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又稱“紐約城博物館”、“都城藝術博物館”,位於紐約第五大道80到84街,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共收藏有300萬件藝術收藏品,包括許多出眾的古典藝術品、古埃及藝術品、幾乎所有歐洲大師的油畫及大量美國視覺藝術和現代藝術作品。博物館還收藏有大量的非洲、亞洲、大洋洲、拜占庭和伊斯蘭藝術品。博物館同時也是世界樂器、服裝、飾物、武器、盔甲的大總匯。博物館的室內設計模仿不同歷史時期的風格,從1世紀的羅馬風格延續至現代美國。
整個博物館被劃分為十九個館部。主建築物通常被簡稱為“theMet”,其規模與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巴黎的羅浮宮齊名。除了主館外,還有位於曼哈頓上城區崔恩堡修道院(英語:Bonnefortcloister)的第二分館,那裡主要展出中世紀的藝術品。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每年迎接超過500萬人次的遊客,是紐約市最熱門的旅遊景點之一。
歷史沿革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由一群美國公民於1870年發起構建。當時的發起人包括了商人、理財家、卓越的藝術家與思想家。他們期望博物館能夠給予美國公民有關藝術與藝術教育的薰陶。
1870年4月13日紐約州議會為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頒發一項法令,“為了建立和維持城市博物館和藝術圖書館的地位,為了鼓勵和發展的美術研究和藝術在生產和自然生活的套用,為了推動重要科目的一般知識,並為此提供流行的指示和娛樂。”
1872年2月20日,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開幕,當時的博物館位於第五大道681號。鐵路人員約翰·泰勒·約翰斯頓(JohnTaylorJohnston)的個人藝術收藏品成為博物館最早的館藏,並且為首任總統提供服務,而出版商喬治·帕爾默·普特南成了創立時期的監督人。藝術家伊士曼·詹森擔任博物館的共同創辦人。在他們的指導下,博物館的館藏,由最初的羅馬石石棺和大部分來自歐洲的174幅繪畫,迅速增長並填滿了可用的空間。
1873年,博物館採購了盧吉.帕爾瑪.德.塞斯諾拉(LuigiPalmadiCesnola)所收集的賽浦路斯文物。同年,博物館從第五大道搬遷到第14街128號道格拉斯大廈。可是新館址很快就不敷套用。
1881年,博物館與紐約市商議後,得到紐約中央公園東側的一片土地作為永久館址。其建築的紅磚新歌德式外型由美國建築師卡爾弗特·沃克斯(CalvertVaux)和合伙人JacobWreyMould設計。沃克斯的大膽新歌德式設計不獲欣賞,在建築完成時被認為設計過時,更被博物館的主席評為“一個錯誤”。
博物館自此不斷擴建,譬如由理察·莫里斯·亨特所設計的新古典學院派布雜藝術的建築外觀。這個擴展部分由1912年開始興建,到1926年完工,採用了來自印第安那州的灰色石灰石。南翼建於1911年,北翼建於1913年。兩翼都是由麥金米德與懷特事務所(McKim,Mead&White)負責興建。
1963年,在作家安德烈·馬爾羅驅使下,成千上萬的訪客到博物館一睹《蒙娜麗莎》。
1971年,新建築計畫得到批准並且交給凱文·羅區-約翰·汀克羅事務所負責,工程為期超過20年。計畫目標是為了市民更容易接近展品,研究人員更方便使用設施,讓整個博物館更有趣更有教育意義。
在很多的新計畫中,也包括了於1975完工的“羅伯特雷曼翼”,那裡珍藏了很多歐洲油畫大師的名作,當中包括了印象派、後印象派畫家;安置丹鐸廟的“賽克勒翼”,完成於1978年;“美國翼”於1980年對外開放,那裡全面展示美國日常生活藝術歷史;“麥可C洛克菲勒翼”,從1982年,收藏了來自非洲、大洋洲、美洲的文物;“莉拉艾奇遜華萊士翼”,自1987年收藏了很多現代藝術作品;而“亨利河克拉維斯翼”則展出自文藝復興至20世紀初的歐洲雕塑與裝飾藝術。這些新建築物落成後,博物館在這些空間裡重新組織收藏品。
1998年6月,韓國藝術廊對外開放,完整了亞洲藝術的展覽系列。1999年,近東方文物、希臘與羅馬文物展館的重新裝修已經展開。展覽古希臘藝術的“羅伯特和蕾妮展覽廳”在1996年開幕,新希臘畫廊於1999年4月開幕,而賽普勒斯畫廊於2000年開幕。
2006年,博物館的建築物總長度差不多400米,占地180000平方米,比1880年代的館址大20倍。
建築布局
主體建築
為哥德式建築,占地8公頃,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積很大,不下24公頃,反而是故宮博物院的兩倍,僅畫廊就有200多個。該館的展覽大廳共有3層,內有5大展廳,為歐洲繪畫、美國繪畫、原始藝術、中世紀繪畫和埃及古董展廳。
分服裝、希臘羅馬藝術、原始藝術、武器盔甲、歐洲雕塑及裝飾藝術、美國藝術、R.萊曼收藏品、古代近東藝術、中世紀藝術、遠東藝術、伊斯蘭藝術、19世紀歐洲繪畫和雕塑、版畫、素描和照片、20世紀藝術、歐洲繪畫、樂器和臨時展覽等19個陳列室和展室。
阿斯特庭院
1981年春,中美合建的以中國蘇州網師園殿春簃及其後院為模式的阿斯特庭院在該館的東翼竣工落成,庭院的殿堂”明軒“陳列了中國明代家具。
典德爾神殿
埃及政府贈送美國的典德爾神殿陳列在該館的薩克勒大廳內,這是在埃及以外世界上僅有的一座埃及古神殿,1978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
沃森圖書館
該館的T.J.沃森圖書館於1964年建立。藏書18.5萬餘冊,是世界上收藏藝術、考古書籍最完善的圖書館之一,供研究生、專業研究人員、訪問學者使用。照片、圖書館藏幻燈片29萬張,黑白照片25萬張,彩色照片6000張,介紹世界藝術發展史。
紡織品研究室
有各種紡織品1.5萬件,是時裝設計人員理想的研究之地。博物館還設有版畫素描研究室、青少年博物館、書店、觀眾中心、餐廳等。該館定期出版《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館刊》等。
隱修院
隱修院於1938年創建,位於紐約市的福特•特賴恩公園,展出中世紀的藝術和建築,包括雕塑、壁畫、彩色玻璃、泥金寫本、雙角獸圖案掛毯、聖物箱、聖餐杯、象牙製品、金屬器。隱修院內還有修道院、教堂、花園。每天有中世紀音樂會演出,每周舉辦音樂會。每年觀眾達700萬人次。
館藏展品
美國裝飾藝術館部
美國裝飾藝術館部收藏了大約12000件美國裝飾藝術品。它們都來自17世紀到20世紀初。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首批收藏品都是1909年美國理財家羅素·賽奇的妻子-馬格麗特·奧麗維婭·斯洛卡姆·塞奇所捐贈的,但直到1934年才有專門保存美國裝飾藝術的部門。
該館部獲得的其中一個獎項就是因為收藏了大量的美國彩繪玻璃。這是世界上最豐富最完備的館藏,有些藝術品來自蒂芙尼公司。該館部的25個代表不同時間的展廳都配以當時的擺設與室內設計。21世紀初收藏了很多銀器,都是保羅里維的收藏,而且是蒂芙尼公司的出品。
美國油畫與雕塑館部
自從博物館創立,特別注意收藏美國藝術。首先成為館藏的是1870年所購得的希倫·包爾斯所製作富有寓言的雕塑-《加州》。此後數十年,美國油畫與雕塑館部的收藏量不斷增加,截至2010年,有多達1000幅畫,600個雕塑,2600幅繪圖,涵蓋了殖民時期到20世紀初期。
最著名的有《華盛頓橫渡德拉瓦河》,由吉伯特·斯圖亞特與埃瑪紐埃爾·洛伊茨所畫,描繪了當時喬治·華盛頓橫渡德拉瓦河流的景象。
除此之外,還有著名美國畫家溫斯洛·荷馬(WinslowHomer)、喬治·加勒伯·賓漢(GeorgeCalebBingham)、約翰·辛格·薩金特(JohnSingerSargent)、惠斯勒(JamesMcNeillWhistler)及湯姆·艾金斯(ThomasEakins)。
古代近東藝術館部
自開幕以來,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開始收集近東地區的古代藝術與文物。現在有關的館藏已經超過7000件,譬如楔形文字的泥版與印章。有些文物來自新石器時代,有些則來自薩珊王朝,還有屬於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王朝,譬如蘇美爾、西臺、亞述、巴比倫尼亞,有些則屬於埃蘭語文化,還有大量來自青銅時代。當中最著名的就是來自新亞述時期的君主-亞述那西爾帕二世所興建的西北王宮的巨大石像-拉瑪蘇(lammasu)。
武器和盔甲館部
博物館內中世紀的武器和盔甲武器和盔甲是博物館最流行的收藏品。在一樓,收藏品以獨特的“巡遊”方式展示在馬背上身穿裝甲的人物,成為博物館的武器和盔甲展廊中最易識別的印象。該部的重點是“傑出的工藝和裝飾”,這些裝飾物品只作展示之用而沒有實際用途。
雖然收藏品集中在中世紀晚期歐洲和日本,從公元前4世紀到19世紀都有。然而,並非只展出武器和盔甲所代表的文化;它的收集範圍幾乎比任何其他部門的地理跨越性更大,包括了埃及、古希臘、羅馬帝國、古代近東地區、非洲、大洋洲和美洲,以及19和20世紀的美國槍械(特別是柯爾特槍)。在15,000多件文物中,大部份是給國王和王子所用,包括屬於英國亨利八世,法國亨利二世和德國費迪南一世的裝甲。
非洲、大洋洲、美洲藝術館部
來自16世紀奈及利亞貝寧帝國法院,由象牙與銅所制的面具雖然自從1882年開館以來已經搜購了一批秘魯文物,但仍未積極蒐集來自非洲、大洋洲、美洲藝術品。直到1969年,美國商人及慈善家-納爾遜·洛克斐勒捐贈了3000件藝術品給博物館,情況才開始轉變。
21世紀初,博物館已經收藏了超過11000件來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太平洋的島嶼、美洲的文物,並且為此在博物館南端興建了占地4000平方米的“洛克斐勒翼”。這批文物包括了來自澳洲土著的壁畫、由紐幾內亞阿斯馬族所雕刻的一群15呎高的紀念柱、由德國藝術商人卡士·皮爾士所捐贈的一批無價文物,它們來自奈及利亞貝寧帝國的法院。這些文物,從珍貴金屬到豪豬的刺都有,是館內最多樣化的館藏。
亞洲藝術館部
葛飾北齋的《神奈川衝浪里》大都會博物館有關亞洲藝術的館藏是西方國家中最大和最全面的。亞洲每個文明都有其代表性的優秀作品,共超過60000件物品,自公元前2000年到20世紀初,包括來自來自東亞、南亞、東南亞和喜馬拉雅山區的油畫、版畫、書法、雕塑、金屬製品、陶瓷、油漆、裝飾藝術作品和紡織品。
該館部是以書法和繪畫作品而著名,無論巨大的風景和模仿自然的,以及日本屏風和版畫,都是集功能儀式豪華於一身。來自南亞及東南亞的石雕和金屬雕塑,尼泊爾和西藏等其他地區的早期繪畫,都是館藏的優勝之處。其中亞斯特庭院更是根據中國蘇州的網師園而設計,作為展覽中國木製家具。
服裝研究館部
18世紀四十年代,英國的愛蓮·伯恩斯坦(AlineBernstein)與愛蓮·路易松(IreneLewisohn)成立了法式連衣裙服裝藝術博物館,1937年,它併入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成為服裝研究館部。
21世紀初,它收藏了超過80000服裝與飾物。由於這些館藏十分脆弱,不會作長期展覽。反而,每年在藝術廊展出兩次,每次都配以特定的設計師或者主題。
繪畫及印刷品館部
雖然其他館部都藏有大量繪畫及印刷品,但是繪畫及印刷品館部專門收集北美與西歐在中世紀之後的作品。自1880年康內留斯·范德比爾特逝世後所捐獻的670幅繪畫開始,館藏越來越豐富,展出歐洲繪畫大師的素描與畫稿更多於該大師的油畫。譬如米開朗基羅、達文西、林布蘭、安東尼·凡·戴克、阿爾布雷希特·杜勒、艾德嘉·竇加等等。截至2010年,該館部共藏有超過11000幅繪畫,12000種圖冊。
古埃及藝術館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所收集的古埃及藝術品,是開羅以外最豐富的館藏。大約36000件展品包括了藝術品、歷史文物、對文化十分重要的物品,林林種種,來自舊石器時代到古羅馬時期都有。
自1906年,公眾對古埃及文化日益增加,為了回應訴求,博物館在埃及開始了長達35年的考古工作。一半以上的館藏都是來自這些考古工作。幾乎整個館藏在32個展廳和8個研究展廳以時序來展出。
歷任主管
塞斯諾拉
塞斯諾拉(1832-1904)在1879年至1904年出任首屆主管。出身在軍事世家的他曾參與奧地利軍的克里米亞戰爭和美國內戰,並且獲得英勇勳章。1865年被委任為駐賽普勒斯的領事。他熱愛考古學,促使他在當地展開挖掘工作,期間發掘大約30000件文物。這些文物被博物館收購了。1879年,他開始出任首屆主管。這次委任惹起爭論,因為很多歷史學家認為他的挖掘工作等於掠奪行為。
克拉克
英國卡斯帕·克拉克爵士(1846年-1911年)由1904年至1910年擔任第二任主管。1867年,他首先在倫敦的南肯辛頓博物館工作。1896年,開始擔任領導角色。1910年因健康理由辭職,返回倫敦。
羅賓遜
自1910年至1931年,主管一職由愛德華·羅賓遜擔任。他是考古學專家,擅長於古希臘文物。1885年成為波士頓美術館的文物保護員,1902年晉升為該館主管。不久便加入了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擔任處理主管。1910年晉升為主管。
文洛克
赫伯特·文洛克是埃及學家,他在1932年到1939年出任主管,他負責埃及藝術的考古工作,特別考察底比斯地區的藝術。
泰勒
自從1940年到1955年,弗朗西斯·亨利·泰勒出任主管。在此之前,他曾先後擔任費城藝術博物館主管,麻省伍斯特藝術博物館主管。他慢慢建立自己的構思,認為博物館不是單純藝術品的累積,而且是學術機構或者一個公共服務。他經過多翻努力,把博物館入場人數增加一倍,達到每年230萬人次。
羅瑞墨
羅瑞墨自從1955年開始擔任主管,直到1966年去世為止。他貢獻了自己的一生。1927年,他完成自己的研究後,便加入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裝飾藝術館部,成為一名助理。1934年,晉升為中世紀藝術館部館長。1943年,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而短暫離開博物館,但協助美軍保存和研究曾被納粹黨偷去的藝術品。1949年,返回博物館,出任修道院的理事直到1955年。
霍文
湯瑪斯·霍文生於1931年,1959年在普林斯頓大學完成博士課程後,加入中世紀藝術館部,1965年成為該館部館長。1966年加入紐約市長約翰·林得瑟的團隊。可是當收到羅瑞墨的死訊,便返回博物館擔任主管。
蒙特貝羅
菲力普·德·蒙特貝羅在1977年至2008年間,擔任博物館主管。這位出生於巴黎的法國人是蒙特貝羅公爵的後人。1951年跟從家人抵達美國,1955年入籍美國。1958年畢業於哈佛大學。後來在紐約大學的藝術學院取得博士學位。1963年,加入博物館,成為館部助理,然後晉升為歐洲油畫館部的準館長。1969年至1974年,被委任為休士頓藝術博物館的主管。1974年,返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擔任副主管,統籌主管及教育事務。在他的領導下,博物館擴展了一倍,19世紀歐洲油畫的藏量更豐。
康柏堂
46歲的康柏堂2008年成為大都會總掌門,當時在金融危機下,眾多博物館的經費和觀眾量都遭遇嚴峻考驗,甚至有些藝術機構關門,但他執掌的大都會在2011年反而迎來了觀眾參觀量的最高峰。
參觀導航
開放時間
星期二至星期四以及星期日:上午9點半至下午5點15分;
星期五和星期六:上午9點半至晚8點45分。
不開放時間:星期一、感恩節、聖誕節以及元旦。
建議票價
大都會博物館對公眾免費開放,但觀眾也可以根據自己意願的支付“建議”票價購買門票(類似捐款)。
成人建議票價:25美元
老年人建議票價(65歲以上的):17美元
12歲以下的兒童:在成人陪伴下免費
交通狀況
捷運:4、5、6線,在第86大街站下車。
公車:M1、2、3、4路,在第82大街附近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