委

10.寇憲祥少將(2001.---2001.12) 2001.校黨委常委

11.彭曉楓少將(2002.01---)2002.校黨委常委

歷任教育長(教育長1992年後改為訓練部教育長)

01.徐鍾祥中將(1985.11---1990.04) 1985.11校黨委常委

02.王厚卿少將(1990.04---1992.11) 1990.04校黨委常委

03.徐舫艇少將(1992.11---1995.08) 1992.12校黨委常委

04.王文榮少將(1995.08---2002.01) 1995.08校黨委常委

05.章沁生少將(2002.01---)校黨委常委

歷任政治部主任

呂村夫呂村夫

01.呂村夫(1985.11---1988.02) 1985.11校黨委常委

02.胡峨亭中將(1988.02---1990.04) 1988.02校黨委常委

03.劉存康少將(1990.04---1992.12) 1990.04校黨委常委

04.周爾均少將(1992.12---1995.08) 1992.12校黨委常委

05.尹慶立空軍少將(1995.08---) 1995.08校黨委常委

歷任科研部部長

01.黃玉章中將(1985.11---1992.11) 1985.11校黨委常委

02.程明群少將(1992.11---1995.08) 1992.11校黨委常委

03.楊旭華少將(1995.09---1996.08) 1995.09校黨委常委

04.張毓清海軍少將(1996.10---) 1996.10校黨委常委

歷任校務部部長

01.劉均元(1985.11---1987.09) 1985.11校黨委常委

02.楊振亞少將(1987.09---1991.11) 1987.10校黨委常委

03.陳瑞昌少將(1992.12---1996.05) 1992.12校黨委常委

04.楊紹華少將(1996.05---1999) 1996.05校黨委常委

周家鼎中將周家鼎中將
05.畢泗振少將(1999---2001) 1999校黨委常委

06.馮維忠少將(2001---) 2001校黨委常委

歷任紀委書記

01.周家鼎中將 (1986.06---1990.04) 1986.11校黨委常委

02.趙叢中將(滿族)兼(1990.06---1994.12) 1990.04校黨委常委

03.董宜勝中將 兼(1994.12---1999.07) 1994.12校黨委常委

04.譚乃達中將 兼(1999.07---2001.07) 1999.07校黨委常委

知名校友

許其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空軍上將軍銜。
馬曉天,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
房峰輝,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

校園環境

國防大學主校區座落在北京市海淀區紅山口甲三號,三面環山,一水前流,草木豐茂,環境清幽。附近不僅有香山、頤和園,還有清華、北大、中央黨校、農業大學、軍事科學院等著名學術單位。
學校不斷改進辦學條件,積極推進後勤保障社會化改革,教研員工住房等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制定並落實營院建設總體規劃,加大住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堅持從嚴治校,培育以嚴著稱的良好校風。訓練模擬中心可供120人同時進行戰略、戰役模擬訓練;校園網連線機關、教研單位和學員宿舍進行網上教學;教學大樓設有學術報告廳、語言教室、專業教室;圖書館藏書150萬冊並基本實現數位化;校史館展示國防大學的發展歷程;文體活動中心設有游泳池、保齡球館、健身房;綜合服務樓可容納800多人同時用餐。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搖籃

人民解放軍抵禦外來侵略,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不朽功勳,成為鞏固國防、維護國家領土完整與安全的堅實基礎。他們誕生和成長的搖籃必定是神秘的,現在我們就來揭開這搖籃神秘的面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