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調三首》

《清平調三首》

這三首詩表現李白該時期作為宮廷侍臣的庸俗方面。

基本信息

清平調三首

《清平調三首》《清平調三首》

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任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乾。

清平調:唐大曲名。詩題應作《清平調辭》
想:像。
露華:露水的光華。
群玉:山名,神話傳說中西王母所居之地。
會:應。
瑤台:西王母所居的宮殿。
紅艷:指牡丹花的艷麗。這裡比喻楊貴妃之美。
露凝香:指牡丹花承雨露,而芳香四溢。這裡比喻楊貴妃之受寵幸。
借問:相當於請問。
可憐:可愛。
飛燕:趙飛燕,為漢成帝寵愛,立為皇后,以美貌善舞著稱。
名花:指牡丹花。
傾國:漢李延年《佳人歌》中有“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句,後世用來作為美女的代稱,這裡指楊貴妃
君王:指唐玄宗。
解釋:消除。
沉香亭:用沉香木建造的亭子,在唐興慶宮龍池東。

賞析

《清平調三首》《清平調三首》
《清平調詞》三首,是李白於天寶初年入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李白長安後,受到玄宗非常的禮遇。玄宗曾親自“降輦步迎,如見綺皓,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羹以飯之”(李陽冰《草堂集序》 )。把李白置於翰林院,賜以天馬駒,宮中宴會,玄宗巡遊,都讓李白陪侍左右,真是直上青雲。李白對唐玄宗的禮遇,以及當時的生活也是感到滿意的,所以寫了一些思想內容貧乏,歌詠宮廷生活的詩篇。這三首《清平調辭》,就是玄宗和楊貴妃在興慶宮沉香亭前賞牡丹,李白奉命而作。
第一首是讚頌楊貴妃的美麗。起句連用兩個比喻,一比楊貴妃的服飾,一比她的容貌姣美。通過兩個貼切的比喻就把楊貴妃的形象勾畫出來。次句進一步用牡丹花帶露顏色更鮮艷,來形容楊貴的艷麗和光彩照人。第三句筆鋒一轉讚頌象楊貴妃那樣的麗質和姿容,只能在神仙所居的“玉山”見到。結句更一層說明楊貴妃有如“瑤台”仙女,只應在皎潔的月光下於“瑤台”中相遇。全詩以妥貼的比喻,奇妙的想像竭力描繪、歌頌楊貴妃之美。
第二首寫楊貴妃因貌美而得寵。首句以帶露香艷的牡丹花來比楊貴妃,但又含有牡丹花承露,也好象楊貴妃受玄宗寵幸一樣。次句用楚王和巫山神女相會的夢境,來襯托楊貴妃被玄宗寵愛之深。巫山神女和楚王只是夢中歡會,而現實中的楊貴妃則是“三千寵愛在一身”。最後兩句又用趙飛燕受寵於漢成帝和楊貴妃相比,讚美楊貴妃遠勝趙飛燕。這樣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既頌揚了楊貴妃,又突出了她備受恩寵。
第三首正面寫玄宗對楊貴妃的無比寵愛。首句寫玄宗和楊貴妃共賞牡丹,但詩人突出玄宗對名花和有“傾國”之美的楊貴妃的歡愛,同時還包含著只有“名花”才能和楊貴妃相配,只有“傾國”之色的楊貴妃才配得到玄宗寵幸之意。次句明確點出唐玄宗面對“名花”和“傾國”佳麗的歡悅愜意。第三句具體敘寫只有名花與美人,能消除唐玄宗的春愁春恨。結句寫賞牡丹的地點和唐玄宗倚著闌乾欣賞的神態。
這三首詩反覆歌詠楊貴妃的美麗和唐玄宗的宮廷生活,雖寫得雍容華貴,但實際上表現了李白這一時期作為宮廷侍臣的庸俗方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