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

百姓

百姓,字面意為一百個姓氏,引伸指一般平民,如“老百姓”、“平民百姓”。另外亦是中國人的一個數字姓,戰國時有人叫百豐,明代有人叫百堅,清代乾隆時一個大學士叫百齡。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百姓百姓

名稱:百姓
拼音:bǎi xìng
注音:ㄅㄞˇ ㄒㄧㄥˋ

基本解釋

百姓百姓
百姓 bǎixìng
(1) [common people] 普通人——相對於官員、幹部而言
並皆暴犯百姓。——《世說新語·自新》
百姓多聞其賢。——《史記·陳涉世家》
(2) (古代百姓是百官貴族的統稱)

詳細解釋

釋義:(1).百官。
出處:《書·堯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孔 傳:“百姓,百官。”《國語·周語中》:“官不易方,而財不匱竭;求無不至,動無不濟;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歸諸上,是利之內也。”《大戴禮記·保傅》:“此五義者既成於上,則百姓黎民化緝於下矣。”
示例:清 陳鱣 《對策》:“古所謂百姓即百官,故《堯典》或與黎民對言,或與四海對言,非若今之以民為百姓也。”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二章第四節:“百姓是怎樣一種人呢? 盤庚 說他們是共同掌管政治的舊人,是邦伯、師長、百執事(百官、百工)之人。”
釋義:(2).人民;民眾。
出處:《書·泰誓中》:“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孔穎達 疏:“此‘百姓’與下‘百姓懍懍’皆謂天下眾民也。”《論語·顏淵》:“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示例: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元旦占候》:“又云:‘芒種雨,百姓苦。’蓋芒種須晴明也。” 明 高啟 《賦得烏衣巷送趙丞子將》:“春風三月滿京華,肯入尋常百姓家。” 楊朔 《昨日的臨汾》:“村裡的百姓大半全集攏來了:有駝背的老人,筋肉結實的壯年漢子,頑皮的小孩,以及穿著紅綠衣褲的婦女。”

百姓解釋

百姓百姓

①中國奴隸社會中只有貴族有姓,因此稱之為百姓。《尚書·堯典》:“平章百姓”。戰國以後泛指平民。

②雜誌名。《百姓》是一本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國家一級期刊、是一本為老百姓所想所用而辦的中央級綜合性時政雜誌,面向國內外發行。雜誌突出對百姓的關愛,以維護百姓權益,為老百姓說話為特色,追求理性、實用、時尚,力圖以平民視角記錄變革中的中國。自2001年創辦以來,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

③姓氏。來源主要有兩支,其一屬黃帝之後;其二,由百里氏之後省略“里”而來,百姓發跡之處為湖南南陽,現主要分布於北京、浙江、湖南、四川和重慶等地。

不同釋義

百姓百姓

古代庶民無姓,有土有官爵者才有姓。遂以“百姓”作貴族的通稱。在商指奴隸主階級,在周指封建領主階級。有貴賤之分,如西周以姬姓王族為貴。春秋後半期,宗族逐漸破壞,土地個人私有的地主階級代替土地嫡子世襲的領主階級興起,百姓逐漸失去貴族的意義,社會地位與庶民相似。《書.盤庚下》:“今予其敷心腹腎腸,歷告爾百姓於朕志。”《詩.小雅.天保》:“群黎百姓,遍為爾德。”毛傳:“百姓,百官族姓也。”《國語.楚語下》:“民之徹官百。王公之子弟之質能言能聽徹其官者,而物賜之姓。”《周禮.秋官.小司寇》:“掌外朝之政,以致萬民而詢焉。一曰詢國危,二曰詢國遷,三曰詢立君。其位,王南鄉,三公及州長、百姓北面,群臣西面,群吏東面。”

15年版辭海的解釋; 書堯典;“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孔傳;“百姓百官”,鄭注;“百姓,羣臣之父子兄弟”,按孔鄭辭有詳略,其義略同,孫星衍尚書今古文註疏;“周語富辰曰;”百姓兆民“,注;”百姓百官也;官有世功,受氏姓也“。楚語觀射父曰;”民之徹官百,王公之子弟之質,能言能聽,徹其官者,而物賜之姓,以鑒其是官,是為百姓“,鄭說所本也。蔡傳;”百姓,幾內民庶也",按閻氏若璩釋地又雲;“百姓義二;有指百官言者,書”百姓“與”黎民“對,禮大傳”百姓“與”庶民“對是也;有指小民言者,不必夏代,亦始自唐虞之時,”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是也。今普通稱人民曰百姓。

姓氏源流

百姓起源有三:
①、出自上古,始祖為黃帝後人百倏。
②、源於戰國,始祖為著名道家列禦寇的弟子百豐。
③、唐代高麗人有百姓,為高麗八姓之一。
始祖:黃帝。

遷徙分布

百姓早期主要活動於今河南、山東一帶,漢唐之際在河南形成郡姓望族,以南陽郡為郡望。如今在河南、北京、台灣等地有少量分布。目前百姓人口沒有進入全國前三百位。

郡望堂號

①、郡望
南陽郡 秦置,為今河南舊南陽府、湖北舊襄陽府之地,以在南山之南,漢水之北也,漢因之,治宛(即今河南南陽縣治),晉為南陽國,南朝宋仍曰南陽郡,隋郡廢,尋復置,稱移治穰縣(在今河南鄧縣東南),金廢。
②、堂號
南陽堂。

歷史名人

百政,西漢農民起義首領。南陽(治今河南南陽)人。武帝末年,戰爭頻繁,賦役繁重,人民窮困,被迫紛起反抗,他與梅免在南陽各地領導農民起義,攻城邑,殺長吏,互相呼應,官府不能制。數歲後,武帝命繡衣御史以虎符發兵進擊,起義終被鎮壓,但起義軍散卒仍多繼續堅持鬥爭。

百家奴 (?-1311),元將領。蒙古人。父唆都任郢、復(今湖北鍾祥、沔陽)二州招討使;他承襲父職。至元五年(1268),從大軍圍攻襄陽(今屬湖北襄樊),多立功,1271年,宋將范文虎輸糧於襄陽,他在鹿門山給予襲擊,後駐軍該地,斷絕宋軍糧道。1274年從攻郢州(今湖北鍾祥);宋大軍驟至,他深入宋陣,身負數傷,猶力戰。後從元軍大戰鄂、漢,宋將夏貴率水師拒戰,他突入宋陣,擊敗宋軍,追至黃州(今湖北黃岡),轉戰百里,深夜始還。又攻破金牛壩要寨,立有戰功。

百齡 (?-1815),清臣。字子頤,號菊溪。漢軍正黃旗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進士,授編修。歷奉天(遼寧)順天府丞。嘉慶五年(1800)授湖南、浙江按察使。歷貴州、雲南布政使。八年,擢廣西巡撫,平冤案,上嘉之,特加少保。尋擢湖廣總督。後被劾,奪職。赴福建治糧餉。歷山東按察使、巡撫。十四年,復擢兩廣總督。籌餉練水師,懲貪去懦,降服巨寇張保,粵洋肅清。授兩江總督。時河決王家營,其親勘下游,疏請修浚正河,詔如儀。十八年,命協辦大學士,總督如故。後因案受牽,嚴詔責捕。二十年,封三等男,兼署安徽巡撫。是年病卒於江寧(南京)。諡文敏。所著有《除邪紀略》、《守意龕集》。
其他百姓名人有戰國列子弟子百豐;明將領百恭、百通;清將領百祥等。

通用聯

源自軒轅;
望出南陽。
指百姓源流和郡望。
學士留文集;
提督建武功。
上聯:清朝百齡,官兩江總督,有《除邪紀略》、《守意龕集》等。下聯:清朝百祥,官至甘州提督。
赫赫都元帥;

炳炳上將軍。
上聯:元朝百家奴,官至鎮國將軍都元帥。
追根尋源,軒轅乃祖

求學問道,列子為師。
上聯:指百姓得姓源流。下聯:戰國時百豐,為列子弟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